微信也在打假 「代購」成頭號潛在售假關鍵詞

2020-12-22 第一財經

「3·15」臨近,打假議題逐漸火熱,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不斷推出各類打假舉措。但非電子商務平臺的微信朋友圈售假如何治理?這一直是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困惑所在。因為朋友圈售貨是基於社交平臺衍生出來的一種行為,有的甚至是點對點的行為,消費者相對特定,其監管、認定和處理難度高於一般電子商務平臺。

3月13日,騰訊發布《微信品牌權利人保護報告》,第一次向公眾公布了他們對朋友圈、公眾號等售假行為的管理和打擊方式。根據這份報告,在微信中如果碰到打著「海外代購」、「時尚達人」或「成功女性」等標籤的帳號,熱火朝天地叫賣各類「代購」、「專櫃」、「原單」產品,就要多幾分警惕了,甚至可以考慮進行投訴,因為這個帳號很可能在賣假貨。

上述報告顯示,「代購」一詞成為假貨的頭號代名詞,統計中的出現頻率超過2萬次。廣東、福建、黑龍江等地成為被投訴帳號最集中的省份。此外,在線下購物過程中,非購物用戶主動參與售假線索投訴的比例大幅提升,佔到投訴用戶的21%。騰訊有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1℃記者表示,這拓寬了打假線索,能更有效地震懾售假者,也讓用戶、品牌方和平臺方的互動方式更加多樣化。

使用代名詞售假亦可被識別

數據顯示,在微信平臺上,大量售假者夾雜其中,他們往往會運用一些特殊方式做遮掩,消費者頻頻買到假貨已經不是新鮮現象。一旦買到假貨,特別是假冒的大品牌產品,消費者被坑,品牌方和平臺方的口碑亦同時受損。

基於上述複雜情況,微信建立了「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公眾平臺整體運營保護」以及「全電子化侵權投訴平臺」,作為保護用戶和品牌方權益的手段。品牌維權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權利人投訴-網絡服務者處理」的模式,將這一流程延展開來,引入了「用戶主動投訴方式」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僅權利人可以投訴,用戶也可以向平臺和權利人同時提交售假線索,品牌方收到線索後,利用專業的鑑別以及大數據分析手段,鑑定是否為假貨,如果確實存在侵害品牌權利人合法權利的行為,即會通知微信進行處理。

通過前述三大平臺,微信團隊已經掌握了海量的銷售數據。在對這些大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後,騰訊會以專題報告形式對外披露微信「打假」信息。

各類售假者往往會以各類隱藏性詞彙對自己進行宣傳。統計中,騰訊通過對侵權帳號的投訴信息進行分析和挖掘發現,「代購」、「專櫃」、「原單」以及「高仿」等成為四大售假關鍵詞,其中,第一大熱門詞「代購」出現了23088次。「專櫃」、「原單」、「高仿」分列二三四位。其餘關鍵詞還包括「定製」、「A貨」、「工廠」、「復刻」等等。

騰訊認為,從高頻關鍵詞可以看出,大多數售假者試圖用宣揚貨物來源的合法性來掩藏售賣仿冒品的實質,以「代購」、「專櫃」、「海關」等詞語矇騙消費者。這給打擊品牌侵權行為帶來了一定難度:從用戶角度,消費者不能從涉嫌侵權用戶發布內容的本身直接判斷出是否侵權,進而可能降低提交線索的可能性;從權利人鑑定的角度,品牌方需要更加謹慎和嚴格的鑑定,方可證明相關內容屬於侵權行為。所幸,大數據分析起到了關鍵作用,平臺通過不斷收集數據進行分析,然後提示消費風險,嚴重者在通過嚴格程序確認售假後會被封號。

日常消費品成最大售假集中領域

在所出售的各類商品中,鞋類、箱包、鐘錶以及成衣是被投訴最多的商品品類,品牌維權平臺審核處理的侵權通知也多集中在上述品類,涉及品牌多為國內外知名奢侈品牌。

LV這一國際頂級品牌被仿冒早已不是秘密。騰訊有關負責人向1℃記者披露,曾接到過對一個名為「LV名品匯」的公眾號銷售假冒LV包的投訴。經審核後發現,這個公眾號單純從名稱上難以判斷是否侵犯LV的商標權,但其功能介紹稱專營LV包、皮帶等產品,同時其發布的文章經常介紹「原單」的產品型號,其配備的圖片水印為「超A貨」。綜合考慮上述信息後,微信團隊認為,這個公眾號難逃發布仿冒信息侵權行為的嫌疑。微信團隊遂向品牌方LV發送了核查需求。

LV核查後回復騰訊,其與這個公眾號註冊主體沒有任何關係,也從沒有授權其進行生產、銷售、出口任何帶有LV、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註冊商標的任何商品。據此,微信團隊認定該這個公眾號暱稱+功能介紹+自定義菜單+群發文章,整體在不當使用LV商標,造成誤認及混淆,對其進行了註銷處理。

騰訊此次發布的品牌保護報告顯示,品牌維權平臺共接入186家國內外企業,覆蓋了1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外知名商標超過400個。品牌維權平臺覆蓋的商品品類已經達到33個,均為日常消費生活常見的品類。2017年,品牌維權平臺累計為品牌權利人直接推送126013條有效微信個人帳號侵權線索。2106年至今,已經處理整體涉嫌侵權的公眾帳號5259個,處理朋友圈涉嫌侵權的微信個人帳號達14000餘個。

打假難度不斷上升

報告還顯示,被投訴人帳號集中在廣東、福建、黑龍江等省份,成為線下假冒侵權行為的高發地。其中廣東佔比26.04%高居首位,福建佔比10.67%,黑龍江佔比9.88%。此次的統計也發現,在提供侵權線索的用戶中,廣東、江蘇、浙江三地的用戶提供的侵權線索數量也最多。騰訊認為,這些區域不僅是品牌侵權重災區,同時也是用戶權益受損的高發地,值得平臺和品牌權利人特別關注。

經過對被投訴人的微信註冊信息進行統計發現,在註冊帳號信息時,約64%的侵權人使用了女性的暱稱、頭像。而箱包、鞋類等熱門仿冒商品類型,女性用戶又很有可能成為是售假者重點關注的「用戶群體」。侵權人在註冊使用微信帳號發布仿冒品信息時,更傾向於使用具備女性特徵的微信帳號,多以「海外代購」、「時尚達人」或「成功女性」等形象出現,試圖拉近與目標用戶距離,獲取用戶信任。

通過分析用戶向品牌維權平臺提供線索的起因,騰訊發現,已有大約21%的用戶投訴是純粹出於公益和熱心。這些用戶發現並關注了違規個人帳號,在得知這些帳號發布仿冒品信息後,雖然沒有相信或購買這些仿冒品,但仍出於熱心向平臺投訴。騰訊有關負責人表示,平臺方搭建起維權平臺,與品牌方深入互動,自然也需要各類投訴線索。只有用戶、平臺方、品牌方互動起來,才能更有效打擊售假。

通過多方面舉措推動打假,騰訊也不諱言進行品牌權利保護、打擊假貨也依然面臨挑戰。據介紹,售假者不斷變化花樣,迷惑消費者,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其中,有造假者敢於冒充品牌方客服,向消費者推送假貨信息。用戶和品牌權利人投訴顯示,有部分用戶利用個人微信號冒充羅萊家紡、阿迪達斯、水星家紡、小天才等品牌的官方客服人員,推出所謂「轉發群聊或朋友圈就能免費領取商品」的活動,讓用戶轉髮帶有二維碼的「轉發送產品」的海報,達到快速擴散的效果,以此騙取用戶轉發及快遞郵費。

微信團隊獲悉後,迅速進行核查,確認舉報內容屬實。這種行為屬於誘導分享和惡意欺詐,已經嚴重侵犯消費者和品牌權利人商標權益,微信團隊對此出重拳進行打擊,直接對此類帳號進行限期或永久封禁處理,涉及的帳號超過5000個。

相關焦點

  • 良心代購?朋友圈成假化妝品泛濫地
    快遞公司也會參與到幫助商家售假的環節中去,福建、廣東等城市發出的快遞單,快遞公司全部配合商家偽造成國外發貨的快遞信息,每單收取幾十元的費用;還有一種更為高端的則是海外鍍金。根據警方掌握的材料,有相當一部分假冒化妝品會被運往國外,然後再通過代購或海淘的形式郵回來,以便獲得海外發貨憑證和入境證明。
  • 海外代購疑遭職業打假人盯上,無中文標籤成硬傷
    小周不服,認為代購商品本身就沒有中文標籤,由國外生產。且經檢索發現,原告謝先生在法院提起的類似案件不在少數,疑似職業打假人。小周認為謝先生故意大量購買此類海外代購商品,然後通過訴訟獲賠牟利,不該得到法律支持。目前,小周已上訴。
  • 淘寶客服如何應對職業打假人?淘寶店鋪遇到職業打假怎麼辦?
    淘寶運營、客服如何應對職業打假,職業打假有什麼套路?在淘寶開店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對奇葩的人,但是最噁心的就是職業打假,你看這詞,帶有「職業」,就是他們已經有人把這個當成了一種工作,為此謀生的手段本來現在淘寶運營的環境就已經非常艱難了,加上這些渣渣,更加是需要小心翼翼職業打假一般有什麼套路或者是話術呢?
  • 女子微信找人代購奢侈品買到假貨 專家:維權難
    「原廠尾單」、「海外代購」、「正品專賣」……隨著海外代購發展,微信「朋友圈」代購,已日漸融入市民生活。  近日,北京的楊雲(化)卻稱遭遇了代購騙局。兩年時間,她通過微信個人代購,花費近7萬元購買名牌產品,前往鑑定機構後,發現近期購買產品均為假貨,對方則拒絕退貨換貨。專家表示,很難認定代購者為經營者,售假「追責難」。
  • 海外代購售假調查:有人在境外設廠造高仿貨
    否則,不管是代購者還是購買代購商品的消費者,都可能涉嫌走私犯罪。從實際情況看,目前一些專門從事代購生意的商家有的按法律規定繳稅,有的仍在打法律擦邊球。不過,《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有的海外代購商家不僅存在是否合法的問題,還出現了售假這一新問題。「近期商品打折,各位寶寶們抓緊時間預定啦!」
  • 職業打假人盯上「海外代購」
    2018-08-10 16:14圖文來源:北京晚報近年來,淘寶上的代購生意風生水起。很多淘寶店主從國外採購商品,出售給國內買家。一些職業打假人也將「打假」的矛頭對準了這些網店。代購方式影響法律關係 現貨「直郵」有區別兩位淘寶店主在答辯時都強調,自己提供的是代購服務,與買家形成委託買賣關係,買家要求提供標籤超過委託範圍。那麼,店主代購洋食品到底該不該對產品本身問題負責?熟悉網購的人都了解,所謂的代購大體有兩種,即「國內現貨」和「海外直郵」。
  • 微商代購化妝品真假難辨 假冒SK-II神仙水只值幾十元
    雅詩蘭黛紅石榴潔面乳45元、安耐曬高品質版55元……商家表示,一些做微商、代購、電商的賣家都會在這裡拿貨。由於做的是仿品,商家也非常謹慎。客戶若想批發貨品,需在網上進行交易,不提供線下交易。對於貨品的質量,批發前可購買樣品查看質量。近年來護膚品售假風波不斷,警方也在打假。
  • 代購、假貨盛行的市場,品牌都是如何打假的
    森馬服飾表示,2018年以來,森馬聯合工商部門、公安部門不斷加強打假力度,僅2019年上半年就已經展開了兩場打假活動,公司法務部門還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工作小組以遏制假冒產品的發展勢頭,並加大線上線下的合理布局,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的購物渠道。假貨、山寨、抄襲的現象不僅泛濫且難以把控。
  • 茱莉蔻天貓旗艦店售假?謠言背後暴露的是代購與品牌方之間的博弈
    茱莉蔻「售假」事件最初的源頭來自於一名貼吧ID名為「小番茄」的網友發布了一則「茱莉蔻天貓旗艦店因涉嫌真假摻賣關鋪整頓」的帖子,隨後不少代購在朋友圈進行大規模的轉發。搜索茱莉蔻的天貓旗艦店,發現店內所有商品均已下架,同時其旗艦店的官方微博也清空了所有微博。加上代購輿論的引導,不少消費者開始對茱莉蔻天貓旗艦店真假摻買的事情深信不疑。
  • 六神花露水西安打假
    一天時間,微信群已有28家商戶說他們也成了「六神」的被告,有人已收到判決書,有人才收到法院傳票。「我記得當時店裡來了兩個說是六神廠家的人,要看看我們賣的六神花露水,然後就賣給了他。」另一便利店老闆李師傅說,「他們買了一瓶花露水後,拍了我家便利店的門頭就走了,什麼話都沒說。」還有零售商說:「如果廠家要打假,我們舉雙手贊成,並全力配合。
  • 短視頻變身假貨展櫃 8部門聯合打擊網絡售假
    從立法到執法,國家有關部門正對線上售假揮出重拳。記者調查發現,短視頻變身假貨展櫃,朋友圈頻發高仿廣告,二手平臺成了售假溫床……面對不斷花樣翻新的網絡售假,需要持續加大整治力度。原本用來記錄分享生活點滴的短視頻平臺,如今成了展示交易假貨的櫥窗。專家表示,短視頻平臺上售假視頻泛濫,一方面反映電商領域制假售假現象依然嚴重,另一方面也顯示網絡售假突破電商平臺限制,呈現跨平臺營銷特點。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說,目前我國關於治理網絡售假可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少,對售假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有較為全面的規定。
  • 日本「tiger虎牌」發布打假公告:京東自營售假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實習記者 楊雪)8月20日,日本品牌「tiger虎牌」在其天貓官方旗艦店發布打假公告,公告稱虎牌京東全球購自營旗艦店售假。目前,公告中提到的京東全球購旗艦店仍在營業。8月20日,「tiger虎牌」在天貓官方旗艦店首頁發布一則公告。
  • 網絡售假泛濫,PEACEBIRD太平鳥持續開展打假行動
    圖為太平鳥首家綜合旗艦店作者 | 周惠寧 時尚頭條網報導:隨著品牌知名度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制假售假商販開始盯上中國服飾品牌PEACEBIRD太平鳥。網絡售假泛濫,影響品牌銷售業績的同時,更加給消費者造成極度混淆和惡劣的購物體驗。 為保證消費者在電商節「雙十一」、「雙十二」期間能夠買到真正的「鳥裝」,PEACEBIRD太平鳥提前數月對假貨市場採取摸排和調查,並與外部調查員組成太平鳥集群案件專案組。
  • 打假機制也需要倒倒「時差」
    兩小時內,聚集在莫城街道的2000多家服裝檔口,運出成千上萬件「大牌」服裝。  「外貿村」售假已成了公開的秘密,且涉及的品牌多、數量大,也已經輻射到了微商、網店、實體店等氛圍中生存下來,說明一些地方打假機制的「作息」和「時差」沒有對上售假活動的「作息」和「時差」,監管的規律沒有對上售假活動的規律。
  • 洋碼頭被爆疑似售假 揭開灰色代購產業鏈
    近期,有媒體曝光消費者在洋碼頭通過買手代購商品疑似假貨,鑑定過程成為扯皮黑洞;20元可買一包小票等海外代購灰色產業鏈等疑似包庇賣家售假的眾多投訴。洋碼頭被爆疑似售假在收到貨發現商品有質量問題後,消費者在淘寶上更發現了令人驚訝的一幕:洋碼頭買手「阿建英國GO」發給她同款包所配的圖片,和三家淘寶「爆款
  • 職業打假人索賠百萬敗訴,惡意打假不該支持
    這起案件具有典型性,很顯然,當事人劉某作為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購買86盒海參,並不是出於個人需求,其動機和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找到產品質量等方面漏洞,通過打假訴訟獲取巨額利潤。但劉某索賠百萬最終敗訴,偷雞不成蝕把米,給職業打假人上了一堂法治教育課,就是牟利性的打假行為今後將受到限制。
  • ...原來在這兒,你認識的微商代購可能都從這拿貨|與正品神相似
    如果自己沒去,讓你朋友登陸你的微信代發也是一樣的。」經內部人士介紹,記者順利加了一個假包工廠經營方的微信。在他的朋友圈,除了各種假冒名牌包包的介紹,還發布了各種實拍工廠流水線生產過程的視頻。視頻顯示,在所謂的「獨家工廠」中,成摞的各種皮質被鋪在不平整的工作檯上,有人正在量尺、切割、縫紉、打磨。成筒的顏料並排放在架子上,周圍生產環境髒亂,一人正在用刷子對手中包包進行塗抹,視頻還配文「專業改色」。
  • 海外代購成職業打假香餑餑?
    原標題:「假一賠十」代購正品獲判 海外代購成職業打假香餑餑?近年來,代購生意風生水起。很多賣家從國外採購商品,出售給國內買家。但漸漸地一些職業打假人也將「打假」的矛頭對準了這些網店。海外代購已經成了職業打假人的香餑餑。
  • 「六神」起訴商販售假 西安市場曾90%為假貨
    商家為啥不從源頭打假 專門找零售商11月10日,王師傅建了一個「六神被告」維權群。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這個微信群已有28家商戶訴說著,他們也成了」六神「的被告。「我們零售商支持廠家打假,畢竟我們零售商也是在批發市場以正常價格買來的。」一些零售商說,「如果廠家要打假,我們這些零售商舉雙手贊成,並全力配合。但廠家打假應該去打那些惡意制假售假的人,而不是我們這些零售商,我們也是受害者呀。」「一瓶六神花露水,我就掙3塊錢,一個夏天也賣不出去10瓶,掙不到30塊錢,憑什麼讓我們賠1萬元給他們。」有零售商說。
  • 揭秘售假產業鏈:授權專賣店也加入,高仿假鞋利潤有多高?
    這是莆田市政府2010年大力打假後的售假場景,相比以往明目張胆的公開交易,制、售假產業如今以這樣的方式沉入水下。每天,大量假鞋從這裡由曾小偉這樣的二級商中轉發往全國,電商平臺是最主要的銷售渠道。由於各大電商平臺都在封堵明顯的售假漏洞,不少賣家轉向了社交平臺。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智慧財產權保護總監葉智飛稱,售假者常常「線上線下」一體、身份更加隱蔽、手法不斷翻新,出現如經營上的「客貨分離」,物流上的「異地上線」、「境外生產、境內銷售」等新的形式。同時,跨網際網路平臺交易的情況屢屢出現,例如用淘寶平臺引流在微信、QQ等私域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