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了,每天都是各種群消息,除了家長交流表現的一系列焦慮之外,還有老師布置的作業題。每次放學後,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會被消息淹沒了。有沒有家長是下班回到家後,各種翻手機然後一邊指揮著孩子做作業尼?
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還在翻手機?就連孩子作業又多少,做到什麼程度都混淆了吧?有一個管用的方法,不但能夠讓孩子安心做作業,還能讓孩子課外這件事情有條理和非常快速的做完。
今天一個寶媽講她孩子從放學回家後,學習到晚上10點才能睡。孩子才讀一年級尼,卻要經歷幾個小時的學習。我聽了之後,替孩子感到非常的委屈。真的有這麼多作業要做嗎?還是家長揪著孩子的作業不放?
一年級的孩子,分語文和數學,閱讀差不多20-30分鐘,數學一般都是訂正和籤名,然後寫字10分鐘左右,頂多一個小時足夠了。那些要做幾個小時的,肯定是做作業的時候走神或者磨蹭。這個跟父母的要求和條理性有很大的關係。我的孩子的作業,我都喜歡跟他當成一個挑戰來完成。
下班回來,我先把老師布置的作業用一個固定的本子記錄下來,每天下班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這個,這樣相當於有一個預習,孩子今天的作業有哪些。然後,吃晚飯跟孩子交流,今天學校狀況,有時候他會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給我聽。飯後,我拿出我那個記錄的本子,跟孩子以前研究戰略,怎麼把作業做得又快又好?
比如今天,數學:1,訂正數學課堂本和口算,家長檢查並籤名。2.下發了一張問卷調查表,請家長認真閱讀完成。3,家裡有孩子的作品:畫畫,書法,學習活動照片帶去學校展示。
語文:1,橫,豎,撇,橫折,彎鉤 5種筆畫每寫一個寫一行,要一筆寫成,有起筆頓筆,儘量不要用橡皮,之後,一、二、三、上每個字寫4遍。2、讀15分鐘生字卡片和《三字童謠》
加起來今天就是4件事情,真正要孩子做的就是訂正數學和書寫,還有閱讀,這個是要專注力的,然後就是找作品。然後,我再細分了下,找作品,訂正孩子獨立完成。這個他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然後我只負責籤名。這個他不要10分鐘就搞定了。然後讓他安靜地坐下來寫作業。寫完語文的筆畫和4個字,再讓他閱讀。其實,他這個時候會稍微有一點沒耐心,因為老師是要求讀15分鐘,我基本上讓孩子閱讀時間在25分鐘了。因為他以前有閱讀習慣。他這個過程都是很連貫的。為什麼?
我有一根主線-作業備忘錄,給孩子創造了成就感和釋放壓力。那就是我把孩子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之後,孩子對著做,做好一條劃一條。這個辦法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很好。他會有成就感。他不覺得,哎呀,一下是這個沒做,一下是那個沒弄。我都幫他記錄好後,他會按要求拿出相應的書本和作業。然後桌子上有且僅有當前要做的事情。而且,這個過程家長不會關注手機,可以在旁邊學習或者看孩子學習的過程。這都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慢慢的孩子也會養成這種記錄的習慣,他以後做事情就會很有條理和精簡。我自己養成的這個良好習慣,以後孩子也會學會,做事他就不會慌張和混亂。就像我現在能淡定的面對他的作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