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潮汕善堂,必提越南「蕩爺」,特派警察守護他的銅像

2021-01-20 一波說

著名國際漢學家饒宗頤先生曾指出,最能體現潮汕人現實主義的處世思想的,可能就是糅合釋、儒、道哲學思想的潮汕善堂文化。而提及近現代潮汕善堂的善舉,不能不提一個人,他就是人稱「蕩爺」的越南僑領郭琰。

到西貢的堤岸區,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紀念郭琰豎立的銅像,當時的安南政府是派出警察輪流保護,可見郭琰的影響力有多大!

「蕩爺」碾米廠加工的大米佔越南一半出口量

紀念郭琰銅像周邊的圍欄及拜祭香爐

資料顯示,越南西貢堤岸區,約有華人50萬人,不過,儘管多數已歸化越南籍,可這裡處處可見華人文化風貌,而號稱本地最大的平西市場(Cho Binh Tay),就是1926年由來自潮汕的「蕩爺」郭琰獻出土地並捐資20萬建成的街市。

後來,人們把堤岸的鬧市區,叫「大街市」,長達一華裡。為表彰郭琰特殊貢獻,當時的安南政府特地在平西新街市的中央,豎立紀念郭琰的銅像,四周設置雕刻精美的石欄杆,並由政府派出警察輪流守護。此外,還立牌以志不忘,在近代中越友誼史上,潮商郭珍是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郭琰,乳名阿蕩,1863年(清同治二年)生於廣東潮安庵埠龍坑村;潮安縣,現為潮州市轄區,舊時稱「海陽縣」。據相關資料記載,郭琰「少跛一足,椿萱早逝」,父母早早過世,人又跛足,日子自然過得困苦。

郭琰(前排中)

14歲那年,郭琰藏匿在船艙裡,從潮汕老鄉渡海南下,終在安南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落腳。起初他靠賣苦力維生,後來做起了小販,每天挑著貨擔,一步一瘸四處叫賣,這樣的日子整整過了十年之久。

越南華人經濟歷史久遠,且很早就與在地經濟結合一起,並成為越南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國統治越南之前,華人已從事煤、銅、金等礦業開採,向越南朝廷租礦並繳納一定租金。法國殖民時間,法國資本家設置礦業公司,華人也被排擠出礦業領域,亦包括橡膠種植業,華人不得涉足。

19世紀末,越南三大主要出口產品煤、橡膠、大米中,華人僅可經營大米一項。越南向外引進碾米機器最早是1878年,當地潮汕籍華僑叫「米絞」,而當時稻穀及大米加工主要集中於郭琰所在的堤岸一帶。在堤岸,當時大型碾米廠就有12家,中小型的有60多家,且2/3是華人在經營。而當時大米買賣及進出口貿易多是大商人,其中以堤岸潮商郭琰最為盛名。

當時僅郭琰創辦的「通合公司」一家,旗下就有大型碾米廠一家,中小型廠有3家;此外,「通合公司」旗下還擁有棉花公司、糖廠、紡織廠、釀酒廠。更值得一提的是,郭琰還有輪船,航線既有走老家汕頭,也有走歐洲,其在香港、廣州、汕頭以及新加坡還開設分號。當時,「蕩爺」郭老闆的碾米廠加工的大米,可佔及越南大米的一半出口量。事業日臻發達的郭琰,工貿並舉,年過四十以後,已成為越南工商界的著名人物。

堤岸的平西市場

應該說,當時在堤岸能與郭琰財富相媲美的,可能就是來自閩南的黃文華了,黃文華當時主要從事典當及地產。說起黃文華,知道的人會少一些,可提起他的兒子黃仲訓,那可是民國大富豪。鼓浪嶼「黃家渡」碼頭,就是黃仲訓開的;廈門歷史上最早的自來水公司,也是黃仲訓開的。當年「地產大王」黃仲訓在鼓浪嶼更是擁有大量的別墅和產業。

20世紀初,郭琰創辦的元亨輪船公司,先後購置了陶朱公號輪船、元利號、元貞號等輪船,很多華僑回潮汕都是坐他家的船回歸故裡的。其中的元利號輪船,還是第一家掛上中國旗,進出越南堤岸並航行各地。

中年以後,因患病郭琰兩隻腳無法行走,不過,他卻依舊能在堤岸寓所的自家樓上指揮他的業務。據說,每天早上,家族旗下各大公司、工廠的經理都會到他家請命,由他面授機宜,具體包括各路貨物的進出,資金的周轉,也包括輪船的調遣、以及對行情的操縱與把握等,郭琰皆能安排妥當、有條不紊。

各位經理回到各自崗位後皆秉命而行,故而業務進展仍能順利開展,如此時間長達10多年之久;由此可見,郭氏的經營管理才能和毅力,確有過人之處!此外,更印證他對人才掌控上有超凡能力,事是人去做的,要知道,管人比管事要難上幾倍呀!

1927年5月14日,郭琰在堤岸寓所逝世,終年65歲。

「蕩爺」與潮汕善堂那段歷史

胡志明市的堤岸觀音廟、溫陵會館

越南是個多民族國家,全國人口近7000萬,全國通用越南語;可在胡志明市堤岸的華人聚居區,普通話、閩南話、廣東話,尤其是潮州話都很流行。

史料顯示,早在南宋前,就有潮汕人零星移居越南,到19世紀初,在越南的潮汕人已有數萬人,並出現「潮州幫」。汕頭素有「百載商埠」之美譽,恩格斯在《俄國在遠東的成功》文中稱,汕頭是「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汕頭開埠具體確切時間,目前尚未有界定,在汕頭市金平區永平路上的「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陳列布置上以1860年1月1日為始。汕頭開埠之前,當時越南的潮汕人就多達10萬人,二戰前夕是超25萬人,1955年巔峰時越南潮汕人的數量高達50多萬人。不過,自1956年至1975年,由於戰爭及「排華」,很多人逃離越南,即便如此,目前在越的潮汕人也有40多萬人,且多居於南部。

從19世紀90年代(汕頭開埠後)至二戰之前,這40多年之間,是潮汕人在越南商業活動的「黃金時期」,這當中也湧現了一大批商業巨子,比如祖籍潮安庵埠的郭琰,又比如來自饒平黃岡的許渭濱,許渭濱家族是當年越南中部、北部名噪一時的大富豪。另外,像潮陽成田的黃祥豐家族、普寧洪陽的林興泮家族、潮州的陳澄初家族等,在紡織、雜貨、茶葉、陶瓷、中藥材、海上航運等工商業活動中,亦是有名。

堤岸的媽祖廟

在越南西堤(即西貢和堤岸地區),潮汕文化的影響無所不在。比如這裡有觀音廟、媽祖廟,有很多潮汕會館,甚至有潮劇潮樂社、潮州大鑼鼓班等。另外,「鄉幫文化」情緣不改,即便是早期移居越南的潮汕人,遇見老鄉仍會以潮州話交流,很多潮汕傳統節日仍在這兒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

當然,潮汕地區後來的興盛與繁華,也與越南等東南亞華人、華僑有關,他們念鄉戀祖,海外潮汕人源源不斷匯回的僑匯,挹注家鄉經濟及社會事業的發展。資料記載,1922年8月潮汕地區遭遇一次強颱風襲擊,損失巨大,當時僅西貢潮州幫公所一處,匯回捐款就有3萬銀元。至於築橋修路、興辦學校、扶危濟困等公益慈善,那就舉不勝舉了。

郭琰被稱為僑領,可見其對當地潮人同鄉社團的建立、以及當地潮人的慈善事業等是相當熱心,並做出很大貢獻。據汕頭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料,20世紀初年,由於聚居堤岸一帶的潮汕人越來越多,當時郭琰領頭,創辦潮州公所;今天的胡志明市潮州義安會館,即由當年潮州公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汕頭存心善堂

包括越南潮人等旅居海外的華僑,多把弘揚潮汕慈善文化當成己任,他們既是海外的實業家,又是慈善家,特別重視興學重教、支持家鄉慈善及公益事業的建設;其中,善堂文化就是一個極具地域特色的慈善文化。

富甲一方的「蕩爺」,個人生活雖簡樸,卻時常用自己財力幫助他人。當年,很多旅越的潮汕人,「生有落葉歸根之心、死望骨骸回鄉之念」,郭琰根據這些同鄉意願,將當地潮人公墓中100多具遺骸,一一標號登記,再化成骨灰,再由他家的元利輪船運回汕頭,並委託存心善堂代為保管。

後來,郭琰讓人登報,通知已故潮僑的親屬到存心善堂領回安葬,對於無人認領,或者逾期未來的則由存心善堂代為安葬。「蕩爺」此舉,贏得了很多海內外潮汕鄉親的讚揚。

大峰祖師像

據不完全統計,潮汕各地的各類善堂有300多處,且多視為大峰祖師為潮汕善堂的鼻祖,亦有部分善堂是奉敬呂祖、華佗、玄天上帝等。

大峰祖師,是北宋末年的一位高僧大德,真名叫宋大峰。《潮陽縣誌》上的記載,只知其自閩(福建)而來,未詳載其生平。1125年,大峰祖師由閩雲遊入潮,「時逢旱災瘟疫流行,大峰遂結廬於潮陽和平三橋尾山,設坊為民禱祝治病,後又募眾資建和平橋,方便鄉民往來,鄉民感念他的善舉,建報德堂崇祀他,尊稱他為祖師。」

清末以後,潮汕多地建大峰祖師廟漸漸多了起來,裡面既拜祭大峰,亦舉辦施藥贈棺,收屍埋骨等善舉,有的則直接成立善堂、善社等慈善機構,更有的還辦起小學、教養院、孤兒院、義務消防隊等公益事業。比如清末民初,在汕頭一埠就設立存心善堂醫院、存心小學。應該說,善堂文化的興起,有助於在社會上形成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的良好社會風氣,並對海內外潮汕人產生了深刻影響。

善堂文化,亦已成為許多潮商家族的企業文化中一個重要精神內核,更是潮商及各地潮汕人聯結鄉誼及情感的紐帶,有助於交流善事、增添互信、加深胞誼。國學大師饒宗頤,一生兼得文化和商業之所長,其祖父饒興桐曾於1902年,創辦了潮州第一所慈善機構「集安善堂」, 廣布德澤,頗有聲名。

此外,像著名的曼谷華僑報德善堂、新加坡中華善堂藍十救濟會、馬來西亞明修善社等,都是潮汕人對外傳播善堂文化的重要例證。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旅外潮汕人中的老一輩,就是靠故鄉善堂拯救或者撫養成人的。有人攜兒帶孫,回鄉探堂,慷慨捐助,感「滴水之恩」,代代傳承善的力量!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陳曉平:將軍、善堂與晚清汕頭城市自治
    2017年汕頭青年學者許壁鋒開始重建同濟善堂信史,筆者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或對人們了解近代城市自治、潮汕善堂文化有所助益。同濟善堂緣起截至2001年,潮汕地區善堂數量仍高達300座,在中國大陸來說可謂絕無僅有。
  • 傳承百年的漳州同善堂藥店
    同善堂因其古法炮製的「烏雞白鳳丸」而馳名,如今「同善堂」和它的「烏雞白鳳丸」已成為老漳州的一份文化記憶。漳州同善堂的創辦人叫周廷揚,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人。周廷揚喜愛鑽研中醫學,通曉脈理,尤其著重探求各種藥性。他力主於診病處方必同時講求藥品選擇或再經炮製,以求更好的藥效。因此,周廷揚給病者診病處方後,療效尤為顯著。
  • 漢口花樓街洪益巷培心善堂與抗戰孩子劇團
    當時,抗戰教育研究會特派陸維特迎接他們,將孩子劇團安排在漢口培心小學。1938年,周恩來與鄧穎超在武漢。幾天後,在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鄧穎超、孟慶樹和吳志堅到培心小學看望孩子劇團的全體成員,並轉交了周恩來、董必武及「八辦」同志們湊起來的60多元捐款,以補助生活與治病之用。
  • 潮汕民間福利會鼎盛 80歲會長掌舵帳目清清楚楚
    潮汕善堂復興至鼎盛時期  清末以來,大量存在的民間善堂善會就一直是潮汕地方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潮汕地區有1000多家民間善堂善會,意味著幾乎每村一個  集義福利會是改革開放以來,當地善會善堂復興的一個生動寫照。自清末以來,大量存在的民間善堂善會就一直是潮汕地區的地方特色。
  • 四學生破壞校園蔣介石銅像遭移送法辦 輔仁大學暫不提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2月28日報導,時值臺灣「2·28」事件70周年,數名臺灣輔仁大學學生及民眾今天凌晨到校內,企圖鋸倒蔣介石銅像,警方前往制止時,雙方發生推擠衝突。「由於不滿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象徵「威權」,有學生及民眾凌晨進入校園,持發電機、砂輪機等切割銅像,並先將銅像脖子綁上童軍繩,企圖以繩索拉倒銅像。警方接獲輔仁大學報案後,阻止企圖拆除輔大蔣介石銅像的學生。輔大宗教系的羅姓學生、輔大哲學系陳姓學生、林姓男子及陳姓女子等4人,被依「妨害公務罪」嫌帶回新莊分局偵訊。
  • 潮汕怎麼玩,最強攻略告訴你,帶你遊遍除了美食之外的天堂
    相信許多小夥伴們一提潮汕,就會滿腦子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美食,特別是廣東的小夥伴們,不但喜歡吃,還特別會吃。第1次去的時候,也只是為了去潮汕吃吃喝喝,滿足小編的美食慾。所以小編為了更好的了解潮汕,特意去了兩次,那麼本次的旅行筆記,小編就介紹一下除了美食以外的潮汕天堂。
  • 潮汕民俗農曆七月傳統節日多
    中國經濟導報網 記者羅勉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潮汕民俗專家了解到,時值農曆七月,這是一個在廣東省潮汕地區民俗活動較集中的月份,七夕演繹愛情神話、公婆生祈求小孩平安,成人禮「出花園」、七月半「祭孤」……這些節日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符號,更釋放出濃重情感與意義。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 你不知道的——越南警察
    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警察隊伍的最高領導機關是越南公安部,就「公安部」這個稱呼而言,好像全球也只有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這樣稱呼。越南也稱呼警察為公安,也有人民公安報…
  • 越南胡志明市夜生活實拍,機動警察成亮點,配備避彈衣與防彈頭盔
    越南胡志明市阮泰平區是最熱鬧的休閒、美食和夜生活街區之一,特別是大量娛樂場所的存在,使得該街區夜間治安情況比較複雜;於是,頭戴防彈頭盔、身穿避彈衣騎著警用摩託的BVDP機動警察,也成了阮泰平區的亮點之一。
  • 臺水利會苦尋八田與一頭像 特派潛水員輪流下水搜
    八田與一銅像頭部尚未找到,嘉南農田水利會特派專業潛水員下水搜尋。(圖片來源:臺媒)海外網4月24日電 據臺媒報導,臺灣日本殖民時期日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銅像16日遭「斬首」後,銅像頭部尚未找到,島內猜測是否被丟棄在烏山頭水庫內。為此,嘉南農田水利會23日上午特派三位專業潛水員輪流下水打撈,開展「水下地毯式搜尋」,但未發現八田與一頭像。
  • 光明日報丨陳景熙:持續深化潮汕華僑社會文化研究
    潮汕地區是我國著名僑鄉。汕頭經濟特區要根據新的實際做好「僑」的文章,加強海外華僑工作,引導和激勵他們在支持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海內外3000萬潮汕人倍感振奮,包括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團隊在內的國際潮學研究(又名「潮汕文化研究」「潮州學研究」)界深受鼓舞。
  • 如果「臺灣獨立」摧毀蔣介石的銅像,他發誓要拆除日本銅像
    中國臺灣4月19日電-日本工程師Yasuda和一尊銅像最近被「斬首」,引起了島上的關注。據臺灣美聯社報導,洪秀柱選舉辦公室發言人陳茂嘉今天( 19日)表示,除非蔣介石和孫中山的銅像不再被毀壞,否則它們將會被聯繫在一起。只要臺灣有鳥屋(日本神龕附件)和任何屬於日本人的青銅雕像,它們肯定會被移走,並說,「下次是我,我會向警方自首。」
  • 作家林培源:我對世界的想像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
    他在出版社製作的推薦視頻中說:「我對世界的想像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小鎮異鄉人過去13年,與許多隻身遠遊的潮汕青年一樣,林培源每年回家的時間不超過1個月。而這次,他被疫情困在鹽鴻足足6個月。時間驟然放緩,只有身體回了故鄉。
  • 香港警察樂隊:用音樂守護香港
    香港警察樂隊:用音樂守護香港香港警察樂隊音樂總監李家寶拿著一支白色指揮棒走進了排練室。他身穿警服,佩帶警司肩章,走路時身姿挺拔,有著香港警察的精氣神兒。這個樂隊共有三位音樂指揮。「我們是香港警察中最擅長音樂的。」李家寶說。
  • 鄧小平看到金日成銅像,為什麼會勃然大怒?
    第一個是東歐小國阿爾巴尼亞,第二個越南,第三個是朝鮮。中國的無償支援,不但沒有把這三個國家支援為自己的真正朋友,反而把他們支援為我們的敵人。阿爾巴尼亞遠在東歐,我們說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就是說,遠天遠地的阿爾巴尼亞就是我們的緊鄰。朝鮮是我們的北方緊鄰,我們志願軍為了朝鮮犧牲了生命,我們為了朝鮮的戰爭勝利,花費了中國很多的硬通貨幣。們經常說鮮血凝成的友誼,最後鮮血流失了,朝鮮竟然把我們視為敵人。
  • 樂哥說潮汕:潮汕揭陽婚姻禮俗中,看潮人崇尚的家庭觀念
    在潮汕地區,不同地方都有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婚俗,但大同小異,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潮汕揭陽婚俗中「出嫁前夜睡草鋪」、「伴嫁的提油舅」、「投糖落水」,它們的寓意是什麼?潮汕婚姻禮俗中的價值觀是怎樣的?出嫁前夜睡草鋪在潮汕地區揭陽一帶,有些地方在臨出嫁的當天晚上,新娘有「夜睡草鋪」的習俗,聽老一輩的潮人說,這個習俗是源於在以前,有一位非常狠毒的後母娘,為了羞辱前人留下的女兒,所以在出嫁的時候,將本來很喜慶的婚事辦成了如同送死囚犯人一樣。但誰也沒有想到,女兒在出嫁之後居然發財了,而且子孫滿堂。
  • 越南全國9700多萬人,只有15萬警察,如何才能保證治安?
    這讓越南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局面,為了發展國內的經濟,1986年,越南開始了著名的革新開放。越南利用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國外企業進行投資。隨著革新開放的深入,越南逐步發現沒有專業的警察隊伍,存在很大問題。直到1989年,越南警察隊伍才基本成型。由於越南警察隊伍基本上由越南軍隊改編而來,因此,越南警察隊伍在各方面,與軍隊都非常相似。
  • 首屆潮汕三市龍舟邀請賽在汕頭市綠夢生態園舉行
    今年,他們移師綠夢生態園,舉辦了2017年「小糊塗仙杯」潮汕三市龍舟邀請賽。橋頭社區龍舟隊、存心善堂龍舟隊、揭陽榕江龍舟隊、普寧龍舟隊等來自潮汕三市的10支龍舟隊參與角逐。據本次賽事總指揮邱顯達介紹,本次賽事是首屆潮汕三市龍舟邀請賽,希望這項賽事能夠繼續舉辦,成為每年固定的比賽項目,既為端午節增添濃濃的節日氛圍,也促進潮汕三市龍舟隊伍的交流,促進三市龍舟運動發展。
  • 航拍越南露天魚露生產,工藝配方源自我國,場面壯觀
    在我們的南亞鄰國越南,這裡的漁業作業非常豐富,時下正是該國漁民製作魚露的季節。這是攝影師在越南富國島拍攝的當地工人們晾曬鳳尾魚的場面。據了解,工人們將鳳尾魚放進託盤裡進行晾曬後,這些鳳尾魚將被用來製作魚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