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OKR還是KPI還是PBC,亦或是MBO,首先我覺得相同之處多過差別。從定位的角度看,最終目的是什麼,我總結,核心目的就是幫助組織或個人按照大方向產出好的結果。那怎麼產出結果,我覺得這些工具有兩個重要的共同指導原則,PDCA與SMART原則,PDCA強調的是閉環、是流程,SMART是保證提高有效性。
做過績效管理的人,很多人都知道PDCA循環,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採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最早用在全面質量管理上,後來在績效領域被廣泛使用。其實,PDCA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必須具備、最重要的一種底層思維。
首先,Plan,就是計劃,就是目標,人或組織做任何事都要先有目標和計劃,沒有目標就沒有管理,無論是自我管理還是管理他人
然後,DO,就是執行,容易理解,對於個人,就是你要想辦法按照計劃落地實現目標,對於管理人員,則是你要想辦法組織、賦能他人來按照團隊計劃去落地
再次是,Check,就是檢查,到了一定的時間點,去看目標完成的怎麼樣,達到了什麼程度,在績效上就是考核
最後是,Action, 我覺得翻譯為「復盤」,是最貼切的,那就是check的結果,是好是壞,為什麼好和問什麼壞,是內部問題還是外部問題,是目標問題還是執行問題,把問題分析透,分析到根上,想出優化或者升級方案。
PDCA裡,企業裡下的功夫最多的,就是,P和C,計劃和評價,但是對於過程,對於復盤,這兩個環節都忽視了,所以無論是績效還是OKR最後都淪為一個評價工具,而不是產出管理工具
首先,我們已經知道OKR是管方向和目標的,KPI是管工作,是基於最佳實踐的。
其次,為什麼說兩者並不矛盾,大家可以仔細想這三個問題:最佳實踐從哪來?是不是一家公司或者一個行業/職業的所有工作都有最佳實踐?以前的最佳實踐放到現在或者將來還是不是最佳實踐?
答案相當明顯,任何企業都避免不了有些工作需要探索,或者重新設計,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OKR與KPI並行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我們要從企業類型角度來論述具體的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從業務流程管理的角度將企業的業務流程按照「勞動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進行分類。
不同的工作類型應對不同的管理方式,下面表格已經為大家整理了在一個企業內,說明兩種類型企業的不同工作內容該用哪種管理方式更合適。
(PS:KPI是企業的運營績效評價體系,通過定期更新的量化指標客觀全面展現企業的具體運營績效。
其次,KPI包括過程類KPI、結果類KPI、任務類KPI和能力類KPI,可以在SOP的基礎上用於具體業務流程的管理。
KPI與OKR對不同業務流程的管理主要是體現在KPI的第二個效用方面,這個我們已經結合上面的第一張表作了說明。)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下次我們再繼續,一起探討OKR和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