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 KPI vs 素質教育 OKR

2021-02-15 OKR有話說

*關注我們,點擊菜單欄領取免費乾貨*

錢學森曾說過: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可能有時候我們太注重結果,忘記了過程其實也同樣重要,批量產出的學習機器,出了學校可能就是一堆廢鐵了。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天才!

1、100分固定的題,你要儘可能考高分 vs 你自己創造的題,你最好考70

你們公司年度KPI考核,在年初就確定並且分解下去了。同時,你在年初有一個預判,今年我能考多少分,一切都板上釘釘。

從一開始,你就在琢磨如何去針對這些考題,這好像成了中國人特有的能力——應付考試。我們借來好學生的講義,不走心地抄一遍。這就像我們打開百度,搜索一下如何提高市場佔有率?如何做新媒體運營?如何提高轉化率?

我們要的是標準教材,標準案例,標準模板,然後把自己的工作計劃往上套,套不了100%也要套70%,套來套去,忘了自己的產品,忘了自己的客戶,忘了自己最初的小想法。

你們老闆公布了今年他自己的OKR,哦,原來老闆今年的重點在這裡呀,這件事我能做一些貢獻的,我給自己出幾道這個類型的題吧。嗯,老闆說了,不求我做100分,只要我能有70分的成績就對得起他。那我就不能把題出得太過簡單了,否則人人都是100分,那還有什麼意思?

2、每個課文後都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vs 每篇課文後不設限制地寫出你的感悟

語文老師總要概括段落大意,教案中寫著每段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如果發現某個學生跟作者想表達的不一樣,就判斷為錯。從來不去過問學生:

你為什麼這麼想?

每段文字都要有一個標準的意思嗎?

作者100年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你們確定嗎?

假如作者可以回答,今天他想表達的意思難道不會有變化嗎?

如果讓我為語文設置題目,我大概會讓每個人寫出自己的感悟,並且告訴我你為什麼會這樣想。

忘掉邊界,別一上來給你的員工規定好一畝三分地。這樣他就天然覺得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沒有關係。告訴他在一個具體的項目裡,沒有職級,沒有領導,只有角色,如果你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那為了這個項目的推進,整個公司的資源你都可以調動。讓他做好隨時給CEO分配任務的打算。

3、唯結果論 vs 重視過程

說來諷刺,也許是我們太重視這個結果,所以我們得不到這個結果。

你的目標是考試考進前5%,可你不重視學習的過程,哪怕你都是死記硬背沒有融會貫通,哪怕你做遍了天下題庫以做到稱霸考場。然後呢?一個高分低能的考試天才,碰到了一個實際問題就被現實打回原形。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天才。

企業需要成長,不是來自於CEO一個人的成長,而要看這家公司的核心團隊的成長,CEO在往前奔跑的過程中要拉著這幫兄弟們一塊跑,這對CEO來說往往是最難的。

一個人最難改變的是習慣,作為老闆你有沒有停下來過,不吵不鬧地拉著你的弟兄們往前走?通過潛移默化的力量改變他們的習慣?這個過程才是你更應該重視的,而不是看他們期末給了你一份多少分的答卷。

4、自上而下布置作業 vs 相互學習互相影響

老師的角色就是布置作業,學生的角色就是交作業。而好的教育在這件事情上往往是相互的。老師看了很多學生布置的作業後,有了不一樣的成長和提高,進而反哺到學生那裡。檢驗學習成果的方法很多,為什麼都要通過交作業來完成呢?

教學的過程中,很難說老師和學生誰有更大的成長,真正的教育不只是老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教學相長,教育是一個相互的過程

一家公司的CEO最需要的不是外部的專家和講師,而是來自於自己員工的切身教育,你的每個員工,都是你最好的老師。因為一家公司能走多遠,絕不是看CEO的能力邊界,看的是整個團隊。

5、五年模擬三年高考歷年真題 vs 高頻反饋快速迭代不走回頭路

KPI背後蘊藏的是套路。80%的產出是由20%的核心績效指標決定的。我們主抓這20%的套路即可。在30年前,可能很有效,但是市場發展到今天,你能告訴我賺1000萬這件事的20%核心關鍵績效指標是什麼嗎?你不能,因為可能性太多了。

老闆只知其一,不知全貌,而且老闆知道的這個其一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快速調整。年初定的KPI,三月就得改。這事還少嗎?想想當年的百度外賣...我們不要拿KPI考驗老闆一個人了,中國的老闆夠累的了。

企業經營的一個本質就是不斷試錯,趟出一條路成就一家公司。同樣的1年,你能在OKR上迭代12次,甚至每次都是上一次的批判和迭代。而固守KPI的,照著一個點死磕到底。

真正的考場沒有歷年真題。每一次挑戰都是全新的,沒人到那去過的,別再迷信前人經驗了,只有你自己才能救自己。當企業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時,沒有外腦可以救你們,請相信你的團隊。

最近回想起當年師從蔡老師做教育那兩年的事情,回看到OKR上,發現有些許同工之處。但是,我們說有教無類,差異化教育。可那群走出校園進入企業的孩子們不仍然在老闆定好的KPI框架下苟延殘喘嗎?

HR同學別說你們公司的KPI跟我表達的KPI不是一個東西,我們在這討論的就不是這個問題,請你往上走一步,站在老闆那裡再回來看看。

就像厲老對教育事業的期許一樣:

數載坎坷志未消,登山且莫問山高,野無人跡非無路,村有溪流必有橋。風颯颯,路迢迢,但憑年少與勤勞,傾聽江下濤聲急,一代新潮接舊潮。——厲以寧

相關焦點

  • 南京一中VS衡水中學,素質教育的慘敗,應試教育的完勝?
    對於南京一中今年高考成績不好的問題,很多家長將其歸結為學校大搞素質教育的原因。提到素質教育,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另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應試教育。雖說如今的高考招生錄取已經開始向綜合素質招生前進了,但文化課分數仍是決定性因素。老百姓都是務實的,只要這一點改變不了,素質教育永遠不可能落地開花。三是基層教育惡性競爭讓素質教育缺乏生存空間。當大家都在搞素質教育的時候,自然會在學習文化課方面減少時間的投入。如果某個地區或學校自己再偷偷搞應試教育,那麼成績上一般會立刻突顯出優勢來。
  • OKR和KPI的區別是啥?
    kpi有多種類型,正確的kpi選擇取決於你所在的行業和組織的成熟度等因素。每個部門或團隊會使用不同的kpi來衡量是否成功,kpi有時也稱為健康指標。讓我們看幾個流行的KPI示例。銷售額客戶生命周期價值轉化率平均響應時間增長用戶數.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其實,社會上廣泛使用的「素質」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已經被理解成比知識和能力更高級的東西,或者說是內化為人的與智慧相關的格調和品位表現。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可以說是中國教育最熱鬧的話題。所謂的「應試教育」是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社會公德教育;4. 世界觀教育;5. 人生觀教育;6. 勞動觀念教育;7. 終生學習教育;8. 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按實現範圍來分,中國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個人素質教育、社會素質教育、國家素質教育三個層面。素質教育按內容來分,可分為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等。這差不多就是我在各種資料上收集到的對素質教育的簡要陳述。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參與互動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 南京一中VS二十九中,素質教育重要還是應試教育重要?
    那麼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到底是素質教育重要,還是應試教育重要呢?在南京來說,二十九中是大家比較公認的「縣中」模式,也就是說會舉全校之力,去抓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一切以提分為目的,各種早晚自習、周末補課、寒暑假補課,不光有老師們的參與,也有家長們的積極幫助。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灰鴿叔叔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博雅小學堂新聞導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是拳擊場上互相PK的關係,它們應該是一體的:素質需要通過應試來起到評價和選拔作用,應試需要不斷拓展和調整以滿足社會對素質的需求。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優點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它還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缺點是應試教育分數高不代表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片面糾結應考學科,卻在極大層面上肢解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能考上985大學213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畢業後社會地位比較高,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造成厭學,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有好多學生去做些沒有學歷的工作、創新應變思想被銷蝕、身體素質下滑、近視,家長叫苦連天,老師無所謂這其中是有事情原因,原因不深究了,我們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能力,不夠接受應試教育,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不能拿個好的大學畢業中找好工作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為什麼要發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要了解素質教育和影視教育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基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力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應試教育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追求高分和片面升學率以應對考試的教育。
  •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素質教育也是影響學生一生發展的大事,主要體現為一種「發展潛力」,學生素質越高,發展潛力越大,越容易成才。問題在於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體現。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必然對立的嗎?
    令人深思的是,幾年前,衡水中學申請到江蘇開辦一間分校,被江蘇省教育廳否決了,理由是江蘇省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專事應試教育的衡水中學不適合江蘇。沒想到今天力主素質教育的南京一中尤校長竟被要求下課,諷刺意味可謂深矣。我在高中任教已超三十年,長期以來深感升學壓力巨大,沒想到這次南京一中事件仍刷新了我的認識,深為尤校長嘆息一聲,當這校長,豈是壓力山大一詞可形容得了?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