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得了抑鬱症》現實版,只可惜男主自殺,痛苦時不努力好不好

2020-12-25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我老公鄧樂家2012年和30名吉大校友一起加入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任生產工程師,至今那批校友中超過8成的人已跳槽或轉行,可他卻仍在堅守。 在堅守的這8年中,他拼命奮鬥,承受高壓,超時加班,績效長期處於AC+,TA水平(績效分AC-, AC, AC+, TA四個等級);也是在這8年中,他患上抑鬱症,從滿懷希望走向選擇死亡。

12月20日,一條標題為《長安福特AE工程師之死:吉大畢業,入職8年,年僅30歲抑鬱跳樓身亡,他在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文章在網上廣泛傳播。

文章中的作者稱自己丈夫由於長期工作壓力加班導致精神壓力不堪最終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妻子把丈夫過去的微博感慨也發表出來,仔細一看,丈夫的抑鬱傾向並非一天兩天了。

記得忘了是誰說的,那些抑鬱症都非常能忍,他們照顧別人的情緒感受,唯獨忽略自己,

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渴望痛苦自己的忍耐擺平他人的衝突,抑鬱症作為最後保護自我的方式,一方面毀滅了他們的幻想,一方面也在努力用痛苦拯救他們,只是他們沒有覺察而已。

紅星新聞看到家屬提供的一份2015年6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具的處方箋顯示,醫生曾為鄧某某開具舒肝解鬱膠囊、振源片等藥物。

譚女士說,「他的工作是工程師,主要在車間解決一些問題。他們焊裝是最忙的,所有的部門都要來找他,工作微信群都有120多個,每天看群消息看都看不完,郵件也回不完。我老公經常跟我說,工作問題太多了。」

之前這樣的故事我在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看過,電影記錄了漫畫家小晴在丈夫大高患抑鬱症之後,陪伴丈夫一同與抑鬱症鬥爭的故事。

影片中男主人公大高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妻子小晴是一個作品不暢銷的漫畫家。

為了讓小晴安心畫畫,大高每天按時上下班,大高有一套嚴謹的生活程序,做事情事情循規蹈矩,比如垃圾分類,自己做便當,每天如此。

大高在一家網絡公司做售後工作,要應付態度惡劣的客戶,還承受著來自上司的壓力。

長期壓抑的性格和不會表達情感的大高,突然開始失眠,然後就是嚴重的自責自罪,一天大高突然拿著刀子走到小晴面前,告訴小晴自己有點想死,這可把小晴嚇壞了。

被痛苦折磨的丈夫去了醫院,被診斷患上了抑鬱症,醫生說,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

妻子得知丈夫患病的消息後,要求丈夫立刻辭職回家休息。她查找了許多關於抑鬱症的資料,陪伴丈夫在藥物的調節最後一點點走出抑鬱症的故事。

抑鬱症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於抑鬱症的偏見,之前知乎有人問,抑鬱症的表現有什麼?

最高贊的評論有一句戳心的自述:「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抑鬱症有個通病,總是覺得自己是錯的,而且不光自己這樣認為,他們還會傳遞給所有人這樣的感覺,讓大家相信這一切都是你的責任。

當丈夫病情嚴重時,他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徹底失敗的人。妻子建議他睡個午覺休養精神,結果丈夫只是因為睡不著,便痛哭流涕覺得自己對不起社會。

電影中有兩處讓我非常感動,大高每天上班需要乘坐一個擁擠的公交,一直以來都是他很苦惱的事情,自從抑鬱辭職後,小晴有一天陪他一起乘坐這趟公交,當小晴也被擁擠的公交折磨不堪時,不斷告訴大高你很堅強,很厲害,大高此刻大聲的哭出來。

這段詳細的描寫出抑鬱症患者內心脆弱被人看到時的那種解脫,是啊,多少抑鬱症患者承受著生活不堪卻不願意表達出來痛苦,如果當有一個人看到他們的內心,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心理學有句經典話叫:「看到即是療愈」大高的痛苦,被小晴看到,並且用語言的方式命名出來,於是大高得到了療愈。

第二處讓我感動的是,小晴聽到事業有成的同學離婚之後,嘆息「以後要獨自奮鬥了呢,好累,好痛苦」,對同學說:

「我丈夫得了抑鬱症,但是,我決定不努力。無論多辛苦多難受,都不努力。」

妻子從頭至尾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即「人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都說抑鬱症要學會接納症狀,可是通篇電影幾乎沒有提到一個接納的詞,但是小晴卻用行動告訴大高,他可以抑鬱也有權利抑鬱,這就是無言之說,如果你是抑鬱症你可以學習到大高對待抑鬱症的做法,但我更想說,如果你是抑鬱症親屬,你真的為他好,你該學習一下小晴是什麼態度陪伴大高走出痛苦。

大高最後鼓起勇氣和所有人分享了自己抑鬱症的故事,到這裡,五年前大高為了小晴能安心畫畫,他養活他,五年後,小晴為了大高安心養病,她養活他。

電影中的點睛之筆在一天小晴去了古玩店,她看到一件空的玻璃瓶,並且發呆,店主看到了她的心思,告訴她因為這件瓶子沒有破碎才留到今天。

小晴至此頓悟,是啊人生也是如此,無論人如何,只要活著就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這是形而上層面的事情,你我皆是凡人,我們可以努力奮鬥,同樣也有權利成為鹹魚,記得之前《奇葩說》中有一期是關於人生要不要做鹹魚的討論,大多數人知道「鹹魚」這個詞,來自周星馳的電影: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自此「鹹魚」成為了好吃懶做的象徵,用來形容那些「沒有夢想、不想做事」的人。談論這個問題反方似乎是個先天劣勢。

而場上的最佳鹹魚代表,也非李誕莫屬。從最經典的「人間不值得」到「我的初心就是躺著」,李誕的人生哲學,就是那麼辛苦何必呢,開心一點朋友們!

是啊,人生無數種選擇,在最痛苦的時候,不那麼努力又如何?

我想在上述報導中,男子因為工作勞累不堪患上抑鬱症,後來辭職被鼓吹堅持再堅持,但是如果男子有堅定拒絕的勇氣,也許這一切都不一樣呢?

我們不是當事人,人生也沒有如果,抑鬱絕不是丟人的,而且一個階段不努力也不會有人看不起你,只要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相關焦點

  • 丈夫得了抑鬱症 | 如果痛苦的話,就別努力了
    這部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可能會給予我們一些引導。所以不安、孤獨、陰沉的氣氛籠罩著千男,他不知道該怎麼緩解這份痛苦,就算告知別人自己得了抑鬱症,很多人也並不覺得他是生病了,他們只是覺得他太敏感想太多。
  • 丈夫工作壓力太大得了抑鬱症,妻子說,「如果痛苦,就別努力了」
    今天就跟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叫《丈夫得了抑鬱症》,這部電影改編於真實故事,講的是丈夫確診抑鬱症後,妻子陪伴丈夫一起面對困境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除了能讓我們對抑鬱症有所認識,我們還會被夫妻倆面對困難時的相互扶持,不離不棄的感情所感動。
  • 丈夫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如果痛苦的話,就別努力了
    這就是《丈夫得了抑鬱症》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很多人稱其為「超治癒的抑鬱症教學片」。晴子得知丈夫得了抑鬱症之後,打電話和媽媽商量。雖然媽媽嘴上說著:「讓他放鬆放鬆,別因為他得了抑鬱症就大驚小怪的。」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然而,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常常不知所措。如果家人、愛人、朋友……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得了抑鬱症,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又該怎麼做?在一部名為《丈夫得了抑鬱症》的電影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她說:「我丈夫得了抑鬱症,但是,我決定不努力。無論多辛苦多難受,都不努力。」
  • 我勸你別再努力了,好麼!丨《丈夫得了抑鬱症》
    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於2011年上映,9年後,在這個2020年悲劇年裡,它又回到人們的觀影清單上。醫院檢查後,得知患上抑鬱症,於是卡哇伊妻子心中默下決定,要陪著丈夫走出陰霾。丈夫依舊會自我否定,失眠脫髮,躲在浴室裡偷偷自殺,但所幸彼此沒有放棄,逐日恢復,小家庭又重回信心。
  • 《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
    準備做便當時,突然發現自己不會做了。並拿著刀走向臥室,對小晴說:「好想死啊。」嚇得小晴一身冷汗,趕緊將刀子收了起來,並要求高野去看醫生。檢查後,醫生告訴他:是典型的抑鬱症。病情恢復到一半,最艱難的時候,丈夫嘗試自殺,但是沒有從樓上跳下去,不是想活或是不想死,而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勇氣承擔死亡的結果。當高野告知上司自己患上抑鬱症時,上司卻認為抑鬱症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並讓高野繼續加油。生病也不被理解,讓高野覺得更加痛苦。
  • 丈夫得了抑鬱症,妻子絲毫不作為?
    最近一段時間,「抑鬱症」再次登上微博熱搜:醫生在表揚患有抑鬱症的女孩學習用功時,女孩的母親卻在一旁嘲諷女孩「假用功」,醫生又生氣又著急。不少看到這段視頻網友也和醫生一樣,也對這位母親的行為感到憤怒。說起抑鬱症,大多數人的感覺都是痛苦、絕望,但這部電影卻一改沉重的基調,用一種平淡的溫情包裹著抑鬱症的陰霾。
  • 《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我也不想這樣啊|不應該是這樣的
    翻了一會,發現這不是以前看過的《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電影原著嘛!《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書和電影主要講述了,得了抑鬱症的荒野和漫畫家妻子小晴一起面對抑鬱症的日常。也讓不了解抑鬱症的讀者對抑鬱症進行了了,那些抑鬱症患者也可以在書中得到慰藉。
  • 我得了抑鬱症|「如果痛苦的話,就先做個廢物吧。」
    如果覺得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吧電影《我的丈夫有抑鬱症》,由堺雅人飾演的丈夫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老實的人。他在一家網絡公司做售後工作,老婆是自由漫畫家,約等於無業,因此負擔著整個家庭的他每天兢兢業業,努力地工作生活著。
  • 得了抑鬱症到底有多痛苦?
    得了抑鬱症到底有多痛苦呢?在全球,每隔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而自殺者中百分之70都是抑鬱症患者。有數據統計,在中國抑鬱症比例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4.2以上,但是只有百分之十的患者來醫院就診,抑鬱症的體驗極其痛苦,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可能無法正常的進行社會交往,工作和學習。他們忍受著抑鬱的痛苦,即使簡單的活著就已經如此艱難。他們渴望得到解救,偶爾會表達出要輕生的想法,甚至會默默了斷生命。
  •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被人理解,真的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
    這種壓力和周遭環境的逼迫,致使「抑鬱症」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就為我們呈現了一位患有抑鬱症的中青年男人——高野幹夫。高野幹夫在網絡公司上班,妻子是自由漫畫家,兩人目前沒有孩子。這部影片是2011年上映,獲得了第3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 不處理丈夫的婚外情,想治好女兒的抑鬱症,終歸會治標不治本!
    公開案例已經徵得來訪者同意最近有一位母親來諮詢女兒抑鬱症的事,她正在上初中的女兒是重度抑鬱症,女兒最近已經有過兩次自殘的行為,而且也有了自殺的念頭,甚至連自殺的方式都想好了。我建議她去醫院做診斷,遵醫囑服藥治療,可母親卻不願意面對,也不願意接受女兒抑鬱症的現實,甚至擔心醫院確診後,學校會讓女兒轉學!和母親及女兒分別深入溝通後,才了解到她們家庭問題的癥結所在,女兒抑鬱只不過是家庭症狀的代表者,真應了「孩子是家庭問題的替罪羊」這句話。
  • 朋友得了抑鬱症,我好怕他死掉
    他說:「我得了抑鬱症,很嚴重的那一種,醫生讓我吃三倍的藥。」我以為他在開玩笑,因為,絕對不可能。「那個藥吃得胃裡面很難受,不想吃東西,不想做任何事情,睡覺的時候,很多的夢,夢醒了,分不清哪個是現實,哪個是夢境。所以藥我也不吃了。
  • 抑鬱症丨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心靈「感冒」
    男主幹夫是一家網絡公司的職員,普通白領一枚,性格細膩,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會根據不同的日期搭配領帶和便當裡的奶酪,再坐地鐵去上班。 女主小晴則是位漫畫家,但是她的漫畫卻沒有得到多少人的關注。因此,家裡主要的經濟收入由丈夫幹夫承擔。
  • 抑鬱那點兒事系列: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一些人會覺得抑鬱症是不反反覆覆很難治,或者治了一段時間覺得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第一,我們要告訴大家不要失去信心,不要覺得時間久困難大就選擇放棄,要知道,治總比不治好吧?如果使用一些藥物或者一些方法,他不是說像仙女棒,揮一下你就完全治癒了,它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即使是服用藥物,也需要時間給藥物來發揮作用。
  • 生活中那些得了抑鬱症的人們,網友:「願你們被溫柔以待」
    今天小編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丈夫得了抑鬱症》,在劇中妻子小晴總是給丈夫無微不至的至於,不管丈夫怎樣都是不離不棄,他讓丈夫辭職,讓他回家好好休息,安心養病,無論何時都用自己那顆最溫暖的,最真摯的心,去幫助丈夫走出抑鬱。可現實中,那些得了抑鬱者的人們,又能有幾個能如此幸運的得到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呢?
  • 睡不著丨你好,抑鬱症_有戲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大家不知道,他呆呆地站立著,只有他自己明白,他的世界裡都是雨。這時,我們能做的,是主動幫他把傘打開,努力撐起他頭頂上空那片小小的天空。如果他是你的親人,你還愛他的話。《丈夫得了抑鬱症》海報《丈夫得了抑鬱症》改編自漫畫家細川貂貂的作品,故事源自她和丈夫生活的真實經歷。
  • 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選擇自殺?怎樣防止抑鬱症患者自殺?(下)
    如前所述,因為自己無法擺脫無邊的痛苦與絕望,無法跳出人生無價值無意義的陷阱,無法自我走出自殺思維模式……本人抑鬱症最嚴重時,就不知不覺地陷入了自殺思維模式。除了以上原因外,自己還有幾個奇怪的想法:第一,自己千真萬確地認為,災難即將發生,巨大的痛苦即將來臨,與其被巨大的災難吞噬,還不如早死為好,反正早晚都得死。
  • 抑鬱症和癌症,哪一個更痛苦更可怕?
    在外人看來,也似乎是癌症更加痛苦,很多人會覺得癌症值得同情,因為時日無多;而抑鬱症看上去就是矯情,人生那麼長,為什麼就不能好好過。現實中我沒有遇到過同時患有兩種疾病的人,我在網上搜了一下,既有癌症又有抑鬱症的人是這樣回答的:@匿名用戶:我兩種病都有。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
    小 C:朋友得了這個病就覺得和絕症一樣,擔心他一直好不起來。在發作期,內心體驗極度痛苦;突然哭起來,反覆絮叨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都是可能出現的情況。而在緩解期,痛苦折磨會大幅降低,對生活的影響也會減輕。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於重度抑鬱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抑鬱緩解期,也就是看起來「好」起來的時候自殺風險反而會升高,需要家人和朋友注意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