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販憶玉樹地震經歷:5小時徒手扒出妻子遺體

2020-12-24 騰訊網

昨日14時許,盧樹平抱著妻子劉毛珍的骨灰盒,回到了應城市黃灘鎮艾堤村盧鄧灣村。回憶玉樹地震給自己留下的傷痛,這位48歲的漢子忍不住抽泣起來……

玉樹開店不到1年

去年3月以前,盧樹平一直都在武漢、雲南等地打工。去年3月24日,帶著多年打工積攢下來的血汗錢,盧樹平和48歲的妻子劉毛珍、24歲的兒子盧凱,來到青海玉樹縣結古鎮,在該鎮新建路9號租下2間面積共近30平方米的門面,做起五金水暖生意。「總共投資了10萬元左右,地震發生前一周還進購了萬元的貨物。」

店子前面是門面,後面用木板隔起來一塊區域,就是一家三口睡覺的地方。

地震時,朱紅色雲朵向我捲來

4月14日早晨7時許,盧樹平起床打理貨物。「當時沒叫醒妻子,想讓她多睡一下。」

7時30分許,正在店子門口鋸割PVC管的盧樹平,猛然「看見天空一片朱紅色的雲朵向我這邊狂卷過來。」還沒等回過神,他一下子就被甩出2米開外。「轟隆隆的聲音在耳邊直響,比雷管爆炸的聲音還要響。」他想到,可能是地震了,立馬爬了起來想朝店裡喊「兒子!老婆!」但黃沙、灰泥已將他滿口堵住。

「毛珍!你在哪裡!凱凱!你在哪裡!」吐出沙土,盧樹平發瘋一般衝進了幾成廢墟的店鋪。「爸爸!我在這裡!」聽到兒子的回應,他將兒子從床底下拼命往外拽。

盧樹平說: 「當時,兒子臀部被一大塊水泥塊壓著不能動彈,我是硬把他從床底下拽出來的。兒子痛得嘶聲大喊。」幾分鐘後,盧樹平將兒子背到了店面外的新建路一塊平地上,又趕忙回去找自己的妻子。

五小時徒手扒出亡妻

在一片雜亂的廢墟中,盧樹平徒手扒開一層層的磚塊、泥土、碎家具等,附近的一位藏族婦女見狀也幫著扒。「2個小時後,那位藏族婦女告訴我,她扒到了我老婆的頭髮。」盧樹平激動得連忙飛奔過去。又過去3個小時,妻子才被完全扒了出來。但她滿身是灰,遍體鮮血,已沒了呼吸。

從14日到17日中午,盧樹平一直守候在妻子劉毛珍身邊。直到17日中午,盧樹平搭上一輛警車,將妻子的遺體護送到西寧火化。

兒子,堅強點!

昨日7時,盧樹平帶著老婆的骨灰盒,搭上西寧飛往武漢的班機,然後乘車回到老家應城。在盧樹平家中,不少親戚向記者介紹:盧樹平和老婆劉毛珍感情一直很好。「老婆的遇難,對他打擊很大!」盧樹平的妹夫韋漢生說。

昨日下午,正在成都接受救治的兒子盧凱,還給盧樹平打來電話。兒子告訴盧樹平:醫院檢查出他是腰椎骨粉碎性骨折,當天就要做手術。

「我說,兒子,堅強點!等把你媽安頓好我就來照顧你!」說著這句話,盧樹平的眼睛又泛紅了。

相關焦點

  • 青海玉樹地震_青海地震新聞報導_網易新聞
    類目 玉樹地震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 截至2008年5月20日11時,汶川8.0級地震共發生餘震7000多次。其中4級以上餘震159次,其中5級以上26次,6級以上4次,仍然持續增加。
  • 臺灣花蓮地震最後兩名遇難大陸遊客遺體運出
    新華社臺北2月25日電(記者李慧穎李凱)花蓮6.5級地震19天後,最後兩名大陸遇難遊客的遺體被搜救人員於25日下午14時許從倒塌的雲門翠堤大樓廢墟中移送出來。花蓮縣消防局局長林文瑞接受採訪時說,兩名遇難者是一對老年夫婦,遺體被大梁、牆壁等壓住。為避免遺體受到破壞,搜救團隊小心翼翼地施工將遺體送出災難現場。
  • 男子嘴對嘴給妻子餵水 胎兒地震中離世(圖)
    丈夫朋措鬧布用口含水給懷孕的妻子餵水,他倆都在玉樹地震中受了傷本報記者趙航攝懷孕3個月 孩子沒了 本報訊(記者李琳) 23歲的秋戰,是一個美麗的藏族女子,在這次地震中,痛失自己腹中僅僅3個多月的小生命。秋戰是西安交大二附院40名地震傷員中惟一的孕婦,其實,還沒有來到西安,她的孩子就失去了。
  • 汶川大地震時,有位父親徒步25公裡背兒遺體回家,現在過得怎樣?
    同樣是在這一年,汶川大地震爆發,數萬同胞的生命被災難吞噬,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每場悲劇都會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來,汶川大地震期間,發生過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當時真的是一邊看著報導一邊流淚,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徒步25公裡背著兒子遺體回家的父親程林祥,他真的感動過無數人。
  • 百名玉樹地震孤兒的「老媽」:給了他們一個家
    他們來自青海和甘肅,8年前發生在玉樹的一場地震,讓他們成為孤兒。在這些孩子眼中,何江萍不只是一個照顧他們生活起居的工作人員,而是一個更親近的角色——「老媽」。益童之家的孩子在水邊畫畫何老媽忙完了一輪,終於騰出了時間,從籠屜裡撿出一個剩下的饅頭,就著豆腐乳吃了。
  • 玉樹地震一周年重建紀實:雪域高原凝聚不屈力量
    4月14日,紅旗小學學生在為地震中的逝者默哀。當日是玉樹地震一周年紀念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舉行哀悼儀式。在玉樹紅旗小學,300多名師生參加了哀悼儀式,悼念地震中的逝者。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一年前的4月14日,7.1級的大地震突如其來,雪域高原上的明珠——青海玉樹滿目瘡痍,傷痕累累。
  • 玉樹地震十年來青海省防震減災工作進展
    中國日報4月14日電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強烈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玉樹人民自強不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玉樹速度」「玉樹奇蹟」。
  • 老太被困35小時後獲救 孕婦遇難時手捂腹部
    通過徒手刨挖,30多分鐘後,戰士們終於將老人救出。至此,老人被困整整35小時。  老奶奶的雙手因為不停地摳砂石而損傷,雙腿處也有泥石流造成的傷痕。老人說,在被困的時候,沒有人發現她。她決定自己救自己,就用手摳堆積在腰部的砂石。但是,因為體力不支等因素的影響,自救沒成功。她說,自己能從這場災害中活下來,就是奇蹟。
  • 「從北川到玉樹」地震災區羌藏文化遺產搶救初見效
    「從北川到玉樹」地震災區羌藏文化遺產搶救初見效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在汶川「5·12」地震兩周年之際,來自災區的羌藏文化遺產搶救初見成效,由馮驥才領銜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12日在京發布了
  • 疑似火流星墜入青海玉樹,當地地震臺網記錄到時間地點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 玉樹小英雄被保送清華 地震中曾連救4人
    6月7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一考點,監考老師在為考生分發答題卡。當日是2010年全國高考第一天,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區,1023名考生在板房考場內參加高考。
  • 花蓮地震又一名大陸遊客遺體尋獲,系失聯5人中第四位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近海6日深夜6.5級地震造成重大傷亡。11日凌晨,又一名被困大陸遊客遺體已經找到,使得地震造成死亡人數上升到16人。因為該遺體被兩層倒塌樓板壓住,目前30名搜救人員和專業技師還在持續挖掘。目前仍有一名大陸遊客失聯。
  • 玉樹217天:每月有一名志願者犧牲
    剛從玉樹開車下來的寧夏志願者劉志再三勸誡我們,「這個冬天,不要坐車去玉樹,實在太危險。」她害怕是因為,她的好幾位志願者朋友死在上玉樹途中的車禍中。但我們仍要上玉樹,震後玉樹的第一個冬天究竟是什麼樣子,志願者付出巨大傷亡背後究竟改變了這座小城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需要我們去尋訪。11月15日晚6點,西寧到玉樹,800公裡,13個小時,這是文成公主的進藏路。
  • 四川5木匠坐蹦蹦車到災區 比國家救援隊晚1小時
    從四面八方馳援玉樹的上萬救援人員,如何在這個偏遠小鎮施展拳腳?他們能否繼續創造救援奇蹟?在他們中,我們選取了一位,試圖通過記錄他的玉樹之行,折射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的救援決心。    人物介紹-四川五木匠:5名在囊謙縣打工的四川彭州木匠,在獲悉地震後感同深受,第一時間加入到玉樹災區的救助。他們帶著自己的木工傢伙來救人,可是鋸子、榔頭能救出人來麼?他們的救人之行順利麼?
  • 兩名玉樹遇難志願者追悼會上 北京市民灑淚送別
    5人遇車禍》追蹤10月27日,3名北京志願者前往青海玉樹為兩所學校捐贈過冬物資時,在囊謙縣境內遭遇車禍2死1傷。「我們一直在援建玉樹災區,得知曾敏傑和楊浩是在玉樹遇難,就想過來送送他們。」北京志願者聯合會的趙先生說。因為曾敏傑是英籍香港人,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也充分尊重了港人習俗。每個參加追悼會的人都領到了一個白色的小紙袋,裡面有一塊糖、一枚1元硬幣和一張紙巾。紙袋外側別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提示:「按照香港人的習慣,請大家把白色禮袋內的糖果吃掉,紙巾扔掉,禮袋扔掉,以示紀念和緬懷。
  • 山西醫療隊玉樹救援全紀錄
    司機老張告訴記者,董鈺柱已30多個小時沒合眼了。記者詢問是不是有高原反應,董鈺柱沒接這個話茬,只是著急地說:「咱們山西的來了,怎麼能沒任務呢?」而此時,這支醫療分隊的食宿還沒有解決。「來的時候是緊急,就沒有帶物資保障車。」一直聯繫任務的董鈺柱不得不面對一個嚴肅的問題——這20多人夜宿哪裡?地震災區的帳篷區域都已安排完,這麼晚再找出一塊空地實在很難。「咱不給災區添麻煩了。」
  • 九寨溝天堂酒店員工描述自己經歷的兩次地震
    這刻, 陳紅感覺到了巨大的搖晃,頭頂的燈熄滅了,一瞬間,此前經歷過的「512地震」的記憶躥了上來,她意識到,這裡地震了。這是一家位於九寨溝景區附近的五星級酒店,接近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在地震發生當晚,酒店內有超過一千名遊客以及數百名員工,在此後兩天的救援中,救援人員從垮塌區找到了5名遇難者遺體。
  • 近13000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投入玉樹抗震救災
    巨幅震區作戰地圖上,標誌馳援部隊的紅色箭頭,幾分鐘增加一支,幾小時多出一片。  三軍部隊,天南地北,空中飛越,地面機動……恰似百川歸海,全部指向同一個目的地——玉樹。  這幅作戰圖,讓人想起紅軍長徵陝北會師的紅色行軍圖。千難萬險的長徵,紅軍為了什麼?為了人民!從人民軍隊創建的那一天起,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軍隊一無所惜;除了人民的利益,人民軍隊一無所求。
  •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玉樹抗震救災紀實
    機艙內,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專注的目光,聚焦在地圖上一個讓人揪心的地方——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2度,東經96.6度……    這是2010年4月18日的早晨。心系玉樹地震災區的胡錦濤總書記,前一天下午經過近25個小時的跨洋飛行回到北京、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後,第二天又乘飛機趕赴玉樹地震災區。
  • 玉樹震後銀行 郵局帳篷內開始營業
    4月18日消息(記者白傑戈) 玉樹縣地震後的首批銀行和郵政臨時網點,也在帳篷裡開始營業。臨時營業網點沿用了汶川地震的應急方案,儘可能為災區群眾提供便利,請聽中央臺記者白傑戈發自玉樹結古鎮的報導:  記者:在玉樹縣結古鎮勝利路74號院內的帳篷裡,傳出驗鈔機的聲音,工作人員特意提醒客戶注意安全。這是中國農業銀行玉樹分行的抗震救災臨時營業點,也是玉樹地震後第一家恢復的銀行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