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當寶寶漸漸地長大,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到踏入同齡人的小群體,每一步爸爸媽媽都視為極其珍貴的每一刻。但是如果寶寶和同齡人間起了衝突甚至發生了肢體接觸,寶寶很生氣、委屈,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想必很多父母會為自己的孩子出頭,保護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想法能夠理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寶寶。這類事情也有很多的案例,但往往因為父母護子心切,反而造成不好的影響。
例如2017年4月,一個女童在玩耍的時候從一個男孩子身上踩過。男孩的媽媽看到這一幕氣壞了,大喊地讓女孩的媽媽道歉。但男孩的媽媽在聽了他們的道歉後還是不滿意,情緒失控地甚至多次拉扯小女孩,最後這位竟然還跟旁邊勸架的人打起來...
兒子被踩母親失控
2020年1月,兩個小孩因為爭奪玩具而吵了起來,其中一個孩子的爸爸見此場景,飛快地衝進親子樂園裡,把起爭吵的四歲男孩子直接拎起來扔了出去,導致這位小男孩手臂,耳朵受傷。
受傷的男孩
每每看到這樣的事情,心裡很是不舒服,雖然作為家長,想要保護孩子的心情很強,但另一方的孩子也是孩子,別人的心頭肉呀。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種失控的負面的情緒反而對自己的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1、 在寶寶的生命歷程中,人與人交際中,衝突是必然會經歷的體驗。如果父母總是去幹預衝突,過度保護孩子,會讓孩子無法自己正常去處理與另一個孩子的矛盾,無法通過自己的方式去釋放自己的情緒。這樣會讓孩子因為衝突產生的憤怒、委屈等情緒只能被積壓,無法出來,嚴重的還會成為孩子的心理創傷。
需要釋放的情緒
2、 如果家長幫孩子出了頭,在家長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不但沒有讓給孩子如何正確學會處理衝突,也會因為自己的暴力行為或言語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心理的不健康
1、 孩子們在起爭執時用了危險的道具,如小刀、棍棒等。
2、 孩子間以大欺小,發生欺凌。
3、 孩子主動要求父母介入孩子間的爭執。
危險的爭執
l 對於第一種情況,對方孩子用了危險的道具或以大欺小等時,父母首先要立刻把他們分開,並用嚴肅的表情告訴對方說我是他的家長,你這樣的行為不對,請你立刻停下!接下來,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默默孩子的 頭,蹲下來輕輕地問孩子事情發生的結果和原因。在得知事情原由後,合理地引導自己的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並支持孩子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如果孩子很難受,不要勉強孩子,靜靜地陪著孩子,尊重他的選擇。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站在自己的一邊,不需要去害怕委屈。
愛的陪伴
l 第二種情況發生時,家長首先要冷靜自己的情緒,不要心一急就去保護自己的孩子,需要冷靜地在一旁觀察事情的經過,看孩子之間以什麼方式處理衝突,如果事情發展惡劣,需要及時制止。如果孩子們已經通過適當的肢體接觸和溝通解決了問題,家長需要在之後安撫孩子,詢問原因以及孩子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正確處理成就美好家庭
寶寶想跟爸爸媽媽說個悄悄話:「就是寶寶已經不是之前嗷嗷待哺的小寶寶了哦,也會自己處理問題和衝突了呢,希望爸爸媽媽能夠給寶寶自己處理問題並從中學習的機會。最喜歡爸爸媽媽了,謝謝爸爸媽媽對寶寶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