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被侵佔三十八年後如何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誰是最大功臣?

2020-12-11 十口歷史

1624年,這是中國一個比較難過的年份了,在這一年侵略者將我國領土臺灣收為殖民地。他們並沒有好好管理這個地方,他們強徵稅,魚肉當地的百姓。讓百姓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艱難,讓他們更加痛苦。

因而百姓們也會反抗,但是通常是沒有結果的,常常被鎮壓下來。後來太1661年時候,為了能夠長期抗擊清軍打算,鄭成功決定要率領水師收復臺灣,繼續他反清復明的大業。這是非常難的一項任務。

他出生於北京,母親是日本人,六歲的時候回到中國,他自小習文練武,非常努力,也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在清軍進攻南明隆武政權時,他的父親不戰而降。他認為這種做法自己很難能夠接受。

後來更是自己帶領一批人努力的抗擊清兵,當時清軍統領知道他這個人還是很會當兵打仗的,於是就想要招降他。但是都被拒絕了,後來清軍無奈之下打算用他的父親來威脅他,言明他不投降其父就會死去。

他堅決不同意這件事情,為了杜絕這種狀況的發生,他甚至寫了回信跟自己的父親斷絕往來。一直以來,清軍對於都是很有防範的。但是在1660年,他仍舊消滅了清軍四萬多水軍,一時間引來眾人觀望。

1661年,又是戰鬥的一年,他帶領四千多人搶佔鹿耳門港,他首先派人包圍了赤嵌城。切斷他們和臺灣的聯絡,後來侵略者每一次派兵救援都會被他打敗。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就派人來找他議和。

答應給他很多的財富,給他更多的物資。但是都被拒絕了,他說臺灣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如今他們應該把這個地方原封不動的還回來,而不是在這裡討價還價。1662年,因為他長期的抵抗讓敵人害怕。

也讓他們覺得長期佔領這裡不會有安生的日子過,被迫繳械投降,並且在投降書上簽字。在被佔了三十八年之後,臺灣終於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後,他在成功開始很多新政策,促進這裡的發展,讓人們越來越幸福。

相關焦點

  • 八旬遊子高秉涵:有生之年,惟願臺灣重回祖國母親懷抱
    八旬遊子高秉涵:有生之年,惟願臺灣重回祖國母親懷抱 2017年11月30日 19: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我明白他們想要回到自己命的源頭——故鄉,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幫他們實現這個願望,這是我最大的動力。」  「臺獨」,心痛  高秉涵受訪時,感嘆無力改變文化「臺獨」。「我的4個孫子孫女,她們可以說全都是現在的小『臺獨』,我問小孫女,我們國家最長的一條河是什麼?她回答說是濁水溪。我說長江黃河呢?『那又不是我們臺灣的!』我小孫女這麼回答。
  • 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後,我們將獲得哪些好處?
    作者:年負「臺獨」試圖分裂祖國,分裂兩岸人民的做法,絕對是會被歷史所摒棄的。兩岸同胞親如一家,祖國完成統一大業才是大勢所趨。很多人都在關注,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後,我們將獲得哪些好處?臺灣出產大量優質農產品,比如水稻,一年可收三季,產量高,質量也好。如果臺灣回歸,那麼中國就多了一個產糧基地。更別提處在亞熱帶的臺灣擁有的豐盛海洋資源,除了漁業資源,還有石油、天然氣等。大陸發達的開採技術定會讓這些資源物有所值。第三點是發達的製造業。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特別要提的是臺灣在半導體行業多有建樹,這是大陸的晶片戰略所急需的。
  • 寶島臺灣現在咋樣了?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
    寶島臺灣現在咋樣了?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等方面都有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要說起臺灣可謂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而且在一些小時候的課本中還出現過臺灣的美景,但是臺灣真的像課文中所說的那樣嗎?只有去過一次才會發現,其實臺灣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如果在去臺灣之前,會幻想著臺灣是一個高樓林立的城市,那就大失所望了,因為在臺灣你會發現它就像是一個小縣城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臺灣最發達的地區,那就是臺北了。
  • 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題: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消息,「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
  • 一億日元賣掉臺灣?侵佔臺灣三年後,日本為何又想賣給法國?
    甲午戰爭最大的惡果,就是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忍受半個多世紀後的苦難後,直到1945年寶島臺灣才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這是一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的屈辱歷史。令人驚奇的是,日本佔領臺灣後僅三年,卻打算把臺灣「出售」給法國,當時連價格都談好了,只要1億日元,相當於2.7億法郎。
  • 臺灣學者:回歸祖國才是臺灣的最大尊嚴(圖)
    至於如何改變此一形勢,其具體落實之法就是樹立並高舉『祖國認同』的旗幟,於臺灣史領域建構『祖國史觀』,使島內能有與深綠抗衡的論述能量,並以『祖國史觀』豐富『祖國認同』內涵。」  文章內容如下:  臺灣自上世紀1989年開放探親的政治鬆綁以來,隨著內地經濟飛騰,綜合國力倍增,兩岸關係發生巨大的積極變化,與冷戰時期的兩岸關係非可同日而語。
  •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自己神聖的歷史使命,並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適時制定、實施和發展對臺方針政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首次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代替了「解放臺灣」的提法。1979年9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第14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情況匯報時指出:「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問題。」
  • 歷史上臺灣曾三次被外族入侵,但終究回歸到祖國懷抱
    第二次是西班牙的入侵,幾乎是與荷蘭同時佔據臺灣,當時,荷蘭先於西班牙兩年佔據了臺灣南部,而西班牙則是在佔據了臺灣北部,但是荷蘭很快驅逐了西班牙,開始獨霸臺灣,所以西班牙盤踞臺灣北部的時間非常短。第三次是日本的「霸佔」,清朝晚期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了日本,後來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黨才從日本人手中接過了臺灣。
  • 臺灣重回祖國懷抱(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圖)
    掛國旗、維秩序,百姓歸心似箭  早在1945年上半年,臺灣百姓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獲知回歸在即。為了表示對回歸祖國的嚮往,臺灣民眾家中都掛起了國旗。這使島上掀起了製作國旗的熱潮,以致市面上國旗面料價格驟漲,商家用厚紙印刷來應市,也被搶購一空。然而,由於與祖國多年交流阻斷,臺灣民眾對國民政府的旗幟樣式並不熟悉,掛出來的自製旗幟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 在臺灣正式屬於清朝省份的十年後,又被清政府給割讓出去
    作為中國東南邊隅的一座海島,臺灣素以風光旖旎著稱,只是在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卻是經歷了多次的磨難,脫離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成為遠方的遊子,只是,這遠方的遊子何時才能真正歸鄉,無人可知。當時的清朝朝野也已經認識到了臺灣對於東南沿海海防的重要性,這也就會促使之後的清朝統治者對於臺灣的收復採取了直接的措施。我們不妨一起先來看一下近代以來臺灣遭受的一些措施,了解這一地區的過往風雲。明朝末年,中央勢力衰減,荷蘭在1624年侵佔了臺灣地區,之後鄭成功於1662年打敗荷蘭殖民侵略者收復了臺灣。
  • 她是《笑傲江湖》裡的任盈盈,如今認祖歸宗,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她是《笑傲江湖》裡的任盈盈,如今認祖歸宗,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自范文芳從小就生活在新加坡,但她一直不忘回到祖國的懷抱,她有一份強烈的「回家感」,於是就在今年她通過了一次DNA的血緣鑑定,確認了一家鄉親人的關係。
  • 歷史上的今天丨臺灣正式回歸祖國
    在73年前的今天,1945年10月25日 (農曆九月二十),臺灣正式回歸祖國。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戰敗,被迫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將遼東半島、澎湖群島和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
  • 2019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複習:關於臺灣問題
    ③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加強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繫。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籤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 國門有我 | 「回到祖國的懷抱,踏實!」
    回國的航班並不好訂,反覆挑選和比較後,水晶買到了一張3月23日從曼徹斯特飛往成都的機票。中途需要轉機兩次,第一次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二次是在中國臺北。然而,當水晶和朋友收拾好行李,提前一天住進機場附近的酒店時,收到了第一段從曼徹斯特到阿姆斯特丹航班臨時取消的通知。「最近這樣的情況很多,我們希望運氣能好一點。」水晶說。
  • 在祖國溫暖的懷抱裡
    慈祥的母親促使你健康發育,今天大家為你長大成人歡慶舉觴。 賽福鼎·艾則孜的動人詩句,表達了新疆各族群眾此時此刻的心情:在即將迎來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喜慶日子裡,我們的心情像藍天一樣開朗,我們的笑臉像陽光一樣燦爛。
  • 它是中國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為何卻只有一半回歸了祖國懷抱?
    它是中國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為何卻只有一半回歸了祖國懷抱?清末那個沒落的年代,被列強瓜分的年代,中國成了被列強宰割的羔羊,地大物博的中國瞬間被掏空,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份恥辱一直延續到了新中國成立,一塊塊的土地被他人割去。
  • 義大利留學生的真實情況:回國路崎嶇,回到祖國的那一刻淚流滿面
    兩天前,小編兩封聯繫上了在義大利留學的小夥子阿旭,想要問問阿旭的情況到底如何,他說他即將回國,同時也慶幸他有個偉大的祖國。每一位在外的中國人都有著這樣的感受,危急時刻,只有祖國才是最好的後盾。2020年3月9日,義大利政府宣布全面封鎖,聽到消息的阿旭和同學商量著是否要回到祖國,可是這個時候回國,他們害怕給祖國增加負擔。可是不回國,只是待在義大利,他們又感覺無比的害怕。伴隨著許許多多的顧慮,阿旭始終沒能夠做出決定,左右為難的阿旭,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
  • 日本侵佔臺灣後,是如何進行殖民統治的?
    自宋元起,已有漢民經澎湖遷居臺灣,到明末時,因閩南大旱,數萬沿海災民舉家前往,墾殖臺灣,兩岸交流日趨頻繁。如今的臺灣民眾,其祖上多來自福建沿海地區。在臺灣歷史上,曾有兩次被外族侵佔。一是明末時,西班牙佔據北臺灣,荷蘭侵入南臺灣,後荷蘭殖民者驅逐西班牙人,從1624年(明天啟)到1661年(清順治),荷蘭盤踞臺灣37年,由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