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人不講道理,吃再多的飯都是白吃,穿金絲綢緞也是馬戲團裡的猴子。
麥家新著《人生海海》中有一個重要人物——爺爺,這個最喜歡講道理的老爺子是個有趣而博學的人,「天上的仙,地下的鬼,人間的理,世間的道,什麼都知道」。
可惜的是,這個有口碑、常有道理的老爺子在晚年的時候,為了洗刷家族的恥辱,做了一件錯事,過後卻感到羞愧不已,讓硬氣了一輩子的老爺子尋了短見。
麥家將這個人物塑造得就好像我們自家爺爺,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形象、剛強倔強的農村老人形象,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訴說著做人道理,講述著人生的複雜多變。
愛講道理的爺爺
年輕人容易心碎,老年人容易嘴碎
爺爺是村裡有名的「巫頭」,就是愛用過去講將來的人,用道理講事情的人。爺爺就是愛擺弄大道古裡,愛引經據典,喜歡借古喻今和警示寓言。總之爺爺就是個曬著太陽,看著人來人往,聽著是非,講一些莫測高深大道理的人。
作者麥家將「爺爺講」貫穿著全書,每當需要總結道理、因由的時候,「爺爺講」就出來發揮作用,爺爺講的道理就是人們時常在街頭巷尾集聚的老爺子們那裡聽到的道理,每一句都是生活、歲月提煉出的精華,爺爺用這些教育著孫子,評論著世事,也顯示著他的睿智,揭示著人生海海的複雜。
同天底下所有的爺爺一樣,爺爺也是「我」的守護神,將孫子當成自己的心肝一樣看護著。
麥家筆下的爺爺就是個自家爺爺,好面子,愛講道理的老百姓!生活中有數不盡的這種人,他們相識卻又不相識,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有鮮明的個性,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恨鐵不成鋼的父親
事各有理,人各有命
爺爺同時也是一個父親,一個愛著兒子,卻又不懂得和兒子溝通的父親,父子倆冷戰加嘴仗,家裡不是冰凍三尺,就是烽火連天。
原因在於,老父親懷疑自己的兒子和上校有不光彩的關係,父親一心想拆散他們倆,但打罵鬧都沒屁用場,所以他就更加懷疑,由於他的懷疑和大家的懷疑,所以兩個人的心頭都裝滿了恨,一個是羞恨,一個是怨恨,以至於父子關係越來越緊張。
緊張的父子關係好像一根繃緊的弦,被小瞎子順著懷疑胡說八道一番,老爺子受不住了,莫名的屈辱湧上心頭,老爺子被壓垮了。還好有「一世的冤家」老保長幫他理清了事情的真相,救回爺爺的一條命,也彌補了父子倆的關係。
爺爺愛著兒子,希望兒子一切都好,希望兒子能活成他想要的樣子,他卻忽略了兒子有他獨立的思想,這是他們之間衝突的爆發點。
事實上,生活根本不能讓每一個人事事如意,因為生活下面隱藏著太多的事實,真相掩蓋著太多的複雜和無奈。
被愧疚壓垮的老爺子
生活是部壓榨機,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壓榨機中的頭號零件。
可是爺爺心裡還有一根刺,不把上校身上的秘密揭發出來,永遠還不了兒子的清白,一家人被人當賊看,所以衝動下的爺爺一時犯糊塗,做了一件錯事,即舉報了上校的藏身地。
由於這件事,一家人都成了全村人心裡的畜牲、惡棍、忘恩負義的傢伙,他們受到了敵視。「好心辦壞事」滋生了爺爺心頭的愧疚,讓他生不如死,最後選擇了自尋短見。
由於一念之差,老爺子做錯了違背良心的事,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後果,當他哭著對孫子講:「這回不同,你就忍著點吧,你長大了,要學會吃苦頭」的時候,爺爺內心在滴血,他是自己不肯原諒自己,最後也死於良心的責罰下。
這說明沒有任何人能打敗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打垮自己,正如爺爺講:「世間海大,但是在老天爺眼裡,如來佛手裡,凡人凡事都逃不出報應的鎖鏈子,善有善報,惡有惡果」。
這正是「歲月不饒人,人生難回頭」,正如麥家在書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宴請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選擇死不是勇敢,活著,直面生活的挑戰才是勇敢!
我是鳳姐瑣談,和你一起探討讀書寫作,你的關注和閱讀是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