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兒一改之前的歲月靜好,老母親倍感壓力!好像「唐僧」附體了,似乎每天都在給我女兒碎碎念, 「講道理」!
因為知道不能打不能罵,唯一能做的方式好像就剩和她不厭其煩地「講道理」了!
但結果是同一件事情她依舊會重蹈覆轍!在這種炸裂之下,我意外看到了兩位媽媽的做法,猶如醍醐灌頂!
他們無疑不在說明一個道理:講道理有必要,但卻不是直達教育效果的最有效途徑
一位職場媽媽,嬌媽,因為換了新單位,每天上下班路途遙遠不說,更困難的是得擠一趟公交三趟地鐵!異常的波折,所以每天下班回到家裡都疲軟得像一枚柿子。
但是每天一下班回到家,還要給女兒輔導作業,讀繪本。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第二天又很累!,循環往復,一直處於焦躁疲憊中。
有時候一回家女兒緊纏著她,要求媽媽陪自己玩。嬌媽不論怎麼解釋自己上了一天的班,路上如何疲憊,想先休息一會。孩子都是不依不饒!
直到一個周末,公司有活動,可以帶孩子一起參加,她決定帶孩子一起去並且特意沒有讓老公接送。
孩子與自己一起開啟一段「上班之旅的體驗」。
先到家附近的公交站,等直達地鐵站的公交。
剛開始娃還很興奮,哼著歌。坐了8分鐘公交到達地鐵站之後轉第一趟地鐵。第一趟有座位,但路程遠,孩子身體不累,但看得出有點無聊。
下車時,因為是換乘站,上下車的人多,女兒被擠得直叫媽媽!
上了第二趟地鐵,沒有座位,借著剛剛的擁擠,嬌媽順勢說:「剛剛是不是挺擠的?今天是周末,人還不是很多,你看我們現在站在這裡還挺寬鬆的。如果是上班時間,我們估計都得貼著門站了。」
孩子有點驚訝,然後看了看周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第二趟出地鐵以後,到達第三趟地鐵之間,要在地鐵站內走600米。
走著走著,孩子開始不耐煩了,又問:「媽媽,什麼時候才到啊,現在就是走去你公司了嗎?」
嬌媽說:「還不是,現在要去坐第三趟地鐵,而且在這之前要走一段路。」孩子又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早上那股精神勁完全被折騰沒了。
從第三趟地鐵出來,到了公司,娃一屁股在嬌媽的辦公位上坐下,長嘆:「終於到了。」
就這樣讓孩子跟著自己體驗了一趟極其波折的「媽媽上班之旅」!
自那之後,只要她很累想先休息一會跟孩子說:媽媽現在很累,過一會再幫你或者再陪你好嗎?孩子總是能自覺地等待,更不會像之前一樣大鬧脾氣。
嬌媽說:那一趟讓她親身體驗的「媽媽上班路程之旅」,頂過她說一車廂的道理
一天, 茜媽帶著兩個孩子參加親戚聚會。
席間,女士們喝紅酒。女兒看見了大家喝紅酒的高腳杯,來了興致,非要用高腳杯喝飲料!想著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就依了女兒。
但是因為她女兒極其不安分,一會去看看弟弟,一會跑到鄰座姥姥旁邊玩玩。雖然無數次提醒過她:小心不要碰倒玻璃杯!
但是,沒多久,「咣」的一聲,玻璃杯果然掉地上碎成了渣!女兒嚇了一跳,賓客們都停止了聊天。
片刻驚慌之後,大家都弄清楚了狀況。原來是她女兒的那支高腳杯碰倒掉地上碎了!
杯子碎了,孩子嚇得不知所措,一臉無辜地對她說: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親友們見狀,一同安慰道:沒事兒沒沒事兒,咱又不是故意的,讓服務員阿姨來收一下就可以了。等服務員小姐進來清理的時候,大人們還在囑咐:寶貝站遠一點哦,不要被碎玻璃扎到。
這事當時就這麼過去了,畢竟當時不是教育孩子的場合。散席之後,茜媽開始了事件回顧:
「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媽媽知道,你也嚇了一跳是不是?不過高腳杯是易碎品,小孩子是不建議用的,如果你堅持想用,就應該更加小心的使用。」
爸爸媽媽已經幫你賠付了打碎高腳杯的費用,16塊,你已經有零花錢了,要記得還給我們哦。另外服務員阿姨幫你清理了玻璃殘渣,你要謝謝她。」
然後,孩子去跟阿姨致了謝,回到家又極不情願從她的零錢裡數了16塊給茜媽。
女兒還不忘心疼地說:下次我再用高腳杯,可一定要小心點,再摔碎一隻,我的錢都要賠光啦!
回想我在生活中一再和孩子強調,做錯了事就應該道歉。可是久而久之,孩子會發現,我錯了也只是嘴上說一句:「對不起,請你原諒」而已!這好像成為了「免死金牌」。
生活中,不斷地讓孩子自己去為自己的莽撞買單時,在承擔結果的「苦楚」中她才真正不想再犯錯!
「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盧梭
都說這一屆父母難當,要秉持不吼不叫,做個溫柔而堅定的父母,那我們就踐行講道理吧,好好溝通!
可事實總是不斷地啪啪打臉,一味地講道理不僅不能養育好孩子,反而很多時候讓我們陷入了管教的無力感:孩子總是說了還是錯,錯了也不改!親子關係反而惡化!
說到底,其實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不需要暴力管教,也無需拼命講道理!帶他去看道理,體會道理,讓他為自己的錯誤承擔一次後果!或許教育的成效將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