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暴力管教」或「講道理」,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是這兩點!

2020-09-25 簡小姐的育兒說說

最近女兒一改之前的歲月靜好,老母親倍感壓力!好像「唐僧」附體了,似乎每天都在給我女兒碎碎念, 「講道理」!


因為知道不能打不能罵,唯一能做的方式好像就剩和她不厭其煩地「講道理」了!


但結果是同一件事情她依舊會重蹈覆轍!在這種炸裂之下,我意外看到了兩位媽媽的做法,猶如醍醐灌頂!


他們無疑不在說明一個道理:講道理有必要,但卻不是直達教育效果的最有效途徑



孩子只能從自己世界出發看世界:帶著孩子去看道理,才能體會和明白道理


一位職場媽媽,嬌媽,因為換了新單位,每天上下班路途遙遠不說,更困難的是得擠一趟公交三趟地鐵!異常的波折,所以每天下班回到家裡都疲軟得像一枚柿子。


但是每天一下班回到家,還要給女兒輔導作業,讀繪本。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第二天又很累!,循環往復,一直處於焦躁疲憊中。

有時候一回家女兒緊纏著她,要求媽媽陪自己玩。嬌媽不論怎麼解釋自己上了一天的班,路上如何疲憊,想先休息一會。孩子都是不依不饒!


直到一個周末,公司有活動,可以帶孩子一起參加,她決定帶孩子一起去並且特意沒有讓老公接送。

孩子與自己一起開啟一段「上班之旅的體驗」。

先到家附近的公交站,等直達地鐵站的公交。

剛開始娃還很興奮,哼著歌。坐了8分鐘公交到達地鐵站之後轉第一趟地鐵。第一趟有座位,但路程遠,孩子身體不累,但看得出有點無聊。

下車時,因為是換乘站,上下車的人多,女兒被擠得直叫媽媽!

上了第二趟地鐵,沒有座位,借著剛剛的擁擠,嬌媽順勢說:「剛剛是不是挺擠的?今天是周末,人還不是很多,你看我們現在站在這裡還挺寬鬆的。如果是上班時間,我們估計都得貼著門站了。」

孩子有點驚訝,然後看了看周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第二趟出地鐵以後,到達第三趟地鐵之間,要在地鐵站內走600米。

走著走著,孩子開始不耐煩了,又問:「媽媽,什麼時候才到啊,現在就是走去你公司了嗎?」

嬌媽說:「還不是,現在要去坐第三趟地鐵,而且在這之前要走一段路。」孩子又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早上那股精神勁完全被折騰沒了。

從第三趟地鐵出來,到了公司,娃一屁股在嬌媽的辦公位上坐下,長嘆:「終於到了。」


就這樣讓孩子跟著自己體驗了一趟極其波折的「媽媽上班之旅」!

自那之後,只要她很累想先休息一會跟孩子說:媽媽現在很累,過一會再幫你或者再陪你好嗎?孩子總是能自覺地等待,更不會像之前一樣大鬧脾氣。


嬌媽說:那一趟讓她親身體驗的「媽媽上班路程之旅」,頂過她說一車廂的道理



管教的無力感,是因為差了一個自己承擔結果!沒有承擔結果,道理說一萬遍也沒用


一天, 茜媽帶著兩個孩子參加親戚聚會。

席間,女士們喝紅酒。女兒看見了大家喝紅酒的高腳杯,來了興致,非要用高腳杯喝飲料!想著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就依了女兒。

但是因為她女兒極其不安分,一會去看看弟弟,一會跑到鄰座姥姥旁邊玩玩。雖然無數次提醒過她:小心不要碰倒玻璃杯!

但是,沒多久,「咣」的一聲,玻璃杯果然掉地上碎成了渣!女兒嚇了一跳,賓客們都停止了聊天。

片刻驚慌之後,大家都弄清楚了狀況。原來是她女兒的那支高腳杯碰倒掉地上碎了!

杯子碎了,孩子嚇得不知所措,一臉無辜地對她說: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親友們見狀,一同安慰道:沒事兒沒沒事兒,咱又不是故意的,讓服務員阿姨來收一下就可以了。等服務員小姐進來清理的時候,大人們還在囑咐:寶貝站遠一點哦,不要被碎玻璃扎到。


這事當時就這麼過去了,畢竟當時不是教育孩子的場合。散席之後,茜媽開始了事件回顧:

「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媽媽知道,你也嚇了一跳是不是?不過高腳杯是易碎品,小孩子是不建議用的,如果你堅持想用,就應該更加小心的使用。」

爸爸媽媽已經幫你賠付了打碎高腳杯的費用,16塊,你已經有零花錢了,要記得還給我們哦。另外服務員阿姨幫你清理了玻璃殘渣,你要謝謝她。」

然後,孩子去跟阿姨致了謝,回到家又極不情願從她的零錢裡數了16塊給茜媽。

女兒還不忘心疼地說:下次我再用高腳杯,可一定要小心點,再摔碎一隻,我的錢都要賠光啦!


回想我在生活中一再和孩子強調,做錯了事就應該道歉。可是久而久之,孩子會發現,我錯了也只是嘴上說一句:「對不起,請你原諒」而已!這好像成為了「免死金牌」。


生活中,不斷地讓孩子自己去為自己的莽撞買單時,在承擔結果的「苦楚」中她才真正不想再犯錯!




「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盧梭


都說這一屆父母難當,要秉持不吼不叫,做個溫柔而堅定的父母,那我們就踐行講道理吧,好好溝通!

可事實總是不斷地啪啪打臉,一味地講道理不僅不能養育好孩子,反而很多時候讓我們陷入了管教的無力感:孩子總是說了還是錯,錯了也不改!親子關係反而惡化!


說到底,其實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不需要暴力管教,也無需拼命講道理!帶他去看道理,體會道理,讓他為自己的錯誤承擔一次後果!或許教育的成效將是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還在苦口婆心給男孩講道理?不打不罵,這才是教育男娃的有效方式
    林女士有一兒一女,平常在教育問題上可沒少頭疼。女兒還好,犯錯了你和她講,她都有很認真的在聽在改;兒子就不一樣了,你苦口婆心講半天,他跟沒聽進去一樣,隔天該犯錯還是犯,能把人氣到血壓飆升。林女士本來也是個溫柔的人,但自打兒子兩歲後,她脾氣是越來越爆,好幾次講道理兒子不聽,她恨不得拿著拖鞋想去抽兒子。同樣是孩子,為什麼男孩和女孩,為什麼教育起來差別這麼大呢?這要從男孩和女孩的發育差異說起。女孩大腦發育比男孩早,因為語言表達能力發育快,說話時間基本都比男孩早,對於爸媽的話,女孩能更好地理解。
  • 哪種教育方式更可取:打罵或講道理?事實證明,後者傷害更大!
    可近幾十年來,打罵孩子早已不被新手父母接受,他們認為打罵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只有無能的父母才會採用打罵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打罵方式,目的不僅在管教孩子,更多的是宣洩自己情緒。羞恥心和自我修正機制是與生俱來,孩子做錯事本就有內疚感,也會為此感到沮喪,自我否定。
  • 給娃講道理越講越不聽話?掌握3R1H原則,才能起到管教的意義
    」「以前一直講道理來著,但是我發現講的道理完全沒用,一日三餐,每餐都是這樣搗亂。」閨蜜嘆口氣說道。像閨蜜這種在孩子兩歲之前,一直用講道理的方式管教孩子的媽媽不是少數。道理講不好,就會變成「驕縱」爸爸媽媽們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想營造更為寬鬆的成長環境。在各種科學的育兒理念支撐下,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開始選擇講道理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發現講道理的方式,好像起不到管教孩子的作用。
  • 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正面管教》:試試3R1H原則
    像閨蜜這種在孩子兩歲之前,一直用講道理的方式管教孩子的媽媽不是少數。道理講不好,就會變成「驕縱」爸爸媽媽們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想營造更為寬鬆的成長環境。在各種科學的育兒理念支撐下,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開始選擇講道理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 「不講道理」的管教方式,你敢試試嗎?
    你不禁疑惑,為什麼我不打不罵,這樣尊重孩子,苦口婆心跟他講道理,他還是不明白,絲毫不改?難道我說的有什麼問題嗎?你講的道理或許是正確的,但是用講道理的方式管教孩子,既不科學也不明智,況且還沒有實質的效果。
  • 不懂教育的父母用拳頭,懂教育的用道理,智慧父母用的是這招
    只靠嚴肅和講道理,未必能夠讓孩子聽話,教育需要智慧教育孩子也是父母不斷提升的過程,時代在進步,再用從前的教育方式去管教今天的孩子有的時候未必管用不說,還有可能造成親子關係之間產生隔閡。作為父母應該採用更智慧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因為現在的孩子和過去也不一樣了,他們更聰明,更懂得和父母談條件。
  • 【博佳家長課堂】打孩子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式嗎?什麼時候絕不能打!家長鬚知
    二、「打孩子」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式嗎?哥倫比亞大學Elizabeth Thompson Gershoff博士搜集分析了62年的數據,以研究父母採用「體罰」管教與孩子行為及人生經歷有著怎樣的關係。Gershoff博士的研究發現,體罰確實能讓孩子很快遵守規則,並且表現出家長認可的行為,這比講道理更能獲取立竿見影的效果。
  • 和孩子講道理講不通?看看黃磊你就知道和孩子講道理有多麼困難
    前段時間,黃磊發微博說,妹妹早餐沒吃完,他想藉此用道理來教育女兒:黃磊:「不要浪費。」 妹妹:「我知道。」黃磊:「為什麼呢?」 妹妹:「不知道。」於是,黃磊立馬逮住這個機會,想用諄諄教導來告誡女兒「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強調:小時候浪費糧食,長大了是沒飯吃的!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越早懂道理就會越懂事。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家長講道理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將道理傳授給孩子,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在錯誤的時間,將道理「一股腦」塞進孩子腦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 不一樣的「管教」法:父母引導起來更有效,孩子行為習慣不斷改善
    實施管教的主體是父母,那我們父母該如何能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接受並引領其健康的成長呢?這需要父母正懂得並真正理解管教的含義,不僅是懲罰懲戒孩子犯錯;管教,更多是在精神層面如何去引領孩子,成為孩子心悅誠服,尊重並願意追隨的人!
  • 教育孩子很難?發脾氣講道理都不管用?挖掘孩子的優點效果更明顯
    文/赫媽育兒關於孩子的教育是有不少父母都感到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到教育的效果,同時還要考慮到我們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心理的影響。相信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採用「發脾氣,講道理」的方法,其實這種教育方法不僅不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時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 打罵還是講道理?高明家長這樣處理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秉承著」棍棒教育「,甚至把它奉為育兒的「法寶」。認為孩子不聽話或是犯錯打一頓就好了。當周圍人持反對意見時,秉持著「棍棒教育」的家長們就會舉出類似「嚴加管教」下的成功案例。據不完全統計,在家庭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別人實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出74%,同時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重複這一行為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倍。
  • 孩子不服管教動手打家長怎麼辦?面對孩子暴力行為,要堅持這三點
    而「陷入」手機世界裡的孩子,是很難心甘情願上交手機的,更聽不到家長說的「只能玩十分鐘」,所以這時候如果家長動作大一點,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會打家長。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為什麼會動手?,應該側重於內容積極向上,並且有教育意義的類型。
  • 還在暴力教育?趕緊試試正面管教吧,這樣才能養出真正的好孩子
    這種極端的教育方法極其不好,原因很簡單,暴力教育傳達的是「暴力」,是簡單粗暴不走腦子的情緒發洩。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能這樣做。暴力教育何時休?心理學家田嵐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訪問500人是不是遭受被家長體罰。結果,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幼年曾遭遇暴力教育。暴力方式有手打腳踹,甚至包括用棍棒、皮鞭、衣架等工具,想想讓人不寒而慄。
  • 孩子不聽你講道理?一味說教沒有用,家長要採取有效溝通方式
    媽媽於是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欣欣不鬧,咱們去吃別的更好吃的東西。"可是欣欣還是一直鬧著彆扭。媽媽漸漸失去了耐心,就打了一下欣欣,強行把欣欣強拉回家。欣欣媽媽回到家裡,向朋友們吐槽,小孩為什麼就是不聽道理呢,一定要用暴力解決嗎。眾朋友紛紛表示自己也是深受其困擾。
  • 中國式暴力管教該摒棄嗎?
    第一種情況是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只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而發洩式管教的父母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去打罵孩子,這是一種極端的教育方式,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或許只是父母之間吵架心情不好,或許只是父母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了煩心事。而犯錯的孩子便成為了這些父母發洩的出口...
  • 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家長可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都非常苦惱,到底怎麼管教孩子才好。視而不見不太好,懲罰孩子太嚴重,而跟孩子講道理好像也沒用。案例分析寶媽小王最近就在煩惱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自己從小就受棍棒教育長大,小王決定要平等地對待孩子,絕對不會使用武力來傷害孩子。
  • 暴力管教使人產生扭曲的天主形象(附音頻)
    .00:0010:08添加話題另一個讓孩子與父母產生情感疏離的是父母的暴力管教,無論是語言上的,還是肢體上的暴力,都會對孩子有很深的傷害。那時我已有5歲多,若是1歲左右的小小孩常被父母訓斥,甚至打罵,會造成更難以估量的心理傷害。所以,中國人的棒打出孝子,特別是經常的暴力傷害,完全是錯誤的教養方式。我在兒童中心工作時,每天都要和有這類創傷的孩子交往,發現他們膽小、多疑、焦慮;不信任人,並總與人保持距離。能夠贏得他們的信任,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更長時間的等待。
  • 孩子頂嘴摔門家長如何管教,避免四種錯誤教育方式,解決親子難題
    家長在諮詢中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現在孩子太難管教了,怎麼說都不聽,應該怎麼辦?」通過問題看本質,如果沒有有效的溝通,管教自然難以實施,家庭教育中所有的管教都是通過溝通進行傳遞,如果溝通出現問題,那也就談不上管教了。
  • 《正面管教》:和善和堅定,是最有效的管教方式
    這是為什麼呢?也許這本《正面管教》,可以給到指引和啟示。這本書告訴我們答案:是一系列重大的社會變化造成了孩子的變化。首先,如今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很明顯地,這個時代的孩子的母親,很多都是有工作的,有自主的思想,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再也不是從前三從四德的「小媳婦」模樣。孩子生活在一個「平等和尊重」的環境裡,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所以也就更「難」管教,也更需要我們給出相應的培養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