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管教」法:父母引導起來更有效,孩子行為習慣不斷改善

2020-09-29 明乾家庭教育

弗洛伊德認為,父母失敗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兩種:過度滿足,使孩子失去成長的動力;或過度剝奪,使孩子承受過得的挫折。良好的養育環境應該是父母靈活的滿足孩子的欲望。由此,養育應是一種內心自然的平衡,在縱容與壓抑之間靈活擺動,對多數父母而言,莫不如此。」

現在很多父母一提到管教,就會和懲罰匯劃上等號,或者至少相信懲罰是有助於達到管教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在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中:

管教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或受尊敬的領導人。

實施管教的主體是父母,那我們父母該如何能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接受並引領其健康的成長呢?

這需要父母正懂得並真正理解管教的含義,不僅是懲罰懲戒孩子犯錯;管教,更多是在精神層面如何去引領孩子,成為孩子心悅誠服,尊重並願意追隨的人!

但,太多父母一說起管教孩子,認為:

「管」就是懲罰或體罰,可以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

「教」是給孩子講道理預防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但無論是對孩子的懲罰,還是給孩子講道理,卻很難達到父母想要的效果;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對抗的心理,更無法讓孩子具備良好品質和人生技能,以及適應未來的能力!

甚至還可能造成很多不可預測的後果。

近半年發生的很多新聞,讓很多人心碎。

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為沒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家中跳樓,當場身亡。當天下午四點,小女孩還發語音和媽媽說,老師布置的作文只剩25分鐘了,自己完成不了。而媽媽沒太在意,只是讓女兒儘快寫完。等到了六點,孩子爺爺進孫女臥室時,卻發現窗戶開著,空無一人。悲痛欲絕的家人在書桌上看到了兩封「遺書」:

一張寫著「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還有一張寫著「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年僅九歲的她,還沒來得及體驗人生的美好,就匆匆告別了這個世界。

還有武漢江夏一中的14歲男生。在監控裡,媽媽眾目睽睽之下打了孩子兩個耳光,就因為他在學校玩撲克,被老師逮住。

第一個耳光擋住了,第二個耳光生生的挨在他的臉上。我想當時媽媽的情緒也是崩潰的,因為她又是掐兒子的脖子,又是戳兒子的額頭,嘴裡還嘟囔著什麼。

媽媽離開後,男生在走廊裡靜立了兩分鐘,突然爬上欄杆,從5樓縱身一躍。

從女孩留的兩張字條和男孩的表現,可以看出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批評打壓過多,造成了孩子不敢面對失敗,最終才會採取這樣極端的結果。

管教,不是用懲罰或枯燥的講道理,讓孩子按父母的想法並被控!真正的管教是用更高的維度來看待孩子的問題,給予孩子真正的指導!

以前有一次,我的兒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他回家對我吐槽,老師在課堂上,當那麼多同學批評他。

那時,我會對他說:老師不會無緣無故批評一個學生,一定是你犯了什麼錯誤?(用指責和講道理給孩子指導)

兒子則氣鼓鼓的回應到:我沒有做錯什麼!(老師批評了我,媽媽也指責我?於是會更生氣,產生對抗。)

我聽了他這話,接著說:你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他則立即回懟:我什麼也沒做錯!然後氣呼呼的回了自己房間。

於是,那段時間,我和兒子之間都不能好好溝通,他的學習成績也從全班12跌倒了35名

後來,我加入了《引爆孩子學習力》訓練營,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意識到:像我以前這樣的引導方式會使親子溝通不歡而散,有可能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衝突!

於是當我慢慢朝著引領和指導型父母發展的時候,我對兒子的動作也在向好的方向進步。

所以,當孩子吐槽說:老師今天在課堂上當那麼多人批評我了!

我這時就會說:是嗎?那一定讓你感覺到很難堪!

兒子點點頭。

我緊接著說:其實在媽媽小時候,也被老師在課堂上罰過站呢!當時我也感覺很丟臉,恨不得有一個地縫鑽進去!

兒子聽後,感覺自己找到了同類、知音,很好奇地問:是嗎?你當年也有這樣的情景……但我就感覺太丟臉了!

兒子接著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上課跟別人孩子講話了!老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所以當著那麼多人才批評了我。

這時,我就會引導道:你覺得下一回怎麼做,才不會發生這樣尷尬的場面呢?

他說:我下一回上課注意認真聽講,再也不和同學講話了。

總之,隨著我潛移默化的引導,我和兒子成為了最親密無間的朋友,學習也隨著親子關係的變好而進步,也能夠變得更加自律,更能自主學習了不靠催了。

所以,現在我明白了:父母能在更高的維度,看待孩子的問題,才能真正發揮管教的指導和引領作用,而不是跟孩子一同處在問題中,然後批評糾正孩子而形成對立!

真正的管教,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引領,是更高層次的精神指引。

真正的管教,是父母為孩子設立人生規則、生活底線,不僅是講道理,更不是批評、指責和懲罰;是從更高的緯度與層面,對孩子犯錯誤後進行精神上的引領,是讓孩子能夠適應未來的社會預演和嘗試,是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的自由成長!

經歷過這次學習的蛻變,我發現,和我一樣苦惱於孩子學習不好的家長太多太多,看到她們,我就想到自己!

所以,我非常非常想要把自己的收穫與改變分享給所有的父母!

在訓練營裡,和我一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和方法,不再焦慮發愁的家長何止我一人呢?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和我們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用對的方式教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是「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媽媽也都將變成又閒又美的「女神媽媽」。

我們相信,善於學習的父母,總會在漫長的一生中,逐漸成為一名好伴侶、一名好父母,成就一個家庭的幸福。

因此,我誠摯地邀請您,也來參加《引爆孩子學習力》超級父母訓練營!

因為,這是我實踐過真正「有實效」的好課!點擊下面的卡片,就可以加入訓練營學習!

我相信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看了很多教育書,很多教育文章,找到很多方法,結果在孩子身上一用,發現依然無效?

其實,「知道」只是第一步,從「知道」到「做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很多家長都卡在了半途,沒能成功!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立志要做真正 有實效、能落地的好課!真正讓家長你從知道到做到!

因此,我們邀請腦潛能導師黃偉強和幾十位家長深入對話,研發尋找到了引爆孩子學習內在動力最有實效、最能落地的方法!

所以,我們相信,本次訓練營一定能真真切切地幫助到你!點擊下方卡片,就可以加入學習!

教育孩子,此生只有一次機會!根本沒有後悔藥!現在錯過了,將耽誤孩子一生!

而學習,就是不斷成長為一個好父母的最有效途徑!

請注意,購買後請一定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情感引導,正面管教:《做個真父親》
    但更讓朱婷崩潰的是由於體質弱、基礎差,訓練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常常抽筋,渾身都疼,梳個頭,胳膊都抬不起來,晚上也睡不好。夏天最熱的時候,田徑場上一棵樹也沒有,每天頂著太陽跑步。有時候,跑著跑著就哭了。不僅是女生哭,男生也哭。」朱婷每每熬不住的時候,朱爸爸就會告訴朱婷:沒有苦哪有甜啊?你再堅持堅持。
  •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管教?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不優秀才怪
    「不管看不慣,管起來自己都要瘋」,這是多數父母在管孩子時的心聲吧!看著自家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行為和習慣問題,不去管又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將來可咋辦,一管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最後不得不以「吼打罵」收場。面對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犯錯,父母是該多管還是讓孩子自己吃虧後去改正呢?父母該如何管教,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父母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優秀家長輕鬆。
  • 《父母管教孩子的最高境界,不是控制,而是正確解讀Ta的行為》
    朋友相聚,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孩子。時常有朋友愁眉苦臉地吐槽自家孩子。有的吐槽孩子學習習慣不好,作業經常漏題,錯題,成績下滑,學習興趣不高;有的吐槽孩子非常喜歡的鋼琴,遭遇「滑鐵盧」。開始抗拒每天練琴,總找各種藉口不練,無論怎麼恩威並施,可孩子依舊軟硬不吃,為此時常鬧得兩敗俱傷。…為人父母,和孩子一樣,也是邊做邊成長!
  • 拖拉不是與生俱來的,父母的哪些行為加重了孩子的拖拉習慣
    適度讓孩子增加緊迫感是可以的,因為孩子在六歲以前,缺乏對時間的認知,需要家長適當的提醒和引導。但是這種緊迫感不能過度,孩子是孩子,他們的思維跟大人是不一樣的,不能以大人的思維來對待孩子。在孩子做一件事時,不要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來讓他快一點,這樣會使孩子分散注意力,甚至在緊張之下反而不知道做什麼了。
  • 孩子偷錢怎麼辦?父母可以試試「潘多拉效應」,正向引導更有效
    孩子偷錢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但是很多父母遇到這種事都很容易手忙腳亂。暴脾氣的父母會選擇打罵孩子,希望孩子引以為戒。性格軟弱又溺愛孩子的父母,可能會選擇視而不見,縱容孩子的這種行為,無疑這2種行為都不好,對孩子的成長都會有影響,那麼,如何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糾正孩子的這個行為?
  • 父母別只懂得管教,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這樣孩子犯錯更有意義
    5孩子沒有承擔責任意識孩子在小的時候是不懂得責任二字,更加不會想到要去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買單。父母不應該只是讓孩子承認錯誤點,還應該讓孩子參與到管教過程,讓他們承擔相應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使孩子開始擁有責任意識。將來孩子在社會上工作的時候,就懂得三思而後行,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不得不說,父母管束孩子不單單是要讓孩子承認錯誤,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引導孩子參與到管教過程。
  • 如何長期有效的管教孩子 10分鐘解讀《正面管教》
    有的父母堅信像唐僧念經一樣對孩子「滔滔不絕」,孩子才會對其教誨銘記於心,殊不知孩子早已厭煩了你的嘮叨,充耳不聞;有的父母堅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於是孩子一犯錯就打,再犯錯再打,殊不知孩子因為挨打過多,只剩下了惶恐和反叛;有的父母堅信只有不斷地踐踏羞辱孩子,孩子才會認真反省,努力上進,殊不知孩子的自尊、自信被碾碎,再也無法重拾。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看看這幾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更加優秀的孩子,父母應該學會如何的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接受教育。如果你是一個好家長,並且能夠以友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你就不太可能遇到大問題。正面管教是需要一顆和善的心,讓孩子了解自己,願意與自己相處。否則,孩子總是看到你的負面情緒,自然就不願意和你走的太近。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精讀爆款書籍《正面管教》教你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將學習到以下乾貨:-懲罰和嬌縱為什麼對孩子都不好,並且不管用?-怎樣用既不懲罰又不嬌縱的正面管教方法培養孩子受益終生的良好品質?-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動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如何贏得孩子與父母和老師的合作?-如何消解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
  • 父母管教孩子的四大誤區:控制、放縱、獎賞、懲罰
    》父母管教孩子的四大誤區文 | 三 一 冰你是希望孩子出於對你的恐懼而聽從你的建議,還是出於對你的愛戴和敬重而聽從你的建議呢?提倡情感引導法的作者從眾多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中大致歸類出四個常見誤區:一,控制型父母與放任型父母控制型父母的特點:用的策略是懲罰、命令和威脅。更注重孩子的行為、在乎結果,總想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放任型父母的特點:對規定限度和嚴格要求缺乏信心,對孩子的行為變為「怎麼都行」。
  •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做好這4點,你的管教才能行之有效
    其中有一類求助特別多,也比較典型,那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9~16歲)越來越叛逆,父母該如何管教?無論是習慣、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青春期孩子的表現常常會超出父母們的承受能力,父母們對此頭疼不已。不斷挑戰父母底線的孩子,就像檢查推壓杆一樣,需要反覆試探確認父母的愛。所以,愛才是解決青春期問題的最好方式。青春期孩子頑固的壞習慣和叛逆行為背後,都是因為渴望被關愛的「吶喊」。如果每個父母都能聽到這些吶喊,就不會簡單地跟孩子對立,堵死情感交流的渠道了。
  • 如何正向管教孩子,你不知道的秘密
    如果現實生活中的你是這樣的,感覺到痛苦,或許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教育是否有誤區,有些人會說誰家管孩子哪有不生氣的,但是你要明白生氣和痛苦無助是兩種狀況,現實生活中對於孩子的教育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的心病,徹底的沒招了,比如孩子總是講了不聽,天天偷偷吃垃圾食品,打遊戲成癮,不喜歡寫作業,或注意力不集中,愛說謊,叛逆,等等····你的孩子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越管教越叛逆,當你的教育長期看不到改善的效果
  • 3-12歲家長必看:如何有效管教你的孩子
    隨著二胎時代全面到來,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讓父母們頭疼的事情——除了學習之外,怎樣形成好的習慣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是父母們極為關注的問題。看來,兒童教育可謂是社會教育的重中之重,那麼,在熊孩子們形成習慣和塑造性格的3-12歲,作為父母親,該如何實行有效的管教呢?
  • 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引導大寶二寶相親相愛
    下面是她在簡書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如何教會大寶也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與二寶溝通,希望可以對像我一樣一直在摸索中的父母一些幫助。二胎家庭常常有這種情況:大寶正在認真做一件事情,二寶就如跟屁蟲似的打攪大寶,讓大寶不勝其煩,實在忍受不了就開始簡單粗暴對待二寶。結果往往是二寶哇哇哭,父母又跑過來參與其中......菲菲家也是如此,怎樣才能解決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呢?
  • 吼完孩子就後悔?如何做到理性引導?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如此惡性循環,父母和孩子感情只會越來越差,缺少有效互動,矛盾誤解也只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呼籲並提倡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應該做到「去情緒化管教」。管教孩子更要尊重孩子,通過和孩子合作去達到雙向的交流,而不是以往簡單的居高臨下的單向交流。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學會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比如,你會發現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其實是無辜的,是你錯怪了孩子;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獲得許多實用的小技巧、小工具,比如,應對孩子發脾氣時的工具——憤怒選擇輪;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能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比如,同樣是「你做了些什麼
  • 孩子喜歡摔東西?家長引導比說教更有效,改正娃胡亂發洩的陋習
    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孩子喜歡摔東西?家長引導比說教更有效,改正娃胡亂發洩的陋習剛走進樓道就聽見隔壁老王家的吵鬧聲,貫徹整棟樓。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都是來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孩子喜歡去觸碰自己不曾了解過的新鮮事情,比如;摔東西、試探父母的態度;若家長此刻不加以管教,則容易造成孩子錯誤的思想行為,不斷的挑戰權威,家長也就失去威信,孩子會更加叛逆。
  • 1-2歲寶寶叛逆難管教?爸媽這樣引導,培養好脾氣又獨立的孩子
    因為未能掌握要領摔倒而焦慮不安,又因為媽媽的阻止與不理解而煩躁,直到終於熟練掌握技巧,「徵服」了沙發,他才開心地笑了。孩子看似「叛逆」,看似「不聽話」的行為,實際是孩子從一個階段成長到另一個階段,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當他掌握了這個階段的技能,他就會從叛逆變回那個聽話又乖巧的孩子了。
  • 父母如何不吼不叫,輕鬆管教孩子
    到了9:00孩子們還像以前一樣,繼續玩兒。朋友很溫柔地告訴孩子們,時間到了,然後把燈關上,帶著孩子們先去衛生間刷牙,再帶著他們去自己房間睡覺。到了第二天還是這樣,後來形成了習慣,當媽媽叫的時候,孩子們就會乖乖地按時去睡覺,但是當媽媽上夜班不在家,孩子還是不聽爸爸的。 朋友分享說她的先生就是對孩子太溫柔了,孩子們欺軟怕硬,不聽他的,最後落得誰都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