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二十四:胡令能《小兒垂釣》

2020-12-23 如匪浣衣RfHy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注釋

1、蓬頭:頭髮散亂,這裡用來形容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

2、稚子:年齡小的、幼稚的孩子。

3、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4、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

5、借問:問、打聽。

6、應(yìng):回應,答應,理睬。

作者簡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詩人,河南鄭州中牟縣人。早年家貧,做過以修補鍋碗盆缸為業的手工業者,人稱「胡釘鉸」。喜歡《列子》,又受禪學影響,隱居於圃田(河南鄭州中牟莆田)。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全唐詩》存其詩四首。

作品賞析

《小兒垂釣》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天真爛漫的童心和童趣。

此詩結構可分為垂釣和問路兩部分。前兩句重在寫幼兒垂釣之形,「蓬頭」寫小孩的外貌,突出孩子的頑皮天真。「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垂釣小兒頭髮蓬亂,不加修飾,使人覺得自然可愛。「學」是這首詩的詩眼,因為是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意。而「側坐」不是安坐、穩坐,又可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地生長在陰溼地方的植物,由此可知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不強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被曬的理想的釣魚之處,描寫得興味盎然。 

後兩句重在傳神,有路人打聽道路,小兒擔心應答的聲音驚走了要上鉤之魚,故此從距離較遠之處就以招手示意,而不發出聲音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劃孩子的機警聰明。同時,小兒的動作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其後小兒怎樣悄悄站起來,走到路人面前,低聲告訴路人要去的方向道路,這都是詩人留給讀者聯想的空間,不必具體交代,詩作就此結束,韻味無窮。

這首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純真和童趣。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景之筆;後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第三句仍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筆墨。全詩從形神兩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垂釣小兒的形象,言辭流暢,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描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實在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其他詩歌作品選讀

喜韓少府見訪

唐·胡令能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秋日行村路

宋·樂雷發

兒童籬落帶斜陽,豆莢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

網絡圖片,侵權即刪

稚子弄冰

宋·楊萬裡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相關焦點

  • 小學必背古詩129首,第12首《小兒垂釣》內容賞析,把場景寫活了
    90%的小學生家長不清楚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背古詩文是多少首。 我來告訴您,最新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背古詩文是129首,這129首是需要小學生背誦、默寫、深刻了解字詞句的意思的、是階段性考試必考的內容。
  • 小學必背古詩129首,第12首《小兒垂釣》內容賞析,把人物寫活了
    今天我們學習第12首《小兒垂釣》(唐)胡令能小二垂釣【古詩賞析】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寫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兒在水邊學釣的情景,形神兼備,意趣盎然。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學」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眼前。「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側坐,而非穩坐,正與他初學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 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文注釋、譯文、賞析,值得收藏!
    二年級上冊語文要學習的古詩共有7首,它們分別是王安石的《梅花》、胡令能的《小兒垂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夜宿山寺》和北朝民歌《敕勒歌》。學習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古詩注釋和譯文,還要多了解古詩賞析,詩人作詩的背景等。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2首:胡令能《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是一首能夠激起人們遙遠記憶的好詩。詩作通過一個小孩偷學成人垂釣的場面,生動傳神的表現了人類的童真。詩作第一句「蓬頭稚子學垂綸」起首「蓬頭」二字告訴人們,這是一個山野小孩,一早起來,連頭髮都顧不得梳理就急急忙忙的跑到小河邊像模像樣的偷著學成人釣魚了。
  • 詩畫中國|「蓬頭小兒」學垂釣
    作品鑑賞02:49來自山西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誦讀人:常虹 山西廣播電視臺主任播音員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小兒垂釣這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七言絕句。在唐詩中,描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這首詩顯得尤其可貴。
  • 「雪瑩送給孩子們會講故事的古詩」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 賞析古詩《春曉》
    賞析:《春曉》是一首惜春詩。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 每日詩詞: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蓬頭:頭髮蓬亂的樣子。胡令能作為詩人也是一個頗傳奇的人物。他是唐貞元、元和時期河南省莆田縣人。少時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過去農村那種鋦鍋鋦碗鋦大缸的匠人)這樣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怎麼能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呢?
  • 《小兒垂釣》入課本多年,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理由看似挺有道理
    唐代詩人胡令能就是個「半路出家」,一夜之間突然會寫詩的人。胡令能年輕時本是以修補鍋碗盆缸度日,被附近的人稱為「胡釘鉸」。傳說有一天,胡令能睡覺的時候夢到一位白髮老頭,在夢中這老頭剖開了他的胸腹,塞了一卷書進去,夢醒之後胡令能便能寫詩了。當然,這終究只是傳說,胡令能之所以能夠能夠寫詩,其實主要還是平時勤奮好學,時常在修補東西之餘讀書習字,天賦加上刻苦,寫詩對他來說自然也就不是難事了。
  • 胡令能的詠繡障,此詩借吟詠繡障,歌頌繡工們繡制屏風的高超技藝
    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 詠繡障【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作者胡令能,曾隱居圃園(今河南中牟)。手工匠人。其詩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詠繡障》是一首描寫刺繡的詩歌,讚美了刺繡做工的精美。首句寫靜態的景物,次句一個「爭」字將人物形象呈現出來,同時用一個「拈」字表現繡女們動作的輕靈。
  • 古詩文中的兒童影像
    有許多詩文,如《詠鵝》《所見》《小兒垂釣》《稚子弄冰》《陳太丘與友期行》《詠雪》等,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這些詩文,以白描為主,簡筆勾勒,描繪了古代兒童優遊玩樂、參與勞作、品詩弄文等生活場景,或自由自在,或天真無邪,或憨態可掬,或方正文雅,透出濃濃的童真童趣。遊戲是兒童的天性,一年四季都有他們玩樂的身影。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他們的玩物。
  • 「古詩賞析」回憶童年,小學三年級必背的十首古詩,持續更新中
    五、小兒垂釣唐代: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創作背景《小兒垂釣》是胡令能到農村去尋找一個朋友,向釣魚兒童問路後所作六、詠柳 / 柳枝詞唐代:賀知章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必背課文及古詩文釋義
    第三單元語文園地三 日積月累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賞析:《小兒垂釣》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兒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意趣盎然。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 《小兒垂釣》: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垂綸:垂釣。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苔:苔蘚,貼著地面長在陰溼地方的低等植物。 【名句】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8首孩童古詩,為自家的孩子收藏吧!
    賞析: 草木生長鳥兒飛舞的楊春二月時節,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般的水汽之中。村裡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天色還早,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賞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裡迴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 一首獨特的唐詩,惟妙惟肖寫小孩學垂釣,後兩句堪稱經典
    《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詩人(唐貞元、元和時期人),河南鄭州中牟縣人,隱居圃田(河南省鄭州市中牟莆田)。家境貧寒,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他的詩語言淺顯易懂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詩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