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入課本多年,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理由看似挺有道理

2020-12-19 美詩美文

唐代作為詩歌發展的黃金年代,期間出現的大詩人數不勝數。有些詩人寫詩講求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們寫詩靠的是天賦和靈感,就像「詩仙」李白;也有一些詩人寫詩講求的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們寫詩靠的是反覆推敲和斟字酌句,就像「詩奴」賈島。但不管是哪個類型的詩人寫詩,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讀書的積累。那麼在唐代詩人中有沒有例外呢?

別說,還真有!唐代詩人胡令能就是個「半路出家」,一夜之間突然會寫詩的人。胡令能年輕時本是以修補鍋碗盆缸度日,被附近的人稱為「胡釘鉸」。傳說有一天,胡令能睡覺的時候夢到一位白髮老頭,在夢中這老頭剖開了他的胸腹,塞了一卷書進去,夢醒之後胡令能便能寫詩了。當然,這終究只是傳說,胡令能之所以能夠能夠寫詩,其實主要還是平時勤奮好學,時常在修補東西之餘讀書習字,天賦加上刻苦,寫詩對他來說自然也就不是難事了。

不過胡令能雖然讀書習字,但是他卻和大多數讀書人不同。古代讀書人一般都有著功名濟世之心,哪怕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年輕時也曾入仕,只是厭倦了官場才選擇歸隱。但是胡令能卻是一生未曾出仕,始終過著田園生活,可謂逍遙。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所以胡令能的詩大都言語淺顯如大白話,但構思卻十分精巧充滿了生活情趣。筆者本期要介紹的胡令能的這首詩,雖然通篇如大白話,卻火了1000多年,更是入選課本多年,每每讀之都讓人會心一笑。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

《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詩是胡令能在路上偶遇一位垂釣的兒童所作。像這種以兒童為題材的詩詞,在宋代是比較常見的,像楊萬裡就有很多關於兒童題材的詩作。不過在唐代這種充滿童真童趣的詩卻是很少見,而這也是胡令能這首詩的可貴之處。

起首兩句交代了遇到兒童時的場景。小孩頭髮蓬亂在學著垂釣,側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蓬頭」點名了孩童的身份,是為鄉野兒童,平時貪玩免不了的就是頭髮亂蓬蓬,詩人這樣的不加粉飾的描寫,不僅不讓人生厭,相反更讓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孩童的真實和可愛。「側坐」二字可以看出孩童的無拘無束,這和大人釣魚時候的正襟危坐完全不一樣,也正好符合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而「草映身」三字看似沒什麼實際作用,但是它卻為後文詩人問路作了鋪墊,因為草木的映襯,兒童的身影才被詩人所看見。

後兩句則描寫了詩人向兒童問路的場景。詩人停在路邊,看著垂釣的兒童,大聲問路,但是兒童卻不應聲只是遙遙招手,原來他是怕聲音太大驚動水中的魚兒。詩到這裡戛然而止,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這首詩雖然通篇是大白話,但清新活潑的童真童趣十分真實,想來它能夠入選課本和其中的童趣不無關係。

這首詩這般童趣盎然,為什麼還有家長建議從課本中刪除呢?原來是因為有些家長覺得詩中的孩子很沒有禮貌,在詩人問路的時候沒有回答,這讓容易給孩子做出錯誤的示範引導。這個理由看似挺有道理,但真是如此嗎?

其實不然,要知道,詩中的孩童對於詩人的問話,並不是沒有回應,而是「遙招手」,說明兒童並不是沒有理會詩人。其次,兒童「遙招手」的原因在詩中也給出來了,是「怕得魚驚不應人」,這個答案詩人又是怎麼知道的呢?很有可能是兒童遙遙招手,詩人走到近旁,兒童小聲告訴詩人的,要不兒童「遙招手」的心思詩人又怎會知道得如此清楚?所以理性分析,詩中的兒童真的沒有不禮貌的行為。

再者,即便是詩中的兒童真的不禮貌,難道將這首詩從課本中刪除就能一勞永逸嗎?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每個人能接觸的東西本就有好有壞,老師應該是教會他們分辨好壞,好的東西學習,不好的東西改正,而不是一味地去封堵這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尤其如此,畢竟他們接觸這個世界的渠道那麼多,哪怕再小心又怎麼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呢?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山外青山樓外樓」入選課本多年,有家長卻建議刪除,為何?
    古典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所以中、小學課本中,這部分內容是一個重點,每年語文高考中它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但是,近幾年,很多人卻覺得古典文學中的很多內容不適合孩子們讀。北大教授秦春華先生公開發表觀點,認為《西遊記》、《紅樓夢》等不適合孩子們讀,建議家長們和老師們不要再逼他們。
  • 「山外青山樓外樓」入選課本多年,有家長卻建議刪除,為什麼?
    那麼,這位家長為什麼會建議把這首古詩從教材中移出呢?其實,我們稍作回顧,便不難發現,這幾年關於古典文學作品的爭議就一直沒斷過,《題臨安邸》僅僅是其中之一罷了。一、爭議不斷的古典文學文學作品的解讀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見解,當這種見解上的分歧和教育產生關係之後,便引發了一次又一次關於課本的爭議。
  • 有家長認為課本該刪除《孔雀東南飛》,並給出兩個理由,有道理嗎
    東漢有這樣一首奇詩,作者為無名氏,寫的內容也不是知名事件,卻力壓《木蘭詩》被稱為「古今第一長詩」。全詩共一千七百八五十五字,通篇敘事,是樂府詩的絕對巔峰之作。鋪墊了這麼多,大家應該能猜到是哪一首詩了。沒錯!它就是年年入選人教版中學課本的《孔雀東南飛》。
  • 中學生課文《背影》被建議刪除,因父親違反交規,家長懟大學教授
    關於這篇課文,最近是否需要從中學生課文中刪除的爭議又多了起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位中文副教授丁教授就是建議刪除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國文學方面的專家。《背影》插圖,來源於網絡他們建議將《背影》從課文中刪除的主要理由有三點:理由一:父親翻越站臺去給我買桔子
  • 家長建議把《荷塘月色》移出課本,只因文中提到美人,有道理嗎?
    ——《荷塘月色》節選(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這篇文章《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也被選入初中的課本中,它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先生所寫的一篇散文。很多家人建議把《荷塘月色》移出課本,只因為文中有這8個字。
  • 《詩經》名篇引家長質疑,要求從課本中刪除,理由:怕孩子早戀
    這裡的「語」是「國語」,「文」是「國文」,全國解放後在葉聖陶等學者的建議下合二為一,於是便有了現在的「語文」一詞。語文課以各種文章為載體,教給學生各種各樣的知識,例如古代名人的生平簡介、一段歷史時期的大致過程等等。在我們這個文明一脈相承幾千年的古國,文化底蘊之深厚是其他文明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古代詩詞歌賦中的名篇,也是各年級語文課本中必不可少的。
  • 「山外青山樓外樓」入選課本多年,有家長提議刪除,這首詩又咋了
    原本中小學課本中的一些詩詞,也出現刪減與變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變更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了,如果我們世世代代都學一樣的東西,那我們還怎麼進步呢?於是近年來,課本中也出現了多次的刪刪減減,朱自清的那篇《荷塘月色》也是屢屢遭受質疑,有專家稱,其中有描寫荷花的經典語句「如出浴的美人」被指不適合學生讀。
  • 有家長建議李賀《雁門太守行》移出課本,只因最後7個字,有理嗎
    近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是否該從課本中刪除的問題,又一次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其實早在多年前,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丁啟陣就指出這篇文章該刪,其實丁教授有很多自己的理由,並非衝著「朱自清父親不遵守交通規則」這一點去的。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為何?
    箇中原因自然有很多,比如李清照和納蘭性德的大部分情詞,因為寫得太哀怨,自然不適合小學生讀,這一點咱們都能理解。但近些年,更多人關心的卻是古詩詞中的一些傳統思想,已經不為今天我們所接受了,這部分詩詞作品是否該刪除呢?比如先秦的經典作品《愚公移山》,年年入選課本,但是現在講究與自然好好相處,所以大詩人席慕蓉就認為這個作品早就該刪了。
  • 每日詩詞: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蓬頭:頭髮蓬亂的樣子。魚驚:即「使魚驚」,讓魚兒受驚跑掉應:答應、理睬、回答這首詩實在簡單,如同白話,朗朗上口,我記得好像是小學二年級課本裡面的。字面意思即是詩意,也沒有表達什麼深刻含義。
  • 為何會有家長建議,將「醉裡挑燈看劍」移除課本?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是為什麼呢? 三、那麼某些家長為什麼要建議將這首詞移出課本呢? 此事說來有些可笑,原因就出在詞中的「了卻君王天下事」一句,有些家長認為這句話表明辛棄疾在遭受一連串打擊後,心中依然忠於君主,這是一種不明事理,黑白不分的「愚忠」,是不值得提倡的,更不應該讓小朋友學習,否則會扭曲他們的價值觀!
  • 有家長建議把《嶽陽樓記》移出課本,只因文中提到一個人,合理嗎
    而且編入了我國現代語文課本,作為書本中屈指可數的幾篇傳記文學之一也可見一斑。是近年來關於嶽陽樓記是否應該繼續保留在課本當中,有多位專家提出了研究意見,大意是《嶽陽樓記》的爭議頗多,因此許多家長紛紛認為應該將此文移出課本。讓我們來聽聽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 小學必背古詩129首,第12首《小兒垂釣》內容賞析,把場景寫活了
    90%的小學生家長不清楚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背古詩文是多少首。 我來告訴您,最新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背古詩文是129首,這129首是需要小學生背誦、默寫、深刻了解字詞句的意思的、是階段性考試必考的內容。
  • 小學必背古詩129首,第12首《小兒垂釣》內容賞析,把人物寫活了
    90%的小學生家長不清楚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背古詩文是多少首。 我來告訴您,最新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備古詩文是129首,這129首是需要小學生背誦、默寫、深刻了解字詞句的意思的、是階段性考試必考的內容。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即使過去了十多年,我還記得,甚至還記得插畫。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背影》是朱自清於1925年創作的,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幾十年後,一北外大學教授卻建議課本將《背影》這篇散文刪除。北外丁副教授曾公開表示,他建議刪除教科書中的《背影》一文,他還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 這幾個理由,還挺有道理
    這幾個理由,還挺有道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老人會認為冬天生孩子比夏天好?這幾個理由,還挺有道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小劉最近才懷孕。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在網上傳了挺多年的質疑。這一次針對的是辛棄疾的《西江月》,此詞是兩宋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入選課本多年,我們先來讀一讀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因為這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是無病呻吟,而且違反了交通規則
    導語: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是無病呻吟,而且違反了交通規則。說到朱自清,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他的代表作為《春》《背影》等,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而且朱自清的《背影》,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都有學習過這篇文章。而且大家都很清楚,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而且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存在的真情,也就是父子關係中最真誠、最動人的天倫的覺醒。
  • 古詩賞析二十四:胡令能《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作品賞析《小兒垂釣》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天真爛漫的童心和童趣。此詩結構可分為垂釣和問路兩部分。前兩句重在寫幼兒垂釣之形,「蓬頭」寫小孩的外貌,突出孩子的頑皮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