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貸賺高息?亳州法院首次認定這種行為無效

2020-12-18 啟明之聲

記者孫銘報導:近日,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首次認定:「職業放貸人」的放貸行為無效。

案情回顧

2015年1月14日,李某某向鬱某借款15萬元,並向鬱某出具借條1份,鬱某當天將借款通過銀行轉帳支付給李某某14.4萬元,後李某某將該借款轉給侯某某使用。李某某、侯某某按月息為4分支付利息,到期後鬱某多次催要,李某某、侯某某未償還借款,鬱某訴至法院,要求李某某、侯某某返還借款本金並按約定支付利息。一審法院判決,李某某、侯某某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二十日償還鬱某借款14.4萬元及利息(利息按年利率24%計算,從2015年1月14日起至還清款止)。李某某不服,向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借條雖然載明出借人系鬱某,鬱某確認系其與宋某某共同出借,該款亦是從宋某某帳戶匯出,利息亦是匯入宋某某帳戶,故應確認宋某某為實際出借人。符合被告抗辯原告並非實際出借人或者原告要求將本金、利息支付給第三人的特徵。從借條形式看,系格式借條,與鬱某舉證的宋某某向外出借借款的其他借條格式一致,符合借條為統一格式的特徵。本案借條載明的本金為150000元,實際轉款144000元,預先扣除了1個月利息。同時,借條未約定利息,但侯某某每月支付利息6000元,符合交付本金時預扣借款利息、被告實際支付的利息明顯高於約定的利息的特徵。宋某某或鬱某作為原告,2017年提起民間借貸訴訟1件,2018年提起民間借貸訴訟4件,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2件,2019年至今,提起民間借貸訴訟2件。綜上,出借人鬱某、宋某某通過對外出藉資金以賺取高額利息,出借行為具有反覆性、經常性,借款目的具有營業性。其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經常性的貸款業務,屬於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十九條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第五項的規定,本案民間借貸應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故借款人仍應返還借款本金,並按照6%年利率給付資金佔用使用費用。因截至2018年2月15日,侯某某已經支付利息174000元,按照鬱某實際出借的本金144000元,至該日按照6%計算的利息為27072元,故侯某某實際償還的金額已經超過應當償還的本息合計171072元,因此李某某、侯某某不應再承擔還款責任。

據悉,亳州法院正在建立「職業放貸人名錄」,針對職業放貸人所涉民間借貸案件,亳州法院將嚴格審查借貸雙方的關係、借貸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款項合法來源、交付方式、利息款項流向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是否屬於虛假訴訟或民間高利借貸等非法活動。在打擊「職業放貸人」方面,亳州法院將採取加大案件審查力度,加大對借貸關係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審查力度,加大對隱性高利貸、製造虛假借貸案件的打擊力度等強有力的措施。

相關焦點

  • 濟南法院首次認定:「職業放貸人」放貸行為無效
    為規制民間借貸向資本運作方式規模化發展,懲治非法放貸活動,兩高兩部於2019年10月聯合制定了《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對懲治非法放貸、職業放貸等行為進行了明確。近日,濟南市高新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民間借貸案件,首次根據上述《意見》規定,結合當事人反覆出借、格式合同、利息轉移支付等行為認定借貸人為「職業放貸人」,放貸行為無效。
  • 運用民法典準確認定利用職務便利高息放貸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民事法律關係認定提供了明確規則和基本遵循。筆者嘗試運用其基本原理,即總則編規定的平等、意思自治、公平等原則,對近年來執紀執法過程中常見的被審查調查人利用職務便利高息放貸行為的性質認定加以分析。
  • 民間借貸符合以下任一條件,會被認定為職業放貸人,借條無效
    「職業放貸人」指的是從事高息放貸,即民間俗稱的「放高利貸」的個人,或是資金實力強但掛著投資擔保公司的名頭,向個人或企業從事民間放貸的個人。如果債權人通過向社會不特定主體,出藉資金目的是為了賺取高利息,該出借人的行為具有反覆性、經常性,具有營業性,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經常性的貸款業務,屬於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所籤訂之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 【以案釋法】當事人被認定為職業放貸人,法院:借款合同無效!
    法院在審理借款合同糾紛案件過程中,要根據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的精神,區別對待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並適用不同規則與利率標準。要依法否定高利轉貸行為、職業放貸行為的效力,充分發揮司法的示範、引導作用,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 南京中院認定「職業放貸人」第一案,法院:借款合同無效
    一起看似簡單的借款合同糾紛,借款人到期未還清債務被出借人訴至法院。是普通的借款糾紛還是另有隱情?法官抽絲剝繭,還原事實真相,最終認定出借人為「職業放貸人」,借款合同無效。這也是南京中院認定「職業放貸人」的第一案,一起看看吧。
  • 九民紀要後,法院認定職業放貸的最全標準(裁判規則+案例解讀)
    六、保定中院二審認為,許國勇系職業放貸人、構成非法放貸行為,本案借款合同無效,張強給付許國勇本金9萬元、謝忠超不承擔擔保責任。本案核心要點分別為許國勇能否被認定為非法放貸行為、案涉民間借款合同是否有效以及本金及利息如何計算?一、許國勇系構成職業放貸、非法放貸。
  • 最高法:「職業放貸人」提供借款將認定為無效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長劉敏表示,此次修訂司法解釋時,對「職業放貸人」做出限定,在「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條款中,增加了「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一項。該規定是有關「職業放貸人」犯罪行為的認定標準。
  • 民間借貸迎來新局面  「職業放貸人」「轉貸」將認定無效
    其中明確: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應當認定無效;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以向其他營利法人借貸、向本單位職工集資,或者以向公眾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資金轉貸的,認定為無效。
  • 南京中院認定「職業放貸人」第一案:借款合同無效
    短短幾個月借錢多次,利息遠遠高出正常標準……記者從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該院認定「職業放貸人」第一案已於日前作出判決。在一起看似常見的民間借貸合同糾紛中,主審法官看出端倪,抽絲剝繭還原事實了真相,最終認定出借人為「職業放貸人」,借款合同無效,對合同約定的高額利息不予保護。
  • 北京刑辯律師劉高鋒談:職業放貸的認定及後果
    北京刑辯律師劉高鋒談:職業放貸的認定及後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0]6號)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 民間借貸新規解讀:「職業放貸」認定標準探析
    本文為系列文章之第一篇,聚焦新增的涉「職業放貸」借貸合同無效這一亮點,梳理「職業放貸」規制沿革,探析「職業放貸」司法認定標準。反之,如《天津法院民間借貸案件審理指南(試行)》(津高法〔2020〕22號)第21條就規定,「主要業務或日常業務不涉及放貸的出借人偶爾出借款項,或者出借人基於人情往來不以營利為目的出借款項,不構成職業放貸行為」。
  • 民商區分視野下「職業放貸人」認定規則的完善及相關建議 ——以...
    (三)《九民會議紀要》對職業放貸人的提煉1、「職業放貸人」名稱正式成為法律用語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在2019年7月3日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談到相關問題時指出「要考慮出借行為是否具有經常性、出藉資金是否為自有資金等因素綜合認定某一出借人是否為職業放貸人,依法認定以高息放貸為業的職業放貸人籤訂的借貸合同無效
  • 這樣的民間借貸行為無效
    近日,吳興法院收到原告何某某起訴被告邱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可法院卻依法認定該借貸行為無效。基本案情:2011年5月23日,被告邱某某向原告何某某借款50萬元,並口頭約定月利率為2%。被告邱某某的欠款經原告何某某多次催討未果,原告何某某向法院提起訴訟。吳興法院受理該案後,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原告何某某的直系親屬陳某已被列入我市職業放貸人名錄。
  • 高利轉貸手法揭秘,新規下合同高息無效還會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在調查發現,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資質較好的個體經營戶、農戶(農戶可以獲得高息補貼)等群體,在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後(通常年利率在2%~6%不等),轉身借貸給需要資金的人,從中賺取利差。2017年,最高法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無金融資質的國有企業變相從事金融業務,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的,應當依法否定其放貸行為的法律效力」。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其中第52條對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所規定的「高利轉貸」進行了嚴格規制。
  • 法院審結首起職業放貸人訴訟案
    判決——出借方被認定為「職業放貸人」 借貸合同被認定為無效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關於借款合同效力的問題,結合庭審調查及法院類案統計,認定張女士為職業放貸人。經查,張女士出借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出借行為具有反覆性、經常性、出藉資金數額大、利率高的特徵,其行為屬於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經常性的貸款業務的行為,應認定為職業放貸人,其與肖先生的借款合同因違反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 套取銀行貸款高息轉貸「借雞生蛋」合同無效
    從金融機構套取信貸資金後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從而賺取利息差,這種「借雞生蛋」的民間借貸行為是否有效?日前,豐澤法院審結了這麼一起案件,判決該民間借貸行為無效。案情出借30萬元收取利息18萬元原告是胡某一,被告是蘇某。
  • 15.4%,民間借貸利率大降,高利放貸沒了最後一張護身符
    自從2015年,最高法頒布了《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本來是用於規範民間借貸中零星借貸往來關係的規定,不想被「網際網路借貸機構」大範圍利用,變成了高息放貸的收高息的護身符,從此網貸狂飆突進,成就了網際網路金融的亂象。
  • 自己沒錢卻想放貸吃息?借銀行錢再轉貸案件數量逐年攀升
    自2015年至今,北京二中院及轄區基層法院共審理因此種行為而釀成的案件68件,且逐年遞增,此類行為的風險也正逐步升高。據北京二中院上午通報,這68起轉貸案件的出借方均為個人,他們通過提供抵押財產,或者從多家銀行申請數筆消費貸款,或利用多張信用卡刷卡套現等方式獲得資金,轉而用來對外放貸。
  • 民間借貸新規實施:哪些借貸合同將被認定無效?3種無效情形詳解
    那麼,按照新的規則,哪些借貸合同將被認定無效了呢?……大家好,我是胖乎律師。民間借貸新規已經開始實施。「新規」中,對於民間借貸合同認定無效的情形,也作出了具體規定。那麼,規定結合實際,哪些情形的借貸合同,可能會被法院認定為無效合同呢?胖乎總結了以下三種情形:1、沒有領取金融牌照、無放貸資質的機構發放貸款的;2、出借人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3、出借人借貸營利法人經營資金轉貸的、向單位職工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方式取得資金轉貸的。
  • 民間借貸新規實施:哪些借貸合同將被認定無效?3種無效情形詳解
    那麼,按照新的規則,哪些借貸合同將被認定無效了呢?……大家好,我是胖乎律師。民間借貸新規已經開始實施。「新規」中,對於民間借貸合同認定無效的情形,也作出了具體規定。那麼,規定結合實際,哪些情形的借貸合同,可能會被法院認定為無效合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