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中的分析思維如何培養?多練習抽繭剝筍的方法剖析問題

2020-12-27 語文亦國學

抽繭剝筍,顧名思義,是通過不斷地抽繭,不斷地剝筍,一層一層地剖析問題,「咬破」事、理的「內核」,揭示本質、規律。這個分析的過程是由現象到原因到本質,分析過程就如同「抽繭」和「剝筍」。它沿著邏輯思維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展開闡述,一步一步的進行分析。這樣可以文脈貫通,邏輯嚴密,從而增強說服力。

這種論證方法,可以很好地培養分析思維。分析思維是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律,逐步分析推導,最後獲得一個符合邏輯規律的結論。它的展開模式是階梯式的,一次只前進一步,步驟明確,包含一系列嚴密、連續的歸納或演繹過程。在其展開過程中,作者能充分地意識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識與運算,並能用語言將該該過程和得出的結論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來。

例如:《當說必說》:

「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義,是一種腐朽庸俗的作風,其「要義」是「言多必失」。那麼,怕「失」什麼呢?無非是怕說錯了話丟烏紗帽,搞壞了關係丟選票,傷了和氣堵死了方便自己的「渠道」。借用「好好先生」自己的話說:「堅持原則是非多,碰著硬茬麻煩多,平平穩穩好處多。」「不說好,不說壞,誰也不見怪。」從這些話語中不難看出,好人主義的本質是利己主義。

這段話中,作者先給「好好先生」下了定義,指出了其「要義」;接著論證了怕「失」什麼,方法是用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後一層是指出他們的本質是利己主義。由表現,到原因,到本質,層層剝筍、抽繭。讓讀者有了清楚的認識。

例如:分清主次 擁抱成功

對戰機的防護,是加強受彈痕多的部位還是受彈痕少的部位,二戰英美軍方認為是前者,統計學家沃德認為是後者。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是為什麼呢?英美軍方是對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作戰後倖存飛機上有些部位彈痕多,易受攻擊,因此必須加強,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雖然這些部位彈痕多,飛機還是倖存下來了,這就足以證明,彈痕多的部位,並非飛機關鍵部件所在,所以即使這些部位受到「無情」攻擊,飛機依然能倖存下來;但彈痕少的部位就不同了,裡面是飛機的關鍵部件所在,飛機能在作戰後倖存下來,是因為這些部位彈痕少,受到的攻擊不足以摧毀飛機的飛行能力,一旦這些部位受到「飽和」攻擊,受到重創,飛機很難有機會返航。

沃德是明智的,解決問題要分清主次,才能造福軍方。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要分清主次,去擁抱成功。

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裡有一小故事:「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這就是有名的「買櫝還珠」的故事。此鄭人是分不清珠寶和盛珠寶的盒子哪個更有價值,分不清主次,因此千百年來貽笑後人。《禮記·大學》裡有一句話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是說,做一件事情,要了解並掌握事物的本末終始、主次先後,這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個「管寧割席」的故事,說:(管寧、華歆)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都是面對軒冕過門這一個場景,管寧能分清主次,讀書如故,因為他認為學習是主,貪玩是次,而華歆做得卻相反。

那麼,做事情如何分清主次呢?

第一,要精心分清主次。《孟子·告子》有一小段: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拉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孟子認為,首先要把心這個身體的重要部分(大體)樹立起來,其它次要部分(小體)就不會被引入迷途,這樣便可以成為君子(大人)。這裡孟子顯然是以人的身體各器官構件為喻,闡述分清主次的重要性。

第二,重要事情放首位。商業巨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讚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所以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對於每個人來說,什麼事情是重要的,這得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但不管如何,要讓重要的事情「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這就好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重要的事情,肯定對我們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先做重要的事,才會使自己最大限度地接近成功。

當前,我們國家領導人經過全面深入地分析,認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領袖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闡述可謂一語中的,入木三分。正是基於這樣的清醒認識,舉國上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對症下藥,全國人民正沿著正確的方向自信地走在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

斬蛇先斬首,擒賊先擒王,我們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亂點鴛鴦譜。只有分清主次,奮鬥不息,我們才能無限接近成功,擁抱成功。

作者先就作文材料並聯繫實際,分析了為什麼要分清主次,然後分兩條論證怎麼樣分清主次,最後聯繫社會實際,說分清主次的意義。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遞進,說理嚴密。

相關焦點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一):弄懂議論文寫作原理
    這裡寫的議論文寫作原理與基本方法,主要從考試議論文角度去探討,並非雜文、評論、隨筆等日常議論文體寫作。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從來不認為應試有何不妥,只是反對機械式應試,倡導能力式應試,認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原本不矛盾。所以這裡所說的應試議論文,自然也是從議論能力培養的角度來探討,高分高能,才是正常的。寫作拼的是審美和思辨,不會有快速奇效的途徑,只有踏踏實實按規律來,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
  • 議論文論證段的寫作方法指導
    一篇優秀議論文最大的特色在於以豐富的論據、充沛的情感和嚴密的邏輯形成強大的論證力量,主體段是形成這種論證力量的重要部件。議論文的內容千差萬別,但其中都少不了主體段的存在,認真分析議論文主體段我們就會發現,主體段有著相似的段落構成。
  • 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內在的思維比外在形式更重要
    如何解決?文章是要解決問題的。以下是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思路。限於篇幅,只能如此。比思路更具體的寫作過程,需要大篇幅的文字說明,看情況以後逐漸發布。問題很普遍。從小學直到大學本科,語文一直與我們相伴,但許多同學卻不喜歡語文,尤其討厭寫作文。
  •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必先構建思維模式
    一篇議論文的構成,其實就是運用論據來論證論點的過程。擺事實講道理,只有擺事實才能講道理,道理本身也是越講越明,這符合人類思維的規律,也只有這樣做,才能把自己的觀點展現出來,讓別人理解接受。從全文的構思過程看,先要提出問題,之後分析問題,再之後是解決問題。從具體的論證過程來看,先是列舉個別的事例,再推斷出一般的結論。
  • 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辦) 也即:引論 本論 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 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議同學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人與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
  • 知識點類-議論文寫作中常見的論證方法
    在公考的備考過程中,我們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欲得公考者必得申論,而欲得申論者必得大作文。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大作文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申論考試中,大作文一般都默認為要求考生寫議論文。相對而言,議論文大家並不陌生,議論文的結構大家大體上也是有所了解,而大家遇到的難點其實是在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上面,那麼今天我們就共同來了解一下,能夠夯實議論文寫作基礎的四種常見的論證方法。
  •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基礎,常用論證方法舉例分析
    大家對議論文是不陌生的,各地的中考卷子都有一篇議論文閱讀。中考是閱讀議論文完成題目,而高中階段,則有解讀變為構建,寫作的內容開始轉為議論文。 先前我們講過議論文的結構,本文再講一講一些論證的方法。
  • 初中語文議論文學習:如何快速判斷論證方法並分析作用
    初中語文議論文的論證方法的學習不應該被看成一個孤立的問題,應該是在整個知識能力體系中存在的。第一,在知識體系裡,這條知識承前啟後,如題主所給的PPT圖片,我把它標註出來,一共六條,「論證方法及其作用」位列第四。第二,除了應對考試的需要,議論文論證相關知識,對學生個體的發展,也意義深遠:既是此前學習的概括提升,也是將來高中的議論文寫作,乃至步入工作崗位之後依然重要的本事。
  • 中考語文議論文寫作基礎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於議論文的範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
  •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如何做到高起點?光模仿是不夠的!
    上了高中要寫議論文,可是很多同學最開始寫議論文,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較常見的問題,是停留在初中的寫作思維,出現文體雜糅的現象。「雜糅」這個詞是從語文的修改病句題挪用過來,用來形容議論文存在的問題,也是剛剛好的。
  • 寫作 | 英語議論文寫作 2 社會問題類話題詞彙及模板
    二、社會現象型模板  寫作思路是:列出具體的社會問題或者現象→然後分析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提出解決辦法→預測前景。(預測前景)附: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需要撰寫議論文,即 " composing an argument "。想要寫出一篇優秀的議論文,需要作者擁有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清晰的語言表達。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述英語議論文寫作的方法步驟。
  • 高考議論文的寫作思維:除了發散,更要集中
    寫作文也要有這樣的思維。議論文寫作要想別致,要有活躍的思維,這首先體現在閱讀材料時,要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思考。之前我們講過了發散思維,而且我們也舉了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選取的例文《龜群被襲擊之後的報導》。於是有幾個讀者,便留言問曰:文章的這種寫法會不會分數很低?
  • 高考語文,三要素僅是議論文寫作的起點,能夠深入分析才會拿高分
    上了高中,議論文好像比記敘文好寫:掌握了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知道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事例論證、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再積累n多的古今中外的事例,便不難寫出一篇像樣的議論文來。當然最開始寫作的時候,會有諸多的不熟練之處,語言可能會略顯生澀,卻可以相信時間的力量,做到越來越有樣。
  • 教師資格證:如何準備議論文寫作?
    教師資格證:如何準備議論文寫作?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如何準備,議論文,寫作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高考作文:閱卷老師青睞的議論文及對策
    因此,寫作時更要有清晰的文體感和鮮明的規範意識。那麼,考場上閱卷老師如何判評議論文文體是否規範呢?我們在判斷議論文的標準時,要求:議論文圍繞某一觀點展開,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論點、論據、論證方法都有。(作文閱卷老師手記)在閱卷過程中,議論文文體特徵這一要點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查和衡量的:其一,著眼於文章語言整體上採用的表達方式,看是否突出了議論的特性,還會參照文章的結構和思路,看是否符合論證的思維和邏輯;其二,著眼於具體論述的段落的語言運用。
  • 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如何分析事例論據?
    議論文寫作中,所有同學都知道必須舉例子。運用例證法,效果卻有好有差。為什麼?差別首先在於有沒有分析,更進一步說是分析的好不好。議論文中引用事例之後,必須對材料進行恰當分析,揭示論據與論點的邏輯聯繫,闡明二者的統一性,才能更好的證明分論點以及中心論點。寫作議論文時只擺事實不講道理,造成材料和論點脫節,材料是材料,論點是論點,論據就會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論點也孤立無援,二者不能有機融合。
  • 中高考議論文寫作要點梳理
    在中高考語文試卷特別是在高考語文試卷中,經常會考查大家議論文的寫作。眾所周知,寫作部分是語文試卷中佔分值最多的題,因此,寫好了議論文,大家就很可能在中高考的語文考試中佔比較大的優勢,甚至會扭轉整個考試的命運。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議論文寫作精彩開頭結尾,寫議論文的萬能素材!掌握好寫高分作文
    議論文是語文寫作中很常見的一種文體,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通常來說,就是考試給你一個相關的素材,讓你寫一篇議論文去分析。通過分析之後,我們就從普通人類理性的認識中去給出我們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抽象思維的作用下,議論文往往比其他類型的文體具有更多的理性。在整個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理性的判斷力佔據很大的比重,有時候甚至是能脫離經驗的法則與感官的知覺,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我們那些感性的動機給排除掉,儘量讓自己的文章更加客觀,對問題也更加深入。
  • 機器還能寫作?是的!還是議論文
    從議論文的邏輯來講,議論文有清楚的邏輯關係,如總分、層進、並列等;所以,這些都對現有的生成模型提出挑戰。例如,基於神經網絡的模型生成的結果重複情況嚴重;存在語義偏移的問題。   因此,如果我們要產生議論文,首先需要生成議論文標題。例如,利用現有的題幹進行立意分析之後,尋找論點,通過論點擴展論點句,通過句子的選擇、排序,生成議論文。
  • 11個課例,聚焦議論文寫作課堂教學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功利地說,為高考,因為十多年來,高考中佔70分的寫作,文體多偏向議論文。從學生語文素養角度說,議論文寫作,是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議論文寫作上,多花一些工夫訓練,十分正常,也非常必要。但是,怎麼訓練呢?大多高中語文教師的做法是:關注素材的積累和文章結構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