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妾背著宰相與人私通,宰相送她銀子讓她私奔,還發明了一個成語

2020-12-15 明樓觀史

「宰相肚裡能撐船」一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心胸寬廣、氣量宏偉,即使別人傷害了自己也不與人計較,一般用來形容大男人,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卻不一定知道它的來歷,它與一位宰相的桃色事件有關,這位宰相叫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也是政治家,曾在宋神宗時期擔任北宋宰相,主持過「熙寧變法」以改變了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由於變法過於激進,觸犯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黨和百姓的強烈抵制,宋神宗死後司馬光被任命為相,變法全面被廢。王安石在文學方面也留下了很多作品,包括詩歌、散文、詞等,著名的有《遊褒禪山記》、《登飛來峰》。

王安石因為中年喪妻,所以就納了一位侍妾,侍妾名叫嬌娘,嬌娘出身於名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生得極美,王安石非常喜愛她,但因為自己是一國宰相,經常要處理國事,所以時間一久就漸漸冷落了嬌娘。而嬌娘芳齡不到二十,正值心理、生理需求最旺盛的時候,哪裡能忍受這深閨寂寞,於是就與府裡的僕人有了私情,經常趁王安石出門之後偷偷私會。不久,有人向王安石告發了這件事情,王安石便決定親自了驗證此事。

有一天,王安石假意要去上朝,卻又偷偷折返暗藏在家中,到了傍晚,他偷偷潛到嬌娘房外偷聽,果然聽到房裡有嬌娘與男子在床上調情的聲音,王安石怒不可遏,正準備推門而入現場將他們拿下,但轉念一想,自己身為當朝宰相,受世人矚目,如果現在衝進去那事情必然會鬧大,堂堂宰相被一個小小的侍妾戴綠帽子那人可就丟大發了,所謂家醜不可外揚,王安石就只好忍了下來,但心中的氣卻無法排解,恰好看到旁邊的樹上有個老鴉窩,於是就抄起竹竿朝鳥窩捅去,樹上的烏鴉被驚叫而飛。之後的日子王安石也裝作若無其事,嬌娘也沒有看出端倪,照樣與僕人私會。

王安石影視形象

一轉眼就到了中秋佳節,王安石與嬌娘一起到院子裡賞月,王安石想到了那天的事情,於是決定嘲諷一下嬌娘,他吟詩道:「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棉蠶睡,撇下乾薑門外聽。」嬌娘本來就是一個才女,一聽就明白了自己與僕人偷情的事情怕早就已經被相爺知道了,心中十分羞愧,於是她當即跪在了王安石的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裡能撐船。」王安石本來就沒有要為難她的意思,想想自己年事已高又政務繁忙,而嬌娘又正值花樣的年華,心中不忍,於是將嬌娘賜給了那個僕人,還給了嬌娘白銀千兩,讓她與僕人一起遠走他鄉。

王安石雕像

很快這件事情就傳了出去,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佩服王安石的寬宏大量,於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就成了心胸寬廣的代名詞。筆者認為,王安石身為宰相,在發現嬌娘偷情後尚能先從自身找原因,而現在很多家庭在發現妻子偷情後卻是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把全部責任歸咎於妻子身上,從不反省自己到底有沒有關心過妻子,有沒有顧及過妻子的感受,自身有沒有不檢點的地方,這是非常不理智的。當夫妻雙方發現一方有不忠貞的行為時,首先是冷靜,其次是自省,最後是和談,這樣才能減少家庭矛盾,共建和諧社會!

朋友們,如果你是王安石,你會怎麼做呢?

相關焦點

  • 上官婉兒跟武三思私通是權謀還是愛情?解讀巾幗宰相的兒女情長!
    上官婉兒不僅僅深得武則天的信賴,將大唐的朝堂政治玩的風生水起,同時善於玩弄男人權術的她還有很多的風流豔史。上官婉兒的私生活也成了後世人談論起她不可不提的關鍵。那麼野史中記載上官婉兒跟武三思私通是不是真的呢?這兩人究竟是什麼關係?
  • 唐朝兩位宰相,名字和性格相似,兩個成語形容他們,很容易弄混
    除去幾任皇帝的個人能力外,百官的勤勉也是功不可沒的,其中百官之長的宰相更是居功至偉。但是,唐朝也曾出現過很多奸相,其中有兩個奸相,名字很相似,經歷類似,性格差不多,甚至形容他們的兩句成語都很相近,稍不留神就容易混淆。這兩個宰相一個叫做李義府,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他們相隔的年代並不久遠,而他們的作為,都有驚人的相似。
  • 宰相出公差,妻子卻懷孕了,原來是夢中得的,你們相信嗎?
    唐朝的宰相楊國忠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他是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的堂哥,靠著楊貴妃的裙帶關係當上了宰相,飛黃騰達。楊國忠為人極為狡猾,可是對待妻子裴氏卻極為寬容,寧可被別人笑話,也要包容妻子,這是為什麼呢?
  • 兩個姓李的宰相,一對近似孿生的壞蛋,連形容他們的成語也類似
    在唐朝,有兩位宰相,不但名字相似,經歷相近,更是比著賽的冒壞水,也因此各自催生出兩句成語。偏偏巧合的是,這兩句成語也極為相近,稍有不慎就會弄混。由此可見,好人各有各的好,而壞人卻都是一樣的壞。頭一個宰相,名叫李義府,雖然名中帶「義」,但此人卻是出名的無情寡義。因為年代在前,本文暫且將其喚作「大李」。
  • 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兒怎麼死的,她為何慘遭「墨刑」之苦?
    上官婉兒是唐代有名的才女,她的精明才幹被武則天賞識,於是將她留在宮內,後來成為了武則天的得力助手,也是聞名天下的巾幗宰相。本來已經無家可歸的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身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武則天越來越信任她,然而正在她的人生巔峰,卻遭遇了武則天發明的「墨刑」,這是為什麼呢?
  • 清朝「宰相」除了劉羅鍋,還有一個河南商城人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都知道宰相這個職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幾乎是每個當官的人的終極夢想。那些著名的宰相們,例如唐朝的名相房玄齡,魏徵,宋朝時候的大文學家王安石不僅文章了得,也頗有治國的雄才大略,也做過宰相。這一個個名字可謂是名垂千古啊。不過從明朝開始,由於中央集權的變化,就沒有宰相這個職位了。
  • 7個宰相5個是太平公主的人?掌握半壁江山的她,為何會輸給李隆基
    後來唐睿宗時期,太平公主更是大權一把抓,7個宰相有5個都是她的人,她的三個兒子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全都被封為王爵。就是這麼一個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卻徹底輸給了自己的侄兒李隆基,她到底為何會輸的如此徹底呢?01李隆基皇位已正,太平公主喪失了先機。
  • 可能你還不知道!模稜兩可成語源自一位出身石家莊欒城的宰相
    人們形容一個人遇事不置可否,態度含糊時經常會用到模稜兩可,但你知道嗎,這個被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成語竟和一位石家莊欒城人有關係,他就是被世人稱作「三蘇」先人的唐朝宰相蘇味道。(蘇東坡祖籍紀念館一角)(蘇東坡祖籍紀念館內部)蘇味道,欒城南趙村人,九歲就會寫文章,和同鄉李嶠都以才學出名,時人稱他們為蘇李。他在武則天當皇帝時做了宰相,先後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
  • 劉羅鍋為啥是宰相不是丞相?宰相與丞相,我們不少人都想錯了
    80後中不少都看過《宰相劉羅鍋》,從電視中知道了一個名叫劉墉的清朝大臣。我們長大後卻發現,劉羅鍋的職位中沒有「宰相」一職,難道電視劇是虛構的?下面聽我慢慢說來。一、宰相又被稱為相國、丞相、相邦(後為避諱劉邦,取消相邦稱呼),它既是一種官職又是一種制度。
  • 「成語一則」一飯之德、睚眥必報:範雎這個宰相做的太失敗了
    但仔細分析範雎擔任宰相期間的一些舉措,那可以說這個宰相做的太失敗了。除了「遠交近攻」外,範雎執政期間真的是毫無作為,甚至還起到相反的作用,這就要說說他快意恩仇的這個性格了。快意恩仇範雎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宰相,常言道「宰相肚裡能撐船」,但是對於範雎而言,這就是一句屁話。太史公評價曰:「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 宰相到底是多大的官,都什麼人被稱為宰相呢?
    現在的一些軍隊或一個國家都有在家登記制度,每個國家叫的名稱也不一樣。我們在對歷史的時候,看著各朝各代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官職名稱搞不清楚。說起宰相,有人說相當於現在的總理,也有說相當也我們國家的副主席,可是我翻遍二十四史,也壓根兒就找不到這麼個官職。
  • 出演宰相劉羅鍋,和珅老了,六王爺走了,她61歲依然美的讓人嫉妒
    還記得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嘛?張國立在劇中扮演乾隆,講述的是在乾隆皇帝年間,乾隆皇帝與和珅和劉墉之間的故事,表露出乾隆皇帝的智勇和卓越的策略,把和珅和劉墉相互並存,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國事出力,從而乾隆皇帝的卓越領導力以及清廉的以身作則等能力流傳百世。
  • 宰相向柳永求詞,柳永句句清狂,把自己誇得天花亂墜,誕生一成語
    有一個裝狀態叫「眠花宿柳」,用來形容柳永最合適不過了。從書院走向秦樓楚館的柳永,這才發現那燈紅酒綠才是他真正自由之所求。他寫下詞作供歌姬演唱流傳,而歌姬的多情繾綣又刺激他寫下更多作品,如此循環往復,才奠定了柳永在文壇的超高地位。關於柳永的成語還有另外一個:白衣卿相,後世通常以此來稱呼這位失意的人間過客。
  • 清朝沒有宰相制度,劉墉為什麼叫「宰相劉羅鍋」?
    可見,宰相手中握有極大的權力,管理的事務也很多。中國大概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宰相一職,並且一直延紋到明朗初年,雖然其間叫法或職能稍有調整,但基本上保留了宰相制度。直到明初,胡惟庸任職宰相,權力過大,引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強烈不滿,朱元璋一怒之下殺了胡惟庸,收回權力,從此再不設立宰相一職。清人在人關之前本就無宰相的職位,人關後又效明制,不設宰相。
  • 1000年前,宰相結婚,皇帝送的啥特別禮物?
    宰相結婚,遼代皇帝送的啥特別禮物?無聞中國有北宋,只知契丹即中國。這是許多史學家對於遼國的評價。至今,俄羅斯等國家,依然稱呼中國為「契丹」。唐朝末年興起的契丹民族建立了遼國,比後來建立的北宋的面積幾乎大一倍。這個草原帝國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包括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一國兩制」就是遼國推行的。
  • 宰相把「杕杜」讀成「杖杜」,結果淪為千古笑談
    在歷史上,就有一位宰相,因為讀錯寫錯字,結果遭到大家嘲笑,以至於留下了兩個成為千古笑談的成語。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李林甫。說到李林甫,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口蜜腹劍」這個成語,畢竟李林甫的千古奸相名頭響得很。李林甫是屬於李唐宗師,不過他跟皇室宗族關係有點遠,他的祖上屬於李淵堂弟一脈,所以到了李林甫的時候,世代繼承的爵位沒有了。
  • 這個宰相只寫了兩個字,就被武則天識破要造反,最後被砍了腦袋
    中國最早的軍事密碼可以上推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姜子牙發明的「陰符」。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陰符依長短不同,表示不同的情報信息。在此基礎上,聰明的古人又發明了代號、暗號、字驗等間諜手段。所謂有矛就有盾,一方有密碼,另一方就有破譯的可能,相對的也有對其防範的更高一招,密碼鬥爭是永無止境的。
  • 【發現固安】固安唐朝人物— 宰相、漢陽郡王張柬之
    狄仁傑曰:「荊州長史張柬之,宰相之才也,用之必盡節於國。」即召為洛州司馬。他日又求人。狄仁傑曰:「臣薦張柬之,未用也。」武后曰:「已遷之矣。」狄仁傑曰:「未用也,臣薦宰相,而為司馬,未用也。」又遷秋官侍郎。狄仁傑推薦張柬之已經載入史冊。狄仁傑(607—700),字懷英,太原人,以明經舉,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等職。
  • 不學無術的李林甫為什麼能當上宰相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1、送孟浩然之廣陵2、張九齡,被安史之亂推向歷史齒輪的宰相3、小三武惠妃權謀再高,在唐玄宗眼裡也只是個工具史書上記載的李林甫,是李姓皇族後裔,平肅王李叔良的曾孫,唐代的職業畫家李思訓,是他的伯父
  • 世界上有史可尋的第一位間諜:廚子醫生宰相,小人物伊尹的逆襲
    由此可見,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懂得在戰爭中使用間諜,明白一個優秀的間諜比得上十萬精兵的道理。歷史上(含世界史)有跡可循的最早的一位間諜誕生在中國商夏相交之時(《呂氏春秋》),間諜的名字叫做伊,因為後來被封為商國宰相所以被世人稱之為伊尹。伊尹出身不好,他的父母都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