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攤經濟是如何發展的,經商為啥被稱之為商人?

2020-12-10 阿米搞笑部落

近日來,隨著地攤經濟在全國各地的持續推廣,多個地區都陸續公布了鼓勵地攤經濟的政策,幾乎在一夜之間,地攤經濟火遍全國

其實早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就有了很繁榮的地攤經濟,這在古代要稱作「行商」,顧名思義,就是流動著的商販。而在一個固定場所進行商業活動的,則稱為「坐商」,這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是有著不同的管理方法。

商人名字的由來

經商為什麼被稱之為商人呢?這個要追溯到堯舜禹時期,當時有一個部族為商族,這個部落有個歷史名人叫王亥,他也是中國商業的鼻祖。他率先把部落生產過剩的各種物品拿到其他部落進行交換成對部族比較稀缺的東西。採摘的果子吃不完,生產的糧食有富餘的,儲存也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一件事,就帶著自己的貨品去各個部族進行遊走交換

這個過程也促進了各個部族的需求大發現。但是最初的交換成功率很低,第一個問題,就是貨物價值的衡量對等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需求匹配的問題,部落需要的東西你沒有,部落富餘的東西你不需要。所以說當時來往密切的是部落間的物資交換。當時的市場環境也並不好,後來王亥被見財起意的易氏的部落首領綿臣殺害。殷墟甲骨文中稱「商高祖王亥。但是商族部落的進行的這種交換活動卻並沒有停止。

因為商族人的到來給各個部落帶來了他們急切需要的東西。所以人們在很遠就看到他們就向族人大喊:「商人來了,商人來了」。後來商族日漸繁榮。也就是商朝的前身。在商朝建立以後,各個諸侯部落的商業往來發展更為密切。國家內也誕生了專門以物品交換的人和工作崗位。也就是商業的前身。

後來商朝滅亡,周天子遷都洛陽,商族的敗落遺民全部安置在洛陽,但是他們又沒有分的田地,商族遺民只能依靠從事貨物交換維持生計。這個時候的商人才賦予了真正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從業者的代名詞。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攤經濟

早在春秋之前,中國其實就已經有了地攤經濟,周朝時期的統治者對於商品經濟抱以嚴格控制的態度,在奴隸制下,所有的手工業者和商賈都是政府下面所養著的奴僕,他們從事的商業活動全部都是政府的規定和要求,是為「工商食官」制度。

《孟子》的記載來看,「古之為市者,以其所有者易其所無者」,可以說是在政府的調配下,完成基本的物資交換,其目的不在於獲利,而是通過交換來滿足彼此的基本生活需要。

也就是說他們的商業活動都是為了完成政府給予的任務,而政府則是為了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並不存在對商品經濟的重視,更不用談那個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

其實在夏朝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地攤經濟,根據在河南省洛陽市的二里頭遺址發掘的情況,可以證明在那時候就已經有了完整的城市,不僅有平民的居住區域,還有宮殿建築基址,有了城市就一定會有貿易,可以推測在那時候就已經有了基本的商業活動

在二里頭遺址中還發現了專門的手工業作坊遺蹟,但是不能證明手工作品是可以用於商業活動還是僅限於王室成員使用。但是發掘出的大量貝類、鑄銅、制玉等物品足以證明在當時是有最基本的商業交易的。

在夏朝之後的周朝更是有著考古和歷史文獻的雙重記載,周武王曾記述殷人的商業行為,「肇牽牛車,遠服賈」顯然殷人是很會做生意的。也正因為殷人善於做生意,後世稱他們為「商人」,據考證,最早的「肆」也是在那個時候誕生的,「肆」就是一個城市內專門用於進行商業活動的地區,可以想像得出商朝時地攤經濟的繁榮情況。

因此可以知道,最早在夏商時期,中國就確定存在著地攤經濟,至於更早的時候現在還沒有確定的考古證據進行證明。在重提地攤經濟的今天,我們或許也可以在古代的地攤經濟中獲取一定的經驗和收穫。

先秦時期的地攤經濟

在秦始皇掃清六合、一統天下之後,為了打擊投機倒把的商販,採取了嚴厲的抑商政策。不僅壓縮商業的活動範圍,還強制讓從事過商販行業的商販及其家人充軍戍邊,這使得秦朝的地攤經濟便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

但在先秦時期,地攤經濟的發展還是可以從文學作品和歷史記載中窺見一斑的。「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等寓言都說明了在戰國時期是有專門的集市和地攤進行商業活動的。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戰國時期隨著封建社會的秩序建立,許多農民開始擁有自己的土地,各諸侯為了爭霸,紛紛鼓勵農民開墾土地、鼓勵生育、擴大生產,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顯著性的提高。所以地攤也代表著人民生產勞動積極性的提高。

而隨著農民積極性的提高和農業生產力的增長,一種「功利主義」的思想也逐漸開始生根發芽,許多人開始希望通過販賣商品來獲取和積累財富,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社會地位。

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人們購買物品的能力也獲得了空前的提升,這就為超大富商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範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早年尚未從政之前,曾在陶丘經營商業活動,他「操計然之術」,在幾年內就成為了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富豪,三次散盡家財後東山再起,可謂是先秦時期的一段佳話。

在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類似於範蠡這種「家累千萬金」的超級大富豪,他們因為巨額的財富,得以「遊諸侯,交守相」,跟各路達官貴人相互來往,更有甚者可以和王公貴族一起飲酒作樂

這種極具刺激性的事實給社會中下層人民帶來了上升的希望,因此有大量百姓投入到了商販活動之中,而商業活動的起步,便是通過路邊的擺攤。因此在戰國時期,就產生了「農不如工,工不如商」的社會局面,人們紛紛從事「商賈」行業,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開放思想中,墨家的「兼愛非攻」最能代表小商品生產者的心聲,是一種社會環境的體現。在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商品經濟發展較為順利,阻礙並不多,並且有著良好的經營環境。絕大部分人都會自覺遵守「平等互利、自由競爭」的商業規則。先秦時期的地攤經濟也因此而獲得了長期穩定並且良好的發展

宋朝的繁榮地攤經濟

宋朝的時候,中國的傳統商業發展來到了頂峰,商業活動極其繁榮。隨著北宋時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坊」與「市」的界限被打破,生活區與商業區逐漸融為一體,商店可以隨時隨地開設。不僅城內可以開放擺攤,就連鄉裡的農民們也被允許進入城市參與貿易,宋朝時法律規定對城內外流動的商販只收取百分之二左右的「過路稅」,這相較於其他朝代的苛雜賦稅可謂是極低,也大大鼓勵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宋朝時手工業也來到了一個集中的發展時期,民營手工業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物件更為精細華美,也因為開放的經濟政策,製造出來的手工品可以很輕鬆的出售出去。許多家庭自營手工業主都是自己製造物品,在城中開設店鋪自己賣。

據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記載,宋朝的商業經濟極其發達,在汴京的各種路邊,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攤販,他們搭建著各種各樣的棚子售賣各種各樣的商品。看似雜亂,實則井井有條,宋朝政府有一個「街道司」的機構,專門對商販擺攤的位置和區域進行嚴格的規劃和監督,因此雖然商品經濟發達,但是並不會出現阻礙交通、雜亂無章的混亂情況

不僅如此,在宋朝時還興起了大規模的娛樂場所,稱之為「瓦肆」。瓦肆內有茶樓、酒肆和「勾欄」(一種歌舞場所),是為當時汴京城內的娛樂中心。而根據宋朝的律法規定,這些場所的開設時間並不受限,往往會通宵達旦地提供酒食和各種娛樂,可謂是當今「夜市經濟」的前世。跟其他朝代宵禁也是不同。

明朝資本主義萌芽

最初的明朝限制商業發展,朱元璋曾言:「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是為遊民,則逮捕之。視為非農則 是不務正業,為低賤行業,規定商人不能穿絲綢。1569年,高拱上疏《議處商人錢法以蘇京邑民困疏》。講述從商人的各種苦楚和制度的鉗制。不利於經濟發展,百業繁榮。希望可以革除弊病。後來到了張居正時期,一代名相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一統路程圖記》書中記述了明朝的各地的商品優產,價格,以及商業風俗等情況。

當時擺攤是要徵收商稅,而且各種商品豐富,《天工開物》裡有詳細的介紹生產的工藝和手法,簡直就是手工業的教科書。當時的織戶和匠戶都達到了上萬人。民諺說:「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盛況空前。當時還出現了著名的地域商幫,比如如徽州商幫、晉陝商幫、廣東商幫、福建商幫、蘇州洞庭商幫、江西商幫等。這些商幫以「會館」為聯繫場所,互相支持,越做越大。比如現在還存在南陽社旗的山陝會館。為淮河流域漕運停歇的交匯點。

所以當時的地攤經濟空前的繁榮,一個是技術和分工的明確。一個是物資的豐富度,還有一個是信息的流通雖然比不上現代,但是商人的訊息交換是比較頻繁的。如若當時想要擺地攤應該是不愁貨源的。也不愁市井銷路的。而且《明史》記載當時的制度還對浙閩的專職商戶還有一定的養老和補貼。還有很多人棄儒從商,也幫助了很多仕子開闊了就業的門路

結語:

地攤經濟是一個傳統的經濟現象,因其價格和成本的合理性廣受推崇,在今天也再次引起潮流,緩解失業人民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不可多得的舉措。

相關焦點

  • 古代商人生活:從古代商人地位變遷,窺探古代商業發展規律
    生活在歷朝歷代中的「商人」,幾乎都是非常特殊的群體。因為自古以來就有「重農抑商」,亦或是「重農不抑商」的爭論。這種持續了幾千年的激烈的爭論,其核心問題就是土地與商業之爭。我國是以農為本的農業大國,人們只有在土地上發揮餘熱,才完全符合生產力的發展。
  • 守信忠誠一代武將關羽,卻被商人追捧,供奉為財神
    在小說之中將關羽的英雄事跡以故事情節的方式展現,慢慢的他好像變成了一個神人在民間非常受推崇被稱之為關公。古代商人還建造了一座春秋祠,是一座非常高大的會館,建築主要就是祭祀關公,為什麼商人對關公有這麼大的崇拜和信仰呢?
  • 地攤經濟火了,擺地攤英語到底怎麼說?
    連我們四個老師都在群裡探討,身邊的人都加入了地攤出售商品的風潮。地攤的前世今生在1979年之前,中國是沒有地攤經濟。別說地攤經濟,連私人經濟都沒有。改革開放以後,大批敢吃螃蟹的人,才開始下海做生意,他們的第一桶金,大多都是從擺地攤開始的,因為資金門檻低,很適合當時的中國經濟。地攤孕育了第一批企業家。
  • 周末地攤,跳蚤市場,爸爸銀行,如何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
    那麼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節儉的品德?今天從三點入給做個簡單的分享。2、發展地攤經濟,參與跳蚤市場父母可以讓孩子在跳蚤市場,體驗經商的感覺。每年和孩子一起,在跳蚤市場為孩子已經不需要的東西找到新的主人。有趣的跳蚤市場,不光為孩子提供了賺錢的機會,還能讓孩子了解物品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在跳蚤市場,孩子能像商人一樣和別人討價還價,賺取收益,能更加明白收入的來之不易。如果沒有跳蚤市場,那也可以帶孩子體驗一把地攤經濟。父母可以挑選一些平價的商品,在周末與孩子一起到夜市擺攤。讓孩子在擺攤的過程中體會到賺錢的辛苦。
  • 地攤經濟正火,如何給品牌折扣童裝地攤定位
    以品牌吸引眼球,以品質俘獲人心,以高性價比促成交易,希望大家都能借地攤經濟興起的東風,找到自己的生財之道。地攤經濟火爆#擺地攤」已經成為了街頭巷尾和網際網路上熱議的話題,《地攤經濟火爆》「擺地攤」已經成為了街頭巷尾和網際網路上熱議的話題。從總理點讚,全國20多地的倡議,再到網際網路、支付、電商巨頭積極參與其中,地攤經濟」完全火了。
  • 購物中心如何迎接「地攤經濟」浪潮?
    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是人間煙火,是中國的生機。在此背景下,「地攤經濟」徹底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30個城市跟進地攤經濟鬆綁,大力鼓勵發展,相關話題亦霸屏各大社交網站以及媒體頭條。   但隨後,北京日報、人民日報、央視財經等媒體,卻相繼為正火爆的地攤經濟「降溫」,主要觀點是地攤經濟不適合所有城市蜂擁而上,而是要因城制宜,規範有序地發展。
  • 地攤經濟相關的英文表達
    地攤經濟」火了!擺攤英語怎麼說?Hi,Guys ~隨著兩會閉幕,我們聽到了一個充滿了人間煙火氣(urban livelihood)的好消息:童年時隨處可見的擺攤經濟,終!於!合!法!啦!       這兩天,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地攤經濟」(stall economy)霸屏呢?那麼,「地攤」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呢?
  • 山東高校學子調研地攤經濟助力復工復產
    本次調研以山東地攤經濟發展為主題,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形式探尋山東地攤經濟的發展現狀並總結其發展前景,為當地經濟發展與產業鏈升級獻計獻策。實地考察:各類地攤形式,盡顯人生百態為深入了解地攤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團成員前往所在城市各夜市實地考察。當問及「如果以後有其他選擇,是否還會選擇繼續地攤行業。」這個問題時,攤主們給出了不同的回覆。
  • 體驗「地攤經濟」高校大學生街頭擺攤
    隨著疫情逐步好轉,全國各地陸續出臺的「地攤經濟」政策,讓消失已久的路邊小攤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各地的大學生也走進街頭巷尾的地攤中,在支起架子搭起篷子幫助攤主銷售商品的同時,調研地攤經濟發展,助力城鎮經濟復甦。
  • 地攤經濟無論多火 終將難登大雅之堂!(之一)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自從國務院總理在兩會上喊話地攤經濟之後,全國民眾便注意到了,幾乎所有社會輿論媒體都是一邊倒地在大談特談地攤經濟如何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解決民生問題的作用,看到最多的報導也就是什麼地方又實施了開放鼓勵發展地攤經濟,更有意思的是某某城市城管隊給小商小販打電話請他們回到街上擺地攤云云
  • 關注地攤經濟,青少年建言助力國策新發展
    學校秉承「奉賢·至誠·明朗·力行」之校訓,深化「敦本重學、奉文育賢、主動發展」之辦學理念,傳揚「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之學校精神,全力培養具有「民族擔當、領袖品質、自主發展的研究型人才,努力建設上海領先、國內一流、國內外相融合具有國際視野和鮮明個性特色的現代化研究型高中。
  • 刷爆朋友圈,商場如何搭上「地攤經濟」順風車
    在2020年下半年伊始,一股「地攤經濟」的熱潮陡然興起,在這股熱潮中,全國至少已有20餘座城市明確鼓勵要發展地攤經濟以提振消費。而「今天你去逛地攤了沒?」更是成為了時下朋友圈中最為熱門的話題。以上海為例,其在6月6日至6月30日期間舉辦的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吸引了無數普通市民與遊客前往體驗。
  • 教學一線||姚華松:七嘴八舌話「地攤經濟」
    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地攤經濟」因為對經營者的要求不高,能夠為社會提供很多就業的崗位,緩解了就業壓力的同時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地攤經濟的興起,噪聲、汙水、垃圾、交通、不誠信交易等方面的投訴日益增多,我們逐漸意識到,「地攤經濟」帶來了新的民生問題。
  • 地攤經濟火了,煙火氣回來了!你現在的職業在古代都是什麼地位呢
    最近幾天,好多城市熟悉的地攤兒活了,夜市開了地攤火了,三兩好友也聚在一起喝酒擼串,談天說地,久違的煙火氣也終於回來了!很多人也暫時放下了原本的職業,開啟地攤創業模式。那麼你知道你現在的職業在古代都是什麼地位嗎?
  • 擺地攤火了,那麼地攤經濟賣什麼?
    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刺激內需,刺激消費,尤其是如何讓個體經營者能夠很好地度過難關,呼喚煙火經濟復甦,加大對地攤文化的倡導和引流,其實也是一種特殊時期的特殊要求。
  • 2020年最火的地攤經濟分析
    2020適合開很多店,比如奶茶店、小吃店、花店、當然你也可以積極跟隨國家政策地毯經濟擺地攤。不管你是擺地攤還是開店、做其他項目,你都需要清楚的了解項目的市場,了解有沒有需求量,需求量大不大,適不適合你自己開店,自己能不能接受,自己有內有能力開好這個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介紹一下2020年適合開的店。
  • 現在地攤經濟有政策扶持,橋頭商業街地攤經濟現狀如何?
    地攤經濟作為一種創業門檻低,形式靈活多樣的經濟形態,曾經是許多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支柱,也為許多下崗再就業和社會閒散人員提供了生存溫飽之道!地攤經濟也為城市的經濟活力和社會張力注入了新鮮血液,是城市經濟的良性運作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
  • 紅頂商人胡雪巖後代200餘人,遍布多個國家,為何很少選擇經商?
    提到我國古代著名的商人,或許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被後世尊為「商聖」的範蠡、靠風險投資成為秦國相邦的呂不韋,或是元末靠海外貿易累積巨額財富的大富商沈萬三等。不過,要說真正在官、商兩道上左右逢源,既精通經商又熟知為官之道的,還得說是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 貨源、資金全面對接,各大電商爭相扶持「地攤經濟」
    自中央定調「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後,一夜之間,地攤火遍大江南北。阿里1688、蘇寧、拼多多等聚集諸多貨源的電商平臺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機遇。「希望依託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告訴地攤經營的商人們,讓他們知道今年哪些貨更受歡迎,幫助他們知道其所在城市的消費者、甚至其所在的小區周邊的消費者最喜歡的商品,然後我們再跟整個源頭的貨源做匹配,相當於讓他們的進貨也變得更有保障、更有針對性。」
  • 地攤經濟的崛起,是否能帶動一波擺攤類遊戲的發展?
    兩會的召開,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福音,「地攤經濟」一詞也通過兩會悄悄的落地,各大城市將不再把地攤作為城市文明的考核標準,而是鼓勵地攤經濟的發展,讓廣大民眾都有一個發展事業的機會。不過近期小編就發現,擺攤熱度竟然已經輻射到了遊戲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