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江蘇名師史金霞放棄事業編制,主動從公辦學校辭職,告別站了23年的講臺。史老師辭職的原因是她參與網絡授課,因收到舉報而被校領導約談,希望她停止網絡授課。在做「網師」和公辦老師只能二選一的困境下,她選擇了從公辦學校辭職。
有關部門要求她不得參與網絡授課的依據是:2015年,教育部出臺《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禁止公職教師在校外「有償教學」。但是。在相關規定中,並沒有與在線教育平臺相關的內容。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中小學在職教師不應因為參與有償在線教育而影響正常教學,但會不會實行「一刀切」的禁令,目前尚在進一步研究中。
面對在線教育的迅猛發展,一些在線教育機構教師天價收入被報導,網絡授課這種方式是為教師所用,還是禁止接觸,成為一直以來不斷爭論的話題。
爭議的焦點是網絡授課這種方式,算不算「有償補課」?如果肯定之,中小學教師必須遠之,如果不是「有償補課」,中小教師可以大膽的從事。
肯定網絡授課是有償補課的觀點認為: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曾出臺《關於禁止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的規定》類似文件,雖然「線上教育」是新生事物沒被列入其中,但應該屬於「在校外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兼職從事學科類教學、文化補習並從中獲取報酬」一類,所以是被禁止的。
否定網絡授課是有償補課的觀點認為:2016年11月,有關部門發布《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高校教師兼職受到鼓勵,基礎教育的老師上網課兼職就不應該被「禁止有償補課」的規定所限制。教師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上課,使用自己家裡的電腦和網絡,並沒有佔用學校任何資源,也沒有影響教師的本職工作,得到的是應得的勞動報酬,這不能算『有償補課』。
雖然大多數的聲音對在線教育輔導持懷疑態度,但這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某知名小學的一位老師認為,這種模式對師資力量薄弱的偏遠地區來說是件好事,可以讓更多的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在線輔導讓好教師不再被某一所學校擁有,而是讓更多的孩子受益,也是在推進教育公平和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
近年來,在線教育已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如果對其充分加以利用,將會在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面對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我們應該勇於接受新生事物,而不能用舊的規定,限制其發展。
對於規範教師網上授課,業內人士建議,一是有關部門應對教師參與在線授課行為做出明確規定,建立合理的教師身份監管制度,進一步釐清公辦在校教師與市場教育機構之間的關係。二是要加強對商業化在線教育機構的管理和引導,促使其正規發展。三是要加強公辦在線教育平臺的建設,體現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