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駿:帶你走出舒適圈,遇見強大的自己

2021-01-12 線外邦

跨馬橫戟,往來如飛,「奇駿勇闖無人區」一年有兩大保留節目——夏逐沙漠冬踏雪,10月完成敦煌走沙後,奇駿又把歲末冰雪試駕選在了黑河。

一個西北向,一個東北向,一邊是茫茫戈壁沙漠,一邊是千裡冰封萬裡雪原,蒼穹之下,觀殘陽如血,守黑夜吞噬,大情大景,何自怨自憐「城裡月光」。

所以,「走出舒適圈」火遍全網,它絕非一碗油膩的心靈雞湯,而是城市人的內心渴望——烈日狂沙,萬裡雪飄,都是我們應該拜讀的詩和遠方。回想過去6年,奇駿帶著我們去探索未知,從北緯37°到北緯47°,不斷向北,用它全面優秀的實力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

20萬級合資SUV,奇駿越野能力最強

受疫情影響,我們的試駕路線臨時作了調整,第一天,我們完成了五營山森林公園的穿越和豐麗湖的冰面試駕,第二天,我們凌晨6點半出發,趕了兩個小時的路,終於在陽光普照前,目睹了遜克霧淞這一北國奇境。

筆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沒有豐富的冰雪駕駛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對車的依賴程度就很高。相比之前奇駿所走過的無人區,五營山森林公園的路況不算刺激,唯一的難點就是,溝溝坎坎的路很窄,雪也很厚,不過,換上雪地胎後的奇駿表現很穩,穿行其間,安靜得可以聽到輪胎碾雪,嘎吱嘎吱的聲音。

在偌大的豐麗湖面上,筆者開得比較放肆,與途樂一起劃了幾道大圈,奇駿柔和的轉向,線性的動力輸出很適合冰面行駛,再加上這套筆者熟悉的四驅,整個「滑冰」過程中,奇駿表現穩定,而且讓人舒服。

筆者記憶最深刻的是第二天,從遜克返回伊春,途中開始大雪飛舞,能見度越來越低,一旦碰上飛馳而過的大車,前方一片白茫茫,在這種的情況下,你必須想辦法超車,對北方的司機來說,這是家常便飯,但對南方人來說,還是有些許挑戰難度的。

尋找到相對安全的時機後,筆者將驅動模式再次調至4W,然後深踩一腳油門,這臺2.5L自吸發動機所提供的充沛動力讓你信心倍增,而變速箱也能快速作出降擋反應,盡職盡責地配合我順利完成超車。

東北的冬天,黑夜來得極早,下午3點半,夜幕就開始襲來,在最後一個多小時,兩位同仁已經進入睡眠狀態,我一個人開著車孤獨地走在狹窄、崎嶇的鄉道上,這個路有多窄呢,就這麼說吧,但凡超車,都得越過車轍線,假如你熟悉路況當然沒問題,但我們這種外地人心裡還是挺打鼓的,這個時候,我能感覺到我對車的依賴程越來越高,從打方向、踩油門、踩剎車的動作,到車輛提速、變道、減速,以及底盤的綜合表現,都能影響我的駕駛信心,在這一方面,奇駿真的做得很棒,它不但能準確執行駕駛者的意圖,而且還能給你信心反饋,我們常常說車與人有交流,就是這樣的場景。

關於奇駿的四驅能力,筆者已測試過無數次,炮彈坑,雞窩頭、連續駝峰、碎石密布的河谷,沙漠刀峰、近40度的大沙坡,這套帶B-LSD電子制動差速器的四驅系統完全勝任,可以這麼說,20萬級合資SUV,奇駿的越野能力最強,這個基因,從「方盒子」時代就遺傳下來了。

綜合素質全面優秀,奇駿不偏科

本質上,奇駿依然是一款城市SUV,省油、好開、舒適也是這位沙場老將的特點,總之一句話,奇駿的綜合素質全面優秀。

首先看最核心的發動機,無論是2.0L還是2.5L,奇駿所搭載的這兩款機子都相當成熟、可靠,尤其是這臺最大輸出186Ps、239Nm的2.5L發動機,放在自重1.6噸的奇駿上,大有潛力。如果你想省油,它可以把百公裡油耗做到6升以內,如果你想開得爽一點,它的動力響應不會太遲疑,如果你需要更強的低扭應對爬坡過坎,這臺發動機也不會讓你失望,我們不去講一些玄乎的技術,單從實際表現來看,這臺發動機絕對屬於優秀水準。

其次,我們來說說奇駿的舒適性,作為一款6年車型,奇駿的內飾肯定沒法跟同級新車型比,但如果講實實在在的舒適性,奇駿並不弱,大沙發的感覺依然存在,2706mm的軸距優於日系同級,最重要的是,奇駿的配置很高,實際用車很舒服。

我們就拿2.5L中配四驅車型(2021款)來舉例,目前,這款車落地價大概在22萬多,核心配置包括360全影、自適應巡航、陡坡緩降、前排座椅加熱、可以實現OTA升級的車聯網系統,此外,還有豐富的智能安全輔助系統,包括併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交通識別、碰撞預警、倒車車側預警等多項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日產這套Pro PILOT系統很先進,支持L2級自動駕駛,比如車道保持功能,在系統識別到清晰的標線後,轉向輔助系統會自動將車輛保持在車道正中央,簡單說,就是行得正,走得直。

『 最後說說 』

徵戰沙場6年的現款奇駿即將在2021年功成身退,如果你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如果你希望走出舒適圈,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去丈量自己的內心,那麼,現在就是入手奇駿,尤其是入手四驅車型最好的時機,它成熟可靠、讓人舒服的綜合實力,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相關焦點

  • 走出舒適圈,是你努力的第一步
    走出舒適圈的自己是不一樣的,無關失敗與成功,只是很容易自信滿滿,因為我們都那樣努力奮鬥過。走出了舒適圈,才覺得生命如此短暫,時間總是不夠去思考,常常覺得上一秒的想法下一秒就會忘記。如此緊密的人生,才是我們回憶起來都會發笑的時刻。人生不應該是恍恍惚惚輕輕鬆鬆地度過的。
  •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1、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人們總喜歡討論些跟自己無關的東西,比如花800萬是買學區房還是環遊世界,石原裡美和新垣結衣選哪個好,以及這兩天的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 夜讀| 走出你的舒適圈(有聲)
    最開始接觸「舒適圈」這個詞是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姐姐加入了「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的組織。它有個很特別的口號,叫做:跳出你的舒適圈。可能你會感到疑惑,忍不住發問道:「什麼是舒適圈?」某智庫是這樣給出解釋的:舒適圈就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遊資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會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人們踏出這個圈子的界限時,就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因而感到不舒適,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或許這種解釋太過抽象,我們不妨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溫水煮青蛙。
  • 【雙語】新的一年如何走出舒適圈
    Methodologically, gett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entails doing whatever it is that makes you uncomfortable.理論上來講,要走出舒適圈你需要做很多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
  • 叫你走出「舒適圈」的人,一定不是真的愛你
    舒適不只是代表安樂,在呼籲走出舒適圈的今天,IAA國際香氛則是希望大家走入「舒適圈」。舒適圈是什麼?所謂的舒適圈,包括了方方面面。一個舒適的環境,能夠使人們保持激情與活力,畢竟動力的來源是快樂。精緻香氛生活的舒適圈。IAA國際香氛的「舒適」理念,來源於早期香氛的使用,香氛普遍使用於貴族富豪的家中,貴族們不僅追求著生活的精緻,連空氣都要有精緻感。隨著香氛的普及,漸漸的香氛也運用於酒店、飛機場等公眾場所,讓人們在公共的環境中有更舒適的體驗。
  • 沈玉琳參加《奇葩說》:走出舒適圈並沒有那麼難
    無疑,臺北是他的舒適圈,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每次只要在節目裡隨便說說,大家就會很喜歡,錄影結束後就會有人給他一大包錢。在《奇葩說》這個不止是搞笑的辯論舞臺上,沈玉琳在辯論技巧和知識儲備上並沒有什麼優勢,更何況平均每天一場辯論的集中錄影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 那些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在用友善的謊言,欺騙著無知的你
    近年來,舒適圈這個名詞火了,大家一提到舒適圈就往壞的方面去想,就好像舒適圈這個詞不配出現在正面的場景中,而你看到的許多文章,都是在鼓勵大家走出舒適圈。也有一群人,他們天天看微博,刷抖音,逛商場,追綜藝,我勸他們努力,得到的答案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何必去「荒廢」自己的大好時光?於是,就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 從自己的舒適圈走出來,給你勇氣和毅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從自己的舒適圈走出來,需要很從的勇氣和毅力。小故事:蟹與狐狸一隻螃蟹離開海水,獨自住在海岸邊。有隻飢餓的狐狸正愁沒有吃的,看見他後,便跑過去捉住了他。蟹在將要被狐狸吞食之前,說:「我真是活該!
  • 你考慮過走出舒適圈嗎?
    曾經學到一半的國畫課程停了,因為業餘時間想多陪孩子,每天也都在看書,但很少輸出自己的感想,因為想多陪孩子,還有很多事情,想做但卻怯步不前,理由是我白天要上班、下班要陪孩子哪有時間、早起晚睡太累了,其實反思這種種只不過都是在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而已。感覺自己像是泡在溫水裡的那隻悠然自得的青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打著轉。
  • 國外留學,那些你不得不走出的舒適圈
    無論是否融入成功,每次試圖走出舒適圈的努力,都會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令我們閃閃發光。在異國他鄉有限的時間裡,舒適區之外的體驗也是我最寶貴的財富。這裡的體驗並不僅是簡單的超市購物和遊歷各地,而是參與到本地人的交流和競爭中。對於近在咫尺的各種機會,留學生要在各國同學中去爭取,哪怕是失敗,我們也會在爭取的過程中受益。工作是很多留學生都會設想的問題。
  • 復工復產時,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
    但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似乎部分人群已經適應了宅家防疫的生活,要離開舒適圈回歸工作學習,還挺難適應。那麼問題來了,復工復產時,人們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我們對外界的認知,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圈,指的是人們駕輕就熟、舒適安逸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們適應當前環境的一種體現。
  • 留學後,我拉黑了所有勸我走出舒適圈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可以怎麼合理規劃大一到大四和院校專業定位,留言區私信,可以意外收穫你的專屬留學規劃/定位報告喲~(規劃/定位報告包括:本科規劃、軟硬體提升重點、意向專業解讀、背景診斷、選校參考)留學期間就應該走出舒適圈
  • 走出舒適圈其實很簡單!
    在這之前我都一直覺得我是一個沒長大的小孩,直到我把他們送到計程車上,自己一個人走回宿舍,直到今天我還能想起當時的感覺:眼淚在眼睛裡打轉,以後的日子就要自己走了。我是一個有些內向的人,不太會社交,甚至有些恐懼。不知道你們班裡有沒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性格開朗,總是能在短時間之內和大家打成一片。
  •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5-11 14: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不要在舒適區做練習,你會練成一個傻瓜,必須去冒險、去真正經歷競技,必須經歷孤獨、反對、失敗,經歷奮鬥中的迷茫、困頓和絕望。馬斯克真正優秀的不是成果,而是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與失敗、恐懼和不可   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 「跳出舒適圈」是一個盲目跟風事件嗎?
    表演結束後,佟大為感慨參加節目是希望走出舒適區。新媒體人姜思達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佟梁二人表演的質疑,說自己「笑不出來」,認為表演「不舒適」,犀利的言辭在觀者聽來難免刺耳,佟大為本人更是窘態畢露。一時間,「是否應當跳出舒適區」的話題又引發了眾議。
  • 走出舒適圈才能「追光破浪」
    要突破困境,一方面要期待市場環境的優化,更多元的影視劇類型才能容納更豐富的中年男女演員的優秀表演,但也不能被動跟著市場走,更重要的是自己沉下心去突破舒適圈。市場能否提供給中年演員發揮空間的角色,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否憑演技實力拓寬屬於自己的空間。「浪姐」「光哥」帶來的啟示其實是在綜藝之外。
  • 跳出舒適圈,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享受著七年積累的工作經驗所帶來的優越感的同時,我也時常問自己:安逸是這個年紀該有的生活狀態嗎?帶著這個問題,2018年6月,在「30歲」 這個重要的人生時間節點上,我做出一個重大抉擇——離開工作7年之久的公司,走進艾為。
  • 你敢不敢跳出自己生活的舒適圈
    反觀我自己,作為一個大人,要跳出我現在的全職寶媽舒適圈我也是有點那麼的害怕啊。從我兒子上幼兒園後,我也開始投出我的簡歷找合適我目前現狀的工作,我想著我有6年的工作經驗,再次出來找工作應該不難吧,但是現實是我的心境真的變了,我不想像以前20歲出頭時候那麼拼了,我在意單休,我在意加班,我在意工資,我在意一月休8天的工作,休息時間卻不是周六,周日。所以我要找到一份合適我的工作那可真是太難了。
  • 勇敢走出舒適圈「小透明」昕姐的逆襲-吳昕
    吳昕很多人生的轉變都源於她勇於走出「舒適圈」的選擇,別人家的孩子當娛樂圈主持人,第一次走出家庭與校園的舒適圈,吳昕的星途並沒有順風順水,吳昕在進入娛樂圈前是父母口中優秀的孩子,大二時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上了《閃亮新主播》的舞臺,出乎意料的是她一舉拿下了亞軍,並隨後加入《快樂大本營》被大眾所熟知,但畢竟高起點是很難站穩的,吳昕在快本的存在感不強,被觀眾頻頻嘲諷為
  • 你真的明白什麼是舒適圈嗎?
    #01 舒適圈到底是個什麼圈#說起最近,你是不是也在花時間盯著手機、忽略了桌上那幾本厚厚的英語書;你寫上了滿滿的日程安排,下一秒卻已點完外賣,吃完就奔向舒適的床;能夠一鼓作氣完成的事情卻拖拖拉拉,deadline前一秒仍舊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