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也是我長期觀察踢球的孩子,不斷摸索總結,想表達的一個觀點。
悟空問答裡很多人問一歲的寶寶該教他些什麼?我的回答很簡單,就是培養他動手動腳的能力。
具體怎麼做呢?第一,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任他發揮,不要不要不要去打擾他!只要偶爾偷偷瞄他一眼就好了;第二,實在搞不定的情況下,請耐心等待他來尋求你的幫助,不要不要不要主動去把你的思想灌輸給他;第三,他來尋求幫助時,要表現出那種對於我來說也是很難的、也需要試著來做、循序漸進地、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慢慢得出結論的態度。重要的是過程,不要不要不要直接塞給他結果!
真正喜歡踢球、能堅持踢球、認真訓練的孩子,都不是在接觸足球以後才有了這種愛運動、有韌勁、注意力集中等特點,而是在幼年時他們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戶外活動習慣,並且生活在寬鬆的家庭環境裡。
舉個反例可以說明。有個孩子一歲開始,媽媽只要把手機往他面前一放,他就很乖地坐在那裡看動畫片,每天得到聽話、不鬧、安靜地誇讚。後果可想而知,他果然成為了媽媽心目中足不出戶的好孩子――二年級佩戴了近視鏡。
我家孩子會走路開始,每天上午三個小時下午三個小時戶外活動;兩歲以後,每個周末兩天市內活動,也是那時第一次登山,全程自己走路;三歲以後就開始遠行了,各種交通工具都嘗試一下。
家長朋友們,請您一定要放下那些虛榮的毫無意義的攀比——某孩子買了新款流行玩具,我家孩子也要買,不能落後;某孩子每天被打扮得酷酷的,皮鞋洋裝新奇髮型全套裝備,我家孩子怎麼總是髒兮兮的,一身臭汗;某孩子英語口語超級棒,認字幾千個,數學可以做小學二年級的題目,我家孩子只喜歡玩,漢語拼音都不會,數數還要掰著手指頭。
真的要攀比,我來講如何去和別人家孩子比,保證自己家孩子是最棒的!毫不誇張,因為我就是這樣比的!
我家孩子在幼兒園班上,跑得最快、跳得最遠、爬得最高;每天有哭有笑,表情都寫在臉上;學校組織的活動都有他的身影,偶爾還能當個合適的主角;從沒有老師打來電話,要找家長聊聊的情況發生;老師安排的任務,他都努力做好……
雖然他不是成績最好、衣服最乾淨、最安靜最省心的孩子,但是他健康、快樂、幸福地享受著自由自在的童年!
篇幅有限,先寫到這裡,總結一下。孩子在童年時,家長不僅不要過度地管控他的行為和思想,還要給予他充分自由的身體活動範圍和大腦思考空間,幫助他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活潑開朗、陽光自信的孩子。等他慢慢長大,恰當時機時,給他一個足球,相信他一定會喜歡上踢球!
另外,我有一篇專門寫《如何引導幼兒踢足球》的文章可以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