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3: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2020-12-15 網聞博報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3: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大象無形大音稀,心有宇宙通玄機。大極無外小無內,太空虛極生兩儀。四維周旋有綱常,明暗虛實陰陽極。三生萬物氣循環,取象比類似人體。

五星木火土金水,繞日運轉生五氣。天覆地載月相伴,循環往復有經紀。陽明少陽太陽經,三陽經脈可感知。厥陰少陰太陰經,三陰經脈能會意。

五臟經脈通五竅,五官耳目口舌鼻。五音五色五味變,五情五志有靈犀。五調角徵宮商羽,形聲會意知天時。五色青赤黃白黑,十二時辰應地氣。

飲食五穀化五味,血氣循環養形體。損有餘以補不足,陰陽平衡自調劑。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行生剋周復始。一方水土一方人,因時因地以制宜。

法術萬變道不變,病症相同不同治。東方屬木春生發,海鮮魚鹽佔地利。海鮮美食生內熱,鹹味過量傷精氣。常見癰瘍地方病,祛除內邪用砭石。

西方屬金秋收斂,群峰突起風悽厲。水硬土剛人強悍,沙漠茫茫連戈壁。肉奶肥脂壯體格,內生燥熱有痼疾。邪毒異變轉基因,以毒攻毒換方劑。

北方屬水冬閉藏,狂風凜冽寒流急。草原廣闊地勢高,遊牧騎射飛流矢。民風彪悍食肉奶,內臟積寒生脹氣。療法當用艾灸術,因時因地自得宜。

南方屬火陽氣盛,霧露瀰漫多瘴氣。江河交織土層薄,丘陵起伏地勢低。民風柔婉喜酸味,腐制熟食有絕技。內存邪氣生痺病,針刺療法微針治。

五方中央黃土色,萬物繁茂蘊生機。四季分明地平緩,長夏時節多溼氣。五穀天成人安逸,寒熱內生痿厥疾。按摩推拿導引術,移精變氣可調治。

不治已亂治未亂,治大國若治人體。取象比類無字書,融會貫通自歸一。形聲會意悟大道,正心正念治五氣。全科治學天人合,陰陽平衡知常理。

法術萬變道為本,陰陽為綱通八極。有道無術可學術,有術無道自偏執。損不足以奉有餘,弱肉強食迷心智。陰陽失衡生百病,私慾過盛損公利。

大道失廢鬥法術,勝王敗寇奴隸制。盜亦有道不知常,等級禮法逆天理。君權神授宿命論,叢林法則講仁慈。禮崩樂壞春秋亂,百家爭鳴無正義。

自私自利偏執症,分科治學天人離。慾壑難填需求端,產能過剩生瘟疫。陰陽失衡五千年,群魔亂舞出大師。病毒邪氣傳福音,先知轉世變公知。

牛鬼蛇神轉基因,人工智慧高科技。貧富分化割韭菜,陰陽失衡人自迷。貨幣遊戲錢吃人,實體經濟變虛擬。執迷外物失本心,物質意識無邏輯。

返樸歸真問盤古,開啟鴻蒙知道紀。為學日益術業精,守正創新知天地。為道日損私慾消,天下為公悟真諦。紅塵滾滾生身外物,內守心神自歸一。

所謂「人性的一半是魔鬼」,人類皆有叢林法則自私自利的動物性本能,也都有感悟天道自然法則的主觀意識能動性。向惡向善為魔為人,只是取決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初心一念間。性本善或性本惡的宿命論,都是叢林法則食物鏈理論創新的詭辯術。人類的文化知識,皆源於天文地理取象比類形聲會意的世代傳承。只有首先明白天道自然法則,才會懂得「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大道文化知識,也才能逐漸感悟天下為公的大道真諦。否則,就會沉迷於「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叢林法則邪道,也就難以跳出自私自利妖法魔術的「如來佛手掌心」。

當今的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何釀出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災難?又為何跳不出新疫苗特效藥的藥物依賴後遺症惡性循環怪圈?正是因為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原本就是「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轉基因的牛鬼蛇神兩面人!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傳道受業解惑問大道,炎黃子孫還是必須重讀「黃老學說」大道文化經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讀《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原文: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痺,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溼,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這段話大意就是:

黃帝問道:醫治同樣的疾病,採用不同療法卻都能痊癒,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患者所處的地理形勢不同,就必須採用因地制宜的治療方法。

從陰陽五行關係來看,東方屬木,對應春季,是天地生發氣象開始出現的地方。這裡魚類繁盛,濱海傍水,易形成灘涂鹽鹼溼地。因此,當地民眾吃魚而嗜好鹹味,皆美其食而各安其處。魚類屬於熱性食物,經常吃海鮮魚類食物,就會使人體內產生溼熱邪氣。鹽屬水,血屬火,水克火。食鹽過量,就傷耗血液。因此,就造成當地人皮膚黝黑,肌肉腠理松疏。由此產生的病變,就表現癰瘍症狀。治療這類疾病,就適宜採用砭石術進行治療。所以,砭石術也是從東方傳來的。

西方屬金,對應秋季,是天地收斂氣象聚合的地方。這裡群山巍峨,沙漠戈壁廣布,盛產白金玉石。當地水硬土剛,日照強烈,經常有大風。人們居住在峻岭高原腳下,不講究穿戴而身披長袍。他們喜好肥厚多脂的牛羊肉奶美食享受,體格都很魁梧健壯,一般不會遭受外邪侵害,卻容易產生體內病變。治療這類疾病,就適宜採用以毒攻毒的草藥。因此,毒藥也是從西方傳來的。

北方屬水,對應冬季,是天地閉藏氣象凝聚的地方。這裡地勢偏高,寒風凜冽,人們依山陵而居,喜好野外遊牧生活,以牛羊肉奶為主食。因此,就會使內臟產生寒症,出現胸腹脹滿的症狀。治療這類疾病,就適宜採用艾火炙灼療法。因此,艾灸術也是從北方傳來的。

南方屬火,對應夏季,是天地長養萬物陽氣最盛的地方。這裡地勢偏低,水弱土薄,是霧露瘴氣聚集之處。當地民眾喜好酸味和腐熟食品,導致皮膚腠理緻密且顯紅色,就會產生筋脈緊縮、麻痺痙攣症狀。治療這類疾病,就適宜採用九針術的微針療法。因此,九針術也是從南方傳來的。

中央屬土,對應長夏,是天地生養萬物種類最多的地方。這裡地形平坦,氣候溼潤。當地民眾的食物種類豐富,生活悠閒安逸而不勞累。他們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痿弱、厥逆和寒熱等症狀。治療這類疾病,就適宜採用導引按蹻療法。因此,導引按摩推拿術也是從中央地區創造出來的。

上古大同社會的聖人,都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治療方法,因時因地因人各有所宜。因此,這裡同樣疾病採用不同方法皆可治癒。掌握了這些不同病因的具體情況,就可以採用不同的治本方法。

問道啟示:

所謂「安身立命」,天陽地陰生萬物,清濁升降氣聚散,人本身就是自然天成的形神相合感應器。形體不存,靈魂就會流離失所。神魂失守,行屍走肉性命必亡。在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計劃經濟初級階段,「有巢氏教民建房築屋」,就是讓天下萬民能夠「安身立命」。如果數典忘祖離經叛道,就必然會出現了房屋建築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的危機。這時,又何談「為生民立命」?更何談「為萬世開太平」呢?回望來路,華夏先民們道法自然以正治國,曾經實現了「天人合一」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安全發展,正是因為始終保持著「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初心。

自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人們就陷入了私有制社會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危機的惡性循環。「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理論創新和科技創新,只是用貨幣手段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法術萬變道不變」。這時,人們身處紅塵俗世,固然不能脫離物質生活,卻不能沒有超越紅塵的精神追求。身處私有制商業社會,也不能沒有市場交換的金錢貨幣工具,卻必須懂得金錢買不來生命和人間情義。然而,整天拼命掙錢,日夜算計金錢財富得失,人生價值就會不知不覺地被物慾橫流淹沒。

個人身體內外表裡血氣循環陰陽失衡,就只是感覺到內心物慾需求不能滿足,同時又總是在絞盡腦汁尋找個人失意的外因。於是,就會把個人得失算計的不平衡積怨,發洩到身邊的親朋好友和社會族群。求恨得恨,冤冤相報,就必然會產生一系列家庭矛盾和國家民族內耗惡性循環。因此,「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科舉科考知識精英,「勞心者治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產生了漢奸「引狼入室」和「挾洋自重」的內憂外患連綿不斷。

從周朝奴隸制小康社會「申侯外引西戎」的「鎬京淪陷」,再到「尊王攘夷」春秋爭霸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又經「五胡亂華」和吳三桂「引狼入室」,直到「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和「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都是「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精神病毒邪氣轉基因惡性發作。今天,「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文化殖民侵略,又進一步加劇著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恐慌,也就不斷產生出抑鬱症、自閉症、偏執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慌症和狂躁症的精神病毒邪氣。

撫今追昔,「天文地理合人事」,法術萬變道不變,守正創新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面對「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復興,究竟是要恢復「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的奴隸制小康社會等級禮法文化?還是要恢復「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上古大同社會大道文化?這個問題,同樣是取決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初心向惡向善的一念之間!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個人命運的挫折和苦難,走出自然天性與世俗習性矛盾衝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內心深處的自然天性靈氣,自我康療兼濟天下。問道大課堂,讓我們通過學習《黃帝內經》共同獲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相關焦點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五星相伴日月行,寒來暑往有節令。陰陽平衡四季順,天氣正常地安寧。萬物興亡周復始,物極必反逐光影。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扭虧盈。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色變化地氣靈。十二時辰十二律,五音五調傳五情。人體五臟藏五志,五氣脈動十二經。十二律呂四季歌,形神相合應時令。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有物混成問先天,誰知後世前生緣?滾滾紅塵身外物,光怪陸離迷人眼。陰濁凝結供給側,慾壑難填需求端。得失算計費心機,糊塗生來糊塗還。天道天理有綱紀,虛虛實實陰陽變。損有餘以補不足,能量守恆氣循環。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8: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8: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身在紅塵觀塵世,方寸淨土難尋覓。螞蟻緣槐誇大國,狂犬吠日聲悽厲。鷸蚌相爭大潮落,龍遊淺水遭蝦戲。一場悲喜一場夢,光怪陸離似相識。心門頓開見天道,一元復始有元氣。三生萬物化萬象,數起陰陽推偶奇。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66: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66: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有物混成起蒼黃,冰火相激逝流光。
  • 各得其所
    於是有了下一句「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南方有趕場、趕墟,北方有趕屯。日為中市,三五天一次的趕集,是要做什麼呢?後面就說了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各得其所這個成語是不是都很熟悉?噬嗑,即使咬著吃的意思。    到這個位置,還看不出來有文化的開始,最多是有文明的概念建立起來了。
  • 內經文本|乙、雷公之學
    《素問.疏五過論》中,黃帝為雷公解讀自己學術的主張,可以看作是黃帝學派思想的總綱,而整個一段文字,是以口訣的形式出現的,顯然是為了諷誦的需要,全文如下:「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藏六府,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
  • 【合一醫學】第137期:《黃帝內經》多重演變史及其他
    龍伯堅《黃帝內經概論》2004龍伯堅《黃帝內經集解》2004王洪圖《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2005範登脈《黃帝內經素問校補》2009郭靄春《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2010張燦玾《黃帝內經文獻研》2014金棟《黃帝內經百年研究大成》2017任廷革《任應秋講黃帝內經》2018日本醫家多紀氏父子《
  • 《黃帝內經》導讀60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黃帝內經》簡介
    除《黃帝內經》外,其他醫經均已亡佚。因此,《黃帝內經》便成了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了。什麼是醫經呢?《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指出:「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劑和之所宜。至劑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 妙解《黃帝內經》13:銘記聖人的教化「風邪如賊」,小心別著了道
    前期講到岐伯對黃帝之問作了解答,通過對比上古之人和今時之人在生活起居、飲食習慣等方面的不同,解釋了古人和今人的差別,揭示了其中的原因。01聖人教化,百姓「知道」後文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印證了前面講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就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知道。老百姓為什麼知道?
  • 釋草堂晨讀課《黃帝內經》十六
    今天釋草堂晨讀課我們分享的是黃帝內經 素問篇 痺論篇第二十二【本章要點】一、
  • 學習《黃帝內經》養生有感
    很榮幸這次因考試能與師父結緣,而重拾《黃帝內經》,受益良多,對於如何養生有了更深的認識。《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集戰國以前醫學的大成之作。從宏觀角度論述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繫,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最基本的命題--生命規律,並創建了相應的理論體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守病機,各司其屬」都是此學說的內容。  1.病因:引起人發病的原因很多,《黃帝內經》將其歸納為二類  。風雨寒暑實為「六淫」的概括;陰陽喜怒乃「七情」的概括;飲食居處即「飲食勞倦」。可以認為這就是後世三因說之濫觴。
  • 《黃帝內經》,是黃帝寫的嗎?這麼多年,我一直弄錯了
    話說那一日,在老中醫家閒坐,偶然看到一摞書,徵得主人同意後,抽出一本,拿在手上,一看,竟然是《黃帝內經》。說到《黃帝內經》,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它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之一,位列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中,在中醫界和史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66
    參考譯文:黃帝問道:天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統御地下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從而產生寒、暑、燥、溼、風五種氣候變化。人有五臟化生五氣,從而產生喜、怒、思、憂、恐五種情志變化。經論說,五運遞相因襲,各有一定的主治季節,到了一年終結之時,又重新開始新的輪迴,我已經知道這個變化規律了。還想再聽聽五運和三陰三陽的結合是怎樣的呢?
  • 【雄鷹視界】有關黃帝內經南北政的探討------黃帝內經導讀
    作者以為,從黃帝內經記載的十種古脈法到脈經的三十六種,不能說去簡就繁,只能說在傳承中有所丟失。本文不想多配圖例,所以一例以外只有一例。如果還是看不懂,請看前文配圖;如果還是看不懂,那麼建議你,黃帝內經的十種古脈法,其中之一的寸關尺,你講永遠不懂。
  • 說說《黃帝內經》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以中醫學經典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一書的問世為標誌。在《漢書·藝文志》所載醫學書目之中首列《黃帝內經》,故《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及秦漢時期,我國明清以來的學者多傾向於此說。《黃帝內經》一書,包括《素問》81篇。
  • 《黃帝內經》導讀50
    本期分享《黃帝內經》原文導讀第五十單元:
  • 《黃帝內經》導讀61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