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教育,國內外竟然有這麼大差距
在國內孩子還在苦心竭慮的投身於各種語數英的課外班時。國外的家長們早早已經讓孩子們接受到了編程教育,全然不知中國的編程教育和國外已經有非常大的差距!
國外:24個國家將編程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大綱及教學場景
歐盟中,15個國家(不完全統計)課程中增加編程教育,其中12個國家在高中設立編程課程,9個國家在小學設立編程課程。
保加利亞、丹麥、愛沙尼亞、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立陶宛、葡萄牙等11個歐洲國家都將信息、通信和技術課程的重心轉移到了編程和計算機科學上。
相比之下,目前中國少兒編程教育的滲透率僅有1%,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編程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無獨有偶,最近」日本繼大學和高中之後將編程列為小學必修課」這一新聞想必也已經刷遍了各大家長群與朋友圈。這一新聞顯著地體現出了,在這一科技社會,編程教育在家長們心目中是有多麼的重要!
我國:奮起直追的編程教育
根據《2017開發者技能報告》,我國的少兒編程教育普及率僅為0.96%,遠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
儘管稍晚一步,國內教育部在2016年就發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考評體系。2017年,國務院又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相繼出臺的各種相關政策鼓勵、支持編程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不斷發展,推動編程教育在國家基礎教育層面的普及深化進程。
少兒編程已經成為孩子繼閱讀、寫作、算術三項基本能力外所需掌握的第四項必備技能。
在國內的一二線城市,家長對於教育的指向性更敏感,為孩子報編程班已經成為部分家長們心照不宣的默契。三四線城市因為缺乏靠譜的青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家長想讓孩子學,往往有心無力。
這意味著,學習少兒編程不再只是讓孩子多個興趣或者是學個技能而已了。
編程這一門課程很有可能在未來達到如今英語課一樣的地位,成為每一個孩子必須擁有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不論是為孩子升學做準備,還是為培養孩子未來的競爭能力。少兒編程都愈發成為孩子未來培養的最佳方向。
為少兒編程正名:少兒編程≠敲代碼!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少兒編程中的『少兒』對應於少年、兒童兩個人生段落,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屬於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範疇,所以少兒編程的教育對象主要是17歲以下的孩子。
少兒編程教育需要匹配孩子的年齡特徵、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遵循特定年齡階段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切忌生搬硬套面向成人的職業編程技能培訓內容。
一般而言,應該選擇一些趣味性的編程遊戲用作低齡兒童的編程啟蒙;隨後通過圖形化的程式語言、積木拼搭式的編程工具,以動手實踐的方式體驗編程樂趣並逐步掌握模塊、控制、執行等編程概念;
最後,在尊重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面向高齡少年引入生產型的高級程式語言,強化計算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這裡按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把少兒編程粗略劃分為啟蒙、體驗、拓展三個階段,分別羅列一些備選的編程教學內容。
啟蒙階段
部分家長希望孩子越早接觸編程越好,但大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最佳的編程啟蒙年齡是4~6歲。
這一階段可以帶領孩子開始玩一些編程的相關遊戲,做一個興趣引導和前期鋪墊,主要目的在於帶著孩子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對邏輯順序的認知,主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正確引導孩子們對電子設備的使用。
這個階段主要學習創意搭建和wedo2.0課程
如瓦特 教育創意搭建課程以樂高積木為教具,採用大顆粒積木,既容易被抓握,又能防止誤吞食,旨在開發孩子智力、認知能力。同時,堆疊式搭建可以鍛鍊孩子手部協調性;引導孩子將積木推倒、重建,能提高孩子做事的耐心;分成小組各自搭建,然後組合成團隊創意,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
而wedo2.0則是通過動態模型搭建和簡單程序編寫,鼓勵和激發孩子對科學、工程及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圖形化程式語言,幫助孩子們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鍛鍊邏輯思維。
體驗階段
6~8歲孩子的邏輯思維開始慢慢形成,這個時期可以學習簡單的編程知識,熟悉並學會使用程序思維的特點,如抽象、分類、分解等等,並且能夠通過程序的思維使自己在生活中做事具有一定的條理性,選擇一個合適的工具平臺進行系統學習,以便實現自己的想法。
本階段可學習EV3、Icode等課程
如瓦特 教育以micro:bit為教具,本質上不是教孩子學會某種程式語言,而是告訴孩子利用類似程序的邏輯關係,使之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micro:bit中,構成程序的命令和參數通過積木形狀的模塊來實現,使用者可以不認識英文單詞,也可以不會使用鍵盤,直接用滑鼠拖動模塊到程序編輯欄就可以編寫自己的故事書、動畫片或者小遊戲。
拓展階段
如果希望孩子真正掌握程式語言,即便是micro:bit這樣的圖形化程式語言,也需要孩子具備較成熟的邏輯理解能力,所以不能急於求成。
可以在孩子10歲左右(大概是小學五、六年級)深入了解人工智慧,比如瓦特 教育AI智造課程就是讓孩子更深入了解人工智慧,而智能家居課能幫助孩子將人工智慧技術綜合運用到生活中。
同時,結合興趣引入硬體編程(例如Arduino)或者代碼編程(強烈推薦Python,如果有意參加信奧賽,可以學習c++)
當然,僅僅有興趣是不夠的,還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毅力,老師和家長的適時鼓勵和引導至關重要。
編程,將成為人人都要會的基礎能力
少兒編程越來越重要,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若掌握不了相關知識,在未來社會競爭中,將失去優勢。
正如新華社在文章中寫到:
「科技,是大國之芯。00後的孩子是在資訊時代成長起來的,編程這件事對他們來說,越來越像是一門」底層學科「,一種人人都要會一點的「基礎能力」。
少兒編程教育,從少數「嘗鮮者」家長的選擇到成為「基礎能力」,這樣迅猛的發展速度,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編程必將成為每個孩子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
從近兩年出臺的政策來看,政府對編程教育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使得編程教育對整個教育行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我國少兒編程正經歷從「非剛需」向「剛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