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道士愛琴,布局三年,從書生手中騙取絕世古琴

2020-12-19 讀書明智見微知著

相同的愛好,讓他們成為至交好友,書生哪裡想到,這是對方精心布置的騙局。《聊齋志異》局詐,一個完美的騙局。

早年間,賈祥縣有一李姓書生擅長彈琴。

一次,他到郊外遊玩,看到兩個農人從土裡挖出一架古琴,他們商議把古琴砸爛燒柴用。

李生趕緊制止,於是用很少的價錢買了下來,兩農人高高興興地拿著能買一捆柴的錢走了。李生則欣喜如狂的抱著古琴回了家。

回家後,李生小心翼翼地把古琴擦拭乾淨,琴身發出奇異的光彩,安上琴弦,音調清烈,悠揚,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好琴,李生如獲至寶激動不已。他把琴用上好的錦囊裝好,藏進密室。就是至親好友想要一飽眼福,也不捨得拿出來。

有位新上任的縣丞姓程,一次拿著拜帖去李生家裡拜訪,李生性格孤僻,不喜交友。他不好失禮,只好回拜。

又過了幾天,縣丞邀請李生喝酒,他推脫不掉只好前往,縣丞談吐文雅,博學多識。李生對他很佩服,兩人相談甚歡,成為知己好友,經常你來我往地聚在一起談笑風生。

過了一年多,李生在縣丞的桌子上發現一架用錦囊裹著的琴,便拿出來彈奏了幾下。

縣丞驚訝的問:「你也懂琴?」李生回答這是平生所好。縣丞很懊惱的說:「你我交往這麼長時間,我居然不知你的愛好,真是慚愧!」於是淨手焚香,請李生彈奏一曲。

李生一曲完畢,縣丞稱讚不已,果然是高手,自己也乘興奏了一首「御風曲」,聲音清脆悅耳,超凡脫俗,給人飄飄欲仙的感覺。李佩服至極,拜為老師,自此兩人更是來往密切,把對方視為知音。

一年後,縣丞將自己的琴技悉數交給李生。然而李生還是沒有拿出自己的古琴。

一次,酒酣之際,縣丞說:「我最近新演習了一首曲子,可彈奏給你聽!」說完,演奏了一首「湘妃」,如泣如訴,幽怨至極,李生聽後連連讚嘆。

縣丞說:「可惜的是沒有一架好琴,否則的話,會更好聽!」李生此時已經醉得不輕,於是說:「我有一架古琴,非同一般,如今遇到知音,當然要拿出來了。」

李生到密室取出古琴,縣丞用此琴彈奏,果然音色比剛才的琴更勝幾籌,縣丞感慨的說:「可惜呀!以我的琴技彈奏此琴,辜負了它呀!」李生忙問:「你都不行,還有誰有資格?」

縣丞回答是自己的妻子,剛才彈的曲子就是從妻子哪裡學來的。

李生遺憾的說:「閨房中人,恐怕難以相見聆聽!」

縣丞說:「以你我之交,不必拘泥這些,明天你帶琴去,我讓她隔簾為你彈奏一曲,滿足你的心願!」李生高興的允諾。

第二天,李生拿著琴過去,縣丞備好酒菜,兩人推杯換盞痛飲了起來。

酒過三巡,縣丞把琴拿到內屋,轉身出來。不久,簾內有一美人出現,濃鬱的香氣透過門帘散發出來,一會兒,就聽到悠悠的琴聲穿出,李生不知是什麼曲調,只覺得聽後神魂顛倒,恍若身處神仙世界。

曲子彈完,門帘一角有個二十來歲的絕色佳人掀起來偷偷往外瞧。李生見了認為神妃仙子下凡,不由心神意動。

縣丞又用大杯勸酒,兩人你來我往,一杯接著一杯的喝,簾內又彈奏起「閒情賦」,李生渾身酥軟,很快就不勝酒力,酩酊大醉了。於是告辭,索要古琴,縣丞好心的說:「你今日醉得厲害,路上恐把古琴摔了,不如明天再來,我讓妻子拿出絕技,再獻一曲。」李生認為很有道理,一個人踉踉蹌蹌地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就來拜訪縣丞,只見家裡靜悄悄的,沒有任何聲息,有位老僕人告訴他:「老爺天不亮就帶著家眷走了,說是三天後回來,只留下我一人看宅子。」

過了三天,李生再去,等到天黑也不見人影,老僕也不知去向,於是去找縣令。

縣令也很疑惑,三天了縣丞也沒去衙門,他命人打開縣丞的房門,只見屋子裡只剩下桌椅,床一類東西,其他的一概不見蹤影。又報告了省府,也不知是何緣故。

李生丟了古琴,每日茶飯不思,失魂落魄,他只好到縣丞的老家湖南去找。

三年前,縣丞在賈祥捐的官,可到了一問,根本沒有此人,有人告訴他:「有位姓程的道士酷愛彈琴,聽說還有點金之術。三年前走了,再也沒有回來」李生把縣丞的身形,相貌,年齡說了一遍,正是那位道士。

道士愛琴成痴,用三年的時間布局,取得李生的信任,最後把古琴騙到手,可謂用盡心機,也算是最風雅的騙子吧!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妖狐鬼魅更具人性之美!
    讀完《聊齋志異》,深深震撼於其中的妖狐鬼魅。《聊齋志異》中,每一個妖、狐、鬼、魅都比人更具有人性美。人們常:「人有情,鬼無情。」其實不然,有情的往往是人們所懼怕的鬼魅,冷酷無情的往往的有文化、有文明的人類。
  • 電影《嶗山道士》今日開機 聊齋志異再敘伏妖傳奇
    童年記憶中有一部經典動畫《嶗山道士》家喻戶曉,通過傻小子王生一心求道修煉磨難不斷的故事,講述了要持之以恆,不要好高騖遠才是做人和修道根基的道理。據悉,改編自《聊齋志異》的同名電影《嶗山道士》今日開機,這次一心求道的王生肩負了拯救蒼生的重大使命,一段道士的傳奇故事即將展開。
  • 名著閱讀:《聊齋志異》知識點匯總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也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為蒲松齡書齋名,「志」為記載、記錄,「異」指的是奇聞異事,因而正如書名所說,其中記述的都是民間或作者虛構的荒誕、離奇的故事。《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來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其內容大致有四類: 1.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這類故事在《聊齋志異》裡為數最多,也是最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如《嬰寧》《青鳳》《連瑣》《連城》《魯公女》等。此類故事情節大多為富有才情的書生或公子在打發孤獨寂寞的讀書生活過程中,偶遇由鬼怪狐妖幻化成的美貌女子。兩人一見鍾情後,由於各種原因又暫時分別,此後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有學者指出,聯繫蒲松齡的個人生活情況,有理由認為這正是由他自身孤獨寂寞的際遇而生發的幻想。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悽美、悲催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全書共有490餘篇,都寫的狐仙、鬼妖、人獸等事務。蒲松齡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幼時聰明,然而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聊齋》的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類別:第一類是人間男子與異類的女性之間的愛情故事,如《小翠》《綠衣女》《嬌娜》《聶小倩》《嬰寧》。在《聊齋志異》正面歌頌的那些超越人鬼界限的愛情故事中,男方無一例外的是人,屬於異類身份的,一定是女方。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第一章「緒論」,主要宏觀概括《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的創新所在,對《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 第二章「時空敘事:變幻中的奇正相生」,主要辨析敘事時空與時空敘事,論述《聊齋志異》追敘、預敘、非對稱性錯時的敘事功能和藝術效果,分析《聊齋志異》的敘事空間類型和空間敘事運用,揭示其第三敘事空間的文化意蘊。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聊齋志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和傳統意識中的鬼形象大相逕庭的女鬼。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第1992期】九上名著複習|《聊齋志異》期末複習急救包!點開收藏,助你複習一臂之力!!
    如《畫皮》、《嶗山道士》。1.借傳奇來志怪。   《聊齋志異》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寫狐鬼花妖的故事,尤其是寫狐妖的。在古今文學作品中,狐狸形象往往是反面形象。但在蒲松齡筆下,狐卻成了一種富有靈性的動物,幻化成人,與痴情的書生演繹出一段段纏綿的戀情。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遇見「神仙顯靈」的現象,如今卻也很常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也稱聊齋先生,是清朝一位著名短篇小說家。而他所撰寫的《聊齋志異》很多都不是憑空想像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比如半夜江上鬧鬼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種罕見發光的水藻鬧出的大烏龍。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用筆精練摹繪如生——說《捉狐》從知情重義升華到大仁大愛——說《王六郎》小說家的散文——說《偷桃》寓諷刺於敘事之中——說《種梨》思想在藝術中得到升華——說《勞山道士》人間真、善、美的詩意呈現——說《嬌娜》
  • 《聊齋志異》:水莽草毒,毒不過人心,書生修德,德遇善則成
    這天寇家來了一書生,臉色蒼白,跪地不起,非向寇老太爺討要三娘生前所穿的褲子一條。此書生姓祝,日前在與同窗相聚的路上,因口渴就進了路邊一個涼棚。涼棚裡有一和藹可親的老婆婆,見到有人進來,殷勤招呼端上一杯茶來,祝生端起欲飲,聞到有股怪味,就起了疑心,撂下茶碗就想走。老婆婆一看,虛攔了一下,朝棚內喊道:「三娘,快端一杯好茶出來!」
  • 連飲三杯:《聊齋志異》裡的酒文化!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變遷,如此繁瑣的酒禮逐漸不合時宜了,取而代之的是簡化後的酒禮,尤其是在民間的宴飲中,酒禮已經變得非常簡單明了,《聊齋志異》中描寫的酒禮即是如此。《聊齋志異》中,也描寫了很多敬三杯酒的情形:卷二《陸判》:「俄負判入,置几上,奉觴酹之三。」卷十《劉夫人》:「生惶惑,屢審閥閱。笑曰:『再盡三爵告君知。」卷十一《陳雲棲》:「酒數行,生辭已醉。白曰:『飲三觥,則雲棲出矣。」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同時也是蒲松齡「觸時感事」的「孤憤之書」。其創作方法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神話的現實化和現實的神話化。馳想幻域,映照人間,立足於現實並以表現現實為終極目的。
  • 探訪蒲松齡博物館,才知道原來《聊齋志異》在國外竟然這麼火?
    1880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1916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 《聊齋志異》是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中國古典小說
    新華網濟南4月21日電 在蒲松齡故裡山東省淄博市參加第二屆國際聊齋學術討論會的學者今天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小說。  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說,《聊齋志異》開始外傳東方國家的時間是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外傳西方國家的時間為十九世紀中期,而以傳入日本的時間為最早。
  • 印度挑起中印邊境矛盾,《聊齋志異》中的車夫給出了答案
    予謂不信,請看《聊齋志異》中的《車夫》一文:有車夫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齧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既上,則狼已齕片肉而去。乘其不能為力之際,竊嘗一臠,亦黠而可笑也。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文學名著,現在的教育,在焦慮心態主導下,拼命拔高几乎成為主流,就有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學生看《聊齋志異》,而且還規定要看原著。這,簡直是喪心病狂之舉。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