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楚中有一寇姓富商育有一女,芳名喚作三娘。此女自小美貌,豔若桃李,也許是天妒紅顏,豆蔻芳齡誤食水莽草而死。這天寇家來了一書生,臉色蒼白,跪地不起,非向寇老太爺討要三娘生前所穿的褲子一條。
此書生姓祝,日前在與同窗相聚的路上,因口渴就進了路邊一個涼棚。涼棚裡有一和藹可親的老婆婆,見到有人進來,殷勤招呼端上一杯茶來,祝生端起欲飲,聞到有股怪味,就起了疑心,撂下茶碗就想走。
老婆婆一看,虛攔了一下,朝棚內喊道:「三娘,快端一杯好茶出來!」隨著黃鶯般的一聲答應,出來一位粉妝玉砌的少女,明豔照人,祝生看在眼裡,哪裡還移得動腳步。
看那少女纖纖玉指遞上一杯茶水,幽香撲鼻,接過來一飲而盡,手指無意間相碰,如玉般沁,如絲般滑,不禁心中一動,趁老婆婆轉身間,輕輕捏了捏少女的手腕。少女含羞一笑,對他說:「公子可入夜後再來,我還在此地。」說完斜眼瞥了瞥外面。
祝生心領神會,向少女討要了一撮茶葉,依依不捨分別後,往同窗家行去。見到同窗剛坐下寒暄幾句,就覺心口不適,懷疑飲了那杯茶的緣故,便將來時的經過告訴了同窗。
同窗一聽驚駭道:「祝兄定是遇到水莽鬼了,那杯茶應該是水莽草茶!」又聽祝生描述那少女容貌,可不就是他們莊裡寇家三娘麼?
原來在楚中桃花江一帶,有一種毒草,叫水莽草,紫花異香,形若扁豆。人若誤食,必死無疑,且無法投生,只能有再被毒死之人替代,方可輪迴。
祝生同窗曾經遇到一個遊歷方士,告訴他一個法子,若不甚被誘喝下水莽草茶,如知道其姓名,可想辦法用其生前所穿過的褲子,煎水服用,毒性自解。
雖然不知是真是假,但是這時候也顧不得了。同窗背著祝生這便上寇老太爺家求三娘生前所穿褲子,誰知寇老太爺情知祝生是替三娘之人,愛女情切,堅決不給。
祝生氣憤異常,跪地不起,咬牙切齒喊道:「我在此立誓,我因你家女兒而死,我死後定然不讓她投生!」說完,毒發身亡。
祝生死後,留下家中老母,妻子剛誕下一兒不足周歲,生活更加艱難。不久後,妻子難熬清苦,改嫁他人,只留祝母帶著孫子,艱難度日,日日以淚洗面。
忽一日,祝生帶一個美麗少女無聲無息出現,跪地對母親說道:「兒在下面聽母親哭泣,心裡悲傷,跟媳婦特此回來,早晚侍候母親!」祝母一聽,你媳婦不是跟別人跑了嗎?祝生趕忙拉著身邊的少女介紹說:「我因三娘而死,她本是要投生到任侍郎家,被我強捉了回來,現在我二人已結為夫妻,相處融洽,再無芥蒂了。」
後來,三娘和祝生就住了下來,妻賢子孝,一家其樂融融。雖然祝生不想讓寇老太爺知道二人結婚,但祝母還是使人通知了寇家,寇家也認了祝生這女婿,時常接濟,祝家的生活逐漸好起來,但祝生從沒去寇家拜訪過。
再以後,村中再有中水莽草毒的人,祝生都想辦法使其死而復生。時間長了,凡是哪家有人中毒,都來祝家祈求,無不靈驗。祝母問祝生既然如此,何不找個人替自己呢?祝生說他恨得就是找人替死的水莽鬼,這種勾當,堅決不做。
後來,因為上蒼念祝生在人間救人無數,頗有功德,任命其為「四瀆牧龍君」,與妻子寇三娘滑蓋錦衣乘車而去,祝生的兒子在徵求寇家同意後,將三娘的骸骨與祝生合葬了。
此篇改編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祝生雖因中毒而死,但卻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念,寧願以鬼身侍母,而不願找他人替自己,還主動救助被傷害致人,在人世間積攢了許多功德。
是人是鬼又怎樣?這是一份充滿人性的善與美,真值得我們歌頌和讚美。俗話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祝生不以一己之私而廢公義,修德行而助他人,才能得成正果,無他,唯因一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