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鬥米仇,你的真心要給對的人,善良要帶著鋒芒

2020-12-20 幸運的feifei舟

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講到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完美地演繹了什麼是「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莫言小時候家裡比較窮,有一年過節,家裡難得包了一頓餃子,正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準備吃餃子時,正好有一個乞丐從家門口經過。

本來家裡就不富裕,餃子也是每人一碗,沒有多餘的。

所以莫言就給了乞丐一碗紅薯幹,乞丐一看主人家吃的是餃子,而自己是紅薯幹時,立刻就生氣了。

「你們吃餃子,為什麼不給我吃?太不公平了,況且我還是一個可憐的老人!你們的心都是怎麼長的?」

聽著就讓人發抖!

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看看,是不是那麼回事!

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不但不知道感恩,反而落了埋怨,你說氣不氣人?

二 想問小夥伴們一個問題:如果有人跟你借車你借不借。我侄子就把車借給他同事,結果感情不但沒有更親密,反而還拜拜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我侄子有一年在離家不遠的縣城上班,他開著車去的。因為自己有車,到哪都比較方便。

他單位有一個同事,還沒買車,經常坐我侄子的車,也經常借來開。

有一次,他請假要去外邊玩幾天,我侄子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借給他了。

等車子開回來後,我侄子看到車子有一道長長的劃痕,說實話有點心疼了,就問他怎麼回事。

你知道他同事是怎麼回答的嗎?

「不就是劃了一下嗎?你去修一下不就行了?誰叫你借給我的?」

我侄子聽了,氣得話都說不出來,點點頭就把車開走了。

後來,那個朋友要結婚了,發微信告訴我侄子,我侄子說了三個字:「算了吧」。

心理學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即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於所付出的。

人情不能不投資,但是也不能過度投資。

我侄子把車經常借給同事開,還經常讓他搭順風車,對對方太好了,也會讓對方對這種情感感到麻木,時間長了,他不會感覺到別人對他有多好,換句話來說,就是把對方給慣壞了。

朋友之間相處也要有大智慧

1 俗話說走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 。

與朋友相處要把握好度,即使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給對方一些空間。

2.朋友之間,不要有過多的金錢來往,這是大忌,可是卻往往有很多人在這裡而絕交。

3.不要向朋友索求過多,要求多是造成翻臉的原因。

朋友相處也要講原則,俗話說親兄弟也要明算帳,朋友幫自己也要感謝,說出傷友情的話,就更不應該了。

別人不欠我們的,沒有人有義務無原則對我們好。

三 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A和B是一對好朋友,A有兩塊糖時,總是把自己的那塊分給B吃。

時間一長,B就感覺不到A對自己的好了,總是覺得理所當然。

當有一次A忘了把自己的糖分給B時,B反而生氣了,主動去向A要回那顆糖,他卻忘記了,那顆糖原本是屬於A自己的,A有權利選擇自己吃還是送給別人。

後來C來了,A就把糖給了C,B看到了,火冒三太,跟A翻了臉,並表示要絕交。

可憐的A,自己成天捨不得吃的糖,給了不懂感恩的B,反而把B餵成了自己的仇人。

無原則的善良和退讓,只會讓不懂感恩的人變本加厲,傷了自己的心。

任何時間,我們的善良都要帶點鋒芒,真心要給對的人。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而一旦掀了桌子,那就完全不要道德壓力了,就很容易變態釋放:許多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其實都是如此:法律上,受恩者沒有欠債,但精神道德上欠下了債。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善良需要尺度,人與人之間如此,國家之間也是如此
    孟子認為人性在天生的善,因為人天生就有惻隱之心,人與人之間應該與人為善,才能和睦相處。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所以說與人為善也要掌握好一個尺度,否則過猶不及。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升米恩,鬥米仇,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
    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任何事情都要適度,否則就會造成不良後果,善良自然也要遵循這個規律。 過度的善良,很多時候並不能讓別人感激,反而可能會激發他人的貪婪、惡意。
  • 易經提醒:「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兩個人施恩
    第一種人:得寸進尺的遠親。俗話說:「鄰裡好,賽金寶」,一個好的鄰居,能夠成為我們真正朋友,我們要懂得和他們好好來往。而我們的一些遠親,有時候,還真的不如我們的這些近鄰啊,老百姓常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我們的生活圈裡,對於那些得寸進尺的遠親,我們一定要注意提防啊。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道出柴進仗義疏財不得人心的奧秘
    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柴進沒有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這才導致了他仗義疏財之舉的不得人心。什麼是「生米恩鬥米仇」定律?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定律是指:如果他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你的幫助稍有不足,就會招來他的怨恨。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說,你施以適當的恩惠能夠能到別人的感恩,但如果給得過多可能恩情就變成了仇。我們可以先來對比一下柴進和宋江以及晁蓋的仗義疏財,宋江和晁蓋在書中也是樂於助人的人,他們對來投靠他們的人也十分大方,在人來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住宿,陪著談心,走的時候再給予銀兩,因此眾人都很感激。而柴進則是將三五十人都養在莊子中,來者不拒,每日提供酒食飯菜,衣食住行全包,走了之後也給錢財。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做人,當然應該做好人,但應該是有原則、有主見的好人。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關於「升米恩,鬥米仇」,這裡有個典故: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有一年發生旱災,地裡顆粒無收,李大家沒有餘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李大一家人靠這升米活了命,非常感激,就跑到王家去道謝。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俗語「升米恩,鬥米仇」指的就是人在為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予他很小的幫助,他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的幫助太多,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就會讓對方忌恨,甚至還會產生出仇恨。這句俗語的原話其實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是啊,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對方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憤恨。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
  • 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首先我們要說的當然就是這句「升米恩,鬥米仇」了,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指在別人危難之際,即使你只給了很小的幫助,對方也會感激你;反過來,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太多,讓對方養成了習慣,但某一天突然停止了幫助,反而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仇人。
  • 鬥米恩升米仇——做好人or做壞人?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不是沒有道理的。放在現實生活意思就是,偶爾的小恩小惠會讓人銘記於心,但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一旦違背,那就是深仇大恨!更何況千千萬萬的平凡人呢?在現實生活中,「鬥米恩,升米仇」的事件也比比皆是!比如前幾年報導的資助貧困生,卻換來了被資助者的質問!
  • 大媽扛300斤攪拌機上山,母愛如山之下是升米恩,鬥米仇
    導讀:「升米恩,鬥米仇」,原意本是說在人有困難的時候伸手幫一把,會形成恩情,但是幫多了,突然停止幫助反而會形成仇人。而這種現象,即使是在親人之間,甚至是在父母子女身上,依然會出現。父母給予子女太多,太過於溺愛,一旦無條件供給時,被長期溺愛的子女可能會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