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白壽與茶壽嗎?各指多少歲呢?

2020-12-20 石古蘭白茶

咱們經常說「健康長壽」,長壽是健康的結果。中國文化中常常用不同的漢字來表述不同程度的長壽,比如「米壽」指「八十八」歲。那麼,「白茶」這兩個字拆開,「白壽」 和「茶壽」各指多少歲?兩個字合在一起又該是多少歲呢?

在我國傳統的壽稱中,常見的有「花甲」(六十歲)、「古稀」(七十歲)、「耄耋(八九十歲)、「期頤」(一百歲)等,而「喜壽」、「米壽」、「白壽」、「茶壽」的壽稱則鮮為人知。

喜壽七十七歲。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稱。

米壽八十八歲。因「米」宇拆開來剛好是數字「八十八」,故稱。

白壽九十九歲。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是「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稱。

茶壽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入」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稱。

說起茶壽,不僅僅從字面上可以拆開來解說,它與中國茶文化還有解不開的淵源。

飲茶長壽,正史中就有記載。《舊唐書·宣宗紀》記,洛陽來了位130多歲的僧人,宣宗問他:「服何藥如此長壽?」僧答:「貧僧素不知藥,只是好飲香茗,至處唯茶是求。」長壽的秘訣是飲茶。

蘇東坡留下著名詩句:「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是說魏文帝遊西山,得仙人丸藥,服後身生羽翼,這樣的事太玄妙了。與其企盼仙人賜藥,倒不如像盧仝煎茗自飲,七碗茶下肚,「兩腋習習風生」,那才實在。一言以蔽之,坡翁是說,為長壽而求仙,不如去喝茶。

現代科學證明,茶富於營養,飲茶能滿足人體對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為茶中含有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的咖啡鹼、兒茶素、維生素類、礦物質微量元素、胺基酸等物質。

日本科學家發現,茶抗衰老的作用約為維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臟病專家說:「中國患動脈粥樣硬化和患心臟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遺傳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外,同時與中國人愛飲茶有關。」

著名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師敬先生在他嶽母88歲大壽時,曾作了這樣一副賀壽聯:

今朝賀米;

指日恭茶。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給嶽母做壽就送一點米和茶,也太小氣了吧!許多人看了一頭霧水。還是吳老自己出來作了解釋:這個「米」,不是大米,而是指「米壽」;這個「茶」也不是茶葉,是指「茶壽」。吳老這副賀壽聯,語意吉祥,又充滿妙趣。

石古蘭2020年春茶即將上市,愛茶的朋友們速速預定了,讓我們一起喝健康茶,過長壽人生。

相關焦點

  • 一百零八歲為啥被稱為茶壽?喜壽、米壽、白壽各指多少歲?
    如:喜壽、傘壽、半壽、米壽、白壽、茶壽。「茶」字的字頭為草字頭,由兩個「十」字組成,相加為「二十」。「茶」字中間的「人」字分開一點就是「八」字,下面的「木」字由「十」和「八」組成,上下相連,合為「八十八」,再加上最上面的「二十」就等於「一百零八」。
  • 喜壽、米壽、白壽、茶壽分別指多少歲,為什麼?
    還歷壽為61歲,喜壽為77歲,傘壽為80歲,半壽為81歲,米壽為88歲,卒壽為90歲,白壽為99歲,茶壽為108歲還歷壽:古代以幹支紀年,從甲子年開始,至癸亥年結束,每60年為一個周期,還歷,就是又開始一個新的周期,所以,還歷壽為61歲。
  • 你聽說過「茶壽」嗎?原來給老人祝壽有這麼多講究!
    相期以茶的「茶」,指的是「茶壽」,而不是平日飲用的茶葉,意思是希望能達到108歲,這個說法源於馮友蘭先生曾贈金嶽霖先生的一副對聯「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原來,「茶壽」就是指108歲,可「茶壽」為什麼代表108歲呢?別疑惑,且聽小愛道來。
  • 小喜年|什麼是「茶壽」呢?
    在老人生日宴上,你有沒有聽別人說過"茶壽"這個詞?有的地方給老人舉辦壽宴時,年輕人給老人祝壽,要給老人奉茶,表示祝老人活過"茶壽之年"。什麼是"茶壽"呢?茶壽代表著長壽,正史《舊唐書·宣宗紀》中有相關記載:洛陽來了位130多歲的僧人,宣宗問他:"服何藥如此長壽?"僧答:"貧僧素不知藥,只是好飲香茗,至處唯茶是求。"
  • 你知道這些日文漢字所代表的年齡嗎? - 光醬語言研究所
    我相信作為中國人,在學習論語的時候後,肯定都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證》」,所以現在的我們就以「而立」「不惑」「知天命」等來表達我們的年齡和歲數。那麼這種情況就在中文中存在嗎?
  • 喝茶未必長壽,茶壽指的是長壽
    茶壽,是108歲的雅稱。「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20+88=108,所以,茶壽即指108歲也。茶,歷來被視為健康的飲品。恰好活到了108歲!!!1910年8月—2017年6月4日,按傳統說法虛歲108。李拂一,中國傣學研究第一人,也是建國前勐海地區著名茶商,曾撰寫過《佛海茶業概況》,參與勐海茶廠籌建。又是一位長命百歲的茶界泰鬥,比茶壽還多一歲!1901年11月13日-2010年9月7日,享年109!
  • 《知否》中也有公考題:及笄是指幾歲?
    最近追劇,《知否》裡祖母對明蘭說「明年你就及笄了,到了議親的年紀」,小編很好奇,及笄到底是指多大呢?13—14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15歲(女)——及笄之年15歲(男) ------- 志學之年,束髮16歲(女)――碧玉年華
  • 值得收藏:中國古代年齡稱謂大全,看看你身邊有沒有活到茶壽的人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古代,人們將年齡的增長不說成幾歲或者幾十歲,而是用很多稱謂來表示,如今我們能聽到這些稱謂也就只能從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口中聽到,今天小編就將古人口中的年歲整理一下,有需要的可以收藏!>10歲及以下:外傅、幼學、黃口12歲:女生:金釵之年13歲:女生: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15歲:男生
  • 古代的年齡稱呼你知道嗎?0到140歲都有,看看你是什麼階段
    其實在古代,人們對於年齡一般不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而是會用不同的別稱來指代不同的年齡階段,從一個人出生到最終離世,其年齡跨度最高可到140歲,因為能活到140歲的人是非常少的,別說以前了,就連現在也是一樣。下面咱們就來具體看一看古人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稱呼,看看你是屬於哪一個階段。嬰兒剛出生的孩子,古人稱其為「赤子」。
  • 從零歲到一百零八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在中國古代,人與人之間相處交流的時候,人們往往不會直接說出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一些特定的年齡稱謂來作介紹,所以衍生出了很多用於形容年齡的詞語。古代曾經有過這麼一種習俗,在孩子出生三天時,會設宴席(謂之「湯餅宴」)來招待親朋好友,以此來慶祝家中添丁之喜,後來「湯餅之期」就成了出生三天孩子的年齡代稱。襁褓:一般指未滿周歲的孩子。
  • 古人所說的「束脩」指什麼?
    ( )A.典籍B.樂譜C.藥方D.巫術6、「蓴鱸之思」指的是?( )A.渴望隱居B.懷念故國C.思念家鄉D.牽掛戀人7、「摽梅之年」是說女子已到什麼年齡?( )A.可獨自玩耍B.出嫁C.生子D.人老珠黃8、下列與年齡相關的稱謂中哪一個表示的年歲最大?( )A.茶壽B.白壽C.米壽D.喜壽9、「弄璋之喜」所指的喜事是?
  •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齠齔【tiáo chèn】 指七八歲的兒童。《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
  • 古代的總角指的是哪個年齡段 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年齡段是:八九歲至十三歲。《禮記·內則》:「拂髫,總角。」鄭玄注:「總角,收髮結之。」「總角」是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在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像頭頂兩角,所以後來就用「總角」借指童年時期。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我們都知道,對於古人的年齡,不像現代人習慣用數字來表示,比如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選擇用其他稱謂來表示。
  • 漲知識|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0歲——140歲
    13歲: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以豆蔻來指代女子13歲。15歲: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後,就將頭髮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束髮——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 你未見過的文化常識——最全年齡別稱
    >兩到三歲——孩提; 女孩七歲——髫年; 男孩八歲——齠年; 一到七歲——垂髫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總角 (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十歲以下——黃口,指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三)
  • 古人對1到140歲的稱謂,知道5個的算你厲害!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介紹古人對1到140歲的年齡稱謂及來歷,看看你知道多少?一、幼年1、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5、孩提:2至3歲的兒童。還提,是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掣,故曰還提也。」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6、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始齔原指「乳齒」,後指七八歲的孩子。
  • 各年齡的稱謂別再傻傻分不清
    轉眼又一年,過年時很多大人看到小孩都會問幾歲了,屬什麼?以及長輩的高壽多少。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這些回答是不會直接回答的,而是以另外的詞語來替代的。如:及笄之年與將笄之年的區別,一個是15歲一個是14歲;[笄:古指女子15歲束髮以簪子貫之]。嬰兒:【古】嬰通膺,膺指胸,抱於胸部的孩子。幼學(黃髫)之年:十左右歲小孩。也稱「總角」、「黃髫」【小孩的頭髮自然生長下垂狀態】弱冠之年(男):二十歲的人。開始展現自已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