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經常說「健康長壽」,長壽是健康的結果。中國文化中常常用不同的漢字來表述不同程度的長壽,比如「米壽」指「八十八」歲。那麼,「白茶」這兩個字拆開,「白壽」 和「茶壽」各指多少歲?兩個字合在一起又該是多少歲呢?
在我國傳統的壽稱中,常見的有「花甲」(六十歲)、「古稀」(七十歲)、「耄耋(八九十歲)、「期頤」(一百歲)等,而「喜壽」、「米壽」、「白壽」、「茶壽」的壽稱則鮮為人知。
喜壽:七十七歲。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稱。
米壽:八十八歲。因「米」宇拆開來剛好是數字「八十八」,故稱。
白壽:九十九歲。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是「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稱。
茶壽: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入」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稱。
說起茶壽,不僅僅從字面上可以拆開來解說,它與中國茶文化還有解不開的淵源。
飲茶長壽,正史中就有記載。《舊唐書·宣宗紀》記,洛陽來了位130多歲的僧人,宣宗問他:「服何藥如此長壽?」僧答:「貧僧素不知藥,只是好飲香茗,至處唯茶是求。」長壽的秘訣是飲茶。
蘇東坡留下著名詩句:「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是說魏文帝遊西山,得仙人丸藥,服後身生羽翼,這樣的事太玄妙了。與其企盼仙人賜藥,倒不如像盧仝煎茗自飲,七碗茶下肚,「兩腋習習風生」,那才實在。一言以蔽之,坡翁是說,為長壽而求仙,不如去喝茶。
現代科學證明,茶富於營養,飲茶能滿足人體對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為茶中含有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的咖啡鹼、兒茶素、維生素類、礦物質微量元素、胺基酸等物質。
日本科學家發現,茶抗衰老的作用約為維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臟病專家說:「中國患動脈粥樣硬化和患心臟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遺傳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外,同時與中國人愛飲茶有關。」
著名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師敬先生在他嶽母88歲大壽時,曾作了這樣一副賀壽聯:
今朝賀米;
指日恭茶。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給嶽母做壽就送一點米和茶,也太小氣了吧!許多人看了一頭霧水。還是吳老自己出來作了解釋:這個「米」,不是大米,而是指「米壽」;這個「茶」也不是茶葉,是指「茶壽」。吳老這副賀壽聯,語意吉祥,又充滿妙趣。
石古蘭2020年春茶即將上市,愛茶的朋友們速速預定了,讓我們一起喝健康茶,過長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