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喜憨兒洗車中心背後:真正有格局的人,看的都是未來

2020-12-19 沐輕說

在南京,有這樣一家特殊的洗車店。

在這裡,你叫他們洗五次永遠不用擔心他們只洗三次。

沒有生意人的精明,沒有投機者的偷懶,這裡的員工,甚至比顧客還執拗。

它就是「喜憨兒洗車中心」。

「喜憨兒」這個詞其實是一個很溫暖的詞彙。

自閉症、唐氏綜合症、智力障礙、腦癱等等等等,他們是心智障礙者,但也是天真純粹的「喜憨兒」。

去年5月,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運營,用來幫助他們就業。

在這裡,有16位心智障礙者經過培訓獲得了這份工作,他們中最小的18歲,最大的52歲。

這原本是一家慈善單位,而現在,憑藉著他們的努力,他們已經可以實現自負盈虧了。除去成本工資等,還有剩餘收益投入其他喜憨兒的職業培訓當中。

這一年,他們為328名顧客,清洗了超5000臺次的車,不僅讓他們有了一份穩定的工資,還讓自身也有了很大的轉變。

從不愛說話,到可以和顧客、家人主動交流。這對於心智障礙者來說,或許比那份工資更有價值。

而顧客們對這家洗車店非常滿意。

因為在這裡,比其他家洗的更乾淨。

這些喜憨兒們不會去投機、偷懶,他們會用最認真的態度去對待這份工作。

因為洗的好,所以大家願意在這辦卡。而因為這家店的特殊,也有很多人主動放棄了辦卡優惠。

在大家看來,這樣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掙錢,比直接捐款更有意義。

想想真的是這樣。

據了解,中國有1200多萬名心智障礙者,這其中只有不到5%的人能找到工作。

大部分的他們被圈養在家裡,沒有機會接觸外界,而也正因此,他們也無法被大眾所接受理解。

可是,父母不可能陪伴他們一輩子啊!再好的慈善機構也是一樣,真的能照顧他們一生嗎?

所以,授之以魚真的不如授之於漁。

幫助他們能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被這個世界所接納,或許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

和喜憨兒洗車中心類似的還有一家油條店。

在山東濟南,有一對90後夫妻,他們都是從醫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可是因為不喜歡醫院的環境而轉行做起了炸油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他們的油條店越來越火。到後來,年入超30萬,有多家加盟店,還開始了直播炸油條,粉絲已經幾十萬。

後來,熱心腸的他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條眾籌。

山東菏澤有一個患上白血病的孩子,急需錢做骨髓移植手術,但是家境貧寒,父親一直在工地打工,根本無法支撐高昂的醫療費。

出生於貧苦家庭的他們,想要幫助他們。

你以為是捐錢?不是。他們捐了一家油條店。

是的,他們找到了孩子的爸爸,然後將濟南市區唯一一家直營店,「捐」給了孩子的家人。

雖然油條店賺的也不是大錢,但是總比在工地上工作賺的多一點。而且還給了孩子家人一個落腳地方,也方便他們照顧孩子。

他教授他們炸油條的手藝,幫著他們開店運營,連二維碼什麼的都想到了。很快,店鋪就上了軌道。現在每天營業額都能在1000以上,每天淨利潤也有600多了。

任曉猛說:「捐的錢總有花光的一天,但炸油條的手藝不會。」

是啊,眾籌平臺總歸還是建立在他人「善良」上而存在。

它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而手中掌握的手藝卻是長久的。

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其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道理在很多方面都合適。

之前看到了一條新聞:

河南省羅山縣的23歲小夥子楊鎖,四肢健全也無精神疾病,神志清楚,卻活生生的餓死在了家中。

而是在記者採訪了村裡人還有他的親屬時大家卻說:楊鎖根本不是被餓死的,而是被懶死的!

原來在父母親都去世後,楊鎖投靠了自己的堂哥。

堂哥先是帶著他一起去建築隊工作,可他嫌棄天氣太熱了,說什麼也不肯幹。村裡人又介紹他去縣城酒店當服務員,可他去了後什麼也不做,還讓別人伺候他,最終被辭退送回。

無業狀態的楊鎖為了生活,變賣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靠著去村上各家討飯吃為生。而他的衣服從來也不洗,穿髒了就扔掉再換一件。

而到後來他已經連吃飯都懶得去討了。

村裡人給了他肉和菜,可他全掛在屋簷上,放臭了也懶得做飯。

吃飽了一頓飯後就一直睡覺,有時睡上一兩天,餓的實在不行了再出門討飯吃。

因為天氣冷,為了去年,把家裡所有能燒的全燒了,連床都燒了!

而且,天氣一冷,他甚至連大小便都懶得出門!在屋裡方便後刨個坑然後用土蓋上就算了......

在一個冬夜,堂哥估摸著他沒吃飯,提著飯、被子去他家後發現,他全身僵硬,已經死了。

這真的是一場悲劇。

我想任誰也無法想像這會發生在一個四肢健全精神正常的人身上。

可這個結局其實也算是「理所當然」。

楊鎖的堂哥說:「他是我們8個堂兄弟裡長得最英俊也最聰明的一個。」

可他的父母,對他極盡溺愛

8歲時,出門時父母還用擔子挑著他,不讓他走路,怕累著。

小時候他也會試著去幹活,可他父母看見後他就說:你一邊玩去吧,別累著了!完全不讓他做任何事。

在學業上,楊鎖其實很聰明,但是他根本不學也不寫作業,而老師只要對他稍微嚴厲那麼一點,第二天楊鎖的父母準找上學校裡來。

13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為肝病去世了。頂梁柱倒了,母親還是一樣的寵著楊鎖。以務農為生的她,依舊一點農活也不讓楊鎖做。

後來,母親的身體也越來越差,不得不叫楊鎖去幹活,而這時候,楊鎖不但拒絕做事還反過來一言不合就毆打母親。

最終無奈的母親撐著病體承擔著家裡的農活,還要給無所事事的兒子做飯洗衣照顧他的生活,最終積勞成疾,在楊鎖18歲的那年去世了。

雙親直至離世,也從沒教過楊鎖怎麼獨立生活。最終在母親去世的5年後,學不會獨立生活的楊鎖也離開了。

一切看起不可思議但卻都是情理之中。

而雖然沒有這麼誇張,可其實在現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在復刻著楊鎖家的模式。

不知長輩們想沒想過:父母無微不至的付出很偉大,可他們並不能陪他一輩子。

當他離開了你給他們創建的舒適區後,他們只會慢慢的耗儘自己的生命。而你付出了那麼多,可最後卻只會被責備,只會成為元兇,慢慢的殺了他們。

如果你無法保證可以照顧他一輩子,那你憑什麼剝奪他學習獨立的權利?

貧困的人,你一次又一次接濟他,可當你不再接濟後,他又回到了原樣。

你愛的人,你為他擋住越多的挫折,他或許就越沒有對抗挫折的能力。

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誰能護誰一輩子,能陪自己一生的只有自己。

只有不斷在挫折中成長的人,才能有抵抗更多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無論是善意還是責任,或許都不該局限在眼前。

真正有格局的人,看的都是未來。

相關焦點

  • 深圳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昨開業
    今天開業,他們有表演,紀政很開心地早上6點半就起床,不到8點就到了」。  據了解,這裡除了兩個師傅外,李紀政和其他7名喜憨兒都是這家洗車中心的正式員工。他們中年紀最小的18歲,最大的47歲;7人來自正常家庭,家境中等;另一個人來自貧困家庭,父母雙方都有殘疾。  「為喜憨兒工作、生存找出路是初心」,喜憨兒之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項目創辦人曹軍說,他也是一位13歲喜憨兒的父親。
  • "喜憨兒洗車":品牌響起來 孩子奔未來
    據了解,喜憨兒在人群中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一,數據顯示,在中國,喜憨兒家庭至少有1200萬。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創始人曹軍就是一個喜憨兒的父親,兒子在幾個月時就被診斷為「輕度智障」。成為喜憨兒家長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曹軍,那就是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即使有再多的財富,父母不在了,誰來照顧他們?這顯然不是僅擁有財富就能解決的問題。
  • 「喜憨兒洗車」:品牌響起來 孩子奔未來
    工作兩年多來,陳星佑和他的夥伴們累計洗車3萬多次。「喜憨兒洗車」這個品牌也從深圳走到了長春、銀川等城市,擁有了9家分店。  想給孩子一個未來  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代稱,包括智障、腦癱和自閉症人群等。據了解,喜憨兒在人群中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一,數據顯示,在中國,喜憨兒家庭至少有1200萬。
  • 社創案例 | 喜憨兒洗車中心
    曹軍作為一位「喜憨兒」的父親對此深有體會,他想著要幫助「喜憨兒」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探索「喜憨兒」們的職業道路。他們不可能永遠靠著旁人的同情和憐憫過一輩子,有沒有一些適合「喜憨兒」的工作,幫助他們勞動就業,自力更生呢? 從兒子幾個月大被確診為「輕度智障」開始,曹軍就一直為自己兒子的未來而擔憂著。
  • 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運營一年,那裡的「喜憨兒」工作咋樣啦?
    去年5月22日,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運營。
  • 繼主持人大賽後南京再現喜憨兒洗車中心,一年後的喜憨兒們怎樣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社會上擁有的「同樣的」生活條件之下,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正常人,但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有那麼一群人值得我們去走近,去關注,去記錄,他們就是喜憨兒。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統稱,它包括自閉症患者,唐氏症候群,智力發育遲緩等的人群。喜代表珍惜,憨代表憨厚老實,兒代表孩子,這個解釋是來自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創始人曹軍的解釋。
  • 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心智障礙者的「夢想莊園」
    儘管洗車店開業時間不長,但很多前來洗車的顧客都是「回頭客」,有人看著喜憨兒們洗車時認真努力的身影默默流淚,「他們不爭利,也不抱怨,洗車極其用心。」一位前來洗車的顧客說。甚至有人專程帶自己的孩子過來:「你看哥哥姐姐們多努力,他們好棒!」還有人送蘋果、送玩具,一來就下車陪喜憨兒們玩耍、聊天,給他們了解外界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窗。
  • ...你洗車,你願意來嗎?」|這個洗車行很特別,員工都是「喜憨兒」……
    在呼蘭區殘聯的支持下,自籌資金40餘萬元建立全國第十家、哈爾濱首家「喜憨兒洗車服務中心」。在李鴻秀看來,「喜憨兒」為車主提供一次滿意的洗車服務,每一張鈔票都是他們用勞動獲得的報酬,「他們可以直起腰板、挺起胸膛做好事情。」
  • 【本周聚焦】「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能走多遠?(組圖)
    這家洗車中心目前有8名正式員工,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47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喜憨兒。喜憨兒是當地人對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智力障礙、腦癱和自閉症人群等。之所以這樣稱呼他們,是因少了歧視的成分。  8名喜憨兒有些是從深圳元平特殊學校「招聘」過來的,有些是自己應聘的。洗車中心創辦人曹軍說:「招聘時只要求他們的情緒相對穩定,可以獨立坐大巴上下班。」
  • 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 創辦人:自食其力讓他們感到自豪
    創立一年後,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為顧客洗車超5000輛,首次實現自負盈虧。創辦人朱軍林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喜憨兒工作認真,車也洗得更乾淨,有顧客寧願不辦卡多花錢來洗車。如今中心共有16名喜憨兒,他們中最多的月收入可達到一兩千元,這些曾被認為是家庭「負擔」的喜憨兒如今靠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非常自豪靠勞動創造了價值。
  • 洗車行的「喜憨兒」
    喜憨兒3年,清洗了3萬多輛車這看似普普通通的數字可對他們來說
  • 洗車行裡的「喜憨兒」:與社會握手的邊緣人
    兩年多前,他也是這麼獨自一個人,從甘肅老家坐50多個小時火車來到位於廣東深圳的喜憨兒洗車中心,當了一名洗車工。每個月工資2130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2030元;他把大部分工資寄回家裡。在喜憨兒洗車中心,種新來還有15個和他一樣有心智障礙的夥伴們。
  • 喜憨兒洗車中心上熱搜:員工都是殘疾人,一年洗車5000臺
    作者 | 市界 沈淼編輯 | 老拿26日,一則「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的消息登上熱搜。據南京本地媒體報導,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成立於2019年5月,是專門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的培訓和實踐基地。目前共有員工16位,包括自閉症、智力障礙等殘障人士,在過去一年裡共為328位顧客洗車超過5000臺次,已經實現自負盈虧。
  • 深圳洗車喜憨兒:買車買房送給未來女朋友
    2014年初,曹軍想到了一個可以解決心智障礙者群體終老的方式,建立一個喜憨兒「夢想莊園」。「當七八十歲的老人離開,留下五六十歲的智障孩子,在這個莊園裡得到養護,就可以讓父母安心地走。」
  • 洗車行的喜憨兒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如果孩子是智障兒童,他們的未來該怎麼辦?深圳有一家特殊的洗車中心,用三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心智障礙者也能實現自我價值,贏得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 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首個外地旗艦店開業
    一周前,「青海喜憨兒洗車中心」被當地媒體稱為「低調高規格」地在西寧開業,包括中國智協、青海省殘聯領導親自前往為中心開幕剪彩,15名心智障員工和5名輔導老師正式撐起了這片新空間。這是剛滿「一周歲」的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首個外地旗艦店,創始人曹軍告訴記者,目前包括上海、北京、蘭州、汕頭和海南等5個地方的「連鎖工作」正在接洽和準備中。   為何這麼火?
  • 為心智障礙者「洗」出一片未來——喜憨兒洗車的可持續商業探索之路
    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做「喜憨兒」,雖然名稱中帶有喜字,這個人群卻患有心智障礙,一生都無法如正常人一樣生活。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患有腦癱、自閉症、唐氏症候群、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的人群。  作為一名喜憨兒的父親,曹軍一直想給兒子探索一個未來的生活保障,2015年,他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僱傭的所有員工均是心智障礙者。
  • 喜憨兒的洗車行,支撐起了他們自己的夢
    最近幾天,相信所有的人的微博、朋友圈都充斥著這樣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則是關於「喜憨兒洗車中心」。視屏裡一群穿著深藍色工作服的小夥子,正在為這一輛車忙碌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有的負責噴泡沫、有的負責撣灰塵,還有的負責檢查車子內部是否乾淨...視頻中他們動作麻利,神情專注,可能你一眼看過去根本想不到他們是有著不同程度心智障礙的「喜憨兒」。
  • 無錫「喜憨兒們」開出了洗車中心,店員大多是心智障礙者
    據悉,這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是一個針對心智障礙者的就業項目,也是江蘇省第一個在無錫落地的「喜憨兒洗車中心項目」。「喜憨兒洗車中心目前已經運營近一周時間,前來光顧的顧客還真不少,僅昨天就有12輛車前來洗車。」昨天,在位於玉祁街道平湖社區的這家洗車店前,惠山區玉祁殘聯理事長丁洪鋒介紹道。
  • 「喜憨兒洗車中心」創辦人曹軍: 我的夢想莊園
    聯繫人:大八(QQ:5317002)「喜憨兒洗車中心」創辦人曹軍:我的夢想莊園我的兒子和我的夢想「喜憨兒洗車中心」僅僅是我正在做的事情裡最小的一個部分,我是希望可以用它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比我聰明的家長加入,大家行動起來,從幫我們孩子就業開始解決——與其給別人打工,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孩子打工?與其幫別人賺錢,為什麼不給自己孩子賺錢?就從考察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