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到底是不是迷信,我們先看看北京故宮再作結論。
在中華大地上風水傑作比比皆是,但是正宗的中國皇家秘藏風水的絕世經典之作,陰宅應是十三陵,陽宅當為北京故宮。那麼故宮有怎樣的風水特色?下面簡要地從選址、中軸線、內部建築、山水布局、顏色等方面來看看。

故宮的選址:故宮的選址是經過了當時的頂級風水師的用心研究的。我們先從大結構談起,我們國家的主要整體山脈,風水上稱為龍,為三元龍。即南龍,中龍和北龍。但南龍是斷龍,因為被橫斷山脈所隔斷,風水學認為是不能作為大國之基的宮城的,只有中龍和北龍才可以。而古人認為北鬥星是天帝的宮殿,天宮自然是天上的中心。但筆者認為這顯然是迷信的說法,天上並不在所謂的天宮和天帝,這只是人們的一種想像而已。北鬥星位於東北方天空,北鬥星在地上的對應方位,便是地上的中心,是理所當然的皇宮首選的風水地。這是北京作為皇城選址在此的理由之一,其次是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恰在由中龍發起的太行山脈和北龍的龍身燕山山脈交匯而成的風水寶地。這種風水格局的中心點,即穴就在故宮處,所以故宮建築就選址於此。對於選址的這種風水原則,筆者認為雖然迷信色彩很濃厚,但是暗含了天地人合一的理念。而天體對地球、對人的影響確實是存在的。例如萬物生長靠太陽,這是看得見,感受得到的。但還有很多影響因素,是人們看不見摸不著或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們也無必要蒙莫否定。
故宮選址確確定後,其朝向的確定就特別重要了!故宮的座山朝向,也就是它的中軸線,它的確定到底有何風水特色?下面我們來走馬觀花般的看看吧。
故宮的中曲線:故宮的中軸線,是故宮的幾個門串成的一條正南正北的中心線,延伸後把北京城東西分開,所以它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它落在子午線上。今天的北京城的中軸線與元朝的中軸線是同一條線。北京中軸線是自元代至今以來,很多東西的建築物,都關於中軸線對稱。北京的城市規划具有以故宮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特別是很多重要建築物,都建築在對稱軸上。建立中軸線,目的是為強調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同時該中軸線的實際意義又是國運線。所有這一切,其來龍去脈,對於故宮來說從整體到局部,乃至每一個相關環節,其設計和布局都無不嚴謹地遵循著風水學的原理。
北京故宮中軸線的主要建築有:前門、中華門、天安門、端門、紫禁城等。但故宮的中軸線,在當前人們發現並未和子午線完全一致,而是略為偏離了一點。對此人們的猜測眾說紛紜,有元朝漢人反抗說、磁針定位說、遙感元上都說、成吉斯汗墓地說、犯忌說等等。不過對於當時這麼重大的事情,設計者肯定賦予了特別重大的風水意義。
故宮中軸線的風水內涵實在太精深了,中軸線確定了,故宮內部的建築就有了布局的依據。而故宮內部的建築又遵循了什麼風水原理呢?
故宮內部的建築:故宮內部的建築主要分成前朝和後宮兩部分,俗稱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和皇上及大臣們辦理政務的地方。後三宮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等起居生活的地方
故宮的前後宮廷均按陰陽平衡的風水理論而建。皇帝的房間,闊九間,深五間,合九五之數;故宮的房間為9999.5間,亦隱喻「九五之尊」之意;九龍壁、九龍椅、八十一門釘,角樓九梁十八柱,都暗含三六九的數理。
作為皇宮的故宮的風水運用何止內部?對周圍環境的風水重視更為奇妙!下面關於故宮山水布局的改善堪稱風水典範!
故宮的山水布局:故宮即當時的紫禁城,其位置的含義,以中軸線為天下的中心,與天帝紫微垣相互對應。但從風水的另一角度來說,那時候,還沒有河,沒有山,要講究陰陽五行平衡,只能通過改造風水的舉措來變為福地。於是,當時的皇上命令堆山,把山堆在了元朝的宮殿上,目的就是為了鎮壓住元朝的衰敗之氣,併兼有給前朝立墳之內涵。堆好的這座山就是現在的萬歲山。山有了,水怎麼來?設計者將明朝遺留的金水河,改變河道,沿著萬歲山的西北方,引入護城河中。河水從西北方的天門引入太和殿前面,寄予的風水寓意為來自「天河之水」。這樣就形成了現在展示在人們面前的,依山抱水之風水格局。
故宮的顏色: 故宮建築對風水的講究極為細緻,就連每處結構的顏色都注重風水原理的運用到位。例如,外牆、殿柱全是紅色,五行屬火,表示光明正大,並彰顯皇宮的尊貴;皇宮的屋頂全是黃色,屬土,表示權力的中央。每一處建築都是嚴格五行八卦來布局和用色的,深藏風水原理,盡顯氣勢磅礴!
以上只是粗細地對故宮風水作了九牛一毛的談及,它所涉及到的風水內容遠遠不止這些。故宮建築對風水的運用可以說是達到了極致!
有人說風水是迷信,也有人感概:「風水!你信與不信,看了故宮就清楚了。」確實古老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