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水學是宇宙星體學、天文學、天體運行方位學、地球物理學、地磁方位學,水文學、地質地貌學、環境景觀學、自然生態建築學、社會倫理學、美學、人體信息學、氣象學、空間選擇學、時間選擇學、民俗學、做人哲學、玄學、易學、預測學、陰陽學、五行學、形氣學、理氣學、日課學等等一門龐大的綜合類學科。
北京故宮,經歷了600年歲月的洗禮,是中華民族風水學應用的巔峰之作。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以前統一稱之為紫禁城,1925年中華民國時期改稱故宮。到2020年,北京故宮迎來了它600年的生日!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位於北京中軸線上。整個故宮,以三大殿為核心,佔地72萬平方米,共有大小宮殿70餘座,房屋9999.5間,集中國古代皇家建築和風水建築之精華。
紫禁城有一條南北中軸線,把紫禁城分為東、西兩半,東方屬陽,西方屬陰。
中軸線上的大殿,均面南背北,其中左邊為陽,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右邊為陰,乃太陽落山之處。
四周外圍為護城河,將整個紫禁城環抱。
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風水特點一一揭秘故宮的風水玄機:
故宮坐向:子山午向
故宮午門的分金度數是 :184度,坐向坐北朝南,是天地合一,是最好的方向 ,天盤地盤是:子山午向,奇妙的是它的天盤是丙分金,地盤是庚分金 。
陽宅大門的好的分金為176和184度,這個度數,是我們在設計居住的房子布局佔有重要的作用。
正所謂,「分金錯一線,富貴便不見。」想要得富貴,選址布局是關鍵。
背後有靠:景山為靠山
「山環水抱,氣聚有情。」
古人云:山管人丁水管財。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正是山旺人丁,水為財之意。
從地圖上,細心的讀者一定看出了什麼。
顯而易見,景山,萬歲山就是故宮的靠山,靠山在此,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
「背靠山,面向川,祖祖輩輩做高官。」
可這兒的高官,卻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水聚天心,玉帶纏腰
背靠山,面相川,那麼這個「川」又在哪裡呢?
據悉:2020年7月31日,北京大部分地區有較強降水,由於雨勢較大,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石基再現「龍吐水」景觀。如注的暴雨給京城帶來了難得一見的場景。
考察發現,較為奇妙的是:我們可從故宮的平面圖,發現這裡竟然有三個水!
(1)太和廣場前:水聚天心
太和廣場形成的假水,形成水聚天心的風水格局,門前地又高,家中掌權出英豪!
金水河分為內金水河和外金水河。其中流經故宮內太和門前的是內金水河,流經天安門前的金水為外金水河。
(2)內金水:玉帶纏腰,腰纏萬貫!
(3)外金水:明堂容萬馬,富貴甲天下!
金城水繞,水歸山海
故宮整體的外局就是:東砂西水,北砂南水。
四面環繞的護城河,在這裡起到了藏風聚氣的作用。
結語
故宮按照風水學上的藏風聚氣,依照水脈、龍脈(地勢),隨之確定了子午軸線。水脈為東西橫軸線;龍脈為南北縱軸線。
紫禁城內外景觀根據風水布局,大多是動用人工建造而形成。
沒有靠山?明朝的人建造一座山,名曰萬歲山;
沒有明堂水?明朝人便開鑿一條河,名曰金水河;使它具備了依山環水,把「生氣」匯聚在萬歲山與金水河之間,故宮紫禁城就在這片理想的風水穴場中誕生。
故宮的「水」也是富有靈性的,其中玉帶纏腰內金、外金水河、太和廣場的水聚天心,三大水局為明堂。更有護城河,水環抱,形成金城水繞。
故宮內宮殿的布局大有玄機,中五立極,臨制四方!以「太和殿」為太極中心點,四周的建築,東高西低,左(文華殿)龍右(武英殿)武,這就是「寧讓青龍高千尺,不讓白虎高一寸」的風水格局。
故宮個大殿的名字:
故宮的很多宮殿名大多取自易經。
紫禁城的乾清宮取自易經「乾卦」,坤寧宮取自易經「坤卦」,兩宮中間的交泰宮則是取自易經「泰卦「,表示乾坤相交,天下太平之意。
乾清宮東西六宮也是由卦象組成,東西六宮各有六座院落,這六座院落又分別前後三排,分成兩排,從而形成坤卦。東西六宮皆是由六個陰爻組成,暗含有「六六」之數,表示順天承乾之坤德。
故宮中軸線上的建築:
永定門——箭樓——正陽門——端門——午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天一門——銀安殿——承光門——順貞門——神武門——景山門——萬春亭——壽皇門——壽皇殿——地安門橋——鼓樓、鐘樓。
關於故宮的陰陽、五行、八卦的神奇應用,天文、地理、人體生命信息的全方位呈現,可以說到處都是按照易經和風水來設計的,達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完美結合,可以說北京故宮中華民族古老易經風水文化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