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風水到底是不是迷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中已經明確

2020-12-20 跟大師兄一起學易經

大家好,歡迎跟大師兄一起學易經。「用易學改變人生」,我是志飛大師兄,一位普通的易學愛好者。這兩天發了一篇題為《用奇門局看杭州離奇失蹤女子事件並回答三個關鍵性問題!》的文章,用奇門遁甲來分析判斷一下這個離奇失蹤的事件,有網友留言說我散布迷信,要舉報我。那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命理風水到底是不是迷信?

在古代,佔卜、卜筮一直都是一種精英文化行為,隨便舉出古代研究易學命理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比如姜子牙、諸葛亮,袁天罡,李淳風,紹康節,劉伯溫等等。而奇門、六壬和太乙被稱為古代三式,奇門遁甲更是被奉為帝王之學,傳承幾千年。三式可以說是古代術數的最高層次。

正因為掌握術數絕學的都是高人名士,只有王公貴族才能請得起,所以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無法接觸到的,只能道聽途說而已,因而會有陌生感、神秘感,也容易謠言四起。況且,佔卜一般都是問國事,如戰爭和外交等,也不適用於普通百姓。後來才逐漸流入民間,一些江湖術士用算命來作為賺錢的工具,慢慢演變為現在的命理和風水。

命理和風水學真正被打成封建迷信,是清朝末年以後,國力衰敗,被動挨打,因此國內的所有傳統文化都遭到了質疑,西學東漸,洋為中用,走向另一個極端,以致於命理風水學漸漸被視為糟粕。

到了現代以後,很多人都接受了唯物主義者的哲學觀,對於算命佔卜等一律視為迷信,其實很多人連易經、五行、陰陽講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就一棍子將命理風水打死。就像改革開放之初,很多老輩的人一聽到港臺歌曲就說是「靡靡之音」一樣。在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情況,就給戴上一個罪名,這是多可怕的武斷!

好在,咱們國家越來越開放,對於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弘揚的態度。

公元2016年4月18日,對中國思想界尤其是國學界、易學界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宣部、國家科技部聯合發布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 《基準》中的第一條第九個基準點要求中國公民必須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並具有現實意義」。

從文件中能夠看到,國家已經肯定了以易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且以官方文件寫入《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所以,我們其實不應該探討易經,命理,風水是不是迷信的問題,而應該作為一項基本素質,去學習易經,掌握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古代樸素唯物論。

當然,命理學,風水學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一些迷信的東西,一些糊弄人的東西,隨著民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家識別能力的增強,那些不學無術只想騙錢的騙子,就會慢慢的被淘汰出局。

很多讀者會想要來算上一卦,推算個八字什麼的,比如去算自己有沒有官運?有沒有財運?到底何時能當官?何時能發財,或者何時能交上桃花運等等,嚴格來說,其實這並不屬於算命,從某種程度來說,這頂多算是求個心理安慰和大家去廟裡燒香拜佛一樣,無非是讓菩薩保佑自己升官發財,早日成婚,早生貴子,僅此而已,也正是因為如此,算命才會一度被視為是封建迷信活動。

大家所認為的算命已經背離了命理學的初衷,要想弄清楚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算命,我們就必須弄清楚什麼是命,什麼是命運。

學過初高中物理學的人都知道,宇宙中的能量是守恆的,不會消亡,只會從一種形態轉化到另一種形態,所以人類作為一個活著的能量體,其實和宇宙萬物之間是有特定的聯繫的。

宇宙萬物的運行有其特定的運行規律,同樣,人類雖然是高等智能生物,但是我們作為宇宙中的一份子,從剛一誕生開始,我們的能量和磁場的變化就成為了宇宙運行軌跡中的一部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運行的軌跡,這條軌跡可以說就是我們的命運。

有人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不信命運!

也有人說,的命天註定改變不了的!

人的命運自有其軌跡,想要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人定勝天,註定了只是一種狂妄,就算你是市長,省長,國家總統又有什麼用?一場大病,一次車禍或者一場空難,就可以讓自認為無比強大的你灰飛煙滅了。

還有一些人認為命是註定的,算與不算都一樣,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是這樣,大家就沒有努力奮鬥的必要了,反正努力也發不了財,也當不了明星,如果這麼想就跑到另一個極端了。

命運,命運,它是由「命」和「運」兩部分組成的。我們經常把命比喻成車子,而把運比喻成道路,一個人的命,就像一輛出廠的新車,到底是勞斯萊斯還是寶馬奔馳?還是馬自達?在出廠前就已經設定了。

所以命是固定的,從生下來那一刻起,就不會再改變了,就像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是不可改變的一樣。

而運則不同,運是車子出廠以後,所行駛的路面的狀況,你這輛車所經過的是康莊大道還是山間小路,是筆者的道路還是曲折的道路,都是不確定的。

這路啊,是可以自己來選擇的,命不好的人運未必不好,命好的人運如果不好,也是惘然。這就好像寶馬車從出廠的時候性能肯定是比馬自達好的,但是寶馬再好,如果出了車禍呢?只怕就未必能比馬自達好了。

在無法改變先天之命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通過謹慎地選擇來改善我們的運勢,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化解和彌補我們先天條件的不足,揚長避短,趨吉避害,我們的人生才能變得更加圓滿,更加的有意義,所以命理和風水其實是一門選擇的科學,每一個人都應該善加利用命理和風水,來改善我們後天的運勢,積極的面對我們的人生!

關於命理和風水是不是迷信,歡迎大家參與投票或在文後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科技部 中宣部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 中國公民...
    科技部 中宣部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                                           國科發政〔2016〕112號》)等確定的科普工作任務,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科技部、財政部、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參加制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建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
  • 中美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若干對比
    史曉雷:中美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若干對比 筆者幾年前因授課需要翻看過美國2061計劃系列叢書中的《科學素養的基準》(這裡科學素養與科學素質基本可以等而視之),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國頒發的這個《科學素質基準》科學性太差,至少沒有聽取一些科學家或者科學教育工作者的意見
  •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公布:得懂陰陽五行
    今天,中國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發出通知,全國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等確定的科普工作任務,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科技部、財政部、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參加制定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建立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
  • 解讀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②
    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科學素質。但是,從媒體報導或身邊事例可以發現,一些富裕起來的人及個別領導幹部卻熱衷於愚昧迷信活動,甚至一些科學技術人員也成為偽科學、邪教的俘虜。  近幾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科學素質目前仍是我國國民素質中的短板。
  • 風水命理如何一步一步淪為封建迷信的?
    「迷信」一詞本義是盲目、非理性地相信某種東西。原本與佔卜算命沒有任何關係,那這屎盆子是如何扣到命理風水頭上的呢?今天寫篇小文專門介紹一下。晚清以來,積貧積弱的中國各界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存續之道,他們分別發動了以下幾波操作:第一波:洋務運動。從器物著手!
  • 命理到底是什麼,科學還是迷信?
    命理是科學還是迷信,這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畢竟傳承了幾千年,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微妙的,在任何一個時間空間下,我們都可以認定是一個即時的存在,而以這個即時的存在為現實,過去的是無限,未來的也是無限!
  • 關於居住環境對人的影響,現代科學滯後風水數千年!
    當西方把生態、環境與居家等關係聯繫在一起,準備創造出一個新的科目時,卻發現中國在幾千年前的風水,就已經具備一套完整成熟的體系了。也正是因為西方的研究,中國人才發現,原來一直認為迷信的東西居然有科學的成份,而且也再次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出傳統文化裡講的氣到底是什麼。
  • 關於加快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評測體系建設的提案
    一、現狀及問題1.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雖有提高,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2018年中國科協發布了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我國2018年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47%,低於美國1988年10%的比例,落後美國大約30年。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8月-9月我市將面臨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 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七問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摘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6-2010-2020年)》(簡稱《科學素質綱要》)   2、公民科學素質指標(CSL)的作用是什麼?
  • 細說廣東5:「迷信」的廣東人
    廣東人的各種「迷信」活動究竟是怎麼回事,到底是怎麼來的?今天小編一探究竟。中原的歷次戰亂和遊牧對漢傳統文化的胡化,北方的宗族文化已經蕩然無存,但廣東人宗族文化依舊盛行,你不能說這是迷信吧?廣東人對命理的執念,也是北方人把「迷信」這個標籤加給廣東人頭上的證據之一。小編既不是從事中醫,也不從事命理學說,但也知道無論是中醫還是命理學說,都是用《周易》裡的理論:陰陽五行。命理五行與中醫是同宗同源,同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醫是不是迷信,是不是應該廢止。近百年來都在爭論,尤其是五四運動之後,中醫飽受各界的無情抨擊。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已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吧1.為什麼要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科普問答來了!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6月—9月,全國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7月5日—25日,國家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即將在江西省開展,到我市、我縣調查時間在此期間內。
  • 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科普是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本期我們邀請中國科協相關研究人員,談談這一話題。 創新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強大後勁,都取決於包括科學素質在內的國民素質地不斷提升。
  • 風水學是不是迷信?
    說來話長:一說風水師的故事,二說風水是不是迷信,三說風水的原理,四談到風水對人的影響,保守估計10000字!現在我們回到明朝,朱棣造反沒幾年就成功當了皇帝,天下暫時平穩下來。風水學是不是迷信話說這個風水師的徒弟當時完成了師傅交給他的任務,高興了回到住處和師傅匯合,並和另外夥計一起把師傅從土坑中「刨」了出來,事情就這樣算是圓滿解決了。
  • 中國遊客都很忌諱住酒店走廊盡頭的房間,這到底是不是「迷信」?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人民的荷包變得越來越鼓,大家都喜歡在節假日到世界各地去旅遊,也使得中國遊客成為了各個地方的旅遊「主力軍」,因此你幾乎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
  • 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實現大幅度攀升
    1月26日,中國科協在北京發布了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
  • 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1%|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出爐
    記者從哈爾濱市科協了解到,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 11.1%
  • 【科普知識】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中國科協於2020年4月至10月組織開展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範圍覆蓋我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8-69歲公民,回收有效樣本30.98萬份,並首次實現了對419個地市級單位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