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業:不上市 毋寧死?

2020-12-1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AI企業:不上市,毋寧死?

  12月對於人工智慧企業來說是不平凡的時間,在這個月內,國內有兩家AI企業提交招股說明書——雲從和雲天勵飛;而在海外市場,C3.AI也成功上市,開盤價直接飆升到100美元,甚至一度達到109美元,比IPO所設定的價格上揚160%。

  除此之外,依圖在11月也在上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而在更早之前,曠視也在香港進行IPO申請,但事後逐漸失去信息。

  但不可避免的是,對於AI企業來說,他們都面臨著問題:盈利及技術。

  對於企業而言,沒有盈利,就如同裸奔,而依靠外界的資助,雖然可以讓自己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但不可避免的是,在他人資助下的「衣食無憂」之後,是否能真正的做到「衣食無憂」?

  某自媒體人曾在6月份的文章中寫道,「外表風光的AI企業,10家企業有9家虧損,還有1家在申請破產」。在現實中也確實如此——在三年時間裡,雲天勵飛虧損16億;依圖虧損72億;雲從虧損23億。

  即使在如此虧損之下,AI企業依然選擇IPO——在所有招股說明書中,AI企業都明確表示「未來仍會有持續虧損或者退市的可能性」,頗有種「不上市,毋寧死」的氣勢。

  曠視科技CEO印奇曾表示:「AI經過2016~2017年的快速爆發,已經進入產業的深水區,步入『死亡之谷』。當前是各界對AI的高預期向下回落的階段,哪個AI企業能穿越這個死亡之谷很難預測。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是物聯網時代,AI更像當年的搜尋引擎。所以,AI是物聯網裡一個核心技術的能力,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技術創新的主軸,但不是產業落地的核心點。」

  可見,AI技術並不是當前的核心,而是如何把技術進行落地,實現技術與應用的融合,並落地到具體環境之中。

  但在實際中,AI企業卻面臨著幾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不難看到如今AI企業所面臨的風險。

  1、技術壁壘真實存在?

  在若干年前,如果與AI企業溝通,不難發現他們最常說的是「技術壁壘」,對於他們來說,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從而打造技術壁壘,讓友商不得不耗費更大的成本及精力實現突破。

  但在AI企業的說明書中,卻不難發現一句類似的話:由於相同技術技術較多,用戶的可選擇性增加,導致銷售價格下調。

  從中不難看到,AI企業所設想的技術壁壘並未實現,相類似的技術不斷得到應用。而對於客戶來說,只需要最終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在這一理念下,用戶決定了AI企業,而AI企業耗費巨資建設的「技術壁壘」,更是被友商或其他開發者繞行。

  而隨著算法的更新及更變,越來越多的算法及技術被應用在各個領域之中。

  2、晶片製作能力不足

  在晶片方面,AI拋擲一注,似乎晶片能成為AI企業下一步的發展重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思作為晶片設計企業,其成立於2004年,但一直到2011年左右,才開始盈利,而在之前,華為每年為其投資數十億。

  而反觀AI企業,針對視頻監控領域推出了不同的晶片,但就目前而言,僅有雲天勵飛的晶片得到商業化應用,而銷售費用僅有200萬,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回本。

  另外從硬體設計角度看,國內大部分AI晶片都不算完全的自主設計,由於時間緊迫,企業不得不購買IP,對於自研GPI或者定製神經網絡核心的能力基本沒有。

  3、股權代替薪資

  股權通常是用於激勵員工更好地為公司服務,但部分企業則利用股權作為工資支付——雲天勵飛支付員工薪酬為3630.33萬元,公司員工有415人,平均工資約為9720元。而雲天勵飛的招聘中,薪資最低的為銷售經理,位0.9萬/月。

(圖片來源於雲天勵飛招股說明書)

(圖片來源於51job招聘信息)

  據百度顯示,「股權支付」的意思是「是指企業為獲取職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務而授予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的交易」。

  這種模式主要是由於絕大大多數非上市公司都屬於中小型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公司能夠適當地降低經營成本,減少現金流出。與此同時,也可以提高公司經營業績,留住績效高、能力強的核心人才。

  但其背後也有不少的問題:例如員工不能自由離職全身而退(各種約定),間接持股方式不能直接出售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處理好也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4、身在安防,卻不是安防企業

  對於很多AI企業而言,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安防」企業,在他們心中,「安防」只是他們落地的其中一個環境,而非整體。

  但不可忽視的是,人工智慧落地最大的場景,就是安防——歐洲科學院院士徐雷在採訪中曾說道:「在中國,AI已經成為『刷臉』,很多應用基本是在『刷臉』的基礎上繁衍。」

  值得慶幸的是,正是國內安防市場的巨大體量,讓眾多AI企業得以生存,從而實現自己的「宏圖」。

  「AI四小龍」已成過去式

  不得不說,隨著AI產業的發展,以及AI企業財報的公布,「AI四小龍」的說法已經稱為過去時——在新AI企業的崛起下,走在前面的AI企業看似遙不可及,但長久以來運營的問題如果無法及時解決,即使依靠融資,也難以在未來持續維生。

  美國著名的投資人弗雷德?威爾森表示:「我不想企業表現得像是個一味強調現金流得怪胎。但我們作為投資方所做的事情,確實就是為了允許所投資的企業在就算虧錢的情況下,也能將產品推出到市場,並將該生意和團隊進行發展壯大,從而為創始人以及利益相關者賺取更多的利益。我們公司現在所投資的很多投資組合其實都是在虧錢的,我們常常做的事情就是低頭看看他們提供的充滿赤字的收入報告,然後抬頭遠眺,看下現有的資金在什麼時候將會燒光,以便做好下一步(融資)計劃。」

  對於AI企業來說,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接盤著,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財報數據,還是各地辦事處在收斂,技術無法商業化已經成為目前AI企業難以落地的痛點,講故事,也無法繼續圓上AI的「美夢」。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078)

相關焦點

  • 不自由,毋寧死
    教師對學術自由的拋棄,在今天幾乎見慣不慣。人民大學教授張鳴曾說:「對學術自由的幹預來自三個維度:意識形態、權力和金錢。」教師,一個升鬥小民,在這麼三個維度的幹預下,自然也可以找到自我寬慰的藉口:「鐵定死,要自由否?」各種表態發言,充斥於報端,也就習以為常了。在這麼個背景下,「不自由,毋寧死」這個高尚的口號,就不免被一直在犬儒主義氣息薰陶下的人們嗤之以鼻了。
  • 不自由毋寧死(寧波中學,嚴雨清)
    (www.chushurong.cn)【教學設計】《不自由,毋寧死》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嚴雨清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想像演講情境,梳理演講稿思路。2.體驗並歸納派屈克·亨利在演講過程中說服的技巧。3.區別朗讀與演講的區別,引導學生嘗試上臺演講。
  • 泰山石刻中,有一句「不成功,毋寧死」,它堪稱是最勵志「名言」
    比如,泰山烈士紀念碑的北部有塊巨石,上面刻了六個大字—不成功,毋寧死,並且下部還篆刻了幾行跋文,但可惜年代久遠只能辨析出「徐公」二字。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在蘇教版高中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不成功,毋寧死》,其作者是美國著名演說家派屈克·亨利,他在這篇演講稿中表達了對自由的追求和渴望,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泰山上這句「不成功,毋寧死」的勵志口號是舶來品,但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專家們經過研究,確定「不成功,毋寧死」是地地道道的國貨。專家們給出了幾個原因。
  • 從兩百年前的演講不自由,毋寧死中尋找答案
    而派屈克·亨利對美國的貢獻就在於,他發表了史上著名的《不自由,毋寧死》這篇演講,此演講成功說服了大多數的代表同意參戰,為後來的美國獨立打下了基礎。在當時,依然有相當大的反對與英國交戰的聲音,但派屈克在演講中巧妙的把英國對立起來,並從自由和被奴役的角度,激發了人們了反抗情緒,以爭取獨立和自由。
  • C3.ai上市即暴漲,矽谷傳奇Tom Siebel續寫創業神話
    這幾天,矽谷科技公司扎堆上市——前有 DoorDash 以逼近 Airbnb 的市值登陸交易所,隨後 Airbnb 也成功上市,當天股價直接翻倍……同樣在本周,C3.ai,一家和 Airbnb、DoorDash 相比名氣沒那麼大的公司也登陸了紐交所。
  • 不自由,毋寧死!美國13州發生暴亂,民眾持槍街頭示威州長
    之後,英國媒體也重點對此事進行報導,稱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攜帶武器在街頭舉行示威活動,抗議各州長倡導的封城隔離措施,同時,還有大量示威民眾高喊反對是美國首席免疫學家安東尼·福奇的口號,認為專家提出的隔離建議是導致美國民眾不自由的罪魁禍首。
  • 自律到極致PK不自由,毋寧死,中西抗疫彰顯東西方不同的價值觀
    直到有些國家開始「求救」,有些國家開始「甩鍋」,才知道西方發達國家並非「百毒不侵」,也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繁榮、富強、民主、文明的西方發達國家在疫情面前表現的如此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應對疫情為何如此不給力?
  • 對於AI企業來說,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接盤者,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AI企業來說,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接盤者,顯得尤為重要 OFweek物聯網 發表於 2020-12-10 14:40:56 12月對於人工智慧企業來說是不平凡的時間
  • 80萬年薪仍難求AI人才,企業如何破局?Auto ML 平臺R2.ai來幫您!
    更難得的是,建模的自動化、操作的便捷化和低門檻化,大大減少了項目對數據科學家的依賴度,從而解決了昂貴數據科學家資源同市場需求的不匹配的行業難題,使其「有項目的時候沒人,有人的時候沒項目」的尷尬局面成為過去。高端AI人才80萬難求,但企業的AI進程刻不容緩。在努力尋求人才的同時,何不嘗試一下Auto ML 平臺R2.ai呢?
  • 美股異動|次新股人工智慧軟體公司C3.ai(AI.US)漲超26%,昨日收漲逾...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周四(12月10日)美股盤初,次新股人工智慧軟體公司C3.ai(AI.US)繼續走高,截至北京時間23:11,該股漲26.58%,報116.7美元。昨日該股上市首日收漲超120%,C3.ai公司創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Redwood City,是一家領先的企業AI軟體提供商。包括其軟體應用程式都可以部署在Azure,Amazon Web Services或AWS,IBM Cloud,Google Cloud Platform上。
  • 象山又一家企業上市!我縣上市企業增至八家!
    3月19日上午,   寧波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成為象山第八家上市企業!
  • 吳恩達發布一本全新電子書《轉型成為 AI 企業快速指南》
    的企業。這份 AI 轉型指南是自吳恩達創業創辦 Deeplearning.ai 、Landing.ai 、AI Fund 三大創業項目,分別關注深度學習教育、深度學習賦能傳統行業、AI 創投以來的最新動態。他希望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AI 創業者、開發者以及傳統企業了解如何在這個 AI 時代獲得成功,除了自己創業之外,不斷公開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 特困企業:「活」不下去又不敢「死」
    不想「死」、不能「死」也不敢「死」,這是大量失去活力、難以起死回生的「殭屍企業」、特困企業如今的真實寫照。  在「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大量「殭屍企業」、特困企業成了去產能的絆腳石,啃食中國經濟,影響經濟增長,並帶來諸多風險。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了處置政策和措施,以儘快解決這些企業的出路問題。
  • 與其「教」毋寧「玩」!
    與其「教」毋寧「玩」!
  • 現場| AI Frontier大會開幕 最乾貨的AI應用不容錯過
    以下是雷鋒網帶來的現場報導:吳恩達 Keynote 演講:科技企業+神經網絡≠AI公司大會開場Keynote報告嘉賓是大會最重量級的嘉賓、前百度首席科學家、Coursera聯合創始人、Deepliarning.ai創始人吳恩達。在這場報告中,吳恩達沒有用PPT,而是將將兩塊大白板搬到了現場,頗有在史丹福大學上課的樣子。
  • 想真正的做好ai的話,你不能忽視語言本身的魅力
    不是沒有這個功能,而是沒有替代品,某諾亞方舟手機算嗎,某錘方舟手機算嗎,都是能搭載人工智慧ai的手機。老羅說小老闆搞「人工智慧」,就是搞不明白,做的是概念,小老闆啥都沒有,人工智慧?你們還是做輕薄款吧。siri自從存儲了基本語言包的android配合新系統1.0推送之後,很明顯是在為人工智慧ai的發展鋪路。siri已經可以接收輸入並且轉錄命令,與此同時該智能音箱也已開放試用。
  • 李善友:企業為何而死 又如何長壽?
    這是一家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了的公司。  事實上,絕大多數巨頭死掉的時候都是這樣。從微觀角度看,公司管理根本沒有遭遇問題,技術、渠道等各方面也都很好。那麼,為什麼會突然發生增長失速,甚至導致企業隕落?  增長理論之父克裡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裡說,每10家企業當中,只有1家能夠維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 華生:大股東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人嗎?(續一)
    華生|文  萬科獨立董事  「我為什麼不贊成大股東意見」前面已經寫了上 中 下三篇,最後還引出了對萬科的兩大股東即寶能和華潤閉門交易第一大股東地位的質詢。揭出內幕甚或黑幕,與其說是經濟學家的職能,毋寧說只是履行一個正直公民的義務。萬科公司股權和控制權之爭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是其引出了現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進、上市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的規制、獨立董事的功能及其發揮作用的條件等深層問題,這些都是關係到中國企業制度的建設與改革、上市公司的治理架構和政策指引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政策問題。
  • 「不能美,毋寧死」的樊麗君,患癌後經歷31次化療,頭髮幾乎掉光
    樊麗君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優雅"的代名詞,不離腳的高跟鞋,在任何場合下亦是都化著完美的妝容,就像我們笑談的那樣;"一個人得精緻到什麼程度,才會在下樓扔個垃圾幾分鐘的事,都要花上幾個小時畫一個精緻的妝容之後再下去扔垃圾。
  • 中國企業為什麼多選擇美國上市?國內上市不香嗎?原因不簡單!
    很多國內企業為什麼選擇去美國上市?特別是那些網際網路巨頭們,像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難道在咱們中國的市場上市不香嗎?截止到2020年10月份,中國一共在美國上市的企業有250家,合計市值約為2.2萬億美元,而每股的總市值大約為40萬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中概股的市值佔每股大約百分之五的體量,雖然看似比重不高,但卻都是中國比較優質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