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2-08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了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俗語中的老相好和青笛嫂並不是指的是某種人物,而是指的人們常常餵養的兩種寵物,老相好指的是伯勞鳥,而青笛嫂則是繡眼鳥。

家富不養老相好: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即便是家裡再富裕,也不能飼養伯勞鳥。在舊社會,很多生在富裕家庭的人喜歡飼養鳥,除了喜歡養普通常見的鳥以外,人們還喜歡養一些比較稀奇的鳥類,比如伯勞鳥。

伯勞鳥是一種猛禽類鳥類,可細分為64種,雖然人們將它叫做「老相好」,但是它的性格卻和「老相好」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它們生性十分兇殘,嘴形很大而強,前端有鉤和缺刻,很像鷹嘴,喜歡吃一些大型昆蟲、蜥蜴、老鼠或小鳥為食,並且還會將獵物掛在荊刺上,就像人將肉掛在肉鉤上一樣,所以人們又將伯勞鳥叫做屠夫鳥。

之所以會有「家富不養老相好」的說法,是因為老相好喜歡吃新鮮的昆蟲和肉類,普通的食物它們不喜歡吃,所以飼養老相好是一件很花錢的愛好,即便是家庭再富裕,也可能無法承擔起這項開支,所以老人才會告誡後代即便是再有錢,也不要養伯勞鳥。

家貧不挨青笛嫂:剛才說到青笛嫂就是繡眼鳥,繡眼鳥屬於體型很小的鳥類,體長在90-122毫米之間。嘴巴很小,一般為頭長得一般,嘴峰稍微向下彎曲,舌頭能夠伸縮,翅膀圓長,尾巴很短。人們喜歡養繡眼鳥,是因為繡眼鳥不僅叫聲很好聽,還特別好餵養,水果、昆蟲、植物的種子等,都是繡眼鳥的食物。

雖然繡眼鳥很好餵養,但是老農卻說「家貧不挨青笛嫂」是因為,即便是青笛嫂吃的食物很少,但是對於貧窮的家庭來說,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而不是將精力放在養鳥這件事情上,以免玩物喪志。

綜上所述,「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養青笛嫂」是老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來告誡後代,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都不可玩物喪志,應該將自己的主心放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而不是一味追求嗜好。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是為何呢?
    導讀: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是為啥呢?農村從來都不是俗語老話,有的俗語老話通常採取白描的方式,很容易被大家所理解,不但很容易理解,而且朗朗上口很押韻。也很容易被廣泛地流傳,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猛地聽起來,讓人摸不著頭腦,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寓意,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老話聽起來感覺怪怪的,猛一看就會讓人理解錯,問了村裡的老人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也是俗語的一種慣用伎倆,典型的指東打西的做法。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封建迷信,有的卻非常有道理,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智慧的結晶,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 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源於農民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其中也不乏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做人的道理。俗語通常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也正由此,在民間才得以代代流傳經久不息。那麼你知道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嗎?
  • 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現代還是以前古代,在農村的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而在這些無數的俗語老話當中,有著很多的俗話和老話描述著我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在農村,老人說:「家裡有三,家敗人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農村賺到錢的人越來越多,而那些之前外出打工的農民,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回到了故鄉養老,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雖然說現在種地不怎麼賺錢,但要解決一家人的溫飽還是不成問題,只要不生病,生活會過得十分舒適。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俗語「齒軟不奔喪,肉軟不食涼」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的俗語涉及方面十分廣泛,有關於經驗總結的、有關於做事禁忌的、還有關於一些保健養生的知識。因為俗語過於精煉短小,所以看字面意思不一定了解,但是聽完俗語的解釋你會發現,按照俗語的說法做事真的很有好處。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下半句少有人知
    導讀: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下半句少有人知不管是在以前,狗在農村最為常見,以前人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更多是當作解悶的寵物來養;在我們那邊更是有」狗來富」的俗語,因此在農村對很多家庭狗真的很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有「添人不添夠」的俗語呢?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這跟另外一句俗語:窮養兒子,富養女的俗語差不多,意思是蜜蜂養要留足蜜,不可貪心,這樣才能把蜜蜂養好,所以叫富養蜜蜂。兔子又是太能吃了,給再多都吃完,吃不完也糟蹋完,吃多了不消化,所以兔子要窮養!很多人聽到這句俗語,就以為是窮人養兔子,富人養蜂的意思,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看法,窮養兔子和富養蜂,這中間沒有一個人字在裡面,所以說這是根據兔子和蜂的生活習性來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日為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什麼是「橫財」?
  • 農村老人說「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50不蓋房、60不種樹、70不做衣」啥意思,有道理嗎?如今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和進步,這些年國家也非常重視農村的發展,針對農村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以及優惠政策。
  • 農村老人常說:「寧嫁起家頭,莫嫁富家尾」,啥意思?
    」,啥意思?古時候的農民,沒有機會接觸書本上的知識,但是他們仍然有很高的智慧,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許多提供給年輕一輩學習的俗語。由生活經驗得來的知識,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華麗,當然也不會那麼深奧,用簡單的文字,構成精湛的短句,然後就被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面對著眾多有道理的俗語,人們的好奇心也就因此產生,每當看到一句自己尚未見過的俗語,就會開始研究其所蘊含的意思,直至到弄懂整句話的意思為止。
  •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其中農村的俗語就是文化的一種,而這些農村的俗語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你在農村生活過,或者是家裡面有一些老人的,那麼你應該經常會從他們的嘴邊聽到一些有意思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卻並不像書本上寫的那些知識一樣高深莫測,或者是充滿了美妙的詞語。但是它們卻朗朗上口,有它的智慧所在,可以讓你一聽就記住。而其中這些俗語已在民間流傳千百年,是農村的人從古至今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