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不明 多頭監管 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知識
如今,「鮮奶吧」在我國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因主打「鮮奶直供」、「營養健康」,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然而,記者近日採訪時發現,由於存在奶源不明、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多頭監管等問題,部分「鮮奶吧」仍暗藏乳製品安全隱患,確保消費者喝上「放心奶」依然任重道遠。
新時尚
鮮奶吧主打營養健康受青睞
在江西省南昌市外國語學校附近,有一家「365鮮奶吧」,門口寫著「牛奶要喝新鮮的,酸奶要吃現釀的」等廣告語,每天都有不少消費者在那裡購買鮮牛奶和酸奶。
「這個小站可以訂牛奶,還可以電話訂餐,我們周邊的住戶都覺得很方便。」南昌市民饒丹丹告訴記者,她已經在「365鮮奶吧」訂購近一年的鮮牛奶了,這家「鮮奶吧」主打的「奶農直供」、「巴氏消毒鮮牛奶」,喝起來很放心。
不僅是江西,近年來,「鮮奶吧」在其他地方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經四路的「旺角鮮奶飲品吧」是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銷售巴氏鮮牛奶、酸奶、冰淇淋、奶昔等多種乳製品。
「最近來『鮮奶吧』消費的顧客越來越多,我們的產品經常供不應求,只好採取會員制進行銷售。」「旺角鮮奶飲品吧」負責人楊曉霞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國的消費者更有條件追求高質量的乳製品。英國研究和信息諮詢公司英敏特的報告顯示,中國年人均牛奶消費量已經從2007年的16升提高至2012年的24升,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1%,5年內增加了50%。
「鮮奶吧」的興起,恰好迎合了中國消費者「新鮮」、「健康」的需求。山東省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山東是中國較早出現「鮮奶吧」的地區。2009年7月濰坊出現第一個「鮮奶吧」以來,經過3年多的發展,目前已有3000餘家各種類型的「鮮奶吧」,遍及全省17個地市。
作為山東濟南一家「鮮奶吧」的會員,濟南市民王家濤一家五口人的牛奶都來自於這家「鮮奶吧」。「超市裡的盒裝奶保質期動輒十天半個月,而這裡買的奶保質期只有1至2天,感覺喝著更有奶味兒,我們家人只喝『鮮奶吧』的牛奶。」王家濤說。
老問題
乳品消費新方式存安全隱患
雖然「鮮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不少業內人士反映,這個「新鮮事物」中仍然存在著不少乳製品安全隱患。
奶源不明。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統計科副科長胡智勝認為,「鮮奶吧」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事物,尚未形成統一的經營規範。少數「鮮奶吧」經營者為追求個人利益,使用來源不明、不固定的生鮮乳為原料,導致出售的乳製品質量難以控制,為安全埋下隱患。
專業知識缺乏。從業人員缺乏乳製品專業製作知識也是一大隱患。記者通過網絡搜索「鮮奶吧加盟」,出現了相關信息83萬餘條,查詢後發現,大多數加盟企業都是在經營「鮮奶吧」所需的生產設備,而在技術培訓、市場調研、連鎖管理等方面幾乎是空白。山東省畜牧協會奶業分會秘書長張志民告訴記者,部分「鮮奶吧」從業人員缺乏食品安全和乳製品製作專業知識,製作工藝、操作方法尚有待規範。比如,有些「鮮奶吧」僅使用幾千元的蒸箱消毒器,不能十分準確地控制消毒蒸煮的時間,存在一定隱患。
多頭監管。「鮮奶吧」多頭監管在我國一些城市普遍存在。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認為,由於畜牧部門管奶源,工商管理部門管開店,衛生防疫部門管日常檢查,各部門「只管一頭」,缺乏全局統籌協作,導致監管難以「全覆蓋」,一些不法商販仍在開門迎客。
如何辦
統一標準
加強監管
針對「鮮奶吧」的食品安全隱患,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應採取多種措施予以規範和引導,從而讓消費者喝上「放心奶」。
有專家認為,應儘快制定出臺「鮮奶吧」監督管理辦法和相關規範性文件,引導「鮮奶吧」產業良性發展。張志民說,我國現有的相關規定尚不能對「鮮奶吧」進行有針對性、有效的管理,亟須在充分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有一定針對性的監督管理辦法和相關規範性文件。
向健軍也認為,嚴格的行業標準和規範能夠確保「鮮奶吧」生產和銷售健康安全乳製品。當前,首先要制定全國統一的「鮮奶吧」行業標準和規範,加強從業者培訓和資質審核,並設立一定的準入門檻,從而淘汰那些不規範、不安全的「鮮奶吧」。
多位專家還表示,有關部門要加強「鮮奶吧」的「進口」和「出口」監管。在「進口」端,要鼓勵和引導奶牛養殖場與「鮮奶吧」無縫對接,確保安全優質的生鮮奶直供「鮮奶吧」;在「出口」端,要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檢測和監管,對不合格的產品要及時銷毀,對於多次生產不合格產品的「鮮奶吧」還要吊銷執照。
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