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體進出口貿易呈現眾多危險和挑戰的時候,另一面跨境電商為進出口帶來的無限潛能。中國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日前發布的報告《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海關驗放的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1347億元,增長率為49.3%。在2019年以來,中國外貿外貿結構不斷更新優化,國內生產動力也在持續增強,但進出口貿易環境更加複雜,進出口貿易發展趨勢的不確定性更大、風險和挑戰也更多。
中國近幾年出現了很多的舊衣捐贈箱,包括校園、小區等地,解決了很多人想扔又覺得浪費的衣物,舊衣捐贈箱上面往往還列印著這些衣服將會去往的流程,然而事實卻是,並不是所有的舊衣服都會去往我們以為的方向。
青島每年產生8000噸左右舊衣服,有些是來自廢品回收站,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公益捐贈」,目前青島乃至全國舊衣服共有兩大去處,環保再利用和出口。其中非洲出口是一個重要渠道。
舊衣服中八成新以上的夏裝會被挑揀出來,打包出口到非洲等國家,這也成為目前青島乃至全國舊衣回收後,除環保再利用外,最主要的流向。「青島每年有2000餘噸舊衣服出口到非洲,這佔青島每年民用廢舊紡織品總量10000噸的20%左右。」相關人士介紹,青島分揀出的可出口的衣服,打包後發往廣州,在廣州裝箱後通過海運運往非洲。
非洲為什麼要進口中國的舊衣服呢?
其實中國在十幾年二十年前也曾經進口過大量從日本和韓國的舊衣服,因為當時我們很多人連溫飽都成了問題,國內生產能力也還比較落後,所以對價格較低的海外二手服裝有很大的需求量,而今天的非洲就像十幾年前的中國一樣,需要大量價格低廉的舊衣服。
不過近年來,一些非洲國家認為二手衣物可能攜帶著大量的病菌,危害人民健康,下令禁止二手衣物的銷售。加上在一帶一路的經濟推動下,我國的製衣企業接連進駐了非洲,大力推動了非洲本土製衣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還讓非洲人民穿上了自己生產的新衣服。
另外,中國本身製造力就非常強大,商品物美價廉,據中國海關統計,1-4月,我國與非洲進出口總額660.4億美元,中國製造的衣服通過傳統外貿以及跨境電商B2B大量進入非洲市場,同樣成為了非洲非喜愛並可以消費的對象。深圳卜鳴跨境電商B2B平臺集海匯除了服裝以外更是加大了對非洲貿易的建材、母嬰、日用等品類的出口,一面幫助海內中小企業發展,一面讓非洲零售商家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採購到各類商品。
非洲的許多國家都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非洲人民也開始注重起來健康了,所以二手衣物的銷售也開始走向正規化,模式化,不過按照非洲現在的發展速度,相信很快非洲在人民穿二手衣物的時代就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