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及早產兒的護理

2020-09-03 啟加家庭教育



一. 剖宮產孩子的護理

通過剖宮產方式降生的孩子由於沒有經過產道的正常擠壓,不但平衡能力和適應能力比自然分娩的孩子差,還容易患新生兒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由於先天觸覺防禦過度,剖宮產孩子往往比較愛哭,愛動,睡眠容易驚醒,膽子一般較小。

怎樣護理?

1. 多搖晃:孩子出生後前3個月,父母應經常抱著孩子輕輕搖晃,讓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初步的鍛鍊。注意一定不要用力搖晃,以免使孩子的大腦受到損傷。

2. 進行撫觸按摩:撫觸按摩從孩子出生就可以進行。操作時,父母可以將孩子包在乾淨柔軟的大毛巾裡,輕輕揉搓孩子,或讓孩子躺在床上,用柔軟的枕頭輕輕擠壓孩子全身。如果有時間,父母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對孩子進行頭、頸、背、胸腹、四肢等部位專業撫觸。

3. 多運動:初生時父母可以多幫孩子翻身,或利用孩子固有的反射訓練孩子抓握、「走路」;長大些後父母可以幫孩子翻身、打滾、爬行;再長大些還可以訓練孩子翻跟頭、拍球、跳繩、遊泳等。

4. 刺激皮膚:天氣好的時候,父母應多抱孩子到戶外活動,使孩子的皮膚接受風和陽光的刺激;孩子稍大些時可用溫差較小的冷熱水交替給孩子洗澡,或用泥、沙刺激孩子的皮膚。

二. 早產兒的護理

早產兒由於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很差,容易因為體溫調節功能不佳出現體溫過低或過高,或由於呼吸能力弱出現間歇性呼吸暫停甚至窒息。由於吸吮和吞咽能力比較弱,容易出現吞咽困難,也很容易溢乳。由於免疫力低下,即使輕微感染也容易引起敗血症。

早產兒護理要點

1. 注意保暖:早產兒居室應當保持在24℃~28℃,溼度在55%~65%。

2. 嚴防感染:早產兒所居的房間應定時通風,並儘量減少和外人的接觸。母親照顧孩子時應洗淨雙手和乳頭,帶好口罩,並儘量不親吻孩子。為避免皮膚感染,即使孩子沒有出汗也應天天洗澡。洗澡時應注意保持臍部乾燥,以免引起感染。此外,父母還應多檢查孩子的皮膚,如果發現膿皰、發紅、流水等現象,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3. 細心餵養:早產兒一般要留院觀察,由於脫離母親的時間較長,出院後基本採取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這就需要父母注意奶粉的衝調和餵哺;奶粉的溫度要適中,切記太稠或太稀;餵奶速度要慢,以免孩子吃的太急而導致嗆奶。

4. 定期複查:與足月兒比起來,早產兒的視網膜發育一般欠佳。孩子回家後,父母應重視孩子的視網膜檢測,遵醫囑定期複查至4~6個月。

三. 新生兒睡眠:睡眠是新生兒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正常情況下,新生兒一天有16~20小時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掌握一些關於新生兒的睡眠知識,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對每對父母都是很重要。

1. 什麼睡姿比較合適?

新生兒出生時,睡覺仍保持胎內的姿勢,為了幫孩子排出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咽進的水和粘液,出生後24小時內應採取側臥位,並定時給孩子翻身,原來的側臥位改為另一側臥位。餵完奶將孩子放回床上時,則應採取右側臥位,以減少嘔吐。側臥時,父母應注意不要將孩子的耳廓壓向前方,以免引起耳廓變形。新生兒頭大、脊柱直,平躺時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不會造成「落枕」等意外,所以不必枕枕頭。如果擔心孩子吐奶,可以適當把孩子的上半身墊高一些。

2.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怎麼辦?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完全是父母調節不當的原因,如果白天盡情的讓孩子睡,到晚上孩子就會十分精神,不想睡覺了想預防和糾正「黑白顛倒」的睡眠,父母應從孩子的生活習慣入手。

(1)白天儘量多讓孩子保持清醒:早上八點左右,孩子吃完奶後會有一段較長的時間睡眠。這時父母應該多和孩子說說話,幫孩子做做操,或者把孩子抱起來看看四周,儘量延遲他們的睡眠時間。下午睡午覺醒來時,父母可以逗孩子多玩一會,儘量多讓孩子保持清醒。(2)培養孩子晚上入睡的習慣:到了晚上,父母應該把燈關掉,除了撫慰孩子因為餓、尿、拉、病、環境不舒服的情況引起的啼哭外,儘量不要跟孩子說話,還可以輕輕地撫摸孩子,幫助孩子入睡(3)白天房間內不要太安靜:父母在白天時應該把房間的光線調的明亮些,還可以放些輕柔的音樂,不必使房間太安靜,這樣有助於幫孩子保持清醒。否則,孩子在白天昏昏欲睡,到晚上就開始精神了。

四.吃手

吃手是2~3個月的孩子普遍出現的現象。有些父母認為吃手是個壞習慣,一看見孩子把手往嘴裡放就急忙制止孩子,其實是不對的。

這時候的孩子就是通過嘴來認識世界的。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知道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以為它屬於外界的東西,於是就把手放進嘴裡「探索」一番。這其實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父母應該為孩子高興才對。千萬不要粗暴的制止孩子,那樣只會阻礙孩子大腦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如果害怕「病從口入」,父母可以勤給孩子洗手,並要注意保持孩子口唇周圍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溼疹。等孩子長到一歲半左右,對手以外的世界探索興趣的時候,吃手的習慣自然就不見了。

四. 如何護理愛流口水的嬰兒?

到了第三個月,大部分孩子會開始流口水。雖然長流不止的口水會使父母覺得很煩惱,但對孩子來說,這卻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階段。

1. 流口水時的護理

孩子的口水偏酸性,又含有一些有腐蝕性的消化酶,如果任其流淌,流到孩子的嘴角、臉蛋、脖子甚至胸部時,很容易腐蝕孩子皮膚最外面的角質層,或導致黴菌感染,使孩子的皮膚發紅、長溼疹,因此必須及時擦乾,並在平時的生活中小心護理。

(1) 用柔軟毛巾擦拭:給孩子擦口水最好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棉手帕或毛巾,不要用含酒精的溼紙巾給孩子擦拭,以免使孩子的皮膚受到刺激。給孩子擦口水的手帕和毛巾要經常洗燙,以免引起感染。給孩子擦口水時,動作一定要輕,最好輕輕地把手帕或毛巾貼在孩子的皮膚上,將口水吸乾,而不是來回擦。為預防皮膚受損,父母還可以用溫水洗淨口水流過的地方,然後為孩子塗上潤膚霜,保護孩子皮膚。

(2) 使用圍嘴:為了防止口水弄髒衣服,父母還可以用乾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做成圍嘴,給孩子圍在身上。過大、過長、有太多花邊的圍嘴,用橡膠或油布做成的圍嘴都不適合孩子,最好不要選用。父母可多做幾條圍嘴輪流使用,及時給孩子更換被口水打溼了的圍嘴。只有保持圍嘴的整潔和乾燥,孩子才會感到舒服,並樂於使用。

相關焦點

  • 500克早產兒救活了 早產兒如何護理
    他出生時只有孕24周,體重500克,是名超早產兒。經過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和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和搶救,已經長成為十多斤重、發育正常的可愛娃娃。記者昨日獲悉,九爺是罕見的胎齡及體重均達最小極限的超早產兒存活下來的案例。  早產兒出生時只有1斤  因住院床號是9床,小寶得名「九爺」。
  • 護理專業複習資料:剖宮產的那些事兒
    初為人母,每個媽媽都滿懷喜悅之情,但在生寶寶這件事上究竟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顯得有些糾結,那接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有關剖宮產的那些事。剖宮產術是經腹壁切開子宮取出已達成活胎兒及其附屬物的手術。什麼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剖宮產呢?剖宮產適應證:頭盆不稱者、相對性頭盆不稱及產力異常者、妊娠合併症及併發症者、過期妊娠兒、珍貴兒、早產兒、臨產後出現胎兒窘迫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死胎及胎兒畸形,均不應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剖宮產選擇的麻醉方式以連續硬膜外麻醉為主,特殊情況可採用局麻或全麻。
  • 早產兒的護理,早產兒特別容易受傷,護理時需要特別注意
    早產兒一直要在產科醫院的兒科呆到健康狀況允許他出院回家的時候。在普通的產科醫院裡,也都設有為早產兒服務的單獨病房,病房的工作由有經驗的護士負責。出生時體重過輕的嬰兒或者由產科醫院的早產兒科護理,或者由為早產兒設有專門病房的區兒童醫院護理。
  • 早產兒出生率高達10%!早產兒應該如何護理?
    ,同樣的,她也特別擔心寶寶的護理問題,尤其是寶寶餵養困難該怎麼辦?正因為如此,爸媽們更應該仔細、耐心的護理寶寶,並嚴密監控寶寶的發育情況。但是初為人父母,在護理過程中難免會不知所措。關於早產兒護理需要特別注意的點:早產兒屬於
  • 冬季早產兒如何正確護理?早產兒弱點有哪些
    早產兒如何正確護理?早產的寶寶身體比起正常的寶寶問題較多,需要特別的護理才可以和正常的寶寶一樣。那麼早產兒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早產兒如何正確護理?首先要了解早產兒的弱點 1、吸吮和吞咽反射能力不成熟 嬰兒是靠吸吮和吞咽來攝取奶液的,但是,早產兒吸吮和吞咽的協調功能要到34周才能成熟,這些功能如果不成熟,不僅會妨礙經口攝入的充足餵養,而且也容易造成呼吸道吸入。
  • 早產兒家庭餵養與護理攻略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世界衛生組織將胎齡小於37周、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皮膚鮮紅,呼吸淺、快而不規則,吸吮力差,體溫調節功能和各種反射差,覺醒程度低。早產兒的餵養和護理方面要特別的注意。
  • 早產兒護理的三大注意事項
    作者:寶寶知道 MMYYFF早產兒因特殊原因提前娩出母體,對於早產兒的護理非常講究,除了醫院必要的早期監護之外,早產兒居家護理、餵養護理也很關鍵。早產兒分娩時的注意事項早產兒出生時必須注意保暖,處理時動作要輕巧而迅速。受涼常會造成不可挽救的併發症,產房溫度必須保持25℃左右。
  • 新媽媽必須知道的新生兒產後護理與健康評分規則+早產兒分娩科普
    摘自《育兒百科》早產兒分娩程序早產兒在體格沒有發育到可以離開子宮前就被生產出來,因此早產兒在出生後需要立即給予治療和幫助。根據早產的時間長短, 你的兒科醫生會聽取早產兒加強監護的新生兒專家的意見, 決定嬰兒所需要的特別處理措施。假如你的孩子是早產兒,那麼他的外貌和行為均與足月兒有所不同。
  • 早產兒的護理與餵養,教你如何讓早產兒奮起直追足月兒
    作者:寶寶知道 孕媽咪UP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兒為差者,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出生體重2500g以下的統稱為低體重兒,把出生體重低於1500g者稱為極低體重兒,其中都包括早產兒和小於胎齡者。
  • 早產兒腦癱表現 怎樣護理腦癱
    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由於父母的一些遺傳或者是不良的習慣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等方面的問題,那麼對於早產兒腦癱表現是什麼呢?怎樣護理腦癱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怎樣護理腦癱1、日常生活護理搞好早產兒腦癱患者的清潔衛生,定期洗浴並及時更換衣服、床單、被褥;室內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度適宜。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地面經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證早產兒腦癱患兒室內的清潔衛生。早產兒腦癱患兒因發育遲緩,各種動作的發育均遲於同期的健康小兒,行動不便,故應有專人守護。
  • 早產兒應如何居家護理?
    王彩霞 (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院區兒科副主任、新生兒科主任):體格發育:需要監測早產兒體重、頭圍的增長,選擇合適的餵養方案,避免出院後追趕過速或生長遲緩。神經發育:雖然是早產,但是神經精神發育需要按照實際月齡進行達標,所以早產兒父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庭式訓練。
  •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逐年上升,早產兒餵養、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在2016年將「有愛,有未來」設立為世界早產兒日中文永恆主題,旨在呼籲全社會關愛早產兒及其家庭,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促進母嬰健康。藉此機會,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些關於早產兒護理、餵養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家更好地呵護早到的天使。
  • 早產兒護理3大原則和注意事項
    早產兒從出生起就會比足月的新生兒體質弱,所以在早產兒的護理方面,新媽媽就要多下功夫。想要讓早產寶寶趕上足月寶寶就要在日常護理上多動腦子哦。早產兒護理3大原則要補充維生素由於早產兒生長快,又儲備不足,維生素A、B、C、E、K、鈣、鎂、鋅、銅、鐵等也都應分別在生後一周至兩周,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補充。預防感染早產兒室避免或不讓閒雜人員入內。
  • 早產兒護理專題:出院回家後的餵養和護理技巧大全
    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與早產相關的更多的護理知識,幫助寶寶度過最困難的時間! 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尤其是早產兒出院回家後。
  • 為何要對早產兒進行健康管理?如何護理早產兒?
    胎齡在28-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根據全國的流行病學調查,2002年全國早產兒約佔新生兒出生總數的7.7%,2005年比例上升至8.1%。近年來,眾多醫院收治的早產兒至少多了將近一倍。
  • 準媽媽要知道的早產兒護理知識
    準媽媽要知道的早產兒護理知識早產兒的護理要比足月兒寶寶更加精細,媽媽肩上的擔子更大!二、寶寶有不適或生病要及時就醫早產兒抵抗力和免疫力相對較弱,有不適要及時去醫院。三、不要吹風早產兒各個器官還沒有發育好,非常嬌嫩,抵抗力不好,吹風后更加容易受寒、感冒。
  • 偉大的早產兒媽媽
    早產兒 媽媽小張 是妊娠高血壓 ,在懷孕後血壓飆升,暈吐明顯,幾乎吃什麼吐什麼,體重下降。在孕周36+2( 懷孕36周零2天),為了母子倆的安全,緊急做了剖宮產手術 ,提前終止妊娠。孩子剛剛剖出來,產婦就發生了子癇,全身抽搐,經醫生奮力搶救 ,產婦終於脫離危險,闖過了鬼門關 ,保住了生命 。 她的早產兒體重是4.2斤(2100克) ,身高40cm 。整體看上來還是弱弱的,哭聲細微 。
  • 分娩支持的國際標準(9) | 剖宮產
    基於這些原因,CIMS 推薦剖宮產手術只有在好處高於風險的情況下才去使用。剖宮產率低於 15%是安全的, 低風險的初產婦的剖宮產率應當低於 11%。在 2007 年美國的剖宮產率是 32%。當剖宮產率上升至 15%以上, 對於媽媽和寶寶是很糟糕的,計劃剖宮產數量的增加將導致晚期早產兒的增加?。
  • 袋鼠式護理:最好的高效護理方式,「早產兒」也同樣適用
    本文字數:約127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學習指數:★★★★胎齡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兒為差者,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一些因為突發事件,早早出生地孩子,身體都會比足月的虛弱,照顧這些寶寶的方式也與正常的寶寶不同,那麼有些家長了解過袋鼠護理嗎?
  • 早產兒的出院後護理方法
    (早產兒的特點,)當今社會,早產兒出生數量在所有孕婦生產數量中的佔比在逐漸增加,說明了早產現象越來越普遍,早產兒越來越多。那麼早產兒的護理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早產兒出生後百分之九十九都要進保溫箱,除非是靠近37周出生的體重達到2.5kg的早產兒,可能不需要住保溫箱。在住院期間,由專業醫生照顧寶寶,所以父母不需要過多多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