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剖宮產孩子的護理
通過剖宮產方式降生的孩子由於沒有經過產道的正常擠壓,不但平衡能力和適應能力比自然分娩的孩子差,還容易患新生兒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由於先天觸覺防禦過度,剖宮產孩子往往比較愛哭,愛動,睡眠容易驚醒,膽子一般較小。
怎樣護理?
1. 多搖晃:孩子出生後前3個月,父母應經常抱著孩子輕輕搖晃,讓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初步的鍛鍊。注意一定不要用力搖晃,以免使孩子的大腦受到損傷。
2. 進行撫觸按摩:撫觸按摩從孩子出生就可以進行。操作時,父母可以將孩子包在乾淨柔軟的大毛巾裡,輕輕揉搓孩子,或讓孩子躺在床上,用柔軟的枕頭輕輕擠壓孩子全身。如果有時間,父母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對孩子進行頭、頸、背、胸腹、四肢等部位專業撫觸。
3. 多運動:初生時父母可以多幫孩子翻身,或利用孩子固有的反射訓練孩子抓握、「走路」;長大些後父母可以幫孩子翻身、打滾、爬行;再長大些還可以訓練孩子翻跟頭、拍球、跳繩、遊泳等。
4. 刺激皮膚:天氣好的時候,父母應多抱孩子到戶外活動,使孩子的皮膚接受風和陽光的刺激;孩子稍大些時可用溫差較小的冷熱水交替給孩子洗澡,或用泥、沙刺激孩子的皮膚。
二. 早產兒的護理
早產兒由於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很差,容易因為體溫調節功能不佳出現體溫過低或過高,或由於呼吸能力弱出現間歇性呼吸暫停甚至窒息。由於吸吮和吞咽能力比較弱,容易出現吞咽困難,也很容易溢乳。由於免疫力低下,即使輕微感染也容易引起敗血症。
早產兒護理要點
1. 注意保暖:早產兒居室應當保持在24℃~28℃,溼度在55%~65%。
2. 嚴防感染:早產兒所居的房間應定時通風,並儘量減少和外人的接觸。母親照顧孩子時應洗淨雙手和乳頭,帶好口罩,並儘量不親吻孩子。為避免皮膚感染,即使孩子沒有出汗也應天天洗澡。洗澡時應注意保持臍部乾燥,以免引起感染。此外,父母還應多檢查孩子的皮膚,如果發現膿皰、發紅、流水等現象,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3. 細心餵養:早產兒一般要留院觀察,由於脫離母親的時間較長,出院後基本採取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這就需要父母注意奶粉的衝調和餵哺;奶粉的溫度要適中,切記太稠或太稀;餵奶速度要慢,以免孩子吃的太急而導致嗆奶。
4. 定期複查:與足月兒比起來,早產兒的視網膜發育一般欠佳。孩子回家後,父母應重視孩子的視網膜檢測,遵醫囑定期複查至4~6個月。
三. 新生兒睡眠:睡眠是新生兒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正常情況下,新生兒一天有16~20小時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掌握一些關於新生兒的睡眠知識,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對每對父母都是很重要。
1. 什麼睡姿比較合適?
新生兒出生時,睡覺仍保持胎內的姿勢,為了幫孩子排出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咽進的水和粘液,出生後24小時內應採取側臥位,並定時給孩子翻身,原來的側臥位改為另一側臥位。餵完奶將孩子放回床上時,則應採取右側臥位,以減少嘔吐。側臥時,父母應注意不要將孩子的耳廓壓向前方,以免引起耳廓變形。新生兒頭大、脊柱直,平躺時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不會造成「落枕」等意外,所以不必枕枕頭。如果擔心孩子吐奶,可以適當把孩子的上半身墊高一些。
2.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怎麼辦?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完全是父母調節不當的原因,如果白天盡情的讓孩子睡,到晚上孩子就會十分精神,不想睡覺了想預防和糾正「黑白顛倒」的睡眠,父母應從孩子的生活習慣入手。
(1)白天儘量多讓孩子保持清醒:早上八點左右,孩子吃完奶後會有一段較長的時間睡眠。這時父母應該多和孩子說說話,幫孩子做做操,或者把孩子抱起來看看四周,儘量延遲他們的睡眠時間。下午睡午覺醒來時,父母可以逗孩子多玩一會,儘量多讓孩子保持清醒。(2)培養孩子晚上入睡的習慣:到了晚上,父母應該把燈關掉,除了撫慰孩子因為餓、尿、拉、病、環境不舒服的情況引起的啼哭外,儘量不要跟孩子說話,還可以輕輕地撫摸孩子,幫助孩子入睡(3)白天房間內不要太安靜:父母在白天時應該把房間的光線調的明亮些,還可以放些輕柔的音樂,不必使房間太安靜,這樣有助於幫孩子保持清醒。否則,孩子在白天昏昏欲睡,到晚上就開始精神了。
四.吃手
吃手是2~3個月的孩子普遍出現的現象。有些父母認為吃手是個壞習慣,一看見孩子把手往嘴裡放就急忙制止孩子,其實是不對的。
這時候的孩子就是通過嘴來認識世界的。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知道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以為它屬於外界的東西,於是就把手放進嘴裡「探索」一番。這其實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父母應該為孩子高興才對。千萬不要粗暴的制止孩子,那樣只會阻礙孩子大腦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如果害怕「病從口入」,父母可以勤給孩子洗手,並要注意保持孩子口唇周圍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溼疹。等孩子長到一歲半左右,對手以外的世界探索興趣的時候,吃手的習慣自然就不見了。
四. 如何護理愛流口水的嬰兒?
到了第三個月,大部分孩子會開始流口水。雖然長流不止的口水會使父母覺得很煩惱,但對孩子來說,這卻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階段。
1. 流口水時的護理
孩子的口水偏酸性,又含有一些有腐蝕性的消化酶,如果任其流淌,流到孩子的嘴角、臉蛋、脖子甚至胸部時,很容易腐蝕孩子皮膚最外面的角質層,或導致黴菌感染,使孩子的皮膚發紅、長溼疹,因此必須及時擦乾,並在平時的生活中小心護理。
(1) 用柔軟毛巾擦拭:給孩子擦口水最好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棉手帕或毛巾,不要用含酒精的溼紙巾給孩子擦拭,以免使孩子的皮膚受到刺激。給孩子擦口水的手帕和毛巾要經常洗燙,以免引起感染。給孩子擦口水時,動作一定要輕,最好輕輕地把手帕或毛巾貼在孩子的皮膚上,將口水吸乾,而不是來回擦。為預防皮膚受損,父母還可以用溫水洗淨口水流過的地方,然後為孩子塗上潤膚霜,保護孩子皮膚。
(2) 使用圍嘴:為了防止口水弄髒衣服,父母還可以用乾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做成圍嘴,給孩子圍在身上。過大、過長、有太多花邊的圍嘴,用橡膠或油布做成的圍嘴都不適合孩子,最好不要選用。父母可多做幾條圍嘴輪流使用,及時給孩子更換被口水打溼了的圍嘴。只有保持圍嘴的整潔和乾燥,孩子才會感到舒服,並樂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