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默默堅守鄉村教育36年

2021-02-08 樺川縣教育局


       文 / 袁豔敏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橫頭山鎮中心校教師、《光明日報》頭版刊登個人事跡

師者,頑強而平凡,執著而偉大,呵護學生的夢想,引領學生發現點滴美好;師者,不計得失,無懼歲月,讓一張張純真的笑臉綻放在最美的年華,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在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搜狐教育推出《師者》特別策劃,真誠地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額頭上寥寥無幾的頭髮,嚴重的大骨節病,鄉村的生活讓張寶華老師看起來比同齡人大很多。 與他的相識還要從2009年說起,那一年我考取了黑龍江省特崗教師,被分配到佳木斯市樺川縣橫頭山鎮中心校任教,認識了眼前這位淳樸而又善良的張老師。他是土生土長的申家店村人,在這片黑土地上生活了56年,為了教育工作默默付出了36載。說他淳樸,是因為一打眼兒,你就能看出他身上所具有的鄉土氣息,是那樣的真誠,矮矮的個頭,體型有些微胖,說起話來還略帶一些鄉音,就是這樣一個外表看起來很簡單的人,成為了我的同事,我的老師。說他善良,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為人謙遜,從不張揚,默默無聞這些詞用在他身上太合適不過了,在我來到中心校工作的十年中,他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2009年剛到中心校的第一年,那時張老師還是六年二班的班主任,主教語文和數學,我也被分配到了同年級一班學習,就這樣經過了一個月的學習後,學校考慮到張老師身體狀況,他有嚴重的風溼和大骨節病,上樓下樓腿腳有時不太方便,所以讓我接任了他的班級。這是在同年級當中,最優秀的班級,無論是學習還是衛生方面,更別說紀律了,張老師不在班級時,從來聽不到班級亂說話的現象,而且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學習任務是什麼,這是全校的模範班級。接這樣的班級,讓我倍感壓力,如果有一方面下降,只能說明我這個班主任沒有能力。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剛走進班級的一瞬間,孩子們驚訝的表情,因為當時他們並不知道換班主任了,當我介紹了自己,告訴他們小學階段這最後的時光將由我和他們一起度過時,孩子們表現出了生氣,憤怒,不解……因為張老師和這批孩子相處了四年,感情特別的好,他們捨不得張老師,一時間難於接受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也確實遇到了困難。第一次月考成績下來,班級成績下降到了年級第二名;而且課堂上也出現了幾個不學習的孩子;甚至還有一個叫小月的女孩子公然的在課堂上頂撞我,這讓我一時間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對於班級的情況有的孩子也向張老師「匯報」了,我現在想想,他當時是考慮到我的自尊心,沒有直接問我班級的情況,作為一名老教師,他考慮的很細心。後來我找到了張老師求助,她看出了我的為難,再一次和我了解了班級目前出現的狀況,安慰我別著急,並且耐心的告訴我該怎麼做:他說出了小月的情況,小月是一個缺失家庭愛的孩子,父母離異,母親杳無音信,父親對她不理睬,覺得她是一個女孩子,將來也是要嫁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父親的腦海裡還是根深蒂固的,這孩子每天吃飯,睡覺都和奶奶在一起,所以她憎恨這個家庭,帶著這種情緒,只要是她看不上誰,就會和誰對著幹,當然這就包括了我。張老師告訴我,這孩子平時做事情還是很認真的,而且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只不過這麼多年家裡沒有人重視她,導致了現在的性格,讓我先給她安排些工作,如果做得好就在全班同學面前重點表揚她,讓她有一種被重視,被信任的感覺,然後在慢慢來。聽了張老師的話,回到班級我立刻讓小月當起了值日生組長,並且告訴她,相信她一定可以帶領組員把班級的值日工作做好,就這樣在接下來的一周裡,他們組把班級的衛生做的的確很像樣,在學校的一周評比中,我們班還得了流動紅旗,別提孩子們當時多高興了,在班級的周會課上我重點表揚了小月和其他組員,看的出來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她不但沒有再頂撞過我,而是學習中更加努力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這讓我很是欣慰。 對於班級出現的幾個不學習的孩子,張老師告訴我,要逐一「攻破」,了解每個人的性格及其興趣愛好,適當的時候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必定是孩子,做事情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 張宇就是其中一個這樣的孩子,他有極高的美術天賦,什麼畫,只要他看上一會,自己就能完全的臨摹下來,而且畫出來的真是栩栩如生。 我剛接班,他還沉浸在對張老師的不舍中,所以我上課他就偷偷地在下面畫畫,不聽課,他的成績在班級當中明明是很好的,但是這一個月下來,卻大幅度下滑。了解了他的情況後,我主動給他買了一本畫冊和一沓畫紙送給他,他當時張著嘴巴,驚訝的望著我。我說:「小宇,你這麼愛畫畫,是想將來做畫家嗎?」他一臉不解的說:「當不當畫家,我沒想過,我就是喜歡畫畫。」我告訴他,那你考美術學院吧,可以天天在明亮寬敞的畫室裡畫,想畫多久就畫多久,而且適當的時候還可以背著畫架去大自然中採風。我們就這樣越聊越多,他也聽的越入迷,但最後我說,美術學院可不是人人都能去的呀,不是說畫畫好就可以,文化課必須也要好,才能進入。聽我這麼一說,他忙問:「那我需要怎麼做」?我說,從現在開始打好基礎,就像蓋樓房一樣,必須打好地基,上面才能更穩固。看著他若有所思的樣子,我知道我們今天的談話至少成功了一半。接下來的時間裡,他確實在上課時間沒有再偷偷的畫畫了,不過一有課餘時間他還是會畫的,而且畫好之後,還會拿到我的面前「炫耀」一下,雖然我不懂畫,但是我還是會對他誇耀一番,適當的給些點評。期中考試後我發現這孩子竟然在班級名列前茅。從這些事情當中我也總結出來了,張老師這麼多年一直堅守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作為班主任老師他為什麼那麼受學生的喜歡,就是因為他走進了每個孩子的心理,了解他們,不僅僅是從學習方面,更是從孩子的生活、家庭、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去了解,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曾經有一件事還令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我來到中心校接任的第二屆畢業班,班級的整體成績不容樂觀,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一屆男孩子居多,鄉村當中家長們還是比較嬌慣的,除了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外,孩子自身也不是很努力,這可愁壞了我。有一日我在辦公室和一個孩子談心,這孩子很聰明,可就是不願意主動去學習,班級像他這樣的不止一個。談完後,坐在一旁聽了半天的張老師站起來走到我的跟前對我說,對待這樣的孩子,你和他講大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而且鄉村的孩子,他們淘氣慣了,你何不如拿他們所熟知的事物舉例子,或者是直接把田間地頭的事物拿到課堂上,運用到你的教學中,這樣他們更感興趣,還能提高教學質量。張老師告訴了我一個學習辦法:我們的學生都是來自各個村,給各個村建立學習小組,國興村,解放村,日升村等等,平時課堂學習,練習,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等都進行小組評比,每個村還要選出一個「組長」,這樣大家相互監督,誰都不願意自己拖了「村子」的後腿不是,對於那個村表現好的,給予表彰獎勵。他還說,孩子們代表自己的村受到了表揚,回家之後肯定會說,而且一說不止一個孩子,這樣家長們茶餘飯後坐在村頭就會談論此事,這樣一來,誰家的孩子落後了,家長肯定覺得臉上沒有光呀,所以就肯定回家會管理孩子,這豈不是比你挨個說服教育家長還起作用麼,你回去試試。聽張老師這麼一說,我覺得挺有道理,回到班級,立刻草擬方案,開始實施,一個月後,班級大有改觀,不僅如此,還有家長開始主動給我打電話,開始詢問自己家孩子是否在學校學習了。說實話,我真真的佩服張老師,事後他還說,你對於一些農村的現狀還了解的不夠,有些家長不農忙時,就願意做在一起嘮家常,他們平時有的是很嬌慣孩子,但是誰不願意聽到自己家孩子進步呢,如果沒有進步,他們肯定會回去督促孩子的,也希望自己家孩子別掉隊呀。對於班主任老師,你更是要想辦法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能用課本上知識按部就班,要學會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法。不愧是老教師,有著這麼多豐富的農村教學經驗。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也開始在教學中不斷的摸索,適合鄉村孩子的教學方法,講到《香山的楓葉》我會收集很多我們當地山上特有的紅樹葉,讓孩子們親身來對比有什麼不同之處;講到《家鄉的風景》,我會安排孩子們觀察自己村子裡的稻田,樹林,晚霞,晚秋等景象;講到數學的長方體,正方體,我會讓孩子親手來折一折;數的幾次方,我會拿來玉米粒,讓孩子們數一數,看看數有多大,能不能數完……真正的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並且走進課堂教育。在張老師身上我學到了什麼是敬業,什麼是用心鑽研。一名老師真正的無私奉獻,樂於助人不僅僅是體現在他對待孩子們身上,對待需要幫助的人他也會這麼去做,張老師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熱心腸,任何人遇到困難他都會伸出援手。還記得有一次,學校一位年輕的班主任李老師在剛接班時,遇到了一位脾氣暴躁的家長,對待孩子尤其的溺愛,孩子不完成作業,老師也不能批評教育,稍有不慎,家長就會「大鬧天空」,年輕的李老師,就被這位家長惡言相威脅,不能對其孩子管束,李老師很是苦惱,找到了張老師,張老師二話不說,立刻聯繫了這位家長,站在一位老教師的角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家長談了很多,經過幾次談話後,家長的思想開始發生了改變,張老師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跟蹤」說教,一學期下來,孩子在班級也有了突風猛進的進步,這讓家長也看到了希望,接下來的工作中家長主動找到李老師:老師,俺家孩子你咋管理都行,我啥說的都沒有,以前是我不對,你可別往心裡去呀!從這件事上,張老師又一次教會了我,對於一些教育思想不同的家長,就需要老師多一份耐心和細心,教育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並不能立竿見影。這就是默默奉獻的張老師,他給予了周圍太多老師的幫助:班主任不在時主動去管理班級;拿起拖布主動去打掃衛生;拿起掃把主動去清掃積雪;今天那個班級拖布掉個頭,他去修;明天那個班學生紅領巾丟了,他去解決等等,這些瑣碎的工作他總是樂此不疲的去做,這幾年由於身體原因,他已經不再擔任班主任工作,而是負責整個小學的值周任務,其實這項工作並不比班主任工作輕鬆多少,但他卻總是笑著說,沒事,我都快退休了,再讓我發揮發揮餘熱吧!工作這麼多年了,作為同事張老師得到了大家的愛戴,作為我的老師,在教學上他給予了我很大幫助,現在遇到不懂或者不解的問題,我依然會向他請教。張老師在鄉村教育中默默堅守這麼多年,不圖名不圖利,真正的無私奉獻,這就是。其實在鄉村教育中還有像張寶華老師一樣工作了二十年,三十幾年的老師,他們有著自己獨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所喜愛和接受,他們一樣在堅守著鄉村教育的這片藍天,用愛和責任書寫著鄉村教育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三尺講臺,默默堅守——採訪鄉村教師張小鈞
    自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教育行業已有27年。27年來,他默默堅守,主動奔赴環境艱苦的鄉村學校,為貧困地區的孩子點亮了一盞盞求學之路的燈。在此期間,張老師連續14年任教初三畢業班。身為我國西部貧困縣區的人民教師,他始終為鄉村孩子傳道、授業、解惑,從小學到初中,從語文到化學,三尺講臺,默默堅守,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的日新月異,為西部教育發展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 寺面初中教師陳德林:堅守鄉村教育16年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38歲的鄉村教師陳德林,是「平南縣優秀教師」之一。在寺面鎮初級中學的教師崗位上,他堅守了1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
  • 偏遠山村有堅守,感謝每一位鄉村教師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在許多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學生越來越少,老師也相繼調走,但仍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在默默堅守,他們年齡不同,相貌不同,地域不同,卻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只有隻要有學生,我就不會離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民工進城越來越多,鄉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不論是廈門鄉村,福建鄉村,還是西部偏遠山村,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 湖北武穴:致敬餘川鎮太平山裡堅守鄉村教育的燃燈者!
    陸金豔和丈夫第一學曆本科,當記者問她這麼多年堅守山裡,覺得最苦的是什麼?最有成就感的又是什麼?陸金豔笑眯眯地回答,我一個廣西壯族姑娘,為了教育跟隨丈夫來武穴,同樣為了山區的孩子,我和丈夫又選擇了老師的職業,看到孩子們一年年走出山裡,我心裡高興。再就是這些年來,讓我倆最有成就感的是,我們帶的「夫妻班」一個教語文、一個教數學,我們的學生中不少人都有了出息,想想他們,我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 堅守鄉村41年 江西吉水「老教師」默默奉獻青春和汗水
    人民網南昌9月7日電 嶺口小學、楊家邊小學、下居小學,再到如今的友聯小學,41年來,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的鄉村教師謝冬苟一直在村小擔任教師,40餘年,他堅守初心,紮根鄉村,默默奉獻著青春和汗水。41年如一日,謝冬苟就像大山中的一顆紅燭,照亮偏遠鄉村孩子們的求學道路,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時雨、廖敏、王薇薇)
  • 偏僻、落後、貧窮——鄉村教師如何做到幾十年堅守教育初心
    從媒體上看到過一個報導,一個老師,七個孩子,一個學校,講的是一個邊遠地區的農村,一個老師紮根邊遠農村,一幹就是三十年,從青年幹到滿頭白髮,一個學校,一個老師,七個學生,跨四個年級,除了語文數學,連音樂體育課都是一個老師教,上課敲鈴,課間跟孩子一起遊戲,每天放國歌,升國旗,除了老師少,學生少,跟正規大學校完全一樣。
  • 是什麼讓我堅守鄉村教育14年?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年華似水,人生一晃就是36年。在教師的道路上也已經走過了十四個年頭,現在回想起這段時光仿佛就在昨天。堅守鄉村教育十四載,我還有勇氣繼續堅持下去嗎?我06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所鄉鎮學校教書。當時的情形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接到被錄取的通知後,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學校報到的客車。由於山路崎嶇,道路凹凸不平,顛簸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當時心裡真是五味雜陳。當看到學校的一剎那,讓我更加心灰意冷了。破舊的學校大門,陳舊的教學樓,坑坑窪窪的操場,連桌球臺都是用水泥修的。
  • 鄉村女教師楊蘭仙:用「五心」堅守教育事業
    在雲南江川,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女老師,她25年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用耐心、愛心、細心、恆心、責任心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奉獻著。她就是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雞窩小學的老師楊蘭仙。教育學生要有「耐心」,這一點在楊蘭仙老師講課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楊蘭仙正在給學生上《丁香結》這篇課文。
  • 「安寧教育」情歸鄉村育桃李 默默耕耘鑄師魂——記優秀鄉村教師...
    育人者幾摞書卷,濃縮歲月多少眷戀在我市鄉村,有一支為了鄉村孩子默默耕耘的教師隊伍,他們在艱苦的環境條件下,>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默默奉獻。我中師畢業以後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從事教育工作。直到現在,我也是無怨無悔,在以後的工作中 仍然發揮自己的餘熱,教好書育好人,為家鄉為安寧,培養更多的人才。34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忠誠、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師德高尚,工作認真,愛生如子,善於鑽研,在日常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中贏得了學生、家長以及同事的好評和讚譽。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圖為2020年9月7日,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曾會章在給學生上書法課。
  • 24年堅守鄉村三尺講臺
    「長沙市優秀教師」湯亞平新麓谷2020年9月16日訊(吳夢珊)鄉村教師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他們將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化做春雨潤物無聲,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大山裡,點燃孩子們心中的那把火,成為指引孩子們成長的人生「燈塔」。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當時村小非常簡陋,沒有桌椅板凳,曾會章就發動學生自帶桌凳上課,沒有教學用具,曾會章就帶領學生自己製作,沒有音體美老師,曾會章就獨自「承包」了全部課程……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曾會章傾儘自己所學,把知識的種子一粒一粒播撒進學生們的心田裡。
  • 27載堅守鄉村教育
    韋東路 唐啟斌在上林縣白圩中學,有這樣一位鄉村教師,27年來,他堅守三尺講臺,潛心教育、勤耕苦耘,讓一批批學生在熱情和溫暖中成長。今年中考期間,他主動背本班受傷學生參加考試,成為校園裡最暖心的故事。他就是樊光軍老師。受傷學生名叫何羽斌,中考半個月前,他發生意外導致右腳受傷,做了手術打上石膏,行走不便。
  • 呂長平:堅守36年撐起山裡娃「求學夢」
    36年來,無論條件如何艱苦,他和妻子一直堅守在辛安泉這個小山村裡,守護著自己的教師夢,撐起山裡娃的「求學夢」。9月7日,在教師節前夕,記者走訪了長治市第三屆「最美教師」獲得者——長治市潞城區辛安泉鎮中心校孔巖小學教師呂長平。
  • 四川內江:鄉村教師堅守43年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
  • 40餘年的芳華,40餘年的堅守,致敬鄉村教育築夢人姚賤根教師!
    整理編輯:笑笑   審核:書龍投稿郵箱:77001453@qq.com峽江生活網客服熱線:0796-3695561信息來源:馬埠小學       2021年1  四十餘年的芳華,四十年來的堅守。正是有這樣默默奉獻的教師點燃起鄉村教育的星星之火。
  • 「最美鄉村教師」餘明安:教學是守望相助的堅守
    如今59歲的他,已經在三尺講臺上奮鬥了36個春秋。2009年,他通過公招考試被錄用為公辦教師。從教36年,餘明安始終認為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他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培育了無數優秀學子,多次獲評縣級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縣級「德育標兵」等榮譽稱號。2019年,他被評為四川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
  • 【教師節特別報導】王雷:紮根鄉村教育18載,用堅守點亮教育的希望之光
    十八年來,他一直紮根農村,從事農村基層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父親的離世對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更大的打擊和創傷,面對生活的磨難,王雷也曾想過放棄,因為到異地謀生,工資待遇可能會比代課教師高很多,可是每每面對孩子們求知的眼神和那一個個純淨稚嫩的心靈的時候,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消了放棄的念頭,於是,他又堅守在了鄉村教育一線
  • 【師者說】朱春暉:紮根鄉村教育 堅守教育理想
    朱春暉:紮根鄉村教育 堅守教育理想朱春暉,開發區遼河一小數學教師,2012年參加工作,八年的一線教學經驗讓他成為了學校學科教學的骨幹力量。他以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影響、激勵著一小的教師們;他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忠誠,用實幹的工作精神,培育澆灌了一批又一批茁壯成長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