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在幾經折騰後,找到了取暖的最佳距離,即:既能相互獲得對方的溫度又不至於被扎。
人們在刺蝟的生存哲學中發現這一經驗,在人際交往上很合適。即:刺蝟理論。
刺蝟理論: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
01職場的刺蝟法則
職場上的刺蝟法則:請和領導保持有效距離。
三年前,我來到廣州,從老家來的時候,父親就跟我說,到大地方要學會為人處世,工作要多和領導走,該走走後門的就走走後門。
「多和老闆走近點,處好關係」這一點我也做到了,休閒時陪老闆一起打球,他家裡搬家,我叫上周邊弟兄一起過去,老闆一句話,真的比親兄弟還管用。
然而,我錯以為,搞好關係就能在這個公司活的更好,沒想到和老闆走的太近,反而遭到周邊同事的排擠,在一次次升職,與同事業務間產生矛盾後,讓老闆很難做出決策。
最後我還是走了,沒有正視領導和職員的關係距離。
領導就是領導,他要平衡公司的各部門勢力,就像皇上,他要平衡朝政中的各方勢力才能穩固江山,和下屬走的太近太遠都不合適,要保持好距離。
同樣對於一個員工,下屬,也要重視和上級的距離,不可過於親近,或者疏遠,保持好心理和空間上的距離,才能走的更遠!
02愛情的刺蝟法則
愛情中的刺蝟定律:越是親密,越有可能分離。
為什麼兩個戀人在一起久了會產生厭倦感?
為什麼兩個人離開一段時間之後反而更加相愛?
感情中的這兩種現象似乎很常見,當兩個人在一起過於親密,雙方都沒有私人空間,越是容易產生厭倦,留一點心理空間,時間空間給對方,留一點神秘在他身上,好讓雙方保持更多探索欲。
保持親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有人曾經不止一次地對我說:人就是刺蝟,不能離得太近了,一靠近,身上的刺就可能扎疼對方。說這話的那個人還強調說: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當然不能離得太近,也不是避而遠之。而是要保持合適的距離。
庫徹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正因為這樣,人會產生寂寞感。所以,在人的生命中,大多數的人是必須尋找另一半的。
但是問題來了,因為每個人的出身不同、個性不同、成長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這種種的差異,就像刺蝟身上的刺,所以,兩個人在一起,大約就像兩隻刺蝟在一起一樣:相互之間離得近了,會扎,疼啊;如果不靠近,離得遠了,會冷,凍啊。
如果夫妻兩個真的就像刺蝟一樣,難道,他們就這麼不即不離,要麼疼死,要麼凍死麼?
幸好,人不是刺蝟,人畢竟是人。人總是能想出辦法或招數來應對一切、去解決問題。
電視劇《半路夫妻》裡,江建平的母親說:只有每個刺蝟都削掉一半的刺,這樣,靠在一起,也不扎了,也不冷了,但是,你必須忍得了削刺過程中的疼痛。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我想,刺蝟理論對於我們的啟示,並不單單是告訴:我們在相處時,要保持合適的距離。
而是說:我們本身就像刺蝟一樣,都是帶著刺的,這種刺,並不是肉眼直觀可以看見的,它來自於我們性格、脾氣等等方面,所以說,我們與人相處時,要學會消刺,尤其是與親切的人相處,不讓自己的刺傷害到對方。
在愛情裡,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忍著自己的「疼」,來獲取對方的「暖」。
03朋友圈的刺蝟法則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與某人的關係越親密,越容易經常與其發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與初次見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員、情侶之間常常相互埋怨,正是這種情況的表現。
如果不夠包容,就別走的太近,如果不夠大度,就別付出太多。
人與人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遠遠近近自己定,原則是讓自己愉快別人輕鬆。
有人說: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
別小看這些生活裡的距離,有多少情感都最終敗在距離上。遠了生疏,近了又生出矛盾。
用距離來節制愛,才是最恰當的愛護與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