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際交往的距離要如何把握?親密無間,最可怕!

2020-10-20 可馨職隅

好友Maggie約幾個好朋友一起吃飯,飯局上她氣憤的跟我們抱怨著被同事陷害的事情,讓我們給她支招,如何防陷害。

Maggie是公司品牌經理,她所說的同事算是她的下屬,不過由老闆直接對接工作,並掛靠在她的部門。

下屬小夏與Maggie同在一間辦公室裡辦公,因為坐得近且有著許多共同的愛好,兩人關係日漸親密。平時一起點餐,一起下班,時不時還會關起辦公室的門來討論公司大小事,在外人看來她們的關係很不一般。

昨天,老闆找來品牌部的幾位同事開會,討論網站改版事宜。當問及小夏負責的廣告推廣中,為何網站客戶的流失率特別高時,小夏跟老闆說:「網站改版的頁面上有幾處宣傳信息都過期了,跟小張說過要更改,但是不知道為何一直也沒有更改。這事我也跟Maggie說過很多次,可還是沒有解決。」

老闆的臉色當下就變了,質問Maggie為何不解決?Maggie腦袋裡回想著小夏跟她說過的話,印象中小夏只是提了一下信息過期的事,也說過她交代了小張更改,所以Maggie就以為小夏跟進了這事,她就不再過問。

至於說過很多次,也許都是在日常聊天時帶過,因為有帶聊天性質,所以有些Maggie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夏沒有直白的跟她提出要限期整改的事,再加上她對這件事的判斷與小夏的判斷不同,所以沒有立即跟進。

看著老闆和小夏滿臉問責的表情,Maggie真想發火,但又沒有證據,只能打掉牙齒往肚裡咽,找到我們來訴苦水。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提出一個理論叫刺蝟效應,是指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它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有間"的關係,即為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

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體力行刺蝟理論,尤其在對待中高層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場合和待遇問題上,斯通從不吝嗇對管理者們的關愛,但在工餘時間,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

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項業務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使你高高在上,也不會使你與員工互相混淆身份。這是管理的一種最佳狀態。

距離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則來維持,這種原則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員工。掌握了這個原則,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訣。

Maggie所犯的錯誤就是與同事走得太近了,忽視了雙方的同事關係,忽視了崗位職責所在,忽視了適當的距離感,沉浸在好友間的「臭氣相投」中……

然而,這3個真相才是她更應該知道的現實:

1、職場沒有真正的朋友

並不是說職場上交不到朋友,而是指在職場工作,工作關係應當重於朋友關係。不要陷於朋友間的甜蜜中,忽略了工作本身的職業化要求。

在公司以工作為主,每個人都要對結果負責,每個人都想在領導面前有更好的表現,每個人也都害怕被問責。當真正遇到問題時,才是考驗職場友誼的時候。

所以,你更應該感謝日常工作中能夠直白的指出你工作問題的人,他們能夠準確的表達,並不會因為工作關係而含糊了說辭,這樣的同事才值得深交。

2、影響有影響力的人,你的意見才會有用

即便你的理由充分,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但如果你的解決方法沒有與決策者達成一致,那你的意見也只能是意見。

想要讓你的意見有分量,應該讓決策者認同你的意見,並支持你的意見。就比如當老闆在問到為何網站客戶流失率高,小夏給到的意見是頁面上的一些宣傳信息已經過期的理由,但這個理由真的是主要影響客戶流失率的原因嗎?不一定!

所以,當老闆認同小夏所說的,這個原因是影響客戶流失的主要原因時,Maggie的失誤才可能變成了主要矛盾。

3、實踐於一線才有真正的話語權

有話語權的員工大多都有較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因為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問題,有哪些是直接影響工作效果的。

當小夏私下與Maggie指出這個問題時,Maggie並不能感知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又因是在非正式溝通中提及的,所以她自動過濾了這件事。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應出了Maggie疏忽了對一線實操上的管理。

在職場中,我們很容易跟氣場相同的同事走得很近,往往忘記了分寸,忘記了同事之間必然存在的利益衝突。若要與同事保持親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知道你有沒遇到過這樣的事呢,有沒有被下屬或同事反要求、反問責的經歷呢?如果有,說明我們的職場還需要很多的修煉,真正厲害的職場人,從不被要求,而是反要求他人!

如果想要避免同樣的事情發生,你需要做到以下3點:

1、要有自己的辨別和主導能力,能夠為結果負責

想不被牽著鼻子走,就要在即將發生問題前,有預判的敏感度。最重要的是要對本職工作以及與之相關的崗位工作了如指掌,在專業上有足夠的辨別力和解決力。當你的專業力在公司內部具備了權威,那你的意見就會變得足夠重要。

2、主動出擊,不要等待,更不要懈怠

不要等到下屬對你的工作指指點點時,才後悔自己怎麼沒有發現!因此,要勤於自檢自查,在安逸時觀察是否有新的隱患即將出現,主動思考,不要等待,更不要懈怠。

3、學會反問「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工作中所接觸到的各種信息要學會反問為什麼,聽聽他人的想法是什麼,會如何解決。特別是當下屬跟你反饋問題時,要讓其深入剖析,將問題更直白的暴露出來。

企業管理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認為:企業領導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種親密關係是"親密有間"的關係。否則,很容易讓一個原本很受下屬敬佩的企業領導,由於與下屬"親密無間"相處,他的缺點便顯露無遺,結果不知不覺地使下屬改變原有的看法,甚至變得令下屬失望和討厭。

企業領導與下屬"親密無間"相處,還容易導致彼此稱兄道弟、吃喝不分,並在工作中喪失原則。因此,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成功之道!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可馨職隅,職場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請關注 @可馨職隅

相關焦點

  • 人際交往心理學:社交上的4種空間距離,把握好合適的度
    當你在坐電梯的時候,如果電梯裡有另外一個人,你和他是不是會保持比較遠的距離?當電梯裡有3個互不相識的人時,你們是不是又會調整到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就是我們自帶的一種「距離感」。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裡,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個人次。
  • 職場人脈如此重要:新人如何有效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此時如果擁有良好的人際協調能力,在事業開展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職場新人的人際交往這個話題。首先,什麼是職場人際交往?職場人際交往有哪些特點呢?當然,我們所說的人際資源網絡是有效的社會關係,不是單純地交朋友,也不同於交換名片式的點頭之交,而是通過篩選和評價,與其中有較強工作能力、能從與其交往中得到自身提升的人建立的有效關係。職場新人應該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呢?
  •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障礙?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克服人際交往障礙?#你為何越活越累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人際交往障礙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一、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
  • 如何保持合適的人際距離?
    如何保持合適的人際距離? 文|韓三奇人際關係的衝突,歸根結底,是不適當的人際距離造成的。
  • 戀愛、職場、人際交往:3大心理學定律,助你事半功倍
    每個人都可能需要面對,戀愛、職場、人際交往等不同場合,根本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存。那麼,初次見面時,如何在戀愛、職場、人際交往中脫穎而出,順利過關斬將,提升自我價值感,成為人生贏家呢?楊瀾突然意識到,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想擁有更多的機會,必須要注意給他人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畢竟,沒人願意通過邋遢的外表,去窺測一個人的內心和靈魂。於是,她精心打扮了一番,做足了準備,果然這次面試很成功。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最早提出了首因效應,重點強調了交往雙方的第一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
  •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如何把握好度?如何給這個人際關係投資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要懂得把握好一個度,超過這個度。人際關係,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不能滿足彼此的某種需要,那麼一般來說這種關係就比較難以維持了。心理學家霍曼斯,曾經指出人跟人之間的交往,在本質上屬於一種社會交換,而這種交換,跟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守的那些原則是相同的。
  • 人際交往有個最舒服的距離,這個距離叫做「分寸」
    這樣反反覆覆,經過很多次磨合以後,豪豬們才終於找到一個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同樣需要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這個距離就叫做「分寸」。而一個沒有「分寸感」的人,往往會令人敬而遠之,但自己卻不自知。
  • 職場人際交往的七個技巧
    在職場中不可避免要與各式各樣的人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可以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而要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就要掌握以下七個技巧。1、想他人所想,滿足他人需要。在人際交往中,只有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了解他人的需求,針對性採取策略,量可能地滿足他人的需要,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美國福特汽車總裁曾說一句名言:「如果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並滿足對方的需求。」2、寬以待人,廣結善緣。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人際交往中,以寬厚待人,以氣量容人,先敬人一尺,廣泛結交朋友。
  • 親密有間,疏而不遠——人與人之間,什麼才是最適宜的距離?
    「刺蝟法則」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像刺蝟一樣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每個人的觀念、文化、知識、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必然會影響到自身的處世態度和交際方式。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過於親密,這時的個性差異就會明顯起來、突出起來,就免不了會發生碰撞、摩擦。因此保持適當的距離,會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傷害。
  • 心理學小知識|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刺蝟效應,(Hedgehog Effect),是指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這個比喻來自叔本華的哲學著作,它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刺蝟效應的理論可應用於多種領域。在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有間」的關係,即為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
  • 大學生人際交往言語不得體現狀分析
    由此個案分析知:大學生人際交往言語不得體的具體表現為虛擬平臺交流用詞或稱呼不當,與現實生活的體距不協調,出入較大。「體距」即「身體距離」,指兩個個體在日常交往過程中的身體距離,體距學研究者指出,英美等國的體距劃分如下:4m及以上為公共空間,1.5m-2m和2.5-4m分別為近距離和遠距離社交空間,60cm-90cm的距離為人身空間,60cm及以內為密切空間。
  • 人際交往中,你知道的禮儀小細節有哪些?
    禮儀是文化素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我們無時無刻無不處在公共空間的矚目之中,要想人際關係處理得妥當,我們的禮儀節數在心中要略懂一二。所謂說「知禮儀,懂禮節,識大體」,那就讓我們一同了解人際交往中一些禮儀小細節吧!
  • 人際交往中有哪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
    然而,受家庭教育、環境以及個人經歷影響,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學會科學的人際交往方式技巧,去面對周圍的人。最常見的就是戀人之間的相處,女方為了讓男方更在意自己,往往會做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舉動,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吸引男方的注意力,可是效果卻非常差,甚至還會導致關係的破裂。
  • 職場|山重水複疑無路,人際交往要大度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定要大度的,不大度就容易引起雙方內心的小情緒。這不僅可以解決你人際交往的問題,還可以在職場中為你建立好人緣。一旦有一方沒有大度精神產生了計較,就會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二、不用過多解釋---彼此心照不宣,做什麼心裡都有底這會讓你們之間做什麼事情都特別順利,如果表現在工作上,那麼你們肯定是一個很好的拍檔。
  • 是不是你的人際交往有問題?
    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學會運用你的交往能力,與同事打成一片、互幫互助,讓領導對你青睞有加、委以重任,這些都是領導不會教、同事不會聊,但你需要修煉的職場必修課,同時也是你在公司長遠發展的墊腳石。【1】人際交往能力是職場必備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輕鬆獲取他人的信任,團隊的扶持,領導的重用。
  • 微課堂•家和工作室|親子交往中,如何保持合適的距離?
    微課堂•家和工作室|親子交往中,如何保持合適的距離?最後,經過幾番聚散,它們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距離,既可以滿足彼此取暖的需要,又不至於互相刺傷。這就是有關人際距離的故事,人際距離指的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雙方的距離感,或者說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人際距離是不一樣的。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裡,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者她的旁邊。
  • 人際交往的重要法則:刺蝟理論
    刺蝟在幾經折騰後,找到了取暖的最佳距離,即:既能相互獲得對方的溫度又不至於被扎。 人們在刺蝟的生存哲學中發現這一經驗,在人際交往上很合適。即:刺蝟理論。
  • 人際交往心理學
    人際交往,通俗一點說就是 —我如何對待他人,他人如何回應我;複雜的場面如何應付;什麼樣的場合,該說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事情,該使用什麼樣的策略。這說起來簡單,實則很需要我們花一番心力。002人際交往心理學《紅樓夢》中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
    其特徵是「對抗他人」,無論遇到何人,總是想知道該人力量的大小,或該人對自己有無用處。其三,是分離型。其特徵是「疏離他人」,無論遇到何人,總是想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他人對自己的幹擾,這樣的人,好像什麼都與他無關,事事高高掛起,不太關心周圍的世界。
  • 「把握異性交往,度過花季雨季」人際交往成長小組開組啦
    人際交往成長小組 2020.08.29 把握異性交往 守護花季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