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膽結石」,其實更正規的叫法可以成為——膽石症,雖然有略微的區別,但是對於初學者可以先理解成一種疾病的不同叫法。很多人說為什麼現該越來越多的人會得膽石症,其實它是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國內近年來B超檢查顯示,普通人群的膽石病患病率為10%左右,而且有逐年增長趨勢。在醫院因膽石症住院的人數佔外科住院病人總數的10%~25%,嚴重威脅著人民健康。
膽內為什麼會有結石
1、這個屬於發病機制,對於有些人可能覺得燒腦,由於正常膽汁有一定比例的膽鹽。卵磷脂使膽固醇保持溶解狀態的,由於很多人長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使體內膽固醇增加,造成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
2、我們平常喜歡吃屬於高鹽、高脂的食物,更易出現膽囊結石。含有大量的脂肪成分的食物或飲料,喝了以後使人發胖。一般胖人比瘦人更容易出現膽囊結石,原因在於其體內的膽固醇合成量絕對增加,或者比較膽汁酸和磷脂相對增加,使膽固醇過飽和。
3、膽囊結石還由於某些腸道疾病喪失了膽鹽,也會使膽固醇處於飽和狀態。這樣就會引發膽囊結石,所以高鹽是造成膽囊結石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平時要注意飲食中的食鹽成分,低鹽、低脂是我們健康的飲食方式。同時,還有我們不能按時進食也會引起的,是膽汁過多所導致。
膽石症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和不吃晚飯有關係嗎?
1、年齡增長
發病年齡大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膽囊結石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國外學者認為,這是由於年齡與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正相關,而與膽酸合成及膽酸池的大小負相關。
2、飲食成分
這個是影響膽石形成的主要因素,進食精製食物、高膽固醇食物者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因為精製碳水化合物增加膽汁膽固醇飽和度。
3、飲食習慣
和不吃晚飯有關係嗎?這是很多人的提問,答案是有關係。不能按時進餐,膽汁在膽囊內瀦留時間過長,所以會增加膽石症的機率。但是要知道,與不吃晚餐相比,早餐也不能忽視。研究發現,早餐進食不規律或經常不吃早餐、時間長不吃飯等,均可造成膽囊排空變慢和膽汁殘留較多,而膽固醇與膽囊有高親和力,造成膽囊收縮遲緩,促進膽結石形成。
4、懷孕
每一個母親都很偉大,因為孕育生命的過程,對自身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研究指出,妊娠可促進膽囊結石的形成,並且妊娠次數與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呈正相關。女性在妊娠過程中膽囊排空滯緩,引起的膽汁淤滯,神經系統平衡失調,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也可引起膽囊結石。
5、遺傳因素
這個雖然不是遺傳病,但遺傳是膽囊結石發病的發病機制之一。資料表明,雙親之一或兩者均為膽石病患者的家系佔74.2%,說明父母雙方均對子代的發病產生影響;同胞患病率達58.O%,超過一半的同胞是患者,雙生子均發病。
6、伴隨疾病因素
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經幹切斷術後,也可使膽囊排空延遲,利於膽石的形成。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變時也可導致膽囊結石,但這種結石多半是黑色結石。膽道感染,膽囊壁發炎,其收縮功能減退。
膽囊結石的發病亦與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腸外營養、手術創傷和應用某些藥物有關。如肝硬化患者膽石病的發病率為無肝硬化的3倍,而糖尿病患者膽石病的發病率是無糖尿病患者的2倍。
我們生活中如何預防
1、飲食合理
食物中葷素搭配要合理,攝取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要適中,還應增加食物中的纖維成分。蔬菜中的食物纖維能吸附腸道裡的膽汁酸,抑制腸腔內膽固醇的吸收,還可增加腸蠕動,有利於膽固醇和膽汁酸排出體外,防止膽結石的發生。提倡適當食用植物油以利膽囊收縮和排空。
2、適度運動
身體減少體內脂肪堆積。尤其對於肥胖者,更應注意飲食調節,加強活動,把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3、好好吃飯
養成每天吃早餐的習慣。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忙碌,許多人養成了不吃早餐的壞習慣。不吃早餐,貯存在膽囊中的濃膽汁就排不掉,時間一長,其中膽汁成分就會發生變化(膽固醇含量不變,而膽酸減少,兩者比例發生變化,膽汁中膽固醇濃度相對增多),濃度增高的膽固醇易在膽囊裡沉澱下來而形成膽固醇結石。所以,提倡養成每天吃早餐的習慣。
4、不要亂用藥
不要隨意服用激素類藥,以防止發生脂類代謝紊亂,而影響膽固醇代謝。特別是,雌激素增加膽酸合成,使膽固醇分泌增加,增加膽固醇飽和度;孕激素抑制膽固醇酯酶,也增加膽固醇飽和度。在選擇避孕藥物時,要注意到這一點。#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