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三)

2020-09-05 小白羊快樂英語

二、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現狀

(一)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現狀調查2018年筆者選取開設動物科學學術英語、農業經濟學術英語、畜牧學術英語和作物栽培學術英語的四所農業院校:東北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各50名大三學生,開展學術英語教學狀況調查。本次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6項調查目標。問題均採用三級計分制,被調查者在每個題項後的3 個分級(符合、比較符合和不符合)中選擇與實際情況相符的答案。本次調查共發放200份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答卷200份。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開設課程必要性方面:149 人認為很有必要(74.5%),37人(18.5%)認為無所謂,14人(7%)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開設課程。很多學生認為學術英語課程有助於了解本專業發展動向,獲得學科前沿動態,有助於提高其專業素養和能力。在學習需求方面:101人(50.5%)希望滿足就業需求,48人(24%)希望有助於考研,51人(25.5%)希望提高專業素養和能力。學習熱情方面:與教師積極互動學生62 人(31%);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有124人(62%);對課程完全不感興趣的有14人(7%)。學習能力方面:僅18人(9%)認為自己能夠獨立理解英文文獻,46人(23%)認為僅能勉強理解,136人(68%)認為無法理解英文文獻。並且,無人能夠完全用英文撰寫專業論文。在教學模式方面:51人(25.5%)認為上課形式多樣有效,63人(31.5%)認為一般,86人(43%)認為教師上課模式單一,教學手段落。教學效果方面:77名學生(38.5%)認為成效顯著,114 人(57%)感覺收穫不大,而9 人(4.5%)認為沒有收穫。

(二)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主要問題

1. 學生重視程度不足。由於學術英語和通用英語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檢驗方法存在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在沒有英語過級考試壓力下,缺乏學術英語學習動力和熱情。同時,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業發展規劃性和前瞻性,未意識到學術英語學習是提升專業素質、拓展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學術英語著重培養學生查閱英文資料和文獻能力;分析、評價及運用信息能力;提出問題,並通過思考和推理解決問題能力等。這些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專業學習必備素養,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各行業的基本職業素質。

2. 學校重視程度不足。長期以來,我國多數高等農業院校定位是培養可投身於農業基礎建設的本科畢業生,而忽視了高素質農業專業研究人才培養。教學管理部門對學術英語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大部分學校學術英語課程為選修課,且多安排於大三。在結束通用英語學習一年後,很多學生英語學習銜接上出現斷層,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有一定減退,在考研、求職等壓力下降低學習投入。缺乏規範的教學大綱和教程,教學管理和考核方式鬆散,教學效果不理想。

3. 教學模式單一。目前,我國高校學術英語教學模式多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課文翻譯為主要內容。側重講解而忽視討論,重視課文內容而忽略材料要素,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後。不同於模擬法庭之於法律專業,同傳模擬之於外語專業,農業院校因學科設置原因,教學模式單一問題更突出。傳統教師講解、學生記憶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忽略師生互動,影響教學效果。

4. 學術英語教師水平有限。多數高校的學術英語教學由專業課教師承擔。農業院校專業教師在專業知識儲備方面具有優勢,但英語語言能力有限,缺乏流利英語授課能力。同時,由於缺乏對科技文體英語句式結構、篇章結構的合理把握,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由英語教師主講時,效果也不盡人意,專業英語教師的語言素養、語法技能講解和表達溝通能力較好,但缺乏對專業領域知識的深度解讀,講解缺乏專業性。

5. 缺乏規範的學術英語教材。因專業設置特殊性,高等農業院校很難找到契合教學大綱要求、適合教學目標和任務、符合學生程度的學術英語教材。即使找到相關專業學術英語教材,又因教材內容陳舊、難度不一,不能覆蓋本專業知識面,無法銜接最新研究動態。一些教材則偏重語法講解、長難句分析和課文翻譯,與專業銜接不夠緊密。很多教材並未配備相應輔助材料和視聽說教學材料,不利於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本文為原創文章 ,作者嶽欣、楊傳鳴。更多有關語言學習的觀點,請關注@小白羊英語學習


相關焦點

  • 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五)
    (三)加強師資力量師資是學術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引導不僅能在學習上幫助學生,甚至能在心靈上或精神上鼓舞學生。學術英語的教學特點要求,首先針對相關專業教師,必須培訓其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並學習英語教學法、英語學習心理等,提高其語音語貌、語篇分析能力、翻譯能力、交際能力等。任課英語系教師應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水平。
  • 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實踐研究(四)
    三、強化學術英語教學對策(一)採取分層次教學學術英語教學效果受學生英語基礎影響。針對高等農業院校學習者英語水平,可實行教學分流,因材施教。如將生物技術、動物科學、食品科學和農學、農業經濟等專業學生按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分層次教學。先確立符合學院學情的分層制度,合理控制分層比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分級教學能夠緩解學習壓力,樹立學生英語學習信心。
  • 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一)
    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使高等教育外語教學目標隨之改變。培養具有國際交往和競爭能力的卓越人才,不能僅依靠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還應訓練學生使用英語查閱專業文獻、參與國學術會議、完成學術寫作能力。只有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培養學生從事專業學習和研究的英語能力,才能真正達到大學英語教學目的。
  • 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二)
    30日上午,市、區教育(科)局進行電腦搖號派位,切實將市區公辦幼兒園招生工作打造成「陽光工程」。報名搖號工作由市、區教育(科)局統一組織,並邀請公證機構人員、紀檢監察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代表及幼兒家長代表全程監督,全程錄像。
  • 教師論苑(三十四)| 高職農業類專業行業英語教學中專用語料庫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二、高職農業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和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院校數量目前已基本和普通高等學校持平,全國目前共有接近1500所高職院校,其目標是培養技術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教師在2020年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優秀學術論文...
    為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凸顯高校外語教學研究的前沿性與時代性,傳遞交流最新科研發展成果,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與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外語教學與研究協作組從2020年7月起聯合舉辦2020年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優秀學術論文評選活動。
  • 百年華南農業大學 百年廣東高等農業教育
    華南農業大學創建和發展的歷史就是廣東省高等農業教育的歷史,從培養農業技術人員的講習所、專門學校到廣東大學(中山大學)與嶺南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到整體獨立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農學院之一——華南農學院,到改革開放以後的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無不見證嶺南高等農業教育的艱苦創業與曲折發展。
  • 2020年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在線學術研討會
    會議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做大會報告,通過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醫學教學理論與實踐、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等在線主題論壇,促進醫學院校廣大教師深入探討教學學術發展,搭建教學實踐經驗的分享交流平臺。
  • 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的"英語+"高職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中央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報導,成為國內同類院校中最具影響力的「英語+旅遊」「英語+外事」「英語+信息」等專業交叉的實踐教學、學術交流、文化交往的新高地。建成的實踐教學環境獲批教育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國家旅遊局唯一的「國家智慧旅遊重點實驗室」。  一、成果實踐與研究的主要階段  (一)「謀求發展」時期(2008-2012年)  成果實踐與研究自2008年開始,這一時期主要圍繞北京高職英語類專業的生存與發展。
  • 面向國際性專門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課程探索(二)
    三、構建面向國際性專門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農業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內容設置需要符合農業院校培養國際性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適應農業院校學生個性化需求,以及滿足現代社會就業需要。新型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需增加國際性和專業性教學內容,使英語教學與專業和職業需求密切相關,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專業素質培養。
  • 學術英語教學研修第一階段圓滿收尾,第二、三階段啟程在即
    7月11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學領導與教育前沿院(簡稱「西浦ILEAD」)主辦的第三屆學術英語教學研修如約在線開展,吸引了來自47所院校的157名一線英語教師、教學管理工作者的參與。本次研修旨在通過三個階段不同方式與目標的學習,結合集中教學、案例分享、院校個性定製、行動學習等多元化方式,幫助參與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自我反思和教學反思,提升其對學術英語教師角色的理解,深入探討相關語言學理論與方法,並以課堂觀摩與落實實踐相結合等方式促進參與者將學習收穫高效高質地應用到實踐當中。
  • 學術英語教學研修第一階段圓滿收尾,第二、三階段啟程在即!
    7月11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學領導與教育前沿院(簡稱「西浦ILEAD」)主辦的第三屆學術英語教學研修如約在線開展,吸引了來自47所院校的157名一線英語教師、教學管理工作者的參與。本次研修旨在通過三個階段不同方式與目標的學習,結合集中教學、案例分享、院校個性定製、行動學習等多元化方式,幫助參與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自我反思和教學反思,提升其對學術英語教師角色的理解,深入探討相關語言學理論與方法,並以課堂觀摩與落實實踐相結合等方式促進參與者將學習收穫高效高質地應用到實踐當中。
  • 學術書摘 | 《語料庫與學術英語研究》(一)
    它涉及學術語言的需求分析、文本分析、話語活動分析以及教學與測評等議題(Hamp-Lyons 2011;Hyland 2009)。一般來說,學術英語始於分析學生對學術語言的需求,止於對文本和話語實踐的解析,最終反哺課堂教學和測評。
  • 填報參考:陝西省高職(專科)A志願推薦院校
    學院緊密圍繞區域產業,注重實踐教學,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培養,與西安市市政公用局及下屬公司、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及下屬公司、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委會、中國吉利汽車西安項目部、北京控股集團、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西安市軌道辦(地鐵公司)等開發區、行業主管部門、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
  • 河南農業類本科院校
    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河南農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菸草專賣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別共建,是河南省省屬重點大學,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
  • 2018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報告
    三是依據職業教育管理部門近年工作要點,設計了「雙師型」教師、信息化教學、校外頂崗實習、企業訂單培養、校內實踐教學工位等指標,引導高等職業院校不斷深化改革,凸顯類型特徵,提高適應社會需求能力。2.強調客觀性。
  • 高等職業院校英語類專業教育十年發展: 回顧與展望
    2015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以下簡稱《目錄》),高職外語類專業由原來的26個合併調整為16個,包括商務英語、旅遊英語、應用英語和英語教育4個英語類專業,從培養目標、就業面向、主要職業能力、核心課程與實習實訓等十方面提出要求。
  • 體育碩士 VS 學科教學(體育),有什麼區別?
    但是從人才培養的類別上看,我國在體育研究生的培養方面,學術型研究生佔總體培養比例仍較高,這類研究生主要從事基礎理論的研究。從我國體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及基礎教育發展的需求上看,需要更多高層次應用型體育人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與教育碩士學科教學(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適合這種要求的研究生培養形式。體育碩士與學科教學(體育)的培養目標趨於一致,但卻略有區別。
  • 會議日程 | 2020年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在線學術研討會
    開幕式(主持:浙江大學醫學院 陳周聞)(主持: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 謝阿娜)浙江大學領導致辭─浙江大學副校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 周天華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領導致辭─海軍軍醫大學教學考評中心 任為民副教授基於符號互動論構建醫學院校良性師生互動路徑─汕頭大學醫學院教務處 林常敏教授/王驍在線分論壇(二)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   (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邵莉)
  • 面向國際性專門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課程探索(三)
    ( 三)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 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教師要確立國際性專門人才培養理念是培養國際化專門人才的前提。大學英語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要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教育理念,吸收、借鑑世界知名高校課程設置理念和教學資源,將國際前沿動態信息融入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