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訪談 | 國家公園試點五年 體制機制探索成果豐碩

2020-12-22 澎湃新聞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嘉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唐小平

中國網:根據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實施5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目前已進入收官階段,不久後我國將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那麼,所謂的國家公園到底是怎樣的概念?5年的試點都試了哪些內容?又取得了怎樣的成果?針對這些問題,中國訪談特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來給廣大網友作解答。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倫曉璇 攝)

中國網:國家在創建國家公園的初始階段採取了試點的方式,那麼這10處試點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唐小平:對,我們國家在構建國家公園體制方面首先是開展試點,試點應該是從2015年開始,當然中央深改辦和發改委先後陸陸續續批建了10個地方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第一個,我們大家都知道是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後來有東北虎豹、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包括武夷山啊、神農架、錢江源、南山等等,總共有10個,涉及12個省,大致面積有22萬平方公裡,覆蓋了整個陸域面積的2.3%。這個區域還是比較大的。

大家看一下現在我們開展的國家公園試點,主要是進行體制試點,對它的邊界範圍的話,當時沒有進行嚴格的勘界界定,所以這裡面大的比較大。像我們這裡最大的是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它有12.31萬平方公裡,它主要是保護我們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和高寒生態系統特有的物種。試點區裡最小的是錢江源,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只有25.2平方公裡,但是它也很重要,它保護的是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也是非常豐富的,就是說你別看它小,它和三江源應該說價值也是等同的。

所以我們現在的10個試點區都各有各的特點,比如說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主要是在重點國有林區進行的一個體制試點,它的國有林的比重高,同時中央所有權屬的比重比較高,它主要是保護東北虎、東北豹密集分布的地方,以及它們生活的生態系統。而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它主要是跨度比較大,從四川到甘肅,到陝西,跨三省,應該是500多公裡。它主要保護的是大熊貓的野外種群的主要集中分布區,包括它的棲息地。它涉及到的行政單元範圍是最多的。所以我們每個試點區的保護對象也好,面臨的問題也好,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網:那麼通過5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試點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哪些改變呢?

唐小平:雖然5年時間不長,因為也有早有晚,我們的三江源是最早開始的,海南熱帶雨林是2018年才開始,時間更短。對於生態來說的話,這麼短的時間,去看它的明顯變化是比較難的。但是這麼大的區域,我們進行保護以後,從近些年反回來看,特別是這幾年監測的結果來看,生態狀況的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特別是自然植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三江源或祁連山這種以天然草地為主體的生態系統,草的綜合蓋度上升得很明顯。像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實際上它是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體的,這幾年通過保護,它的森林覆蓋率也提升得比較高。所以說每個地方首先發生變化的是它的自然植被的狀況,更主要的變化是這些野生動植物的種群的數量,它的密度,現在明顯感覺有變化。

比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從這幾年的監測結果看,現在明顯發現有一些東北虎定居的種群,現在專家通過初步分析,基本上穩定的定居種群已經有六個種群了。而在前幾年,都是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遷徙的,很少有定居下來的。

比如三江源,藏羚羊是它的一個珍稀性物種,我們在建國家公園之前,種群數量大約是2萬隻左右,這幾年通過監測了解到基本上已經到了7萬隻。這就是很明顯的。甚至包括海南熱帶雨林,它建得比較晚,標誌性的旗艦物種是海南長臂猿,我們前兩年監測只有20多隻,今年最新的監測結果,種群數量已經發展到33隻了。所以說整個種群數量的變化,對國家公園來說這是比較明顯的。

當然了,我們通過這幾年的本底調查,在這些國家公園也發現了很多新的物種或者新的記錄,這個也是一些變化。

中國網:再談到人的方面,人的問題通常是管理的問題,往往也是最難辦的,那麼在試點區內的普通百姓,他們在試點過程當中受到怎樣的影響?他們得到了什麼?對此有什麼樣的反映?他們對改革試點工作是否滿意呢?

唐小平:對,你說的人的因素應該來說是我們管理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實際上我們的自然保護區也好,國家公園也好,它的管理或保護主要的還是管人,就是把園區裡面的人的活動管住,我們就達到了保護的目的。我們國家和西方國家特別是北美的那些國家的國家公園比較,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人員活動要比他們的多。像美國、加拿大的國家公園,基本上都是在無人區裡面建的,所以它能建很大的面積,沒有人,沒有社區,而我們國家的話,做不到。現在我們10個試點區裡面,基本上都有人,還有大量的人員存在。比如我們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有接近9萬人。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原來說12萬人,說常住人口還有8萬多人。我們把一些人口集中分布的鄉鎮、村子,給它調整出去以後,人員還是很多。所以對人的管理或者當地社區的參與保護,這個是很重要的。

在體制試點期間,我們一些試點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個工作,我想就是說要讓當地社區的人參與到保護中去,所以我們現在普遍的做法就是設了生態管護崗位。我們在一些國家公園中都設了生態管護員,提供這個崗位,現在做得最好的、做得最多的像三江源國家公園,它大約有1.7萬戶牧民,每一戶給他一個生態管護員,做到一戶一崗。這樣的話當地的牧民都有一個人是參與保護的,所以他既是牧民又是我們的生態管護員。這樣他就(把放牧和管護)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話,整個國家公園的管理也有當地牧民的很重要的參與。他同時承擔生態管護工作,中央財政是要給他購買服務的,所以我們現在一個月——少的一個月大約給他1000元,多的可能要有1200,根據管護的面積不一樣。你看我們的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有17000多人,大熊貓國家公園有13000多人,少的也有幾百人。這是一個主要的工作。

第二個,就是說對生產生活的方式,我們要進行管理。一般的(國家公園試點區)裡面都有村莊,分散的有一些居住戶,那麼我們給他大致劃一個邊界,在邊界範圍之內,還允許從事種植、養殖等比較環境友好型的、對生態影響比較小的一些生產生活的活動,所以這樣的話,他們一般生活不受影響。

第三個的話,整個國家公園今後的一些資源利用可以搞特殊經營,特別是經營性的項目或者有收益性的這些項目,進行特殊經營。特殊經營的話,一般也向當地社區的老百姓和當地社區老百姓成立的一些公司、企業傾斜,讓他們優先參與。所以這樣的話,應該來說,我們現在的國家公園試點區裡面的居民,他們的收益基本上不受影響,或者收益有些還增加了,通過這幾個渠道還增加了。這塊應該來說今後還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就是說保護和當地社區怎麼協調的問題。

中國網:您作為國家公園管理局的領導,一定走過很多地方,也親身體驗或者是聽說過很多有關改革試點的情況以及故事,那麼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

唐小平:這個,應該來說這種事確實很多,因為10個試點區我都去過,也進行過調研。給我印象最深的,從保護的角度,我最初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帶隊做規劃的時候,我有一天上山,就在山上,老百姓下的套,就是那種用鋼絲繩下一個套,就把我給套住了。雖然東北地區早就開始了禁獵,不允許野外捕殺野生動物,把獵槍也收了,也進行了統一的管制,但是很多地方還是有偷獵、盜獵的情況,主要一個是下套,一個是下夾子——像我們給老鼠的夾子似的。在虎豹公園成立之前,這種現象很普遍的,當時一下子把我也給套住了。鋼絲繩很細,你很難注意到它。

所以國家公園成立以後,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他們每年就開展常規性的——我們叫清山清套,就是組織一些管護員、當地居民上山,一般每年都清理幾次。我記得2018年那一次,清理完了以後,清理下來的鋼套、鋼繩呀,他們還給它攏了起來,專門攏拖在一塊,搞了一個東北豹的塑像,那個(鋼套、鋼繩的)數量是很多的。所以通過這幾年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保護的意識應該是深入人心。前兩天我還看視頻上面,我們當地的守護員還拿著鐮刀,在雪地上——有一些都快齊腰的雪,有的地方到膝蓋的雪——還在雪地上清山清套,這個已經形成常態化的工作。這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國網:那麼根據您對各個試點(國家)公園的了解,您覺得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推廣?

唐小平:我們現在通過試點,已經搞完驗收、評估工作,現在也正在進行總結。我想,這裡面值得總結的情況應該很多。第一個,這次試點,我們叫體制試點,主要還是從管理體制上進行探索。在試點期間,這10個國家公園試點區管理體制有很多種模式,比如像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是按照直管模式設計的;還有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共同管理的模式,比如說像跨省的,像大熊貓(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都是共管的模式。還有一些呢,是中央政府委託省級政府管理的模式,比如說像三江源(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都是委託省級政府管理的模式。還有一些國家試點區就是直接由地方政府來管理,有的是省級政府管理,像武夷山(國家公園)就是省級政府作為派駐機構進行管理;有的由省級政府又委託地市級政府、縣級政府進行管理。所以模式比較多。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專訪。(倫曉璇 攝)

但是我們這次通過試點評估,通過總結,大家感覺到今後國家公園從國家代表性或者堅持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最好的模式應該還是兩種模式,一種就是說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還有一種就是委託省級政府管理的模式。這個模式就是通過試點的經驗總結,我們得出來的,下一步國家公園的管理體制按照這兩種模式來建立。

還有一些,這些成果很多,比如剛才說的生態保護的問題、生態修復的問題。以前我們都強調一些單一要素的修復,比如說林業部門就是主要對森林進行保護修復,農業部門可能對草原進行保護修復。現在通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我們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整體,作為生命共同體來進行保護和修復,所以效果就要比以前好得多。這個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推廣的模式。包括剛才我們說的當地社區參與保護、參與管理的生態公益崗位這個模式也是需要、也是值得推廣、借鑑的。建立森林自然保護區等其他的國家公園,都可以設置這種生態公益崗位,參與保護和管理。我們現在正在總結,經驗是很多的。

中國網:您開始也提到了國家公園三大理念之一是它的全民公益性,那麼如何體現國家公園的全民共享的福祉,怎麼處理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係?10個試點單位經過5年的試點,有沒有一些好的經驗或者是好的辦法?

唐小平:對全民公益性的話,主要是什麼呢?在強調保護的同時,也要發揮國家公園的科研、教育、遊憩的功能。這種功能應該是對大眾開放的,大家都能享受到,所有人能夠走進自然,能夠了解自然、熱愛自然。這個是我們全民公益性的一個初衷和設想。從試點的情況來看,我們在注重體制試點的同時,對全民公益性,特別是全民參與,大家共享、體驗,特別是自然教育這塊,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把走進自然進行生態體驗或自然教育的這些活動,作為們國家公園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這種是生態型的一種公共服務,而不是跟大家現在說的要去搞旅遊,旅遊公司收門票,給你搞旅遊。所以我想,我們今後可能要轉變一個觀念,國家公園是一個旅遊場所,但是它更多地提供的是一種生態旅遊——大家在這個(國家公園)裡邊,在旅遊的同時,能接受一些環境教育、自然教育,然後能體驗到我們的生態和大自然之美,咱們美麗中國或者自然的美麗,這種的話應該是一種公共服務。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按照這個思路,希望下一步國家公園是對公眾開放、提供生態服務的一個地方。全民公益性的話,我想主要體現在這兒。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人:杭舟;攝像/後期:劉凱/張文泉;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

END

來源:中國網

原標題:《中國訪談 | 國家公園試點五年 體制機制探索成果豐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將「交卷」 專家:成效凸顯,難點待解
    中新社西寧8月18日電 (記者 張添福)歷時五年,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交卷」在即,官方已對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啟動評估驗收,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建議名單今年年底將出爐。 圖為與會者參觀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展覽。
  • 浙江日報|潮起錢江源——錢江源國家公園探索體制試點創新
    這裡峰巒疊嶂、林木蔥蘢、人跡罕至,擁有全球稀有、保存完好的中亞熱帶低海拔原生常綠闊葉林,它也是白頸長尾雉、黑麂等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最後的「基因保護地」——錢江源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體制改革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於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擬今年正式設立
    中新網西寧5月20日電 (記者 張添福)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近五年後,青海省方面計劃今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歷史上水草豐美、生物多樣,湖泊眾多、生態良好。
  • 歷時五年,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即將正式設園
    中國發展網訊 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消息,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基礎上,三江源國家公園5個專項規劃經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同意,近日已由青海省官方正式印發。歷時五年,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即將正式設園。
  • 唐小平: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中國自然保護領域的新裡程碑
    本文探討了中國國家公園的內涵,概述了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情況,分析了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進展。研究結果表明,十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社區參與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 「媒體看武夷」人民網:武夷花開——福建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八閩大地,有一群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保護武夷山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為核心目標,築牢生態安全屏障,以生態保護管理體制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建立具有武夷山特色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生態保護制度和綠色發展模式,促進國家公園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世代傳承,全民共享,為我國人口密集、自然資源權屬複雜區域建設國家公園的探索
  • 中國國家公園怎麼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在國家積極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過程中,中國國家公園怎麼建,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家公園項目成果交流和國家公園試點進程分享會在北京舉行,分享了WWF過去兩年在支持和參與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開展的活動、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建議。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有關人員聚集一堂,圍繞當前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核心問題、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相關問題研究情況、試點區建設的實際需要等內容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交出哪些「成績單」
    我國目前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個省份推進,試點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裡,佔陸域國土面積的2.3%  從祁連山到海南,從東北虎豹到大熊貓,覆蓋了不同自然環境、多種珍稀物種的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個省份推進,試點總面積約
  •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效初顯
    2016年開始,青海省對照中央要求,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幾年來,青海省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根」與「魂」,先後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走出了一條具有三江源特點、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探索之路。
  • 試點五年 您將迎接怎樣的國家公園?
    按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我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已進入收官階段。不久後,第一批國家公園將正式亮相。這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改變?5年試點試了什麼,又有哪些收穫?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在參加中國網訪談時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國家公園其實是生態保護措施  記者:「公園」這兩個字大家並不陌生。但國家公園是我國一個新生事物。為什麼要提出國家公園這個概念?  唐小平:公園和國家公園有共性,都是公共場所。
  • 國家公園體制「亮相」首批十大國家公園名單公布
    經過兩年多試點,我國的國家公園體制26日正式亮相。根據《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到2020年,中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家公園總體布局初步形成。「這標誌著我國國家公園體制的頂層設計初步完成,國家公園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說。
  •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
    探索建立督導機構獨立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  為加強對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國務院成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教育改革的重大方針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導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統籌協調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試點工作由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織領導,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 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1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汪長林會上表示,在多方努力下,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已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各項目標任務。錢江源國家公園位於浙江省開化縣,由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錢江源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連接上述保護地的生態區域整合而成,總面積252平方公裡。這裡是錢塘江的發源地,至今保存著全球稀有的大面積低海拔原生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
  • 變革·再塑 國家文創實驗區「十三五」發展成果豐碩
    2014年,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文化和旅遊部(原文化部)、北京市採取部市戰略合作的方式,以北京CBD-定福莊一帶為核心承載區,共同推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以下簡稱「文創實驗區」)。自2014年12月正式揭牌以來,北京市朝陽區大力推進國家文創實驗區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從青海片區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129」工作格局織密生態...
    、冰川、森林、草原等,海拔介於2000米至5000米之間,是全國25個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自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綜合管護能力顯著增強,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基礎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國家公園制度化、信息化、體系化建設紮實推進,逐步形成了「129」工作格局,即建立一套完備統一的管理機構,探索創建「村兩委+」工作模式,建成科研監測、綜合執法、生態保護管理等九大支撐體系。
  • 在線訪談 |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圍繞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工作...
    近日,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二級調研員肖軍通過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欄目與網友在線交流,主題為「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認真聽取,誠懇接受,強化措施,積極整改,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工作。  主持人:請介紹一下我省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的總體情況。  肖軍:我省是中央確定的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福建等試驗區要突出改革創新,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為其他地區探索改革的路子」。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青海:讀好自然教育這本課外書
    近五年來,通過自然教育實踐,青海省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以村委會、村黨支部為依託,以祁連山生態保護和生態功能價值為主,以走出去、請進來為主要方式,集合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安排,建立生態學校,開展生態課堂。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年獲佳績
    原標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年獲佳績 記者從此間正在舉行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年來屢獲佳績,透明海洋、海底發現、藍色生命、健康海洋、海洋高端智能裝備等重點任務穩步推進。
  • 總臺央廣記者實地探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武夷山樣本」
    2015年,我國啟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目前正在開展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南山10處試點,涉及12個省份,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2.3%。今年,我國將結束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總結評估經驗,正式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 高端引領創新驅動融合發展 國家文創實驗區「十三五」發展成果豐碩
    12月15日,20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在北京朝陽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的指導下,由北京市朝陽區聯合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共同主辦,論壇以「交匯·變革·再塑—新徵程中文化發展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為主題,深入探討歷史交匯點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探索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