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就是工作情況的簡要報導。它是機關、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用於向上級迅速及時地報告工作情況,反映存在的問題,向下級推廣經驗、指導工作,向平級單位互通情況、交流信息的一種重要事務文書。
在各種事務文書中,簡報的數量最多,應用最為廣泛,它在機關內部匯報工作、反映問題、溝通情況、交流經驗、傳遞信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中所見的《××動態》、《××交流》、《××反映》等,也均屬簡報文體。
簡報的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快
簡報有強烈的時限性。一篇簡報能否發生作用以及發生作用的大小,時限快慢是重要因素。它要求一定要快寫快發,講求速度,以敏銳的視角及時報導和反映有關的工作和情況。否則,時過境遷,就會失去簡報的意義。
2、簡
簡報的內容要簡明扼要,篇幅要短小精悍,切忌冗長雜亂。簡報不簡,就失去了這一文種的特性。
3、新
新,是指編寫簡報一定要有新意,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反映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新動態,要能夠給人以啟示、借鑑。
4、真
真,是簡報的生命所在。其所涉及的事物必須真實、準確,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來不得半點虛誇。
簡報的內容結構通常由報頭、報核和報尾三部分組成。
(一)報頭
報頭在首頁的上方,約佔首頁的1/3版面,由簡報名稱、期號、編發單位、編發日期四項要素組成。
1、簡報名稱。居中位置,用套紅粗體大字排印,如「××簡報」、「××動態」、「情況反映」、「情況簡報」等。
2、期號。位於簡報名稱的正下方,標明「第×期」,用阿拉伯數字。
3、編發單位。在期號的左下方頂格標寫編發單位的全稱,如「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辦公室」。
4、編發日期。在期號的右下側頂格標寫印發的年、月、日,如「××××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
在編發單位和編發日期之下用一條與版心等寬的紅色間隔線將報頭與報核隔開。
(二)報核
報核是簡報的核心部分,包括標題、導語、主體和結尾四項內容。
1、標題。標題要用簡明、準確、醒目、生動的語言概括出簡報所要反映的內容,其形式比較靈活,常見的由兩種:
一是單行標題。用一句精煉的語言概括處簡報所要反映的內容或揭示全文的主旨,如《學習掌握新時期工會工作要求積極推進公司職代會建設》(華融簡報2010年第70期)。從修辭角度看,可以運用設問、比擬、對仗、比喻等多種辭格,以顯其形象生動。
二是雙行標題。即在正題前面加引題或在正題後面配副題。其中正題概括全文的主旨;引題交代全文的背景、作用、意義;副題則對正題內容作進一步補充或說明。如《以鮮明的經營特色打造可持續發展模式——昆明辦事處貫徹公司會議精神實現跨越式發展》(華融簡報2011年第8期)。
2、導語。導語是簡報的開頭,它要簡明扼要地概括出全文的中心內容或主要事實,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種寫法:
敘述式導語。概括簡報所要反映的主要內容或主要事實及中心思想。
描寫式導語。描寫簡報所要反映的主要事實或某個特定的場面。
提問式導語。就簡報所要反映的主要問題進行提問。
結論式導語。開頭部分報導事實的結論,主體部分再交代原因和過程。
3、主體。主體是簡報的重心部分,它要緊緊圍繞行文的主旨,緊接導語加以展開,用典型的、有充分說服力的材料,對所反映的事實作全面、具體的敘述和進一步的說明。
主體部分的層次安排通常有兩種方法:
一是按時間順序,即按照事實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安排材料,又稱為「縱式結構」。
二是按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的主次、遞進、並列、因果等內在關係來安排材料,又稱為「橫式結構」。
4、結尾。結尾是全文內容的總括。它可以對主體部分所述事實進行扼要評價,或者是揭示事件的性質,指出其發展方向,還可以是提出應予注意的問題,或者對主體部分的內容進行某些補充。內容單一,篇幅短小的簡報,也可以省略結尾。
(三)報尾
報尾的位置在簡報最後一頁的末端,註明簡報的發送對象和範圍,以及主辦單位和聯繫人。
(一)中心要突出,集中
中心突出、集中,就是要把那些能夠反映中心思想的東西充實進來,把那些與中心思想關係不大的東西刪去或簡化。
(二)邏輯要清楚、合理
結構布局、層次安排要合理,前後照應要妥善,不要出現層次不清,詳略不當,或前後重複、矛盾的現象。
(三)材料要可靠、典型
要認真查對一下所引用的材料是否準確,避免憑「記憶」、「想像」、「大概」等造成錯誤,同時儘可能把不典型的事例換成典型的事例。
(四)語言要準確、精煉
提法要全面準確,避免片面性,要「力避行文的嘮叨」,「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對詞不達意、詞語搭配不當或成分殘缺的句子,意思不明確、模稜兩可的詞句,不適當的縮寫句、歐化句、長句,以及錯別字、生造詞或濫用古語、方言、外來語,他人看不懂的語句,以及不正確的標點符號等等,都要注意認真檢查,並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