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難題精選,拐角模型解題方法知多少?

2020-12-14 中考數學分享

初一數學容易學嗎?

當然!初一上冊延續了小學階段的數學基礎,繼續拓寬數系的學習。緊接著的代數式、方程、幾何初步等,非常容易掌握,並在期末考試中拿下相當不錯的成績!

所以,很多同學間的成績相差並不大。即使是暫時的落後,只要稍微努力,也能迎頭趕上。

不過到了2020年春季的初一下學期,因為疫情的影響,那個相差不大的成績出現了變化。能適應網課的同學也許變化不大,但是線上課困難或者在線課效率低的同學,這個時候可能就吃虧了!

因為,初一下冊的內容與上冊相比,有不少的變化。以人教版為例,下冊的相交線與平行線,就讓一批同學摸不著頭腦!明明自己知道怎麼寫,可就是很難拿滿分。不是漏寫一步,就是畫蛇添足多寫一遍。

沒錯,說的就是幾何過程的書寫規範!尤其是幾何的最後一道難題——拐角模型!

【例題詳解】

例題1:如圖,已知:AB//CD,求證:∠B+∠D+∠BED=360°.

解題思路:從圖來看,雖然出現了平行線,但是並沒有與初一的知識點聯繫,即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因此,構造第三條直線是解題的關鍵!下面提供三種方法,從不同方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方法1:連接BD,如圖1

方法2:延長DE交AB延長線與點F,如圖2

方法3:過點E作EF//AB,如圖3

【點評】對於方法1、方法2,如果學校沒有學到,不推薦使用!因為有不少同學運用了超綱的知識點,被判為0分。

而方法3,就是初一數學拐角模型的常用方法——添加一條與已知平行直線平行的輔助線。

這種方法適用於一切拐角模型,無論是往左拐,往右拐,還是往上、往下,或者內拐、外拐!一個拐角,或者多個拐角!

例題2:閱讀下列解題過程:如圖,已知ABCD,∠B=35°,∠D=32°,求∠BED的度數.

解:過EEFAB,則ABCDEF,(平行線的性質)

ABEFB=∠1=35°.

CDEFD=∠2=32°,

BED=∠1+∠2=35°+32°=67°.(等量代換)

然後解答下列問題:

如圖是明明設計的智力拼圖玩具的一部分,現在明明遇到兩個問題,請你幫他解決:

問題(1):∠D=30°,∠ACD=65°,為了保證ABDE,∠A是多少?

問題(2):∠G,∠F,∠H之間有什麼關係時,GPHQ?

參考答案

(1)∠A=35°,

理由如下:過CCMDE,如圖1,

則∠D=∠1=30°,

∠2=ACD-∠1=35°,

若∠A=35°,則∠2=A,CMAB,

CMDE,ABDE.

(2)當∠G+GFH+H=360°時,GPHQ,

理由如下:過FFNGP,如圖2,

則∠G+∠4=180°,

若∠G+GFH+H=360°,

∠3+H=180°,

FNHQ,GPHQ.

【點評】內拐,外拐的拐角模型,一樣的方法!

【鞏固練習】

問題:已知線段ABCD,在ABCD間取一點P(點P不在直線AC上),連接PAPC,試探索∠APC與∠A、∠C之間的關係。

(1) 端點AC同向:

如圖1,點P在直線AC右側時,∠APC-(∠A﹢∠C)=_________度。

如圖2,點P在直線AC左側時,∠APC﹢(∠A﹢∠C)=_________度。

(2) 端點AC反向:

如圖3,點P在直線AC右側時,∠APC與(∠A-∠C)有怎樣的等量關係?寫出結論並證明。

如圖4,點P在直線AC左側時,∠APC-(∠A-∠C)=_________度。

【參考答案】(1)0°;360°;(2)∠APC+(∠A-∠C)=180°;180°。

【壓軸挑戰】

1、已知ABCD,∠ABE與∠CDE兩個角的角平分線相交於點F.

(1)如圖1,若∠E=80°,求∠BFD的度數.

(2)如圖2,若∠ABM=1/3ABF,∠CDM=1/3CDF,試寫出∠M與∠E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證明你的結論.

(3)若∠ABM=1/nABF,∠CDM=1/nCDF,∠E=m°,請直接用含有n,m°的代數式表示出∠M.

【答案】(1)∠BFD=140°;(2)6∠M+E=360°;(3)∠M=(360°-m°)/2n.

2、(1)如圖(1),若AB∥CD,則∠B+∠D=∠E,你能說明為什麼嗎?

(2)反之,若∠B+∠D=∠E,直線AB與CD 有什麼位置關係? 請證明;

(3)若將點E移 至圖 (2)所 示 的 位 置,AB∥CD,此時∠B,∠D,∠E之間有什麼關係? 請證明;

(4)若將點E移至圖(3)所示的位置,AB∥CD,情況又如何?

(5)在圖(4)中,AB∥CD,∠E+∠G與∠B+∠D+∠F有何關係?

(6)在圖(5)中,AB∥CD,又能得到什麼結論?

【多個拐角的方法一樣做輔助線,答案略】

3、如圖,已知直線l1∥l2,直線l3和直線l1、l2交於C、D兩點,點P在直線CD上。

(1)試寫出圖1中∠APB、∠PAC、∠PBD之間的關係,並說明理由;

(2)如果P點在CD之間運動時,∠APB,∠PAC,∠PBD之間的關係會發生變化嗎?

(3)若點PCD兩點的外側運動時(P點與點CD不重合,如圖2、圖3),試分別寫出∠APB,∠PAC,∠PBD之間的關係,並說明理由.

【動點問題一樣的輔助線,答案略】

其實初一數學只要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的知識點運用,基礎的答題方法,基本的答題語言,基本的計算,那麼初一數學對你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相關焦點

  • 七年級數學——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複習
    >4、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5、平行公理及其推論6、平行線判定方法的推論7、平移的性質平行線M模型及其各種變形結論(豬蹄、鉛筆、拐角、鋸齒)五、思想方法2、模型思想基本模型:2線4角模型、3線8角模型、M模型(變式)模型思想的應用:①對較複雜的M模型變式,可分解為基本的M模型+內錯角或同旁內角;②較複雜的證明題可分解為簡單的幾個小模塊,如由角證平行
  • 平行線拐角、飛鏢、8字型、翻折、角平分線模型分析,精選30題
    初一下學期,數學期末複習之相交線與平行線,40道精選題過關練習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二元一次方程組,精選40題過關練習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精選40題過關練習平行線拐角模型相信同學們已經不再陌生,一般有:豬蹄模型、鉛筆模型、骨折模型和臭腳模型,有拐點作平行線,有些題目會出現多個拐點,那麼我們也可以做多條平行線。
  • 初一數學複習 相交線與平行線必考知識點及題型
    初一必會模型1、三線八角;2、拐角模型(鋸齒形、鷹嘴型、鉛筆頭型);3、等積變換模型。|知識歸納|1.相交線鄰補角:若兩角有一條公共邊,它們的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具有這種關係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對頂角:若兩個角有一個公共頂點,且兩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具有這種位置關係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
  • 平行線M模型及其各種變形結論(豬蹄、鉛筆、拐角、鋸齒)
    初一數學平行線基本模型——「豬蹄」模型(M模型)初一數學平行線基本模型——「鉛筆」模型>二、拐角我們再來看兩種拐角模型。由上豬蹄,得 ∠1+∠6=∠2由下豬蹄,得 ∠7+∠5=∠4兩式相加,得 ∠1+∠3+∠5=∠2+∠4四、其它解題思路方法:拆分成基本模型(同鋸齒模型)最後這幾個就不詳細敘述了
  • 中考專題複習:第15講線段、角、相交線和平行線
    第15講線段、角、相交線和平行線考點分析1.直線、射線、線段2.角3.相交線4. 角的平分線與線段的垂直平分線5.平行線6.真題精選例題精講類型一 線段、角的計算【解後感悟】在解答有關線段、角的計算問題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按照題中已知條件畫出符合題意的圖形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條件;
  • 初一下數學知識點講解之相交線與平行線
    嗨嘍,大家好,初中數學難點講解系列又來嘍~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初一下數學知識點講解之相交線與平行線我們先來複習一下考點
  • 初一下學期,平行線拐角模型之豬蹄、臭腳、骨折模型,模型解題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著重介紹了平行線拐角模型之鉛筆模型,本篇文章我們來繼續介紹拐角模型剩下的三個模型:豬蹄模型、臭腳模型和骨折模型,以及利用這三個模型進行解題。02「臭腳」模型「臭腳」模型需要滿足的條件為:點P在直線BC的右側,在直線AB、CD外部。結論為:∠P=∠ABP-∠DCP或∠P=∠DCP-∠ABP。要證明這個結論,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有:平行線的性質與三角形的外角等於兩個不相鄰的內角和。
  • 寒假初一預科第一堂課:相交線與平行線
    相交線: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相交,需要掌握的是領補角和對頂角的概念。領補角,顧名思義是相鄰並且互補的一對角,兩直線相交,則有四對領補角,兩對對頂角。對頂角相等,這是任何時候都可用的定理。因線相交而產生的角就要掌握: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兩條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要知道分辨,兩條直線只要被第三條直線所截,肯定會有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的。如果兩直線是平行的,那麼,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
  • 七年級數學下冊:相交線與平行線三個專題,很多學霸都在刷的題目
    七年級數學下冊:相交線與平行線三個專題,很多學霸都在刷的題目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現在很多地方還是以網課學習為主,網課的學習會讓學生學習差距很大,對於自律性比較高的學生來說,網課效果可能會不錯,自律性比較差的學生就效果很差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
  • 中考數學診斷,線段,角,相交線與平行線,雖是基礎也瘋狂
    減:120°-36°18′52″=119°59′60″-36°18′52″=83°41′8″乘:18°33′×3=18°×3+33′×3=54°99′=55°39′除:49°28′52″÷4=12.25°7′13″=12°(0.25×60+7)′13″=12°22′13″三,相交線和與平行線
  • 開學考試在即,直擊相交線與平行線考點,學會舉一反三(一)
    今天和初一的同學們一起直擊相交線與平行線的考點,通過重難點題型的詳解,幫助同學們掌握本章的知識點,希望同學們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掌握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技巧。相交線與平行線主要有以下幾個考點。A、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故本選項錯誤;B、一條直線的平行線有無數條,故本選項錯誤;C、若直線a∥b,a∥c,則b∥c,滿足平行公理的推論,故本選項正確
  • 初中數學七年級相交線與平行線-6-平行線的判定
    解題思路:首先必須理解和摘出題中的已知條件,由圖看出直線AD、BC被AE所截,且由已知條件角CBE等於角A,角CBE與角A為同位角,那麼由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得出AD∥BC,即直線AD與直線BC平行。
  • 初一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點梳理匯總
    初一上學期最後一章我們學習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算是對圖形的一個基本認識,下學期我們在此基礎上將接觸相交線所形成的六類角,及一些關於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基礎證明。這一章相當於整個初中階段幾何證明的啟蒙階段,後面即將學習的全等三角形的證明,特別是初二下學期接觸到的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證明,都和這一章息息相關。這一章的難點在於邏輯推理,也就是證明題。初一的同學剛開始學證明題時,很多時候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其實證明題說白了就是論述題,也就是說要有理有據。結論和原因是互相依存的,你說是這樣,為什麼這樣,要講出道理來。
  • 關於《相交線與平行線》的學習心得,你要這樣學才是厲害的
    《相交線與平行線》你要這樣學——學習方法淺談對於幾何的學習相信我們並不陌生,在七年級第一學期,我們已經接觸過幾何的知識即《幾何初步》,我們知道幾何是研究物體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的學科,同時也認識了很多幾何基本圖形
  • 初一數學平行線基本模型——「豬蹄」模型(M模型)
    什麼是「豬蹄"模型?先說說這個名字的由來,為什麼叫豬蹄模型呢?因為它長得像豬蹄,也有叫M模型或鋸齒模型的,都是根據外形來取的,只要你喜歡,叫什麼都無所謂。∵MN//AB(輔助線),AB//CD(已知)∴MN//CD(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直線互相平行)∴∠2=∠D(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B+∠D=∠1+∠2=∠BED(等式的性質1)證明二:
  • 初中數學七年級相交線與平行線—9—習題5.2—P15
    習題5.2在第6講(相交線與平行線—6—平行線的判定)中,我們詳談並給大家總結出6種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大家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即:①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就叫平行線;②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③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④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初中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的這些知識你必須要搞明白?
    本文我們主要分享一下初中數學中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相關知識,這部分屬於初中平面圖形的基礎知識,因而中考中考察的頻率也較低,難度一般,而本文主要是通過對相交線中的一些角的定義和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進行探究,後面我們會單獨講解平行線中的相關模型及其構造方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希望能夠讓學生和老師有所感悟
  • 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與三角形角平分線相關的解題模型 - 勤十二談...
    可以自己試著將結論再推導一遍,熟悉解題的套路。與三角形角平分線相關的夾角模型在三角形ABC中,OB平分∠ABC,OC平分∠ACB,則∠BOC=90°+1/2∠BAC例題3:在△ABC中,AD、CE分別是∠BAC、∠BCA的平分線,AD、CE相交於點F.
  • 中考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中的思想方法
    今天鄭老師將跟大家一起分享相交線與平行線中的思想方法,主要有方程思想、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和分類討論思想。接下來我們將一一進行介紹。例3圖【分析】利用鄰補角的性質和已知條件得出∠BMN+∠MND=180°,進而得出AB∥CD;利用平行線的性質得出
  • 七年級數學總複習,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清單,讓它告訴你學習重點
    學數學如蓋高樓,基礎決定其高度。對於七年級數學如何夯實基礎?首先要能把每個知識點能如數家珍,看到知識點能聯想到典型的例題;其次看到題要能聯想到相關的知識點。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下相交線與平行線這章的知識點,並總結這張的經典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