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解漢字與字母文字的優劣,漢字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2020-12-13 自由仙

當今世界擁有的文字超過了6000種,而在這超過6000種的文字中,大多數文字都是屬於表音的字母文字,那漢字與它們相比優劣如何,說到這個我們得首先從文字的演化說起。

在人類文明的初期,人類通過對於萬物的描繪來記錄發生的一些事情,這就是一些巖畫,而隨著記錄事情的需要,圖畫慢慢象文字轉變,這就是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也是文字的第一個階段。

而在其之後,出現了形意文字,它是隨著象形文字逐步演化而來的,它是一種由象形文字逐步簡化而來的表意文字,漢字就屬於這一階段。

而字母文字,是以數十個字母以某種拼寫方式,構成詞語從而形成的一種表音文字,它屬於文字發展的第三階段。

表音文字的優勢在於簡單

所有的字母文字,包括如今的英文、拉丁文、希臘文等等,其根源幾乎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創造的腓尼基字母。而當腓尼基字母的出現,開創性的突破象形與行意文字,表意的制約,創造出了表音這種模式,從而讓世界第一次認識到,原來創造一種文字竟然是如此的簡單,於是字母文字憑藉其簡單的優勢,開始風靡世界,成為了大多數民族在創造自身文字時的選擇,如今世界上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的字母文字。

有的人可能對字母文字更簡單,持有反對的意見,認為漢字僅僅需要學習幾千個字,那麼基本就可以熟練的掌握漢語,而學習字母文字,比如英語,詞彙量往往需要幾十萬甚至更多,這能說字母文字更簡單。

事實上這裡存在著一個誤解,漢字是在用幾千個漢字構成詞語,而英文實際上使用的僅僅是26個字母,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漢字更簡單不用背幾十萬的詞彙量,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漢文化的語境中,很多詞語實際上因為耳濡目染已經瞭然於心,不用刻意的背誦,就好比「熊心豹子膽」你不會認為這是在說兩種動物的內臟,「三人成虎」你也不會以為這是三個人變成了老虎。漢語與漢字同樣需要詞彙量的積累的,光成語就成千上萬,而且你要是問問唐宋八大家這樣的學問人,何謂「手機」、「電腦」他們一定說不出個所以然,雖然他們都認識你寫的字。

其實換種方式說,可能更容易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的漢語拼音,就可以看作一種字母文字。學習漢語拼音僅僅是學習漢字入門的一個學期,最多一年時間。然後拼音幾乎就可以掌握,也沒有人專門去背誦每個詞語的拼音(單詞)是什麼吧,因為對於字母類的表音文字來說,你能說出來,就能拼出來。如今的拼音輸入法盛行,我目前用的也是,你只要心裡能想到一句話的讀音,按照規則自然就能打出這句話來。而不用刻意去記憶某個字對應的拼音(單詞)是什麼,同理生活在字母文字語境中的人,實際上需要記憶的遠沒有這麼多。

幾千個漢字刻意更準確的表達我們想表達的意思,漢語更講究的是博大精深而非是簡單。

漢字無可複製的優勢

因為字母文字是一種表音文字,其構詞方法簡單易用,同時好學,所以成為了大多數國家創造自身文字的方式。(可以參考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在多長時間內創立和推廣的)

既然字母文字擁有如此多的優點,那麼漢字的優勢再哪裡呢?

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漢字的本身有著其他文字無可複製與替代的優勢,可以說在歷史上國家無數次更替但最終走向一統,究其根源漢字功不可沒。

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各地擁有的方言數十種之多,在某些方言之間的交流如同「外語」,彼此之間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那麼是什麼組成的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呢?

那就是漢字,兩個人誰也不懂誰在說什麼,怎麼辦?好辦,把你要說的話寫出來就好。因為漢字是一種表意的文字,關於這句話,不管在方言中雙方如何去讀,如何發音,但其表達的意思實際是一樣的,大家都明白。於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紐帶形成了,文化的融合和統一的向心力就形成了。

我們試想一下,假設我們使用的是字母文字那會如何,因為字母文字是一種表音的拼寫文字。而且創造方便,那麼即便是在開始的時候,全國統一出了字母文字的規定。但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大量的新的詞彙,現在很多漢字中難以找到的方言詞彙,在表音的拼寫規則中,可以輕鬆的被拼出來。而某些方言因為發音的關係,甚至會修改拼寫規則,於是新的字母文字誕生了。其結果就是,各地人可以按照各地的讀音,打出自己想說的話,但外地人就是拼出了方言的讀音,也未必明白你在說什麼。於是想弄懂你在說什麼,就必須重複(背單詞含義的過程),隔閡就此產生,分裂由此拉開。這和大家說著不同的話,寫著相同的字是完全相反的兩回事。

為什麼中國屢次分裂終將一統,而歐洲數次短暫一統,然後走向分裂,其文字上的隔閡所造成的文化斷裂與分歧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在促進文化的統一與民族的融合上有著表音文字所不具備的獨有優勢,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漢字與拼音文字優劣討論
    腓尼基字母是最早的拼音字母,是第一個從音節中分離出音素的文字。笑嘻嘻吃酒:符號學可以了解一下。 長在深秋:漢語應該是單音節語素文字吧?晉觀:之前的楔形文字是音節文字,其左右和日語假名類似其作用。漢字現在和日文假名差不多,是音節文字。
  • 越南為什麼要用拉丁字母文字取代漢字
    從15世紀的越南後黎朝時期開始喃字得到很大推廣,從而形成了一種「雙重架構」的文字使用情況:漢字和喃字分別作為官方和民間文字一直在越南並行。事實上越南人發明喃字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替代漢字的動機。與之類似的還有日本人根據漢字偏旁部首創製假名,朝鮮半島創製了自己的訓民正音(朝鮮諺文),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也都曾根據漢字的偏旁結構創製了自己的文字。
  • 讓漢字筆畫邂逅外文字母
    他此行正是為了詳細了解由高曉明首創的「漢字慧——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項目(下稱「漢字慧」)。  雙方碰面約兩個小時後,白樂桑多了一個新身份: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漢字慧首席顧問。之所以做這個決定,白樂桑說,「漢字慧」突破了傳統的漢字學習方式。  用字母解構漢字筆畫  「漢字慧」到底是什麼?
  • 漢字教學「神器」重慶出爐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2012年起,已經研習完畢字母起源史、發展史和甲骨文、楔形文字、埃及聖書、中國彩陶符號的高曉明開始嘗試將漢字筆畫和英文字母聯繫在一起。  「『漢字慧』項目研究歷時7年,現包含漢字形體結構字母化教學體系與高氏漢字字母化編碼系統。」
  •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漢字的特點(一)從形義上來看,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世界上通行的文字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一類是表意文字(表形的象形文字實際 上也屬於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來 表示語言中的音節或音素的。(二)從語音上來看,漢字是代表音節的。在表音文字中,字母是表示語言的音素的。
  • 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看完秒懂
    導語: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漢字獨一無二的特徵人類歷史上,曾經或現在存在很多種不同的文字,但都可以歸納為兩大流派,一是表音文字,二是表意文字,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漢字卻是表意文字。
  • 魯迅吶喊: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改用字母文字
    要廢除方塊字,改用字母文字。改革呼聲在五四時期達到高潮,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甚至一度發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吶喊。轉發自文史博覽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經過幾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終於發現了中國落後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會說就會寫,故國民識字率很高,而漢字獨立於語言之外,筆畫繁難,就連一些飽學之士都曾發出「漢字至難」的感慨。
  • 了解漢字,才能了解中國,它是中國人的驕傲,漢字的優勢是什麼?
    漢字與古埃及文字漢字是中國人最大的驕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如果沒有上個世紀50年代全面學習簡體字,那麼漢字2200多年來幾乎沒有太大變化。簡體字的好處是讓漢字更加簡單,也更加便於學習,大大的消減了中國的文盲率,同時也降低了中國人的交流成本,提升了中國人的交流效率,簡體字至少在我們這一代看來是功德無量的。
  • 漢字:原生文明文字的碩果僅存
    西方往往把文字作為文明的一個基本要素,所以既然沒有自己獨立發展出的文字,那肯定就不是原生文明。雅典和斯巴達一開始就是用的即使拼音文字,而拼音文字恰恰是次生文明為了承接原生文明的影響而發展出的一種手段,因為用原生文明的表意文字來記錄次生文明的語言是件很麻煩且沒有效率的事——這種事日本就幹過。但是只要把複雜的表意文字加以簡化,發展出一套表音的字母系統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 面對21世紀,古老的漢字還能否勝任?最難普及化的文字,漢字
    那麼一種可以自然地把語言和語言的書寫方式統一起來,使它們彼此在音素級別上一一對應起來的文字,必然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字母拼音文字就是這樣一種文字,它嚴密地和語音語言相結合,依據約定俗成的語音的字母拼音規則,把語音語言記載下來,這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進程,使用的根本書寫符號數量十分少(比如英文使用52個字母)。
  • "漢字慧"讓漢字書寫字母化 老外學中文so easy
    圖為傳統漢字筆畫學習方式與漢字字母化學習方式對比圖。        人民網重慶6月30日電(陳易)漢字能用英文字母書寫了,老外眼中複雜的中國漢字也可以如此「easy」。29日,「漢字慧」形體結構字母化教學體系與高氏漢字編碼系統正式對外發布。該項目的運用,將顛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開創漢字讀寫的國際化、彩色化時代。   據悉,眾多來華留學生尤其來自歐美國家的留學生,即使在通過HSK四六級,能夠熟練聽說漢語之後,漢字仍然是無法跨越的認讀和書寫障礙。漢字字母化教學體系將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
  • 英國學者:中國漢字有3個致命缺陷,與字母文字無法相比,為何?
    大家都知道,漢字是一種典型的意音文字(一般情況下稱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不同,它從圖形演變為方形符號,所以也叫「方塊字」,已經有6000多年的發展史。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我們心中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但在外國學者看來卻有很多缺陷。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1872年—1970年)便曾經指出:中國人使用的漢字,相比字母文字來說,有3個比較致命的缺陷。上個世紀20年代初,羅素曾經應梁啓超邀請來中國講學近10個月,最後他根據自己切身的觀察體會寫了一本《中國問題》。
  • 漢字是低等文字?從電腦程式員看漢字的高效和強大
    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歷史最漫長的文字,漢字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認為它是非常先進的文字,有人認為它是非常落後的文字。對漢字的攻擊,最主要的證據就是漢字在編程領域的存在感近乎為零,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是以英文為基石。
  • 現存文字體系都是字母或是符號,為何只有中國留住了漢字體系
    中國文化的傳承十分悠久,儘管我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並不多,但自從倉頡造字開始,中國便擁有了超過一萬個漢字。中國近代飽受列強欺壓,當時有很多學者便提出是否改變學生從小學習漢字,更替為學習西方文字,我國漢字通常有著一字多意,還有很多字體有著極其複雜的框架結構,不利於孩子們的入門教育,新中國成立後將漢字簡化,方便了人們的學習書寫也保住了傳承幾千年的漢字體系。但是漢字所遭受的危機遠遠不止一次,第二次則是科技進步,電腦普及到了社會各層。
  • 王希明 |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
    簡單點說,表音文字是記錄音的,表意文字是記錄意義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學過英語,比如「山」這個意思,英語用「mountain」來表示,這個單詞是記錄發音的。而我們的漢字「山」,一看就能猜出是什麼意思,這個字形是表示意義的,和shan這個讀音沒有必然的關聯。這樣一來,你也許會發現,只要你會說英語,簡單地學了基本的字母,幾乎就能讀書了。
  • 漢字源於中國!日本漢字一樣是中國引入的,西方書寫也可用漢字!
    日語是由表意文字的漢字和表音字母的假名(就是類似於中國的漢語拼音)組合而成的語言。一種語言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寫體系,這一點不但在東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的主要語言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通漢字在日本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就如開始在英國上層會使用法語一樣。
  • 英文字母「拼」出8000漢字 畢業生教老外寫漢字
    1月9日,在「中國印象」文化藝術嘉年華國際巡遊項目重頭戲的「漢字出徵全球行」的啟動儀式上,一重慶企業推出了一套「漢字慧」系統。該系統以象形文字的思維,用26個英文字母「拼」成了8000多個漢字。今後,教老外用英文字母,就可以輕鬆寫出漢字了。
  • 全世界都被「字母」佔領,為何只有中國保住「漢字體系」?
    文字是作為一個國家最直接的傳承,我們的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文字從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從倉頡造字以來,我們國家的文字已經有了上萬個,但是常用的不過才只有3000字。但是朋友們發現了沒有,現在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都被字母佔領了,但是中國卻保住了自己獨有的漢字體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字母化了,為什麼只有中國能保住象形漢字
    這段記載中提到的人物倉頡,據說乃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而更為令人記住的一點是,他就是漢字的創造者! 眾所周知,漢字的來源非常的悠久,有史記載的內容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年代,在全世界的文字中都很難找到像漢字如此歷史悠久的文字。而與此同時,漢字也是如今世界鮮有的象形文字。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一、文字的類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