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拼音文字優劣討論

2021-02-28 東方文化號

笑嘻嘻吃酒:
語言差異,應該從表意符號角度入手啊。

晉觀:
語言三要素:語音,語義,語法。語音是根基,然後是語義,最後才是語法。

 

笑嘻嘻吃酒:
拼音文字是這麼排序的。

晉觀:
漢字也是標音為先。

笑嘻嘻吃酒:
但漢字也適用這個排序嗎?

晉觀:
所有語言都適用。

笑嘻嘻吃酒:
漢文字是表意文字啊!

 

晉觀:
錯,漢語是語素音節文字,漢字表的是音節。

笑嘻嘻吃酒:
最早的拼音字符也有表意功能吧?

晉觀:
沒有,拼音一出現,就是表音素的。腓尼基字母是最早的拼音字母,是第一個從音節中分離出音素的文字。

笑嘻嘻吃酒:
符號學可以了解一下。

 

長在深秋:
漢語應該是單音節語素文字吧?

晉觀:
之前的楔形文字是音節文字,其左右和日語假名類似其作用。漢字現在和日文假名差不多,是音節文字。

笑嘻嘻吃酒:

拼音文字脫胎於原始字根,字母與部首是一個東西。

晉觀:
腓尼基字母與之前文字的差別在於他是音素文字,通俗說,就是能區分一個音節裡的元音和輔音。

笑嘻嘻吃酒:
接下來就是差異所在了,拼音文字受制於人的發音能力,只能選擇有限字母。拼音文字受制於人的發音能力,只能選擇有限字母。部首不受此限,所以數量龐大。拼音文字受限於發音順序,只能一維書寫。部首結合只受限於平面載體,所以是二維組合。這決定了漢字擁有數倍甚至數十倍於拼音文字的表意能力。

 

晉觀:
今天的字母文字,走的都是音素文字路線,除了中日韓文字。漢字和假名,都是音節文字。拼音的出現,是為了區分元音輔音。這對有複輔音的語言來說,尤為重要。漢語和日語因為沒有複輔音,所以就沒有進化成拼音的動力。像藏語因為有複輔音,所以就選擇梵文字母。所有文字的首要功能都是表音。

 

亙孜:

不一定,圖就沒音。

晉觀:
不能被拼讀的圖案就不是文字。可以被用於讀音的圖案,就算文字。文字本身就是圖案的一種,只是這種圖案是被用來標記發音。

亙孜:
以拼音文字為標準,表音為第一沒錯,但漢字沒有拼音一樣可以溝通。

晉觀:
漢字有反切。反切,其實就是區分元音輔音,反切是中國古代的拼音。而且反切很可能是受梵文的影響,對漢字的拼音化改造。因為反切的發明,最早也就追溯到東漢末年,這個時間點正好是佛經被大量引入的時候。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反切是受梵文指導被發明的,但有影響是很有可能的。

 

曹小旦:
表音和象形。漢字不是表音文字,所以比較穩定,可以跨歷史和地域。一樣的漢字,粵語閩南語普通話都能讀。挖出竹簡,如果是表音字母,麻煩了。是漢字,就沒問題。

亙孜:
不能用研究拼音文字的方法來研究漢字,就像用西醫來研究中醫一樣,那是有問題的。就是,漢字方言怎麼解釋?

晉觀:
拉丁字母也都能讀。阿拉伯語下,也有很多方言,埃及音和伊拉克音差別就不小。

笑嘻嘻吃酒:
沒辦法,西方人都表音,漢字必須接軌,只好讓它表音了。

晉觀:
語素文字(象形)--音節文字---音素文字(拼音),這是文字進化的歷程。

曹小旦:
表音有優點,就是可擴展更精確,漢字的優勢在於穩定。

晉觀:
漢字為啥停留在音節文字階段,我覺得是因為漢語沒有複輔音,所以不需要分音素標記。

亙孜:

語素文字(象形)--音節文字---音素文字(拼音),這是文字進化的歷程---- 那是矮化漢字提出來的,現在不提了。

晉觀:
不是矮化,古人發明反切,就說明他們已經知道有元音和輔音的區別了。要研究的是,為啥古人明知道有元音輔音之分,但在文字中為啥不用?拼音文字對有複輔音的語言來說,是必須。漢語是少有的幾個沒有複輔音的語言,一個語言要是有複輔音,就會發現拼音確實比假名有效多了,像日文片假名翻譯的英語,十分彆扭。

 

而且漢語沒有複輔音,也導致中國人學外語,不管說得多快,都會傾向於把每個音素都讀出來。但外國人說英語,其實是有很多吞音的。漢語的詞彙和英語的詞彙還不一樣,英語的詞彙其實對應漢語的詞彙和詞組。比如星期一,在英語裡就是個詞彙,但在漢語裡是個詞組。

長在深秋:
要研究的是,為啥古人明知道有元音輔音之分,但在文字中為啥不用?

 

晉觀:
因為漢字形音義一體化了。



曹小旦:
一個新詞或新事物命名,英語顯然更有優勢。據說,是據說啊,我不懂。科技論文,用英語表達更精確嚴謹。

 

笑嘻嘻吃酒:
拼音文字,是人類文字史上的一個逆流,怎麼算逆流呢?參考一下韓文。

雙月:
那是因為英文科技論文基數大,論文範式。

曹小旦:
不盡然,新發觀新事物,需要命名定義,貌似英語更擅長。需要命名定義,貌似英語更擅長。

雙月:
新事物命名,肯定是漢語牛逼啊!英語要拼前後綴,漢語只需要砌字,大家都能看懂個八九不離十英文的學術詞彙,隔行如隔山。

曹小旦:
不然,譬如辭典,漢詞詞彙幾萬,英文幾十萬。

笑嘻嘻吃酒:
雷射丶雷達丶電磁波等

雙月:
一個英國人拿一本醫學書,看不懂裡面80%的專業術語。

曹小旦:
你可說漢語簡潔,但英語精確。


雙月:
那德語不是更精確?分陰陽詞性的法語也更精確一些。

曹小旦:
應該說各有優點吧,不懂瞎說的。

笑嘻嘻吃酒:

但英語精確--@曹小旦 你得記幾百萬英語單詞,卻只需要幾千個漢字,這個效率的差異有多大?

晉觀:
屈折多不是嚴謹,否則的話都要給俄語跪。現代漢語其實分析化到了詞彙層面,過去一些專有名詞,都能被分析化為更多的常見字。比如:犢,小牛。這其實大大縮小了常用字的數量,更便於模塊化的構建新概念。

雙月:
我覺得,在科普上,漢語很有優勢。日本人為啥科學素養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使用漢字來科普,"量子"這兩個字肯定比Quantum好懂。

 

 

笑嘻嘻吃酒:
用西方拼音語言學的方法分析漢文字,是沒有意義的。

雙月:
英文有助於建立門檻,構築象牙塔,所以會感覺專業一些。精確嚴謹,可能確實是有的。我說物理學的時候用英文,是不得已。因為我在國外念書,很多內容,我確實不是很熟悉中文的表達方式。後來看了幾本日本科普漫畫,發覺漢語譯名往往很直觀,哪怕是和製漢語。

曹小旦:
哲學、形上學、進化,這些都是和製漢語來的。

雙月:
嗯,科學也是和製漢語。清末民國,日本對中國進行了一波文化反哺。嚴復,尤其努力地鑄造新詞或修改和製漢語以為肆應,此競爭從清末延續到民初,至二十年代,勝負已判,和製漢語完勝,嚴譯詞彙不敵。

 

譬如"生物"一詞,是和製漢語,嚴譯為"官品";

"邏輯"一詞,嚴譯為"名學";

"社會學",嚴譯為"群學";

"權利",嚴譯"天直"、"民直";

economics,原先清朝譯名是資生學,也被和制的"經濟學"一詞替代。

皆不敵和製漢語,沒有流傳下去。

晉觀:
從語法上看,漢語受外語的影響很小,最大的是詞彙層面。從語法上分,主要分為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這個近代漢語是指唐宋後的漢語,也就是俗稱的白話。詞彙層面,其實是誰文化強勢,就流行誰說的詞。但語法層面是很保守的,少有改動。

曹小旦:
譬如數理邏輯,用漢語分析演算,我覺得幾乎不可能。是,穩定,大半記功於梁啓超。嚴復為了淵雅,梁啓超為了流行。

雙月:
張之洞很憎惡和製漢語,然而禁絕不得。

笑嘻嘻吃酒:
達意為上,信雅次之,嚴復沒弄清這一節吧,和製漢語恰恰以達意為主。日本人這個貢獻,不容忽略。

曹小旦:

不然,還有很多技術詞彙,隨便舉例,譬如石油,我估計英文指稱石油的專有名詞有幾百個,但漢語就做不到。就精細而言,應該英語有優勢。和製漢語也是漢語的底子

長在深秋:
一種物質,名稱太多,貌似精細,實則繁複。對於思維邏輯而言,好歹難說。

雙月:
英語主要是簡單,在印歐語系裡,算是最簡單的。

 

不才學過德語,對您老師的說法也有過耳聞。以我粗淺的學養和剛觸皮毛的外語水平來看,嚴謹與否和所使用的語言關聯性不大。眾所周知,現代漢語在理論表述上幾乎是沒有任何嚴謹性優勢,外來語詞的不同翻譯版本,風雲突變的用詞習慣,以及黨八股對中文毀滅性的打擊,讓我們時時刻刻跟語言打交道的年輕學生們無所適從,苦不堪言。

然而卻並不妨礙不錯的理論家乃至於翻譯家們,清晰嚴謹地表述理論問題,在著作中間審慎用語,的確做到易懂且歧義甚少,對於西方文論中間語詞細微差別也拿捏得恰好。他們所著教材及專著,實屬精品,既不晦澀又不粗淺,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所以「不嚴謹」的現代漢語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準確地表述思想。

而我的德語老師,(在此礙於情面,畢竟師徒一場,不指名道姓了)自稱是靈格斯學碩士,在德國某國家級電臺有過工作經歷,卻連索緒爾是用何種語言寫作都不知道,上課也是專門務虛。我們學德語的時候,簡直被折磨得喪心病狂。然而此人卻一再強調德語的優越性,故此,我還是理解成,這是某種自我合理化的心理防禦機制吧。

想必大家都諳熟中文,不難發現,中文著作中有大量嚴謹的著作,同樣有許多不嚴謹的著作,其中區別固然有時代烙印、語詞習慣之差等等因素,然而主要影響還是來源於作者學養,以及其創作意圖。高學養、高語言能力、並且立足於和理論水平高者交流的學者,著作自然艱深晦澀卻精確無比。而如果他就是要寫給下裡巴人看的,那麼各位以自己的知識結構考量,當然覺得漏洞百出,前後矛盾了。翻譯高手如周國平,造福諸多想了解尼採思想的本科生,何嘗不是也寫過些許雞湯文呢?

或問:西方語言與中文差別甚多,是否也是此番圖景?我略學過一點英文和法文,都能閱讀和寫作。不敢妄談,只是說說自己的感受:手段高超的理論家如米歇爾·福柯,羅蘭·巴爾特,不僅極盡準確,而且言辭悠揚到不可思議。(我認為法語寫得最好的人,是普魯斯特和蒙田,精緻和簡練的兩大文體家,再要說,就輪到了福柯和巴爾特了。)涂爾幹的法文著作,更是讓人望洋興嘆:

窮畢生之力,全力研究一個小問題,都無法寫出這樣精緻無比的書。然而法語的口水文章,不才認為,並不比中文的口水文精確到哪裡去。遑論英文,大家難道沒有讀過一兩篇英文考試裡的八股作文?所以,我的看法是,語言固然對於思想表達的準確性有所影響,然而一篇文章的精確程度,第一影響因素還是作者學養,第二影響因素是作者的目標讀者,隨後數下去當然還有文章所覆蓋的領域,所表達的主題等等。而所使用的語言是哪一種,我認為在這個列表裡並不佔優勢。

一個知乎回答,我覺得說的不錯。英語之所以適合作為現代科技學術語言,正是因為少黏著,少屈折,詞語孤立,是分析語。同樣作為分析語的漢語,應該至少與英語不相上下.

晉觀:
說屈折語嚴謹的,就用《西班牙戰記》去打臉。

 

 

來源  東方時事解讀QQB文化群

時間 2019.9.16

 

 

附註:東方時事解讀QQ系列群內任何一位成員的發言、其內容均只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不代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及其網站、公眾號的觀點與立場!

相關焦點

  • 細解漢字與字母文字的優劣,漢字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當今世界擁有的文字超過了6000種,而在這超過6000種的文字中,大多數文字都是屬於表音的字母文字,那漢字與它們相比優劣如何,說到這個我們得首先從文字的演化說起。漢語與漢字同樣需要詞彙量的積累的,光成語就成千上萬,而且你要是問問唐宋八大家這樣的學問人,何謂「手機」、「電腦」他們一定說不出個所以然,雖然他們都認識你寫的字。其實換種方式說,可能更容易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的漢語拼音,就可以看作一種字母文字。學習漢語拼音僅僅是學習漢字入門的一個學期,最多一年時間。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一、文字的類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
  • 漢字拼音化 拼音輸入法銷蝕漢字能力
    原題目為:警覺拼音輸入法對運用漢字能力的銷蝕最近,某報對近兩年來該報刊出的所有《錯誤與更正》做了分類統計。在對這些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統計顯示,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佔錯誤總數的50%左右。
  • 漢字與拼音
    這本來是一個學術問題,但聯想到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聊天時說到,使用漢字的國家,當時我就想寫一篇關於漢字的文章。正好今天我從歷史、文明方面談一下對於漢字的看法。首先來科普一下拼音的歷史:其實中國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但當時沒有拼音,只好用漢字來注音。
  • 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
    大家好,小編是小悅懂生活的作者,此百家號不討論政治,不涉及敏感話題,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首先我要說人類的發展是從非洲開始的。也就是擁有十幾萬年歷史的智人。世界上人沒有人種之分,只有亞種之分。黑白黃種人之間可以互相通婚,產下後代可以繼續生育。人種之間是不可能生育,即使生育了,也不會繼續繁殖。
  • 越南獨立後,胡志明迫不及待廢除漢字,用簡練拼音文字代替!
    引言越南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歷史很多都是由漢字書寫,例如一些史書都是由漢字書寫的。越南用漢字的歷史很久,但自從近代史,越南獨立後,其領導人胡志明迫不及待地廢除漢字,用簡練的拼音代替漢字,這到底是為何?
  • 普通話拼音文字與漢語拼音智能電腦輸入漢字的比較及短文示例
    普通話拼音文字與漢語拼音智能電腦輸入漢字的比較    目前較為流行的電腦漢字輸入方式,是全拼人工智慧
  • 清華教授:漢字若變成拼音文字將中斷中華5000年文明
    清華教授黃德寬:漢字若變成拼音文字將中斷中華5000年文明曾經有也一個看法,以為漢字將來會走拼音化的道路 ,尤其是我們漢語拼音產生了之後,其實已經拼音基本上普及了。那現在是不是拼音化,原來那語音的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呢。沒有,拼音文字我們現在講。漢語拼音定位很清楚:是一個輔助性的標音工具。
  • 你真的了解中國漢字嗎?它為何沒有演變成拼音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主要分為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兩種。文字沿用至今,西方諸民族的語言,多採用拼音文字的形式,如英語、法語等。漢字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表意文字。而日文則介於兩者之間,充分體現其博採眾長的文化特點。中國的漢字延續了幾千年,但始終沒有向拼音文字階段發展,這是為什麼呢?且聽小筒子為你細細分析。首先,咱們先從漢字的構造說起。中國漢字的構造,與音有直接關係的是形聲和轉注。據有人統計,一部《說文解字》,形聲字佔了80%。
  • 警覺拼音輸入法對運用漢字能力的銷蝕
    在對這些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 統計顯示,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佔錯誤總數的50%左右。鑑於這一統計的時間跨度長、範圍廣,且具有連續性,可以認為,其結果基本反映了拼音輸入法和字形輸入法造成我國出版物文字錯誤的比例。 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中,有「提筆忘字」經歷者超過95%。這是因為許多人長期在電腦、手機上「打拼音」,已經習慣了用拼音「代替」漢字。
  • 漢字為什麼沒有被拼音文字取代,是因為它有這兩大特性
    許多以圖畫表意的古老文字體系至今已淹沒,或被拼音文字取代,同樣為圖畫表意的漢字卻能傳承至今,是什麼原因呢?一起來探索漢字的獨特性!今天,許多古老文字體系或已湮沒,或為拼音文字所取代,但漢字仍然保留圖畫表意的特徵,沒有演變成拼音的系統,這是有它不得不然的原因。 為何圖畫表意的漢字能傳承至今?從漢字特性揭開秘密! 凡事有利必有弊,沒有十全十美的。
  • wps怎麼給文字加拼音? wps文字拼音添加圖文教程
    wps怎麼給文字加拼音? wps文字拼音添加圖文教程時間:2018-03-26 11:36   來源:系統天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wps怎麼給文字加拼音? wps文字拼音添加圖文教程 wps怎麼給文字加拼音?
  • 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
    一九五八年二月三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    各位代表:    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經過兩年來全國各方面的討論,經過國務院設立的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的反覆審議和修訂,一九五七年十月間又經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的討論
  • 漢字拼音的由來,拼音比漢字的出現要晚,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
    門道提示:農曆三月十一輸入法的由來:漢字拼音當讀書時或者看報時,免不了遇到一個陌生字。你知道用字典去查,翻到它所在的頁碼,找到它。看到它頭頂上的拼音,你便知道它讀什麼。它有名字,叫拼音。是我們學習漢字第一堂課,你知道嗎?拼音並不是與漢字一同出現的,拼音比漢字的出現要晚了些。接下來,就跟著門道君一起探尋拼音的奧秘吧。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漢字,學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
  • 女書,消經文,東幹文,原來中文曾經也是個拼音文字
    上次我們討論了東巴文,彝文,越南文,這次,我們來討論一下女書,消經文,東幹文。不同的是,這三個其實都是。。。中文。。。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消經文(或者叫小經,小兒經,消經等),曾經的小淚我一直都天真的以為回族沒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直到有一天。。。
  • 回應對「先認漢字還是先學拼音」的質疑
    我們在「訪談」中說的,方塊漢字與拉丁化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既不落後,也不難學、難教,更不覺得有認、記、寫、讀、用「五難」,而且還有許多優越性,這是我們幾十年的學習、觀察和直接主持、參與幾個教育科學研究的實驗所形成的認識,其中有我們的直接經驗。我們都學過以拉丁字母表音的拼音文字,嘗過此中的艱難,深切體驗它與漢字相比,才有此「五難」。
  • 半個世紀的拼寫(圖)|拼音 漢語拼音 漢字_網易新聞
    已經退休的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陳章太回憶。  1956年,陳章太大學剛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旁觀了當時漢語改革的一場熱鬧。  此時,關於文字改革的爭論已經進行了5年多。其中最根本的爭論是,要不要用拼音文字直接取代漢字。  早在1951年,毛澤東曾表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 拼音破除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魔咒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經過幾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終於發現了中國落後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會說就會寫,故國民識字率很高,而漢字獨立於語言之外,筆畫繁難,就連一些飽學之士都曾發出「國家的落後是科技的落後,科技的落後緣於教育的落後,教育落後蓋因中國百姓學習漢字太難。」目睹此情形,中國的一批知識分子開始要求對漢字進行改革,甚至要廢除方塊字,改用字母文字。改革呼聲在五四時期達到高潮,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甚至一度發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吶喊。  1892 年,一個名叫盧戇章的福建青年,經過十年的努力,寫成了一本名為《一目了然初階》的書。
  • word文檔如何給漢字加上拼音?
    日常生活中,或是學習或是工作需要,我們要用到拼音標誌漢字,那麼在word中要如何給錄入文字標上拼音呢?具體請看下方講述!首先打開word文檔,輸入需要標誌拼音的漢字,如下圖:然後需要標誌拼音的漢字,點擊「開始」菜單欄中的"拼音指南",如下圖:在彈出的「拼音指南」窗口中,就會出現文字的拼音,點擊下方可設置拼音的字體、大小等設置好後,點擊確定,在返回Word文檔中就可以看到選中文字的拼音了!
  • 【養正教育】先認漢字還是先學拼音
    希望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而澄清長期主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觀念。遊銘鈞:倡導者以為識漢字難,學了注音字母,特別是拉丁化的拼音符號以後,可以解決識字難的問題。記者:這麼說,兩位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從拼音入手學習漢字了?那麼現在有人倡導小學生可以用「拼音文字」作同音替代,還引導他們閱讀純拼音字母組成的文章和報紙。你們對此有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