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讓寶寶提前一年上幼兒園。暫時的問題解決了,可是當孩子大班畢業後,卻會遇到因年齡不夠無法入小學的窘境。讓孩子復讀一年吧,又怕耽誤孩子寶貴的時間,找關係入小學吧,又怕孩子太小適應困難!在做決定之前,我們不妨先仔細分析一番。
▲能早入學是最好。當面臨這樣的選擇時,多數家長希望能有機會讓孩子早點上小學。家有女寶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早入學,這樣在孩子的整個學校生活中都會有年齡上的「優越感」;家有男寶的父母同樣希望孩子能夠早入學,這樣即使孩子入學後的表現差強人意,也可以為孩子多找一個藉口。
▲競爭意識是根源。家長的「不理性」,根源在於「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意識。當前,我國的教育在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之下,已異化為競技教育,就是把所有學生納入一個跑道競爭。
為讓孩子贏得先機,很多家長讓孩子早學、多學。這讓孩子過早陷入沉重的學業負擔中。少數家長迫於無奈只能選擇讓孩子復讀一年幼兒園。每天接送孩子時遇到孩子已經上小學的同學或家長,內心陷入深深的自責,怕自己的無能為力讓孩子浪費了一年的寶貝時間而落後於原來的同伴!
▲「彈性入學」為何不可行。面對這樣的現實,很多家長都在抱怨:為什麼不調整一下幼兒的入學限制呢?其實,關於調整我國兒童入學年齡限制的建議,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建議是,對兒童實行「彈性入學」,最早五歲最遲七八歲,由監護人根據孩子的心智發育情況來決定。這是比較人性化的措施,貼合孩子身心成長有早有晚的實際情況。
但彈性入學並沒有被採納。因為在中國實行「彈性入學」看來很難。難點不在教育資源上,學位需求上的變化,只要教育部門做好規劃,完全可以應對。而問題在於,如果實行「彈性入學」,多數家長會讓孩子提前入學,而不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入學。在家長瘋狂到不顧胎兒預產期選擇在8月31號之前「剖宮產」讓孩子提前入學的情況下,要求家長理性選擇孩子入學時間,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都知道,只要是做選擇,就會有得有失。因此,無論是「拔苗助長」讓孩子提前入小學,還是無可奈何讓孩子復讀一年幼兒園,對孩子來說都有其優勢及劣勢。
雖然我國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銜接存在非常大的差異,但所有人都知道現行的學制:幼兒園畢業了就應該讀小學了。
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學期,老師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向孩子們展現他們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孩子們也三五成群地憧憬著自己的小學時光;家長們更是早就打聽好哪些孩子還能和自己的孩子同校、同班,提前將這些未來的同學、家長邀進自己的朋友圈來!直接讓孩子入小學,孩子就會在這樣連續的學習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進行心理上的過渡。
我們都是讀書的過來人,在學校時總是很羨慕班級那些年齡比自己小一歲甚至兩歲的同學,無論他們成績如何,他們以更小的年齡和你在同一個年齡班就已經是一種優勢了。何況,同樣一年畢業,他們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為自己的事業、家庭做準備,而不像自己,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必須安排得非常緊湊才能勉強趕上!
讓孩子提前入學,孩子的整個學校生活,甚至畢業後走出學校,這種年齡上的優勢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和資本。作為班級年齡較小的那群,總會得到老師、同學稍微多一些的關心和稍微多一些的寬容。他們年齡小,所以年齡大的就應該幫助他們;他們年齡小,所以即使犯同樣的錯誤,也會得到更多的寬恕。
無論任何一種教育模式,都必須承認成熟在孩子身心發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這也是國家對孩子入小學年齡進行限制的一部分原因。5歲的孩子和6歲的孩子,就這麼一年的懸殊,在自理能力以及心智發育方面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就自理能力來說,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直接從任何事情都有老師提醒幫助的他律階段進入到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完成的自律階段。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不是他不願意或者能力不夠,而是身心發展階段不允許。
孩子入小學後,你會發現整個家庭的運作方式也在跟著改變。相比正常年齡入學的孩子和家長,小年齡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適應小學生活,家長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孩子適應。
比如,其他孩子都能正確握筆,小年齡的孩子因為手部的精細動作發展能力限制而不能很好勝任;
其他孩子都能在上課的幾十分鐘內管好自己,集中注意力,小年齡的孩子因為心智發育的限制就是沒辦法達到這個最基本的要求……
年齡差距所帶來的這些發展限制,就需要孩子和家長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來練習、完成。
《快樂1+1》節目播出時間
首播:公共頻道18:30
重播:次日綜合頻道18:05
公共頻道8:15 12:05
欄目熱線:6659889
招商電話:13939760747
編輯:錢泓汝 於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