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的「三視圖」,如何拼成立體的「富春山居圖」

2020-12-14 澎湃新聞

又到年終歲末時,上觀區情頻道的「品區·年度詞」系列給上海16個區送上了「年度詞」。今年送給青浦的年度詞,是「三視圖」。乍一看,這個詞和水韻悠悠的青浦好像不只沒關係,甚至還有些「割裂」?別急著關閉頁面,聽小編把龍門陣擺完,你也許會有新的想法。

先從最近的一件事講起。12月7日和8日,環義大利自行車賽旗下賽事「環意Ride Like A Pro」在中國舉行,這項世界著名的自行車賽事品牌,首次走出義大利就「騎」到了上海青浦。那些著名騎手們穿行在澱山湖畔、朱家角的小橋流水間,車手及觀眾在賽事過程中飽覽江南水鄉青浦的美景,美滋滋。要我說,這哪是「Like A Pro」,簡直就是「Like A Boss」!

這個賽事是一個縮影,剖析清楚了它,也就讀懂了今年的青浦。賽事集合了三種視角:國際視角,因其是國外著名賽事;國家視角,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火如荼,賽事中多賽段就在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裡;本地視角,青浦的水韻、古韻在賽事中完美彰顯,江南水鄉的開朗自信、落落大方,給選手和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個賽事如此,青浦全區一年的發展也如此。這幾年,青浦通過跨越式發展,走得有些「快」,青浦早已不是人們遙遠印象中的「吳下阿蒙」。不過,青浦的發展不是單向度的「紙片人」,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從三種視角去看,也許才能看到立體的青浦。

第一種,是國際視角。網紅歌曲裡唱,「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卻是「6+365」、永遠不會打烊的,今年第二屆進博會剛圓滿落幕,國家會展中心裡的電子計時牌就已經把第三屆進博會的倒計時安排上了。通過進博會的帶動和溢出,青浦已經不是「郊區咖」,也不只是「上海咖」、「全國咖」,而是「國際咖」了。

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來了7000多位境外採購商,以711.3億美元的意向成交額收官……這是第二屆進博會交出的「成績單」。作為「進博會永久舉辦地」,青浦交易分團累計提交意向訂單在全市排名靠前,位列第二。為了謀劃好「6+365」永不落幕的進博大戲,青浦也主動抓住機遇,做了不少事。6月,青浦區發布了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這份指標體系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板塊,詳細設置各項指標。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其根本在於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說白了,指標體系是一種支撐和手段,顯示的是青浦對於承接放大進博「溢出效應」的雄心。

另外,就在這個月初,青浦綜合保稅區揭牌儀式舉行,綜合保稅區這一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正式落地青浦。這對於讓「展品」變「商品」,是極大的利好:「6天」展會上的保稅進口商品以往只能展示不能成交,如今青浦通過綜保區保稅倉功能延伸,讓綠地全球貿易港進口商品實現直銷,可在海關監管下直接把進口商品銷售給全球消費者。「國際咖」,名不虛傳。

第二種,是國家視角。說到這裡,你也許在屏幕對面露出了會心一笑,因為你一定懂我要說什麼——長三角一體化。作為一個全年都在關注這件大事的記者,我確實見證了這項國家戰略是如何在青浦、吳江、嘉善尤其是青西地區落實、落細的,全過程如同澱山湖拍向彩虹橋的波浪,綿而不絕、穩而不斷。

年頭,位於金澤西岑的華為青浦研發基地順利完成土地摘牌,夏天前期土方圍牆單位已進場施工,預計明年,華為基地就可正式開工。華為可說是產業項目中的李佳琦,「帶貨能力」是一等一的強,目前已經有不少軟體信息產業鏈上下遊的項目落戶青浦或正在洽談中,高品質的醫院、學校、人才公寓等也相繼在青西地區、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落子,示範區的交通互聯互通程度也越來越高,目前已有5條區域公交線路在青浦、吳江、嘉善之間開通。「投資示範區就是投資未來」,青浦區領導說的這句話,真是一點沒錯。

有了金剛鑽才能攬瓷器活,為了保障服務這些建設工程、產業項目以及企業和個人辦事,青浦的政務服務今年也以「示範區」為尺度,進行了多次升級:3月底,青浦區市場監管局頒發全區首張「長三角一體化」跨區域通辦的營業執照;5月底,青浦辦理了首單長三角跨省個人「一網通辦」便民事項;7月初,青浦嘉善兩地市場監管部門經實現跨區域「證照聯辦」;9月初,青浦區長三角「一網通辦」服務能級再提升,首次啟用長三角「一網通辦」服務專用章的電子印章……

如果說,項目建設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肌肉」,那麼制度建設就是發展的「骨骼」和「血液」。再強大的肌肉都需要骨骼去支撐、需要血液運送養分,骨架是否結實、供血是否通暢快速,才是決定一個有機體「戰鬥力」的最關鍵因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固然需要項目落地,更需要的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制度改革創新。青浦一年來的先行探索,正是著眼於此。

第三種,是本地視角。儘管有了進博會和長三角一體化兩件大事的加持,但青浦的「內秀」,卻一以貫之。

城市建設方面,近來青浦打造環城水系公園,圍繞城區陸續建成21公裡環城水系、建設多個主題公園。隨著這些公園、親水平臺陸續向市民開放,上善廣場、水城門等迅速成為網紅景點,環城水系公園已成為供市民遊客休憩的公共空間。

鄉村振興方面,金澤蓮湖村是上海唯一一個「長在公園裡的村莊」,依託青西郊野公園的生態基礎,村內河湖縱橫,宅院林立,民風樸素,一派江南水鄉風光;歷經3年創建,朱家角張馬村已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這個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的小村莊成了上海又一處世外桃源……青浦,美得讓人發出歌裡唱的那種感慨:「就像是失去神經,我感覺不到呼吸。」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三種視角下,看到的青浦之美各不相同,但其實,三種視角是同一種視角,指向同一個詞:上海之門。無論是用國際視野、國家視野還是本地視野去看,青浦都正在用開放的胸懷、包容的氣度,去笑迎八方客,打造更名副其實、更有品質有內涵的上海之門。

所謂三視圖,正視、俯視和側視這三種視角,其實是基於三維坐標系的X、Y、Z軸建立。要想完全看懂青浦,恐怕還要再加一個第四維度:時間。一切工作都無法一蹴而就,一切努力都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進博會的「溢出效應」也好,長三角一體化的「化學反應」也罷,都需要放在一個更大、更長的時間尺度裡去檢驗。小說《三體》中有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這同樣適用於地區發展——一切不可操之過急,過程的美麗、人們的獲得感,有時比單純的結果更加重要。

最近一個詞很流行,叫「初心」。到底什麼是初心?電影《獅子王》裡有句臺詞說得很棒:「Remember who you are」(記住你是誰)。誠然,青浦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青浦,但換一種視角,青浦依然還是原來的青浦——生態綠色、古韻悠遠、水鄉風情,這些都將為青浦未來的發展提供意想不到的助益。青浦的「三視圖」,最終也將變成價值連城的富春山居圖。

資料:上觀新聞

原標題:《青浦的「三視圖」,如何拼成立體的「富春山居圖」》

相關焦點

  • 青浦的「三視圖」如何拼成立體的「富春山居圖」?
    16個區風格不一、特色各異,我們的記者綜觀各區一年來的發展,給他們送上了這些「年度詞」——  我們今年送給青浦的年度詞,是「三視圖」。這是一個工程設計領域的詞,意指要通過平面圖來表示一個立體工件,需要三張不同視角的平面圖:正視、俯視和側視。乍一看,這個詞和水韻悠悠的青浦好像不只沒關係,甚至還有些「割裂」?別急著關閉頁面,聽我把龍門陣擺完,你也許會有新的想法。
  • 青浦的「三視圖」,如何拼成立體的「富春山居圖」?
    16個區風格不一、特色各異,我們的記者綜觀各區一年來的發展,給他們送上了這些「年度詞」—— 我們今年送給青浦的年度詞,是「三視圖」。這是一個工程設計領域的詞,意指要通過平面圖來表示一個立體工件,需要三張不同視角的平面圖:正視、俯視和側視。乍一看,這個詞和水韻悠悠的青浦好像不只沒關係,甚至還有些「割裂」?
  • 品區·年度詞 | 青浦的「三視圖」,如何拼成立體的「富春山居圖」?
    16個區風格不一、特色各異,我們的記者綜觀各區一年來的發展,給他們送上了這些「年度詞」——我們今年送給青浦的年度詞,是「三視圖」。這是一個工程設計領域的詞,意指要通過平面圖來表示一個立體工件,需要三張不同視角的平面圖:正視、俯視和側視。乍一看,這個詞和水韻悠悠的青浦好像不只沒關係,甚至還有些「割裂」?
  • 題富春山居圖
    一:七律:題富春山居圖,先百度,然後可以賦,可以興。平水任意韻。二:詞:臨江仙76755格以余光中的鄉愁為意演繹一詞,詞林第十二部韻。三:聯:題潛水艇。單邊15字以上。一:七律:題富春山居圖,先百度,然後可以賦,可以興。平水任意韻。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6月2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15米長、1米寬的山水長卷——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原標題:遼寧:《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張賀然攝原標題:《新富春山居圖》昨起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李瑩瑩)時隔3年,《新富春山居圖》再度回沈,遼寧觀眾年底有望再睹其藝術風採。昨日,
  •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開館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用青磚石瓦勾勒的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12月23日在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整體開館。
  • 《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原標題:《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新華社杭州7月3日電(記者馮源)一枚珍貴的田黃石印章,見證了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段傳奇經歷。2日傍晚,一場簡短的捐贈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曾經加蓋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的這枚「銘心絕品」田黃印能與原畫重逢了。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也就是現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和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那麼當時的富春江是畫的哪兒?今天那些迷人的景色還在嗎?
  • 當事人講述《富春山居圖》合璧背後故事
    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前段《剩山圖》上世紀50年代後存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運到臺灣後一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在兩岸關係日漸熱絡的背景下,經過兩岸有志之士十餘年的努力,兩畫將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大陸最早致力推動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當事人。
  • 從此「富春」有「山居」:公望美術館23日開館
    300多年前,《富春山居圖》被焚為兩斷,分別稱作「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時,臺下的富陽代表團,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無用師卷」何時才能「回家看看」?可當時的情況是,富陽區域內,並沒有可供大型藝術展覽的場館。2012年初,富陽「三館合一」項目啟動,選址在富春江畔,東吳公園旁。投資5億多元,並且用這塊面積近70畝,背山、面水的「絕版寶地」作為「富春山館」,富陽下了很大決心。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杭州,臺北,一幅畫,兩地藏,隔海相望。
  • 勞動教育的「富春山居圖」
    近日,記者走進杭州市富陽區這處富春山居圖裡的「秘境」,撐起一支教育的「長篙」,向富春江水深處「漫溯」,去尋找勞動教育的「一船星輝」。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打開課堂的邊界一顆土豆能做什麼?2009年,面對剛剛建成的嶄新校園,富春七小首任校長章振樂心裡一直琢磨的是如何把學校辦出特色。彼時,一項針對本校1000多名學生開展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調查顯示,91%的學生缺乏真正親歷農耕勞動的體驗、70.3%的學生不參加日常勞動,這些數據讓喜歡健身、登山的章振樂心裡很難平靜下來。「沒有親近過土地的孩子,就沒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沒有勞動實踐的教育,就像是『空中樓閣』。」
  • 浙江富陽:打造現代富春山居圖
    原標題:富陽:打造現代富春山居圖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富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的富春江賦予了富陽「江城之秀」,元代畫家黃公望於此創作的「畫中之蘭亭」——《富春山居圖》,講述著富陽的「山城之美」。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構成富春山館外立面、屋頂的石塊,均採自富陽當地,由王澍一直以來合作的專業工匠團隊逐塊手工打磨而成。   本報訊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徐磊柴惠琴)王澍獲普利茲克獎後所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項目),歷時5年精心打造,終於竣工。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其實在美術界,這幅畫的地位極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而咱們同樣是畫美女的《簪花仕女圖》呢?普通人一看:「哇,好胖啊」「這眉毛好怪哦」,然後你跟他講「這幅畫採用了遊絲描」「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得到的回應是:「哦」,然後觀眾帶著一臉懵逼和「唐朝美女就這樣」的疑慮走開了。到了《富春山居圖》這種山水畫,那就更懵逼了:「咦,怎麼跟我看到的富春山水不一樣啊?」
  • 《富春山居圖》裡的感受,在今天怎麼找回來?
    在設計富春山館之前,我已經設計過很多美術館、博物館,對國內這些場館的建設以及它們在城市中起的作用,開始有些質疑。當富陽的工作人員邀請我做一個能夠體現《富春山居圖》的建築的時候,我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富春山居圖》實際上講的是自然環境和村居的關係,山還在,水還在,自然環境還在,但是村居還在不在?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為擁有同一個夢想,浙江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努力已經進行了十年,在阻礙面前碰壁,又在憧憬中啟程,一次又一次努力,只為團圓的那一天……  溫總理的講話,說出了我們的夙願。說起《富春山居圖》團圓這事,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年了。  十年前,我在浙江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任主任,和同事們曾經想用《富春山居圖》策劃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