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上引經據典講思政,學子直呼這不是想像的英語課

2020-12-11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1月13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聶威 何友芳)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外語學部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讓所有課程都上出「德育味」,所有任課教師都挑起「思政擔」。

如何在英語這種「硬核」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元素,該校教師邵敏下了一番功夫。《莊子·逍遙遊》想像奇特怪誕,洋溢著浪漫色彩,追求順其自然無所依,最終獲得無窮的自在自由。邵敏採取在開學第一課播放《莊子·逍遙遊》英譯本,以此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課堂上,在大一學生被逍遙遊的情節所吸引時,邵敏拋出了「大學最期待的是什麼」的話題。剛剛結束緊張高中生活的大學生們幾乎給出了一致的答案:「自由,無憂無慮的自由。」

「剛剛從高中單一的反覆的學習壓力中脫離出來,大家肯定嚮往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活,大家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大學四年怎麼度過?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邵敏一連串的提問,從《莊子·逍遙遊》到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引導學生要自由必須先自律,如何利用「自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邵敏說:「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從現在開始,制定一個時間規劃表,把每一周想做的事情寫上去,把時間規劃好了,就有更多的自由了。」

《桃花源記》、《絲綢之路》,該校陳雯老師通過高質量的PPT和精緻的視頻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讓學生們愛看、愛聽、愛學。「Young people need faith,the country has power.(青年要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陳雯老師認為,課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場所,他結合時代的案例用小視頻展示了中國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歷程,給學生以啟發,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挨打。政治、經濟、文化、一帶一路......一個個四六級考級熱門詞彙在視頻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融合,激發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激發了學生們勤奮讀書的熱情,為學生以實幹報國實現人生價值起到了積極影響。

視頻鮮活生動,專業課上出了「思政味」。 「跟我之前想像的『英語課』不一樣,高中時,我們也背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陳雯老師這堂課用視頻做點綴,讓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和更透的理解,踐行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大一新生顏大超說。

信息技術給學生帶來了現代化的學習、生活、娛樂的便利條件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隱憂,如何做好課堂文明、宿舍文明、網絡文明,是大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林文琴老師把思政育人作為課程教學的要求與點睛之筆,在英語讀寫課堂上植入社交文明、網絡文明,在聽寫課程中巧妙地融入宿舍文明。「課程背後都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逼迫』學生轉換身份跳出原有框架,不斷完善自己看待世界、思考問題的方式。」 林文琴老師不斷修訂課程標準,把思政融入課件,融入講授,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精神塑造和價值觀教育。

據了解,外語學部在今年暑假期間組織成立了12個小組,學部全體任課教師參與挖掘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通過語言課程教學去傳遞文化、傳播思想,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外語學部主任崔豔萍要求教師們上每一門課都應該求真、觸情,並傳遞價值,不僅要幫助學生「專業成才」,更要促進「精神成人」。

目前,外語學部已實現專業課融入「思政元素」全覆蓋,初步構建起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 「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正日益顯現。

相關焦點

  • 「思政英語老師」徐德偉
    除了每堂課10分鐘的雙語學「習」時間,徐德偉課上的其餘時間也都充滿了思政味兒。譬如學到alleviate(減輕)這個詞,他會講「減輕貧困」如何表達,進而引申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的英語表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詩詞,也經常被徐德偉當做翻譯教學的素材。學生們在練習翻譯的同時,不知不覺培養了自己的人文素養。
  • 思政課上感受「思考辯證」的魅力
    原標題:思政課上感受「思考辯證」的魅力   清華學生搶選李蕉的課,並不是因為這門課容易拿高分。相反,同學們在她的課上面對的挑戰一點不比專業課差:一學期的學術閱讀量超過300頁,如果想要拿高分,還要配合小組主題進行6本書的擴展閱讀。但同學們說,這也是李老師的課魅力所在——上她的課不是接受灌輸,而是要主動思考,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解釋歷史。
  • 江蘇大學:英語課有了「思政味兒」
    在這一時期,由鄭和率領的船隊進行了7次大規模探險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在翻譯專題中,蔡珊珊的講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大學英語課程潤物無聲地上出「思政味兒」,源於江蘇大學思政改革的積極探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僅是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學業導師的職責,更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職責。」
  • 昨天,今天,明天,逐夢前行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蘇經院又出新招
    昨天,今天,明天,逐夢前行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英語課程思政實踐探索4月17日,公共英語教學中心組織部分中外師生開展了以主題為「昨天,今天,明天,逐夢前行」的英語沙龍。活動中師生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夢》,共講青春故事,共談人生理想,讓英語學習不僅「有意義」,也更「有意思」,勉勵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使命擔當
    為此,應認識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時代價值,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實際,引導青年學子以批判的眼光學習西方文化,取其所長,為我們所用;應培養青年學子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 【思政論壇】講好思政課要有「術」、「學」、「道」
    正確處理術、學、道三者之間的關係,是講好思政課的重要基石。第一,講好思政課要有「術」。思政課與專業課存在較大差別,專業課重點是知識傳授,內容對學生來說是「從無到有」,學習之前,學生在相關領域的認知幾乎為零;而思政課重點是素質提升,內容對學生來說是「由淺入深」,課程開設之前,學生已經通過自身體悟、父母家人、同學朋友、影視作品、大眾傳媒等有了基本判斷。
  • 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
    一般地認為,思政教育應該是在思政課、班會課、講座等活動中開展,或者是在以漢語授課的課堂上進行。英語課上進行思政教育,大家覺得不可行和不可能,不具有操作性。用英語講思政嗎?或者上課暫停一會兒,改用漢語授課思政嗎?
  • 堅持「八個統一」講好思政課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理解析的政治課。思政課是對大學生系統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根本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在堅持思政課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過程中,首先就要講政治。
  • 英語學習很困難,課前預習不可馬虎,課上的聽講也得集中精力
    雖然說每門課都有每一門課獨有的學習方法,但是有一些方法是所有課程都通用的。不過對於所有課程來說,也許英語這門課是比較特別的,它跟語文一樣都是語言,但是它比語文難學。我們平常說話根本就用不到英語。我們處在根本不用英語交流的環境裡邊,學習英語肯定是非常困難的,這次來探討一下英語的具體學習方法。這次來看一下,在課前跟課上,需要注意些什麼。
  • 湖北工業大學:用故事講「活」《追夢》思政課
    今年6月30日,站在湖工大《追夢》思政課講臺上,「00後」秦媛媛收穫了全場的掌聲。2019年5月16日以來,湖北工業大學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方法,開設了《追夢》系列思政通識課,把最新時政熱點引進課堂,聚合校內外優質資源,邀請身邊人講好親身故事,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打造引導學生成長的思政「金課」。
  • 打造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思政課
    ■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驗篇    一個個生動故事闡明深刻道理,一次次熱烈討論解開學生心中疑惑,形式豐富多彩、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令課堂充滿活力……這是如今天津高校思政課堂的真實寫照。
  • 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新華社上海2月7日電題: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新華社記者季明、吳振東 高校思政課與專業課雖分屬不同領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共同使命。  劉婧漪來自2017級技術科學實驗班,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桑玉成對主要矛盾變化的講解,讓她聯想到當下的社會熱點:「老師說到新的矛盾涉及人們對公平、安全、正義的需要,而不再只是物質文化方面的,這切中當下現實,讓我一下子理解了黨的決策是和社會現狀緊密聯繫的。」
  • 南昌航空大學:突出育人價值,打造外語課程思政「金課」
    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高級英語》團隊教師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把德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在灌輸知識的同時,做好學生價值觀塑造和家國情懷培育,講好中國故事、發揚中國精神,讓戰「疫」的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感在課堂裡自然流淌,讓青年學子不僅具有「國際眼」,更具備「中國心」,凸顯出了課程思政的鮮活場景。
  • 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思政雲課堂」教學除依託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水平師資隊伍外,同時匯聚全國思政課領域優秀師資力量。學校大力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建設,錄製119講微視頻,全部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和特級教師等百餘位專家名師講授,內容豐富全面。 華中師範大學多措並舉開展思政課線上教學。
  • 南昌航空大學:突出育人價值 打造外語課程思政「金課」
    作為南昌航空大學設立的第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高級英語》課程負責人徐筱秋老師談到文化相關篇目時說。她認為,成功的專業課堂可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隱形「課程思政」目的。 做好「經師」,更要當好「人師」。專業課教師也要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思想引領有力度,課堂教學才能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
  • 大學教師心系藏族學子 特別英語輔導課播種夢想希望
    原標題:大學教師心系藏族學子 特別英語輔導課播種夢想希望 康景帆 攝   陳茜是長沙民政職院宣傳統戰部的老師,近十年來,除了繁忙的行政工作,她還承擔了學校英語教學任務。   「我們特別期待,因為陳老師等下要給我們輔導的內容是《著名英美人物傳記》。」才仁說,今晚這節課,陳老師10月份便答應了他們要上,因為同學們對著名英美人物很感興趣。
  • 小品、情景劇、相聲、雙簧……湖南一師教師周小李把思政課上成了網紅課
    周小李紮根思政教育21年,讓大家眼裡枯燥乏味的思政課變得有趣、生動,讓這門課成為學子心中的「網紅」課,上課都要提前搶前排座位。周小李讀書時學的是歷史專業,主要進行中共黨史的研究,隨後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成為一名政治老師。她認為,「照本宣科式去講是絕對不行的,學生睡覺肯定是因為我沒有講好」,於是她開始了對思政課堂進行探究與改革。
  • 「有風景的思政課」舉行年終公開課 大學教授談「中國自信」
    年初全民抗擊疫情,7月『天問一號』首次探索火星,11月RCEP正式籤署,12月『九章』問世、嫦五飛天……」在我省高校思政名師的盤點下,2020年發生的大事,是「中國自信」的生動寫照,是思政課上的生動素材。昨天,由「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臺、錢江晚報共同舉辦的「2020,自信的答卷——有風景的思政課年終公開課」在浙報集團演播廳舉行。
  • 吳昊老師與他的雙語思政課
    有不少人表示,想來宜春學院上思政課。雙語思政課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進了吳昊老師的課堂。純英文PPT,中英雙語授課,期末考試也用英語進行,請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這可是一堂《毛概》課。據吳昊老師介紹,自己用了兩年多時間對《毛概》課教材進行翻譯,目前英文版教材已經修改了五稿,正在進行最終的修訂。
  • 堅持黨對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全面領導的路徑
    新時代堅持黨對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創新的領導,首先堅持黨對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創新的全面領導,這是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始終沿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教學目標行進的基本保障。只有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才能把穩發展方向,確保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式的創新始終是為了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黨的全面領導是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創新取得成效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