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13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聶威 何友芳)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外語學部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讓所有課程都上出「德育味」,所有任課教師都挑起「思政擔」。
如何在英語這種「硬核」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元素,該校教師邵敏下了一番功夫。《莊子·逍遙遊》想像奇特怪誕,洋溢著浪漫色彩,追求順其自然無所依,最終獲得無窮的自在自由。邵敏採取在開學第一課播放《莊子·逍遙遊》英譯本,以此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課堂上,在大一學生被逍遙遊的情節所吸引時,邵敏拋出了「大學最期待的是什麼」的話題。剛剛結束緊張高中生活的大學生們幾乎給出了一致的答案:「自由,無憂無慮的自由。」
「剛剛從高中單一的反覆的學習壓力中脫離出來,大家肯定嚮往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活,大家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大學四年怎麼度過?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邵敏一連串的提問,從《莊子·逍遙遊》到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引導學生要自由必須先自律,如何利用「自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邵敏說:「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從現在開始,制定一個時間規劃表,把每一周想做的事情寫上去,把時間規劃好了,就有更多的自由了。」
《桃花源記》、《絲綢之路》,該校陳雯老師通過高質量的PPT和精緻的視頻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讓學生們愛看、愛聽、愛學。「Young people need faith,the country has power.(青年要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陳雯老師認為,課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場所,他結合時代的案例用小視頻展示了中國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歷程,給學生以啟發,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挨打。政治、經濟、文化、一帶一路......一個個四六級考級熱門詞彙在視頻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融合,激發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激發了學生們勤奮讀書的熱情,為學生以實幹報國實現人生價值起到了積極影響。
視頻鮮活生動,專業課上出了「思政味」。 「跟我之前想像的『英語課』不一樣,高中時,我們也背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陳雯老師這堂課用視頻做點綴,讓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和更透的理解,踐行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大一新生顏大超說。
信息技術給學生帶來了現代化的學習、生活、娛樂的便利條件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隱憂,如何做好課堂文明、宿舍文明、網絡文明,是大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林文琴老師把思政育人作為課程教學的要求與點睛之筆,在英語讀寫課堂上植入社交文明、網絡文明,在聽寫課程中巧妙地融入宿舍文明。「課程背後都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逼迫』學生轉換身份跳出原有框架,不斷完善自己看待世界、思考問題的方式。」 林文琴老師不斷修訂課程標準,把思政融入課件,融入講授,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精神塑造和價值觀教育。
據了解,外語學部在今年暑假期間組織成立了12個小組,學部全體任課教師參與挖掘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通過語言課程教學去傳遞文化、傳播思想,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外語學部主任崔豔萍要求教師們上每一門課都應該求真、觸情,並傳遞價值,不僅要幫助學生「專業成才」,更要促進「精神成人」。
目前,外語學部已實現專業課融入「思政元素」全覆蓋,初步構建起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 「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正日益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