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 題: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童方

  在紅軍長徵走出草地見到的第一個村子——四川省若爾蓋縣班佑村,有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為了紀念千辛萬苦走過草地卻犧牲在最後一刻的數百位紅軍戰士而建,這是紅軍長徵過草地有史料記載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

  在「勝利曙光」的正面碑文前,記者看到時任紅軍十一團政治委員、開國上將王平回憶的這段悲壯往事:「紅三軍在草地裡走了整整七天,終於進到班佑。我們紅十一團過了班佑河,已經走出七十多裡,彭德懷軍長對我說,班佑河那邊還有幾百人沒有過來,命令我帶一個營返回去接他們過河。……走到河灘上,我用望遠鏡向河對岸觀察。那河灘上坐著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帶通訊員和偵察員涉水過去看看情況。一看,唉呀!他們靜靜地背靠背坐著,一動不動。我逐個察看,全都沒氣了。我默默地看著這悲壯的場面,淚水奪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們一步一搖地爬出了草地,卻沒能堅持走過班佑河。他們帶走的是傷病和飢餓,留下的卻是曙光和勝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一個一個把他們放倒,一方面是想讓他們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細地檢查一遍,不能落下一個還沒有咽氣的同志。最後發現有一個小戰士還有點氣,我讓偵察員把他背上,但過了河他也斷氣了。我們滿含淚水,脫下軍帽,向烈士們默哀、鞠躬告別。」

  記者近日沿著紅軍長徵走過的道路,從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翻越夾金山至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金縣,經夢筆山再到紅軍長徵走過的大草原紅原縣和若爾蓋縣,一路尋訪得知,像在班佑這樣悲壯的犧牲並不是個例,由於傷病、飢餓、寒冷、缺氧等原因,很多紅軍戰士在翻雪山、過草地中犧牲了,大部分沒有留下名字。他們參與播種,卻沒有收穫。

  海拔4114米的夾金山王母寨埡口,對當年翻越夾金山的紅軍是一道「生死關」。鄧穎超曾在回憶錄裡寫道:「夾金山上終年積雪,雪山必須在每天下午4點前走過,否則大風雪來了,就會凍死在山上,有些體弱患病的同志,一坐下來就起不來或行走緩慢,不能及時趕過山頂,就犧牲在雪山上。」

  犧牲在雪山上的紅軍戰士不在少數,而接下來紅軍三過草地,因陷入沼澤、飢餓寒冷而生病掉隊等原因,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黃克誠大將回憶過草地時曾寫道:「許多身經百戰的英雄好漢,在戰場上沒有倒下去,卻倒在草地裡,默默地死去。在艱難的跋涉中,死亡越來越多,後邊的人無需嚮導,順著絡繹不絕的遺體,就可以準確地找到行軍路線。」

  紅一方面軍收容隊一名老紅軍回憶說:「晚上掉隊的同志背靠著背休息,第二天早上發現他們的身體完全冰冷僵硬,就以這樣的『睡姿』離開了世界。特別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後兩天,像這樣靜靜地長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

  在阿壩州紅原縣和若爾蓋縣的交界處,「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的塑像吸引著不少遊客駐足紀念長徵中犧牲的無名英雄。若爾蓋縣史志辦副主任徐紹勇介紹,當時一、四方面軍混編過草地,類似這樣舍己奉獻而沒有留下姓名的故事幾乎天天都有發生。

  95歲的老紅軍楊光明講了兩個自己親身見證的故事。一個負傷的營級幹部,為了不耽誤大家行軍,自己跳進了一條河裡就犧牲了,臨走前說:「我再也不要耽誤你們,要是再耽誤你們,你們也過不去了。」

  還有一個戰士,犧牲前捏著兩塊銀元在手裡,對領導講:「我就算革命成功了,革命到底了(犧牲了),我就交最後一次黨費,兩塊錢,請你們交給黨。」

  除了犧牲的紅軍戰士,還有1000多名紅軍戰士因傷病留在了當地,隨後遭到國民黨軍隊和地方反動武裝殘忍殺害。極少數人倖存下來,在那片只能種一季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逐漸融入當地藏族同胞的生活。戰爭年代他們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成為基層農牧區的工作骨幹,毫無奢求。

  在翻雪山、過草地中紅軍非戰鬥減員數量巨大,據統計,紅軍一、二、四三個方面軍過雪山草地的犧牲人數在兩萬左右。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數紅軍烈士沒有留下名字,沒有留下遺骨,也沒有留下可供後人瞻仰的墓碑。

  只有一個例外,在紅原縣亞口夏雪山海拔4450米的埡口上,有一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

  據紅原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賀建軍介紹,這裡埋葬著一個建制班的12名紅軍戰士,他們在1936年夜宿亞口夏山,因缺氧而窒息。直到16年後,他們的屍骨才被前來黑水剿匪的解放軍發現。

  儘管這座紅軍墓所在位置偏僻,只能步行爬山才能到達,但仍有不少人來到墓前祭奠,懷念在長徵中犧牲的無名烈士。

  犧牲在雪山草地中的無名英雄,和那些流落在長徵途中卻頑強生存的紅軍戰士,他們身上都體現了紅軍為解放窮苦大眾,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的精神。這就是民族的脊梁,他們歷經苦難,我們收穫輝煌。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揭秘紅軍過草地時到底犧牲了多少人?
    「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為紀念這片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紅原。今天,在日乾喬大沼澤的邊界上,還立著周恩來題寫的一塊石碑:「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原。」  過草地紅軍減員嚴重    紅軍過草地  紅原縣縣誌記載,紅二方面軍在過草地時,由於籌糧不易,連野草尚難覓食,紅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紅四方面軍曾三過草地,1936年6月再過草地時,人員已由南下時的8萬餘人降至4萬餘人。
  • 四川建紀念紅軍過草地犧牲戰士雕塑
    「勝利曙光」雕塑全貌——紀念紅軍長徵過草地時一次犧牲人數最多事件青山寂靜思烈士,雄雕矗立吊忠魂。9月28日,成都軍區、四川省軍區和阿壩州委、州政府在被譽為「紅色草原第一村」的若爾蓋縣班佑鄉班佑村隆重舉行「勝利曙光」雕塑揭幕儀式,深切緬懷長徵途中犧牲的紅軍戰士,繼承和發揚紅軍精神,激揚全體軍民共同維護和平、共創美好未來的奮進力量。 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錢樹根,成都軍區副政委劉長銀,州委書記侍俊,省委副秘書長朱以莊,省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張亞平出席揭幕儀式。
  • 紅軍過草地的跋涉奇蹟
    死亡世界一、紅軍過草地紅1軍團過草地是左翼前衛,在快走出草地的前一天,聶榮臻給作後衛的紅3軍團彭德懷發去電報,一方面將沿途經過情形和注意事項告訴他們,另一方面請他們協助掩埋前面犧牲的同志。紅軍右路軍紅軍右路軍過草地用了5天(8月21日——8月26日)。在草地行軍中奪去了許多革命戰士的生命。第一天3軍團政治部由毛兒蓋出發,走了60多裡路,天快黑時,抵達一個無名草地上宿營,這裡一所房子也沒有,只有一些低矮的小樹,袁國平及向仲華等。第三天過葛丘河。
  • 紅軍過草地的事跡催人落淚
    紅軍長徵行程25000裡,其中爬雪山行程2700裡,過草地行程600裡。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無疑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悲壯的一次行軍。    阿多所在的班佑村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班佑鄉,被譽為「紅軍第一村」。 1935年8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一部開始過草地,走了七天七夜。 8月24日,在大家都身心極度疲憊時,突然見到一個小村寨,這是紅軍過草地時見到的第一個有人煙的地方,「紅軍第一村」由此得名。
  • 紅軍過草地為何那麼艱難?「草地」究竟是什麼?並非草原
    紅軍過草地為何那麼艱難?「草地」究竟是什麼?並非草原相信大家都對紅軍過草地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當時非常艱難,不僅缺吃少穿,還時刻面臨著陷入沼澤的危險,前後共犧牲了兩萬多名戰士。估計很多朋友會有點疑惑,為什麼過草地那麼艱難?草地到底是什麼地形,跟草原有什麼關係?專家表示:草地可不是草原。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多裡,橫寬300多裡,海拔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川西北的阿壩、若爾蓋、紅原等地區,這些地區過去都是屬於邊陲重鎮松潘管轄,所以這些草地又被稱為松潘草地。
  • 35年紅軍長徵過草地時,許多戰士犧牲在這裡,如今這裡怎樣了?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如此艱苦的環境,紅軍是如何走過的?。1935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來到松潘草原。由於條件艱苦,很多紅軍戰士都是光著身子。他們來到這裡,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戰士們以為沒有危險,其實草原下埋著"洪水猛獸"。經過草原的空氣,戰士們還是做了準備,沒想到草原的環境這麼惡劣。
  • 長徵紅軍過草地爬雪山,走過的雪山有幾座,你知道?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故事漸漸被人們遺忘,現如今戰士犧牲無人看,戲子離婚天下知。我只想說如果沒有紅軍,根本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徵直到至今時隔80多年,你可曾知道紅軍爬過的5座雪山,現如今在哪裡?到底怎麼樣了?
  • 揭秘紅軍過草地時到底犧牲了多少人?為什麼會死這麼多人
    紅軍在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在幾乎所有的有關這段歷史的記載中,有關減員的情況都會用到「難以計數」這個詞。阿壩州黨史研究室的研究認為,紅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
  • 紅軍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
    昨日,「重走長徵路」第三路記者來到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紅軍長徵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1935年7-8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相繼從這裡經過。如今,紅原縣最後一位老紅軍已去世,要想還原這段歷史的細節,已經越來越難。
  • 初心|長徵中最難的就是過草地
    1935年8月21日,紅軍從川北毛兒蓋出發,進入松潘草地。一路沼澤泥潭、激流險灘、饑寒交迫、風餐露宿,短短幾日,紅軍驟減數萬人,儘管如此,將士們仍憑藉著非凡的毅力戰勝了惡劣環境,奇蹟般地走出了這片生命禁區……光陰似箭,歲月如流,85年後的今天,每當讀到中央紅軍長徵時的事跡,我們仍然會為他們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 過草地中草地是在什麼地方 紅軍過草地簡介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
  • 紅軍過草地時,有一開國少將高燒不退,紅軍師長說:扔掉他吧!
    如今的長徵代表一種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無論我們的人生多麼的輝煌,都應在發展之路上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共創輝煌的明天。而遙望幾十年前,長徵對於真正經歷的人來說,那真是一段對人類極限的挑戰,就拿損失最嚴重的中央紅軍來說,從長徵之初到勝利到達陝北,紅軍兵力由8.6萬人減至不足萬人,這還要包括長徵途中編入補充的新兵。
  • 草地茫茫 紅軍靠什麼撐過七天
    紅軍走過的草地    老紅軍們說:「沒過草地路,難知長徵苦!」民謠則說:「自古到今朝,看到有鳥兒進去了,還沒有見風兒送出一片羽毛。」    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在回憶錄中敘述:紅軍過草地犧牲最大,這七個晝夜是長徵中最艱難的日子。走出草地後「我覺得是從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人間」。    紅軍長徵有四大難事:「打、走、吃、穿」。「走、吃、穿」的問題在穿越草地時體現得最為突出,這不僅是戰士個人以生命與自然搏鬥,更是人類群體對大自然生存極限的挑戰,也是紅軍向自己命運的挑戰。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這使得他們身體更加的寒冷,最後抵擋不住寒冷無力的倒下去!因此在渡河的時候,大都是整個團一起渡河。大家手拉手,慢慢的一點點趟過去。對於那些傷員或者生病的人,往往找力氣大的紅軍戰士背他們過去。即使是這樣,也有不少戰士犧牲在渡河當中。而渡河最安全的方法,便是使用騾子或者馬匹。因為這些動物,最為熟悉這樣的環境。
  • 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麼能衝出絕境?
    新華社南寧7月7日電題: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麼能衝出絕境?新華社記者黃浩銘、朱超、張瑞傑1934年底,中央紅軍進入廣西,打響著名的湘江戰役,這成為紅軍長徵開始以來最壯烈一仗。在灌陽縣持續三晝夜的新圩阻擊戰中,紅三軍團第五師參謀長、紅十四團團長以及副團長、參謀長、政治處主任都英勇犧牲,阻擊部隊傷亡2000多人,堅持到中央軍委兩個縱隊全部過江。在全州縣腳山鋪阻擊戰陣地上,26歲的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政委易蕩平身負重傷,為不當俘虜,開槍自殺。
  • 「九趾女紅軍」三過雪山草地,結婚經偉人批准的百歲女紅軍
    前言:1934年,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由於指揮失誤,導致紅軍損失慘重。面對國民黨重兵的步步緊逼,紅軍已經不可能在僅有的蘇區範圍內打破敵人的"圍剿",最終被迫選擇長徵這一道路。王定國在紅九軍攻佔營山後,王定國立即加入紅軍,並於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王定國歷經磨難加入革命後,曾任英山縣蘇維埃政權內務委員會婦女獨立營營長等職。1934年10月,他隨紅四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紅軍長徵時,大部分部隊通過金寺路口進入草地。這個地區海拔3000多米,人煙稀少,生活極其艱難。但是,她沒有向命運低頭。翻過雪山後,她開始穿越草原。
  • 紅軍過草地的艱辛,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大家都知道紅軍過草地是非常難的,但是難到什麼程度呢?恐怕大家都不知道了,頂多也就是說紅軍都在啃樹皮等等的。今天要的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紅軍過草地的艱難程度。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總有人為了你的歲月靜好而負重前行。
  •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後,走左翼行軍路線。紅軍過草地是什麼地方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裡地,橫寬300餘裡地,面積約15200平方公裡,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川西北若爾蓋地區。
  • 三過雪山草地、結婚經偉人批准,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一生傳奇
    2020年6月9日,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8歲。那個唱著歌走完長徵路的老奶奶,走了。她的一生歷經磨難卻始終信仰不滅,她說:「我清楚地記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們點燃了火把,長長的隊伍像火龍一樣,把天地照得通紅……我一直在尋找生命的火種。」
  • ...紅軍,謝益先,皮帶,中革軍委,總政治部,青稞,草地,給養,任弼時...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由於敵情緊急,準備工作倉促,導致時常出現糧彈不繼的情況。爬雪山、過草地時,情況就更加嚴峻。然而,有人卻在網上杜撰,紅軍在大部分時期夥食其實很好,甚至經常到飯店點菜。這是真的嗎?  從當時發布的電文就能看出紅軍的缺糧狀態。